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黄庭坚的诗词怎么样,以及黄庭坚的著名诗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黄庭坚《寄黄几复》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如今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2)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 黄庭坚《登快阁》
山上树叶飘落,显得天更加远大,清澈湖水也因为月光变得更加清澈.
3)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 —— 黄庭坚《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翘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这就是醉翁亭。
4)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 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
5)黄菊枝头生晓寒。 —— 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
菊花开满枝头之时,正是重阳季节,早晨已有凉意了。
6)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
7)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 黄庭坚《牧童诗》
骑着牛远远的从村前走过,听见有淡淡的笛声从篱笆那边传出来
8)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 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
黄花是指年轻人,白发是指老人。年轻人和老人互相牵着挽着,让别人愿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9)春无踪迹谁知。 ——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
10)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 黄庭坚《寄黄几复》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黄庭坚论诗以“不俗”为高标,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他强调须多读书,只有“胸中有万卷书”,才能“笔下无一点尘俗气”。黄庭坚对多读书的强调,并非是为学问而学问,而主要有三层意思:其一在于认真学习、广泛吸取前人一切好的东西,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和发展。其二是作为一种学养的积累,以增加诗歌的内涵与意蕴,力去浅俗。其三在于主观修养和性情的陶冶,培养一种以儒家基本精神为底蕴而又超脱流俗、独具个性的气质,为人“不俗”,才能写出“出尘拔俗”之诗。黄庭坚最为著名的诗歌主张之一“点铁成金”实际上也与他所强调的主观修养有关。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段话往往被认为是指翻用古人陈言,因此是提倡蹈袭剽窃。事实上,黄庭坚借用了道家术语,用铁比喻被陶冶的万物即诗歌的素材,用金比喻点化后的成品即诗歌,灵丹则比喻诗人的主观思想和精神修养,所以他的意思是说出色的诗人善于将外界的事物拿来为己所用,而关键在于有诗人的主观思想和艺术修养作为统摄万物的根本,有了这个根本,即使取用古人陈言,也能变旧为新。所以黄庭坚虽然有以故为新之意,但重点在于强调诗人主观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
黄庭坚继承了苏轼词风更以超轶绝俗为高标,并将其诗歌主张如“脱胎换骨”、“点铁成金”融入词中,这就使其词形成或高旷飘逸、或俚俗狂放、或典雅优美的意境,如《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清平乐》(春归何处)等。
陆游:其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在表现手法上,他一般不直接对客观事物做具体刻画,而是抒写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他的诗概括性、抒情性强。其诗歌主要体现了其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万死不辞的牺牲精神、对投降派尖锐的讽刺和坚决的斗争以及对壮志未酬的感叹和对理想境界的寄托,也有少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歌唱美好生活的闲适诗句。总之,爱国诗是陆游创作的最主要内容。 闲适诗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所领略的宦海风波和人生忧患。
当然,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其也富浪漫主义情调,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复国理想追求时的瑰丽想象上。他的想象主要是对抗金战争的想象,包括战斗的阵势、敌军的溃败及朝廷的中兴。夸张也是构成陆诗浪漫主义特征的一个因素。但仍整体悲壮、奔放。语言不尚粉饰、奇险,追求明白如话,自然而精炼。
黄庭坚:诗歌的主要风格是生新瘦硬。淡化社会背景,采用线型结构沿题赋诗,强调内容的切题.他在处理诗歌基本要素时,使景物皆著主观色彩,个人情感隐于意象与情趣之间,以叙事为主而穿插情景。他往往借虚拟的方式创造艺术中的景观、事物,并抒发诗人隐微雅致的情感,向往自由闲适的精神境界,以生新的形象启示某种价值观念,实现对"诗之美"的追求.这是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征。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黄庭坚的诗以唐诗的集大成者杜甫为学习对象,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黄庭坚的诗,法度严谨,说理细密,代表了宋诗的特点。可以说,黄庭坚诗是最具宋诗艺术特色的,受黄庭坚影响形成的江西诗派,也影响了南宋一代诗风,并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句,可见推举之重。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1]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