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中李清照为什么要愁(李清照醉花阴中的结局是)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醉花阴中李清照为什么要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清照醉花阴中的结局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醉花阴中的李清照为什么愁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你可以了解一下背景,当时词人见不到自己的丈夫为此而愁。又适逢重阳节,想起当年和丈夫在重阳节的欢乐,此时却不能与他分享的愁苦

巜醉花阴》中作者是如何抒发愁情的?

《醉花阴》李清照

开篇点题就是说愁,从“薄雾浓云”的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一不抹上了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最后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的点睛之笔,在“佳节又重阳”的日子里,描绘出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深深表达出了她思念远方爱人和自己寂寞愁苦之情。

李清照醉花阴词人之愁可从哪几个层面来理解?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宋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厨 通:橱;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是那样缓慢。一个人若对“薄雾浓云”特别敏感,担心白天总也过不完,那么,她的心境定然不舒畅。李清照结婚不久,就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分离两地,这时她正独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长难捱了。这里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层灰蒙蒙的“薄雾浓云”,窥见女词人的内心苦闷。“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难免有孤寂之感。“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黄昏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此词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物皆著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结构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铺叙笔法;而把节日离索的刻挚深情留在结拍,使它如高峰突起。“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成为全篇最精彩之笔。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李清照 为何那么愁?

一、家国之恨。易安少年时虽然养尊处优、幸福美满,但其中也有危机——北宋末年党争异常激烈,其父礼部侍郎李格非与公公赵挺之先后被贬,再加上国运衰微,令人忧心;南渡后就更不必提了。

二、别离之悲。易安十八岁左右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谪居老家青州以来(这也是拜党争所赐),赵明诚常常为搜集金石而远游,传说易安因此作《一剪梅》寄之;赵明诚出仕时,就更免不了《醉花阴》一类的离情别绪了,何况她又无子嗣。另外,当代有学者因为赵“殊无分香卖履之意”(《金石录后序》)而推断,赵明诚可能有姬妾。

三、名节之污。易安《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说,她在赵明诚死后曾大病一场,身体虚弱,身边只有一个弟弟照顾,所以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下改嫁给了张汝州。张汝州为得到传说中李清照拥有的财宝而对她威逼利诱,甚至想要谋杀她以独吞,但易安暗中搜集张汝州的贪赃枉法的证据,将其举报并申请离异。按当时法律,妻子告夫即使案情属实也要判刑,多亏了亡夫赵明诚的亲戚綦崇礼搭救才仅入狱九天就释放。此事是否属实还有待考证,但无论如何,改嫁在古人看来是有损贞洁的,对易安的身前身后都造成了伤害。

四、收藏之佚。《金石录后序》详细记载了易安夫妇收集古籍古玩的过程,以及收藏品是怎样丢失或被盗的,大概最后只剩十分之一,并且质量也不算上乘。好在易安心境豁达,这些也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