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岳飞路(岳飞去过于都吗)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为什么要建岳飞路,以及岳飞去过于都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南宋为岳飞平反后,为什么要为他建庙呢?

中国古代被冤杀的名臣名将很多,但后来朝廷能给他平反的极少,平反后朝廷又为之专门修建庙宇祭祀的,中国历史上仅岳飞一人而已。

在中国古代为个人修建庙宇,除了孔庙,一直保存到现在还有很大影响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关帝庙,一个是岳王庙。

关帝庙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而岳王庙,除了南宋在杭州修建的之外,为纪念岳飞尽忠报国,中国许多地方都建有岳王庙。比如:汤阴、朱仙镇、泰州、靖江、宜丰等地的岳飞庙,规模都不小。

1163年(隆兴元年),宋孝宗下诏为岳飞昭雪,高价悬赏求岳飞遗体,后将岳飞遗体从九曲丛祠迁出,以“孤仪”(一品礼)迁葬于栖霞岭下。也就是现在的岳王庙岳坟所在地。淳熙五年(1178年),为岳飞追赠谥号“武穆”,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宋理宗时改谥“忠武”。

这个就是南宋官方对岳飞的最终定论。

在中国历史上,朝廷错杀的大臣不少,平反的很少。即使平反,一般也是要等到老皇帝死了之后。比如武则天杀裴炎,一直等到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才为裴炎平反。

汉初开国功臣韩信被杀,但韩信是否真的有罪,是否真的想谋反,为何他手握重兵的时候反而不谋反?这些都有很大的疑问。即便如此,有汉一朝,也没有给韩信平反。朝廷即使杀错,一般来讲错就错了盖棺定论。朝廷一般不可能承认自己杀错,朝廷永远是正确的,错的一般都是臣子。

像岳飞这样,老皇帝还在世的时候,就给他平反的,极为罕见。在宋高宗赵构还在世的情况下,宋孝宗给岳飞平反,必然需要得到赵构的同意。这两个人只要有一个不想给岳飞平反,这个事恐怕都办不成。

而南宋不仅给岳飞平了反,还为他修建了庙宇。要知道:在古代为个人建造庙宇,那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基本上要达到圣人级别才能享受这种待遇。公元1221年(嘉定十四年),宋宁宗将岳飞墓附近的“智果观音院”改建为“褒忠衍福禅寺”,以表彰岳飞的忠义功绩。明朝时改称为“忠烈庙”,后又于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建岳王庙。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一直到现在,香火不断

可以说,南宋朝廷给岳飞平反后,给予岳飞的荣誉是空前的。又是封王,又是建庙。所有的规格,都是顶格的,已经不能再高了。

如果你以为南宋朝廷就到此为止了,那就错了: 除了对岳飞本人给予追认,对于岳飞的后人,朝廷也给予了厚待。孝宗下诏曰:

访求其后,特与录用……追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

对这么一个天大的冤案,南宋朝廷进行了巨额的国家赔偿:录用岳飞的后人当官,增加食邑。又是给钱,又是给官。

南宋这么做,只能有一个解释:当初杀岳飞这个决定错得太厉害,必须要给岳飞的后人以及天下一个交代。

而南宋朝廷对于秦桧的评价,则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绍兴二十五年谥其为“忠献”,开禧二年改谥“谬丑”,嘉定元年恢复“忠献”谥号,宝祐二年改成“谬狠” 。《宋史》将秦桧列入了“奸臣传”,并做了这样的评价:

桧两据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仇斁伦。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其顽钝无耻者,率为桧用,争以诬陷善类为功。其矫诬也,无罪可状,不过曰谤讪,曰指斥,曰怨望,曰立党沽名,甚则曰有无君心。

也算是一个盖棺定论。

上述定论,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到建国以后。从来没有谁提出过反对意见。

不过当今,也就是现在。突然出现了一些人,对岳飞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人语不惊人死不休。例如他们讲:“岳飞从没有和金国主力作战”、“朱仙镇大捷是编的,郾城大捷打的是偏军”、“岳飞是因为违法犯罪被处决!”、“岳飞罪行累累,按宋律被明正典刑!”等等。对一些不了解历史的人,看到这些言论,会在头脑中产生混乱。进而会怀疑到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

这些人之所以有底气作出上述结论。他们的主要依据就是:《吁天辩诬》、《金佗稡编》、《金佗续编》等书,都是岳飞的孙子岳珂等人为了美化岳飞而造假。上面记载的都不是事实。《宋史·岳飞传》也是为了美化岳飞,也不是事实。他们从史书中记载的一些矛盾之处,进行“研究”,断章取义,从而得出岳飞是个逃跑将军、并意图谋反的结论。这些言论引起了一帮吃瓜群众的围观,满足了某些人的猎奇心理。也能吸引不少不明真相的粉丝。

不过刚才我讲的两个基本事实,他们无法回避:一个就是岳飞既然该杀,南宋朝廷为什么要给他平反?第二个就是如何解释在各地所建的岳王庙?如果岳飞真像这些人所说的如此不堪,甚至是个“违法犯罪分子,被明正典刑!”,朝廷又怎么可能会为这么一个人去修建庙宇,让后人祭祀?

幸亏还有岳王庙这么一个重要的物证摆在那里,否则看了这些人的文章,我甚至要怀疑历史上是不是曾经有过岳飞这个人了。

如何正确看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个人认为对于几百年前的古人,除非有重大考古发现。否则我们真的难以作出超越前人的评论。任何历史的记载,都以距离事发当时最近的记载最为真实可信。同样,对岳飞的评价,应该也是岳飞被平反后,南宋人对他的评价最为客观可信。这是因为:岳飞死去的时间还不长,南宋时期的人对他的情况最为了解,最有可能作出客观的评价。

那么,岳飞被平反后,有没有任何一个南宋时期的人对他作出过否定性的评价呢?又或者,在当今“岳黑”出现之前,有没有人对岳飞作出过负面性的评价呢?我查阅了所有的史料,答案是没有。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甚至于敌对的金国。自南宋以来,凡提及岳飞,其评价都是非常高规格的。

《金佗稡编》卷九《昭雪庙谥》上面有一段记载,这一段记载我认为岳霖无论如何不敢造假:

淳熙五年五月五日,臣霖以知钦州召见,赐对便殿,上宣谕曰:“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宋孝宗说:岳飞的军纪和兵法,张俊和韩世忠都无法比及,岳飞蒙受了冤屈,不光我知道,天下人都知道。

宋孝宗如果没有讲过这种话,假设是岳霖无中生有捏造皇帝说的话,那可是杀头之罪。我料想再借给岳霖几个胆子,他也不敢无中生有的造这种谣。

南宋文学家胡铨的《 吊岳飞诗》,认为岳飞是“惟公攘臂独争先”,在抗击金国的战争中,他的功绩无人可比:

匹马吴江谁著鞭,惟公攘臂独争先。张皇貔貅三千士,搘拄乾坤十六年。堪悯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石头城下听舆论,百姓颦眉亦可怜!

南宋词人刘过在其《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词中认为,中兴赵宋王朝的众将,谁才是万人敬仰的英雄?只有岳飞。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通过这些可以说明:在南宋岳飞被杀是个冤案,在朝野已经达成共识,不存在争议。

敌对的金国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金使刘祹评价说:

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

在金使看来,南宋善用兵的将领,只有岳飞一人。

根据《金史》记载,金章宗这样评价岳飞 :

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

《金史》和《宋史》的主要不同在于:客观上存在《金史》有夸大金国战绩的描述,而《宋史》有夸大南宋的战绩的描述。但《金史》仍记载金章宗讲出了这样的话,这就充分表明:真正的英雄,敌人也会对他尊重。

岳飞庙的建筑布局

岳飞庙坐北朝南,外廓呈长方形,精忠坊,面西,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木结构牌楼,过精忠坊为山门,山门是庙宇正门,坐北朝南,三开间式建筑,山门后的正殿是岳飞庙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大殿两侧的东西庑,为岳飞部将祠和周同、韩世忠、宗泽、何铸的祠堂。大殿后院,是寝殿、岳云祠、四子祠、岳珂祠、孝娥祠、三代祠、贤母祠、岳母刺字祠等 。 精忠坊,又名棂星门,建于明正德七年(1521年),是一座卯榫结构的木制牌楼。它飞檐尖耸,形如群雁比翼,建造精美,气势雄伟壮观。由于排列紧凑,吻合严密,虽然通体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却历经近500年的震灾水患,仍巍然屹立,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艺术,在力学、美学和建筑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精忠坊两侧壁间,分别嵌有“忠”、“孝”石刻大字,字高1.80米,遒劲端正,格外醒目。为明万历年间彰德府推宫张应登所题。坊之正中阳镌明孝宗朱佑樘赐额“宋岳忠武王庙” 。

山门,岳庙山门青阶朱户,古朴庄严,门坐北朝南,三开间式建筑,两侧扇形壁镶嵌有滚龙戏水浮雕,门前一对石狮分踞左右。山门檐下一排巨匾,上书“精忠报国”、“浩然正气”、“庙食千秋”,是当代书法家舒同、楚图南、肖劳的手迹。明柱上嵌有当代文学家魏巍撰书的楹联:“存巍然正气;壮故乡山河。”两侧还有一副楹联:蓬头垢面跪当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坐上,看看今日将军。

正殿是岳飞庙的主体建筑,高十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单檐硬山式建筑。正门上的楹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横批:乃武乃文,由同治年间的榜眼何金寿题写。门额上从东到西的四方匾额“百战神威”、“故乡俎豆”、“忠灵未泯”、“乾坤正气”,分别由光绪、慈禧以及清代汤阴知县罗世德和清代汤阴县司铎李振元题写。

大殿内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塑像,塑像上方“还我河山”四个大字是岳飞的手迹。大殿内的壁画由山东壁画艺术研究院设计制作,面积约135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以表现岳飞事迹为内容的珐琅彩壁画。整个壁画内容分为”文、武、忠、孝“四个部分,这四组壁画分别以历史事件和岳飞生平故事为背景,刻画出岳飞文武兼备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他忠孝双全的高贵品质。

正殿内为岳飞彩塑坐像,是1981年浙江工艺美术学院塑造。岳飞头戴兜鍪,身穿紫袍金甲,右手扶膝,左手按剑,英武魁伟,气宇轩昂。坐像上方悬岳飞手书“还我河山”贴金巨匾,其字雄浑激昂,表达了岳飞志在收复河山的决心,两侧楹联“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为当代书法家、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所题 。

二殿原为寝殿,供奉岳飞和夫人李娃的塑像,1985年修复时,经省文物部门批准,殿内塑“岳母刺字”塑像而改为贤母祠。2011年3月,改为书法碑刻展室。

二殿东面墙壁上陈列有岳飞手书“还我河山”“尽忠报国”,以及岳飞致潭州通判的三封书札的石碣,这三方石碣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公认的岳飞手迹。

二殿后壁上陈列的是岳飞手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碑刻。据跋文记载:绍兴八年(1138年)秋天,岳飞路经南阳,适逢大雨避进武侯祠内,深夜,他秉烛观看祠内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以及后人颂扬诸葛亮的诗词文赋,不由感概不已。道士献茶后向岳飞求字,岳飞挥泪走笔,不计工拙,一气呵成这篇传世佳作。后人称赞岳飞的书法如印印泥,如锥画沙,犹如大江奔流,气势非凡。

二殿西墙壁上“纯正不屈,书如其人”八个大字是明太祖朱元璋所题。

二殿正中是毛泽东主席手书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碑。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河南返京途中路过汤阴,下车察看了“岳忠武王故里”碑,在接见汤阴县党政领导时,就岳飞庙的保护工作做了具体指示,他说“不要在岳飞庙开会,要保持古庙的肃穆”。

施全是浙江杭州人,曾任殿司军校,他对秦桧主张议和,谋害岳飞十分痛恨,绍兴二十年(1150年)正月,施全隐藏在秦桧上朝必经的众安桥下,行刺秦桧,不料仅砍断一根轿柱。施全被捕后,秦桧审问他:“为什么要刺杀我?”施全大义凛然破口大骂:“天下人都在抗金,只有你倒行逆施,所以我要杀你!”秦桧大怒,将施全处以磔刑。人们崇敬施全嫉恶如仇,不畏权势的精神,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增建了施全祠,祠堂后壁上四个大字“尽忠报国“为明成化二年(1466年),云南道监察御史孙珂所书。

施全祠下的五跪像分别为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王俊,此五人因残害岳飞而成为世人唾弃的千古罪人。两侧楹联书:“蓬头垢面跪当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

岳飞庙现存碑刻共计三百多方,大碑高至丈余,小碑有一尺见方。现存最早的碑刻为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的《岳穆王诗序碑》,较晚的是民国年间的碑刻。其中少部分碑刻是历代重修岳飞庙以及增建其他祠堂的碑记。大多数碑刻是由明清两代的帝王臣子、文人学士题写的歌颂岳飞的诗词歌文赋,著名的有朱元璋、乾隆、光绪、慈禧、徐达、海瑞、董其昌、何绍基等人的碑刻。碑刻文体形式有诗词歌赋,书法体有真草隶篆行,可以说是一处珍贵的书法,文学艺术和史学研究的宝库。河南作家毛冰先生为碑林赋诗一首:荡居十载思念深,翠柏红垣绕梦魂。最爱碑林石刻好,字字都见壮士心。

御碑亭和乾隆碑,在岳飞庙正殿前方的神道上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御碑亭,但是亭子里却不见有碑。那么,这块儿御碑是哪位皇帝的?碑又到哪里去了?他就是风流天子乾隆。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秋,清高宗弘历巡视嵩山返京路过汤阴岳飞庙,在拜谒岳飞后,由衷地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加以赞颂。按理,碑亭不应建在神道正中,但封建社会皇权至上,所以破例。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的1915年,人们把乾隆诗碑移到了山门外的东侧。

清乾隆15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南巡返京途中,路过汤阴,前来瞻拜岳飞时,写下这首七言律诗《经岳武穆祠》:

翠柏红垣见保祠,羔豚命祭复过之。

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

道济长城谁自坏,临安一木幸犹支。

故乡俎豆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

乾隆皇帝在这首诗中赞扬了岳飞文不贪财,武不惜死的高尚品德和威震一时的抗金战功,同时谴责了南宋君臣杀害岳飞无异于自毁长城。诗中“两言臣则”指岳飞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道济指南朝宋国大将檀道济。 二殿原为寝殿,供奉岳飞和夫人李娃的塑像,1985年修复时,经省文物部门批准,殿内塑“岳母刺字”塑像而改为贤母祠。2011年3月,改为书法碑刻展室。

二殿东面墙壁上陈列有岳飞手书“还我河山”“尽忠报国”,以及岳飞致潭州通判的三封书札的石碣,这三方石碣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公认的岳飞手迹 。

寝殿内陈列着刻石一百四十余方 。人们常在这里流连忘返,欣赏赞叹其精湛的书法艺术。贤母内四周壁间镶嵌有岳飞手书“出师表”、“满江红”、“墨庄”、“还我河山”、“宝刀歌”等碑刻及后人歌颂岳飞书法赞词的碑碣 。

以上主要建筑之外,还有岳云祠 、四子祠 、孝娥祠 、东西厢房、碑林以及肃瞻亭、觐光亭等。

武昌岳飞庙

在哪里?是属于哪个省的?好玩吗?简介湖北省庙址在武昌城大东门宾阳门外五里,东起武珞路大东门路口,西至 岳飞像 首义路口,南靠紫阳路,北临武珞路。这是宋朝孝宗皇帝诏令修建的全国第一座忠烈庙,当时同时御赐的还有1000亩香火田。始建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二月。岳飞冤案昭雪后,鄂州首先请求为岳飞建庙。湖北转运司赵彦博,于乾道六年二月上书孝宗皇帝,呈请在鄂州为岳飞建立庙宇(汤阴《岳飞庙志》二八六页:《湖北转运司辛庙牒》)。乾道六年七月六日庙落成于武昌城大东门外五里。孝宗皇帝御赐“忠烈庙”为匾额,并下圣旨拔四千贯建庙款。而后来武昌的群众习惯称为“岳鄂王庙”,那是因为宋宁宗为激励诸将,曾于1204年(嘉泰四年)追封岳飞为鄂王。清末以来,岳氏宗族重大活动就形成了南在湖北武昌老城忠烈庙,北在河南汤阴岳王庙的格局。该庙不幸于咸丰初毁于兵乱,1938年武汉抗日保卫战前夕,武昌岳王庙被炸毁,日寇占领武汉后,忠烈庙址一度做了焚尸场,此后庙址及黄土坡岳氏坟山旧址都纳入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为宿舍楼。现遗址仅存岳王台。武昌的其他岳飞遗址还有: 在蛇山中部山顶上,有一座岳武穆遗像亭。岳飞1134年(绍兴四年)岳家军打到湖北,曾驻军鄂州(今武昌),晋封“武昌县开国子”。写下了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苍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风楼龙阁。万寿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声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次年,岳飞改任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封“武昌郡开国侯”。岳飞四次北伐抗金出师于武昌老城,据考证,当年的帅府就设在武昌老城司门口,校场设在小东门沙湖畔,中军营设在大东门晒湖旁,马队设在马蹄营,水军培训及其基地则设在老城外的岳家嘴。 城外宝通寺所在的小洪山还存有岳飞松遗址。岳母于武昌老城与世长辞,岳飞和长子岳云等人将其棺木从城内一直护送到江西庐山附近皇帝御赐的卧虎山上安葬,武昌当年岳母灵堂所在地就被命名为忠孝门。

厦门斯思明区仙岳路是不是纪念岳飞的

不是的,跟岳飞没有半毛钱关系,是因为那边有村庄叫仙岳村,所以就把那条路叫仙岳路。至于为什么叫仙岳村,那就不知道了。

赵构心中的郭子仪,“亲手”送岳飞上路,为何岳飞并不怪他?

因为岳飞知道杨沂中并不是真的想杀他,而是赵构的命令不能违抗;岳飞也深知只有自己一死,宋朝也许能获得短暂的安宁的发展时期,自己的死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大义。

在历史上,赵构和秦桧是诬陷岳飞的主要凶手,赵构为了将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专门派了自己的亲信杨沂中去督办此事。而南宋著名的两个抗战将领岳飞和杨沂中,竟是以这种方式为我们上演了一场英雄惜英雄的悲壮战歌。

而岳飞也知道杨沂中是迫不得已才去杀他的,所以岳飞没有责怪他,甚至岳飞也没有责怪赵构,因为岳飞知道,为了国家和民族自己只有以死报国,来换取宋朝得以喘息的发展机会,才能对得住背上的精忠报国。

而杨沂中则是南宋七王之一的和王,同时杨沂中也可能是杨家将的后代,虽然这个已经无法考证,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杨沂中出生于将门,其祖和其父都是在抗金的路上牺牲的,所以杨沂中的这些成就和他的家庭环境离不开关系。

杨沂中可以说是南宋七王中年龄最小的,但是杨沂中最开始是张俊安排在赵构身边的一个贴身将领,保护赵构的安全的,所以赵构对杨沂中很信任,以至于派他去监督斩岳飞。而杨沂中在绍兴和议签订之后,也失去了兵权。虽然被赵构封王,但是杨沂中已经不想处理南宋的事,因为已经看淡了这一切。

历史上,岳飞究竟有收复河山的实力和能力吗?

岳飞不具有收复河山的能力和实力。什么是能力和实力?

实力是一种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往往表现成物质;能力则是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须的主观条件。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能力,关键要判断其针对某一主观活动的驾驭能力。有实力的人去从事自己无法驾驭的事情,也会变成没能力;相反,有能力的人,通过把控大局、协调各方、解决内部矛盾纠纷、最终能够顺利完成某一活动!

“收复河山”这一艰巨任务需要有怎样的能力和实力呢?

1、在实力上,必须要有“收复河山”的决策权,岳飞没有。

决策权掌握在人家宋高宗赵构手中,而赵构又是一位“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主。金军南侵战事紧急时会想到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稍一缓和,便是汉奸秦桧等贪生怕死委曲求全之辈们的舞台。纵使岳飞有“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直捣黄龙府,与君痛饮尔”的豪情壮志也难展抱负!

2、既然实力上不行,那么在实现“收复河山”这一伟大目标的能力上,对岳飞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仅仅需要有精通韬略、善于带兵、破敌至胜的的能力;必须还要具备非常高的政治影响力。协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击、对抗主和派,达到左右领导决策,使之坚定“收复河山”这一决策。

h1、岳飞的治军用兵,破敌制胜的卓越能才是绝对可以肯定的。

他创建“岳jia军”,并且严于治军、善于治军。在治军方面提出六点;“兵贵精不贵多、谨训xi、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岳jia军”战斗力非常强,“皆可以一当百”。

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猛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还提出“善观敌者逆知其所始,当先去其所恃!”

他曾经先后四次北伐,大败伪齐李成,收复伪齐占据的城池;收复陕西一带商州全境,大败完颜兀术取得郾城、颍昌大捷!金人曾感慨的赞道“撼山易,撼岳jia军难!”

h2、岳飞在当时的政治影响力,不具备左右宋高宗主战“收复河山”的能力。

高宗赵构对金的态度,可以说是国仇家恨、不共戴天。只是从军事上、经济上没有大举兴兵反击金军的本钱。打打和和,以求喘息之机。

公元1137年2月,高宗召见岳飞向飞授命说“中兴之事,朕一以为卿!”准备把刘光世的5万人马交给岳飞。可见这时赵构对岳飞还是非常信任和倚重的!但因秦桧张浚从中作梗,最终使赵构反悔没有把刘光世的部队交给岳飞。

同年8月,南宋军队刘光世部队发生叛乱,带领全军4万余人,并胁迫百姓十多万人投降金人傀儡伪齐政权刘豫。史称“淮西事变”。这一事件促使主战派张俊罢相离开政坛,议和派秦桧当上宰相,高宗对军事将领产生猜忌。

同年9、10月间金国要当归钦宗的太子赵谌,岳飞对此表示担忧,向赵构提议立其养子赵瑗为皇诸,以此来证明高宗的正统地位。但高宗对武将插手皇家事情表示不满,与岳飞之间的矛盾开始逐渐加深。

公元1141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仪和。为达成和谈,秦桧在赵构的授意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将岳飞下狱。次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狱中。

结语:岳飞生活在一个金人横行、战火连天、国破家亡、百姓流离的年代。他毅然肩负起“精忠报国、收复失地”的重任,三次投戎、四次北伐,积极与北方义军联络,收复大片失地、创立“连结河朔”战略。

他明知宋高宗不思北伐、苟且偷安的严重思想,不惜惹怒龙颜,屡次进谏请求“拒绝卖国和谈、请求出师北定中原!”最终岳飞没能完成“收复河山”的宏图大志,被主和派秦桧等人暗害,但他所树立的“精忠报国、抵抗侵略、收复失地”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不死,光照至今!

为什么要建岳飞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岳飞去过于都吗、为什么要建岳飞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