太阴病为什么腹满而吐(太阴病为什么腹满而吐气)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太阴病为什么腹满而吐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太阴病为什么腹满而吐气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太阴病的总结

太阴病属于里阴证—虚、寒、饮、湿、痰。里寒脉沉或紧。里寒舌苔是白的,是黄的有里热的现象了。头晕,头痛,再加上干呕,吐涎沫,吴茱萸汤证。

桃花汤:寒性的拉肚子,拉的都带脓血;

水饮继续往下流窜,一旦累积时间过长,就会到双腿,因为水性下沉,累积到双腿,那就是双腿浮肿,利用下焦来把水去掉,就是那个利小便、针对下焦双腿肿真武汤。

太阴病腹满而吐、下利、食不下、腹痛。证候分类

太阴病的证有表证、里证之分。太阴病表证,太阴体质,又复感外邪发病,以脉浮、发热恶风、肢体痛楚为主要证候特点。太阴病里证,由于体质因素及感邪程度的不同,又有里虚证与里实证之分。里虚证,以自利不渴为特点;里实证,以腹满时痛、大实痛为特点。

268.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

268.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刘渡舟

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开始阶段,意味着邪气从六腑向五脏方面发展。三阳经属于六腑病,三阴经属于五脏病,程度更重一些。太阴主要表现在脾胃,阳气不足,升降功能不好,还有寒湿不解,因此症候表现为腹胀,呕吐,不能吃东西,腹泻,肚子有时还疼。太阴病也有两类,一类是经证,脉浮,四肢烦疼,治疗用桂枝汤;一类是脏证,主要是脾阳虚衰,肚子疼胀,自利而不口渴,要用四逆辈。还有一类脾病,既不是寒证,也不是热证,是脾脏本身阴阳气血不和,腹满时痛,用桂枝加芍药汤。

太阴和阳明胃表里,如果出现肚子实满大痛,也可以用大黄泻下。

本条是太阴病的提纲证,脾虚有寒,正气虚,肚子胀满。脾虚寒就会自利,就是自发的下利。这个病上吐下泻,相比较而言下利比较重,用四逆辈;阳明病以吐为主。腹胀满有虚满和实满,阳明的胃家实,多伴有大便燥结,属于实满;太阴病的胀满多有下利,属于虚满。胀满在大便或者矢气后会减轻,但是太阴病的胀满不会这样,往往是越泻越厉害。

时腹自痛,是虚寒性疼痛的特点。

胡希恕

太阴病就是里阴证,在里位有两种不同的症候反应,如果为热为实,热实于里,叫做阳明病;如果虚寒在里,这个是太阴病。太阴病就是里虚,我们常说的胃虚停饮,所以有腹满;胃有水,就要吐。这个腹满是虚满;里有停饮,就要吐,吃不下,现在辨证常说脾虚有湿不爱吃东西就是这种情况。由于脾虚有饮,不能收涩,所以自利益甚。寒水刺激肠胃,所以会肚子疼,刺激不厉害,有时候也不疼。

这个病就是虚寒在里,所以以下为禁,当用温补。不能把腹满当做里实,用下法就坏了,必胸下结硬,寒饮上逆。

刘志杰

太阴病是比照着阳明来讲的,阳明是三阳里证,胃家实热;太阴是三阴里证,胃家虚寒,水饮不化。太阴也可以叫脾家。里有虚寒,有水饮,水饮上逆就会腹胀腹满,要呕吐。这个呕吐多数是无声的寒吐。有寒饮,表现就是腹泻频繁,时时腹痛,缠绵不止。

阳明篇中有阳明中寒不能食,这个中寒类似于太阴病,但是和太阴病不同,那个是阳明有里实,但是中焦胃有寒,大便还是硬,多半是过度用寒凉导致的。这里太阴病不能用下法,否则会导致虚寒更加厉害,最后变成痞证。太阴病,舌质淡胖,苔白腻水滑,脉沉迟或者沉濡。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太阴病之主证:腹满,吐,食不下

二八七、“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若下之,必胸下结鞭,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脾主腹,肚子肿大,脾有问题。脾又主湿,腹里湿很盛时,也是脾有问题,水肿,脾喜燥恶湿。

当病从少阳进入脾时,脾有问题时无法把湿代谢掉,湿累积在脾里造成脾肿大,肚子也大,脾顶到胃会吐,“食不下”。脾管饿,胰管味道。误攻下,湿往下走,肚子更难过。

太阴病的主证:腹满,吐,食不下。

二八八、“大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脾又主四肢、主肌肉,脾有问题湿很盛时,肌肉腠理间新的津液无法取代旧的津液,平时运动少时会肌肉酸痛,适当的运动流汗会让新的津液取代旧的津液,流汗即在调津,“ 中风 ”是伤到肌肉了。

阴证摸脉时,若脉越来越小代表病在往里走。“ 脉阳微阴涩而长者 ”,代表阳气要回头了,快要好了。中风当然可以开桂枝汤,但去不了湿,加等量的白术茯苓(3钱)即可。

二八九、“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时。

太阴病会恢复必在半夜好起来,真正的太阴时辰是丑未,一般感觉饿的时候是丑时,半夜一点到三点。

关于太阴病为什么腹满而吐和太阴病为什么腹满而吐气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