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护为什么要提桃花诗(桃花崔护古诗)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崔护为什么要提桃花诗,以及桃花崔护古诗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桃花崔护是什么意思?

崔护是人名,桃花是七言绝句的名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唐朝博陵(郡治在今河北省定县)人,字殷功,贞元进士,官岭南节度使。

崔护的这首七言绝句,字面简单,语言率真自然,明白流畅,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世人传诵,经久不衰,且“人面桃花”已被广为引做典故和成语使用。说到这首小诗,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唐诗纪事》和《本事诗》对此都有所记载。《唐诗纪事》载此诗本事云:“护举进士不第,清明独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丛萃。扣门久,有女子自门隙问之。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启关,以盂水至。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起,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径往寻之,门庭如故,而已扃锁之。因题‘去年今日此门中’诗于其左扉”。

《唐诗纪事》和《本事诗》所记载的这个“本事”,其真实性很值得怀疑。兴许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衍成上述“本事”,也并非没有可能。但不管这个“本事”真假与否,有两点似乎应该可以断定,那就是这首诗一是有情节的,二是这个“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有一定的帮助。

崔护此诗,整篇写今昔之感,寥寥四句包含了一前一后两个物是人杳而又相互依托、交互衬映的场面。

诗的今昔之感是从对一位乍见而又旋离的貌美情多、靓若桃花的少女的回忆引起的,由今思昔,利用追叙的手法,先写“去年”,由此引起了第一个场景:寻春艳遇——“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去年”、“此门”点出时间、地点,说的非常肯定,毫无含糊,可见认象之深刻、记忆之确切。当时“此门中”正春风拂煦、桃花盛开,立着一位美丽的少女,其容面与桃花交互映照,着实靓丽。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去描摹桃花的娇艳和女子的美丽,而是抓住“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只用“相映红”三个字一点,顿把人面花光交互辉映、互为陪衬又争妍斗胜的美好景象勾勒的栩栩如生。“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托出少女光彩照人的容颜,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神驰目注、意夺情摇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动人的一幕,从而激发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留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有关桃花的传说有什么

桃花的传说有:

1、崔护桃花诗描述的书生与女子的爱情故事;

2、《幽明录》中汉明帝时,剡县人刘晨、阮肇与二淑女的故事;

3、夸父与神木的故事。

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桃花的妖冶美艳在群芳之中是独树一帜的。早在《诗经》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描述。盛开的桃花热烈娇艳得仿佛随时会燃烧起来。作为春天和美丽的代名词,桃花自然不乏许多神奇美妙的传说,详见如下:

1、传说一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这首桃花诗就讲述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崔护是唐朝的一介书生,他于一年的清明时节去郊外踏青,在一农舍旁偶遇一美貌少女,此时少女的面颊被院中盛开的桃花映衬得分外娇艳。崔护向这位少女要了一碗水喝,才恋恋不舍地离去,过后却久久不能忘怀少女的美丽容颜。

第二年清明,崔护又来到少女所住农舍,却只见桃花不见美人,原来少女竟因思念他抑郁而逝了,崔护大痛。有位仙人感于此,让那少女复活了,成全了一桩美好姻缘。桃花遂成了这动人爱情的见证。

美艳的桃花时常与美人联系在一起。传说唐明皇和杨贵妃都喜爱桃花,禁苑中种桃花千株,每到桃花盛开,他们会于桃园时,皇上都要摘枝桃花插于贵妃头上,说"此花最能助娇态"。

2、传说二

在我国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夸父追日,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我国最早的春联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称桃符,到今民间还认为桃木制品可驱除鬼怪,辟邪。而桃则寓意长寿,给老年人祝寿,送上一盘寿桃,以表示祝老年人健康长寿。

3、传说三

南朝刘义庆的《幽明录》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明帝时,剡县人刘晨、阮肇一起进天台山采药,迷路山中,饿得半死。忽远望山上有一桃树,就上山摘桃充饥,身体马上健旺。又临溪饮水,见上游流下芜青叶和一个杯子,杯中留有胡麻碎粒,估计附近有人家。

过山见溪旁有二淑女,艳丽无比。二女邀刘、阮到家。家中陈设华丽,侍女很多。请刘、阮吃胡麻饭、山羊脯和美酒,夜间分别陪在帐中歇息。半年后,春天来临,二人想念亲人,二女只好送他们回去。到家中,亲友早已亡故,最后问到七世后的孙子

4、传说四

在与桃花有关的传说中,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影响最为久远,其中描写道……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人雅士,为人们塑造了一个令人神往千古不朽的理想之境,不知激励和影响了多少代志士仁人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

扩展资料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7桃花林,夹岸8数百步,中无杂9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花源记

爱到深处花自开

唐朝有个名叫崔护的白面书生才貌双全,多情重义,可谓性情中人也。古代文人都喜欢游山玩水吟诗作赋,崔护也不例外,为了寻找创作灵感,有一年清明节到长安城外郊区游玩,一时口渴难忍,远水解不了近渴,就想在当地找户人家讨口水喝。

刚好在附近那个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户人家,这里就像世外桃源,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盛开的桃花,景色非常迷人,崔护被陶醉了。崔护一边欣赏桃花美色,一边去敲这户人家的门,门开了,奇迹也出现了,一个桃花粉面的妙龄美女从屋里走出来,这个美丽姑娘热情好客,听说崔护要讨口水喝,再看崔护眉清目秀文质彬彬,可谓一表人才,于是情意绵绵地递了一杯水给崔护。姑娘的灿烂笑容就像桃花盛开,给崔护留下美好印象,真可谓有情喝水水也甜。

崔护对那姑娘花容月貌和杯水之恩念念不忘,等到第二年清明节,兴高采烈,再往寻之,碰巧姑娘不在家,她家关门上锁。旧地重游,去年景物犹在,而朝思暮想丽人却不见踪影,睹物思人,感慨万千!崔护一时诗兴大发,在姑娘家门上题写七绝一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能写如此好诗的人,不是等闲之辈,崔护是唐德宗贞年间博陵县一位书生,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横溢,就是性情与众不同有点内向,清高孤傲,平时只管埋头苦读,很少与人来往,即使偶尔偷闲游玩,也是独来独往

上次人面桃花给崔护一个粉红的美好回忆,让崔护没齿难忘。那天刚好是清明节,崔护心情很好,外面天气更好,正逢一个难得的春光明媚的艳阳天,外面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意盎然。午后春阳高照,苦读一上午的的崔护为了放松一下心情,被大好春色感染,不由自主地去郊外蹋青游玩。崔护兴高采烈独自步行出城,一路欣赏大好春色,饱览青山绿水花红柳绿自然美景,不知不觉走了好远路程,而且也感到口干舌燥自然而然想找一户人家歇歇脚,顺便讨口水喝,养精蓄锐,以便日落之前好赶回去。这是荒郊僻野,人迹罕至人烟稀少。崔护举目四眺,望见不远处有一个桃花映红的茅屋,于是加快步速来到这户人家。这户人家很特别,在桃林安家落户,竹篱笆围成一个农家小院,院中茅屋三间,全用竹片茅草搭成,非常简陋。到底是何等人士隐居于此呢?崔护对这桃花环绕的茅舍以及茅舍主人大感兴趣,一心想要探个究竟。于是崔护前去敲门,门开了见一位妙龄少女从屋里走出来,崔护说明来意,少女端来一杯茶水,向崔护嫣然一笑,然后柔声细语道:“相公!请用茶。”真可谓寒门出俊女,崔护借品茶的大好机会,仔细观察少女花容月貌,粉白透红的瓜子脸,春意盈盈的柳叶眉,恰到好处的悬胆鼻,小巧玲珑的樱桃口,再加上不涂脂抹粉的素净打扮,更加衬托出少女的纯真和灵秀,宛如一朵春风中怒放的桃花,向人展示迷人生命色彩。

少女就像仙女下凡人间,她是难得的绝色美女。崔护也是风流才子,他对少女一见钟情,一时被少女花容月貌迷得神魂颠倒,少女对这个书呆子一举一动心领神会,有意羞答答垂下眼帘让崔护看个够。崔护毕竟是饱读诗书通情达理书生,他不敢放浪形骸在少女面前失态。崔护很有礼貌从少女手中接过茶杯,轻轻品了一口茶水,其实他渴得很难受,不想在少女面斯文扫地,大口大口喝茶。崔护故作镇定地向少女表明自己的姓名和住处,接着又十分客气询问少女姓氏和家世。少女似乎不愿多提家史,似有难言之隐,只是轻描淡写说道:“小女叫绛娘,随家父蛰居在此,母亲早亡,父女相依为命。”这茅舍主人必有一番非凡经历,或者是闲云野鹤世外高人,既然少女不愿多谈,崔护也就不勉为其难

茶喝完了,崔护还恋恋不舍,孤男寡女在一起闲聊起来。崔护是文弱书生,君子动口不动手,循规蹈矩,在少女面前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两人在屋里没话找话说,崔护将话题转移到她家门前景物上,他对这景色宜人的桃园胜地赞不绝口,这里就像美不胜收的仙境,人们踏青游春不可多得的好去处。崔护说得天花乱坠,少女只是听他高谈阔论,却沉默寡言

崔护谈兴正浓,出口成章,说到春天,诗情大发,又对古今关于春天的诗词品评了一番,最后朗诵道:“花开堪折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崔护想用诗词试探,意味深长地望着少女,等着她的反应。少女不是木头人,面对这样一位风华正茂玉树临风器宇轩昂、才华横溢的白面书生,情窦初开的少女怎么能不春心荡漾呢?!但她不敢敞开心扉,更不敢投怀送抱,只能端坐那里含羞不语,红霞满面,偶尔用含情脉脉的目光向崔护偷偷看一眼,一碰到崔护火辣辣的目光,就慌乱得不知所措,显出一副楚楚动人窈窕淑女模样。面对少女坐立不安的神态,崔护也不知如何是好,饱读圣贤书的崔护不是色鬼淫魔,他不可能对少女有丝毫越轨的行为。平时只管读书的崔护是标本书呆子,很少有接触女孩的机会,对少女心思一点也不明白,见少女默默无语,还以为自己言多必失而得罪了她,于是说话开始小心一点。

在那个朝代封建礼教清规戒律很多,特别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一对未婚青年男女能够端茶递水,独处一室,已属罕见的破格之举。时间过得真快,眼看夕阳西下,崔护发乎情而止乎礼,适可而止,不得不向少女辞别。少女把崔护送出院门,站在门口默默地目送崔护渐渐走远。崔护也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开,离愁别恨同时生。

春日里一次萍水相逢,让崔护和绛娘一见钟情。自从崔护离开以后,绛娘对他始终念念不忘,让她朝思暮想,魂牵梦萦,但这一切又不能对任何人讲。而崔护回到家中,因为要金榜题名不得不继续埋头苦读,春游巧遇绛娘一事不能纠缠不清,以免心猿意马分散精力而荒废学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又到了第二年春天,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大好日子,崔护看到枝头绽放的桃花,触景生情,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去年春天的城南旧事。崔护为了重温旧梦大步流星来到城外寻踵觅迹,一路上花开如旧,景色依然宜人,但崔护这次不是游玩,景色再好看他也不感兴趣,最感兴趣的是再次见到梦中情人。寻寻觅觅,崔护终于找到去年茅舍,一切如故,那一次春游艳遇仿佛就在昨天。

走近茅舍,听里面寂静无声,崔护隔着院门呼唤道:“屋里有人吗?请开门,我要讨口水喝。”崔护重复去年的呼唤声,急切期盼去年的那场好戏从头到尾再表演一遍,让他回味无穷。崔护在外面久等,等急了就推开院门,原来铁将军把守着门户,那个茅舍关门上锁。

事与愿违,原来家里没人,崔护只能在院门口苦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时见不到心上人,崔护感到非常苦闷,再看桃花开得和去年一样鲜艳夺目,而桃花粉面的意中人却不见踪影,他枯坐在院门前桃树下苦思冥想,一股股沁人肺腑的花香扑鼻而来,可是魂牵梦萦的玉女丽人左等右等也等不来,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又要夕阳西下,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为了留言证明他崔护来过,崔护心里一直想的是桃花美女,不愧为多情多义的风流才子,才思敏捷,妙笔生花。崔护从窗前书桌上取来笔墨,在房门上题诗七言绝句一首,这就是开头提到的那首《题都城南庄》诗。

题罢,崔护仍觉意犹未尽,吟诵几遍,想改第三句为“人面只今何处去?”转念又想,一首七言绝句中用两个“今”不甚妥当,于是仍取原句。再看诗中两次提到“桃花”一词,却并不嫌重复,反而更突出了主题,渲染了气分。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妙在以桃花喻美女玉颜,而且感情饱满,非常感人,对去年这个时节艳遇桃花粉面的意中人寻而未遇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意境优美,而且诗句也特别优美,把饱读诗书的崔护满腹才气充分表现出来,情真意切,不愧为千古绝唱。崔护并不是在门上留言那么简单,他想用才子得意之作迎取恋人芳心,他想绛娘看到一定会欣喜若狂,对他佩服五体投地。自古以来,只有才子才能配佳人,郎才女貌才是最佳配偶。

崔护对绛娘牵肠挂肚,后悔当初不该那么小心谨慎,有爱就该大声讲出来,写诗需要含蓄,朦朦胧胧是一种美,谈恋爱不能像写诗那样推敲而错失良机,更不能像书呆子那样呆头呆脑不开窍。崔护和绛娘两人虽然心有灵犀一点通,他对她有情,她对他也有意,但两人之间窗纸没有捅破,崔护担心夜长梦多,怕绛娘移情别恋,好花被人采走。再加这次寻而不遇,他更有惘然若失的感觉。

崔护回家寝食难安,度日如年,不知绛娘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探亲访友,清明扫墓,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她出嫁了怎么办?我崔护岂不是一片真情付东流。崔护在家里胡思乱想,绛娘音容笑貌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这样一来他根本没有心思用心读书,于是,数日之后,崔护再次前往城南寻访。

人情冷暖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崔护这次不想再尝闭门羹,他想有更大的惊喜等着他。崔护熟门熟路来到这个朝思暮想的茅舍,尚未走近,大老远就听到哭声从屋里传来,好像家中死了人。崔护赶紧加快步伐跑到茅舍前,想问个究竟。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老态龙钟的白发老翁从屋里走出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崔护问道:“你就是我女儿临死前念念不忘的崔护吗?!我女儿临终前不停地在叫你的名子,她看不到你人,死不瞑目。”

听说绛娘死了,崔护如五雷轰顶,盼来盼去的恋人,结果盼来噩耗,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就这样撒手人寰。老翁听说这个白面书生就是崔护,他气急败坏地哭道:“都是你这个薄情郎惹是生非,害得我女儿患上相思病,想你想得发疯,你还写什么破诗挑逗我女儿,你既然那么喜欢我女儿,为什么不娶她为妻,这么长时间你躲到哪里去了,等到我女儿死了,你才回来,人死不能复生,你回来有什么作用呢?你就是害死我女儿的罪魁祸首。”

崔护感叹生命无常,好好的一个人怎么一下子就死了呢?他不明就里,莫名其妙,急忙询问老翁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老翁哭哭啼啼说道:“我可怜的女儿,似我掌上明珠,年方十八,知书达理,待字闺中,自从去年清明节那天见了你这个风流鬼,她的魂就被你勾走了,她为你而死,她为你而活,对你一往情深,相信你会回来找她,等了一天又一天,望眼欲穿,总不见你的归影。好不容易等了一年,对你已经绝望,差点把你遗忘,发誓不再想你,可是她说到做不到,心里对你还是苦苦思念,前几天她和我到亲戚家小住,归来看到门上有你亲笔题写的诗,痛恨自己又错失良机,误以为今生今世再也见不到你,愁肠百结一病不起,本来她就体质虚弱,任何灵丹妙药都救不了她的命,心病必须心药医,只有你才是她的大救星。我已经老了,我靠这个女儿养老送终,万万想不到白发人送黑发人。我女儿之所以迟迟未嫁,就是想找一个乘龙快婿,好让我们一家过上幸福美满好生活,现在一切都变了,一家就剩下我这个可怜的孤老头子,以后日子不知怎么过下去。”

崔护万万想不到绛娘会为他而死,两人只不过萍水相逢,既没有婚约,又没有山盟海誓,这个痴情女竟然用情如此之深,真叫人感激涕零。要早点知道绛娘把一面之缘看得那么重,我崔护再忙也要找点时间来看望她,向她一诉衷肠,如今阴阳相隔两茫茫,有太多肺腑之言又能对谁讲,崔护对绛娘刻骨铭心的爱荡气回肠

崔护听了老翁哭诉,他也痛不欲生泣不成声呜咽道:“去年小生路经你家,口渴求饮,承蒙小姐厚爱,我对小姐也产生爱慕之心,因为读书要紧功课繁忙,未能及时与小姐见面沟通,我也求见心切,几天前又登门寻访不遇,不巧小姐外出,我怅然题诗而返,世事无常,居然出了如此变故,既然绛娘已死,那么小生也不能苟活,我要到阴曹地府去找她。”崔护边说边奔向灵床,抱住刚刚断气不久的绛娘声嘶力竭地呼唤道:“绛娘!请慢走一步,我要到阴曹地府去找你,我不能让你一个人就这样孤孤单单地走,我要陪伴在你身边,我要随你而去。”

崔护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双目紧闭真像死人一样,老翁以为崔护被女儿之死吓死了,一下子家里死了两个人,把老翁急得团团转

其实崔护并没有死,只是急得昏迷过去了。说来也奇怪,崔护在昏睡当中做了个神奇的怪梦。崔护和绛娘结下生死恋,他对绛娘思念心切,在人间不能再相见,不得不过鬼门关到阴曹地府去找她。崔护迷迷糊糊过了鬼门关,又迷迷糊糊来到阴曹地府,并且到阎王爷那里去报到,阎王爷到生死簿上一查,发现崔护这个人并没到死期,他根本不该死,人之死是生命攸关的大事,阎王爷对此特别重视,绝不错收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因为崔护还没到死期,阴曹地府不接受他,阎王爷问崔护道:“你这个大活人,还没到死期,来阴曹地府干什么?这个鬼地方好玩吗?”崔护不怕阎王爷,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到这鬼地方不是来游玩,再说这鬼地方有什么好玩呢?我过鬼门关是专门来找人。”就连阎王爷也感到好奇,世上人真奇怪,居然找人找到鬼门关,找到阴曹地府,这哪里是在找人,难道不是在找死吗?阎王爷也就随口问道:“你找谁?你找人找错了地方,找人应该在人间找,怎么能找到鬼地方来呢?”崔护把来龙去脉全部告诉阎王爷,阎王爷毕竟是阎王爷,掌握人类生死大权,阎王爷被崔护和绛娘的爱情故事感动了,特地关注这件事,并且当场命令判官把绛娘的名子从生死簿上一笔勾销,让绛娘复活与崔护喜结良缘。

崔护在阎王爷面前求情,结果救了绛娘一命。崔护从昏迷中醒来,告诉老翁,绛娘被他救回一命,她死不了,马上就要复活了。老翁以为崔护头脑急坏了,精神失常,胡言乱语,根本不相信崔护的话。

崔护紧紧抱着绛娘不放,不停地在摇晃绛娘软绵绵的身体,并且大声哭喊,泪水流了绛娘满面。看来崔护确实对绛娘动了真情,可谓感天动地!生死关头考验崔护对绛娘爱有多深情有多厚,如果崔护不爱绛娘,听说绛娘死了,绝对不会大惊小怪,更不会急得昏迷不醒,肯定会毫不在乎扬长而去,大不了进去看上最后一眼,或者对老翁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安慰话。也许是崔护的真诚感动了苍天,也许是崔护的真情唤醒了绛娘的爱心,也许是崔护在阎王爷面前求情生效,总而言之,绛娘果然死而复生

人间自有真情在,有情人终成眷属。绛娘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绛娘终于苏醒过来,一开始只是呼出微弱的鼻息,接着双目微启,然后唇角微动,好像一眼就认出崔护,把脸深深地埋在崔护的怀抱中。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崔护和绛娘两人这才叫爱得死去活来,人生一切都是假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生命最宝贵,活着才是最美的精彩。

老翁见之,惊喜万分,两个死人一下子又都变成活人,大悲大喜。见女儿真的复活过来,老翁才相信崔护预言非常灵验,不过老翁也感到特别好奇,不知崔护是用什么办法把女儿从死亡线上救回来,于是就问崔护道:“你自己都死了,还有什么能力救我女儿命呢?你是怎么知道我女儿将要复活呢?”

崔护实话实说道:“我自己也不迷信鬼神,因为我是读书人不相信鬼神,可是我在昏睡当中做了个怪梦,梦见自己过鬼门关到阴曹地府去找绛娘,梦中一切我都记得特别清楚,绛娘确实死了,生死簿上已经有她的名子,可是我死期未到,生死簿上没有我的名子,阴曹地府阎王爷不同意接受我,问我人没有死到阴间干什么,我说找人,我把我们在世上发生的一切全部对阎王爷讲了,万万想不到,阎王爷也通情达理,被我和绛娘生死之恋而感动了,破格一回,让判官把绛娘的名子从生死簿上一笔勾销,让绛娘起死回生,与我重续良缘。”

且不管梦是真是假,反正女儿绛娘已经复活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而且女儿的如意郎君也安然无恙,家里本来是丧事而变成喜事,逢凶化吉化险为夷,整个是虚惊一场。

崔护不仅是绛娘意中人,现在又成了绛娘救命恩人,老翁对崔护感激不尽,特地用好酒好菜热情招待。崔护和绛娘两人私定终身是顺理成章的好事,然而好事多磨,崔护父母还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二老是什么态度。绛娘本来也是大家闺秀,因为父亲官场变故家道中落而沦为小家碧玉,如今隐居僻野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而崔护是大家贵族书香门第,在那个朝代男婚女嫁特别讲究门当户对,而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很重要,不像现代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父母只有参考权而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一切,因此有许多现实问题要考验崔护和绛娘。老翁年事已高,希望女儿招婿入赘掌门立户养老送终,而崔护在家是独生子,父母也不可能让儿子到人家做招婿。崔护和绛娘谈情说爱简单,真正要结婚成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

崔护心事重重地回家,关于绛娘的事不知如何对父母讲,崔护不得不实话实说,原来崔护父母都是开明人士,相信儿子不会把终身大事视同儿戏,既然是儿子看中的姑娘不会太差,二老了解情况后对儿子十分理解,愿意接受绛娘做儿媳,并且依礼行聘,选择一个黄道吉日把绛娘娶进门来,因为崔家比较富有,绛娘的父亲也被崔家妥善安置,得以颐养天年。但这父女始终不愿表明姓氏和身世,留下一个难解之谜。据传说绛娘父亲也是朝庭命官,因被嫉贤妒能的当权派排挤打压而罢官,于是被逼隐姓埋名蜗居博陵城南郊野苟且偷生,往事如烟,不堪回首,难言之隐,不足为外人道也。既然绛娘父女有所顾忌,对过往一切只字不提,崔护一家也就不勉为其难去打听,只要崔护和绛娘夫妻恩爱生活幸福美满比什么都好。

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崔护和绛娘这对才子佳人终于喜结良缘。绛娘确实是提着灯笼也难找到的好女人,勤俭持家,睦邻友好,孝敬公婆,夫妻恩爱,有口皆碑。夜来举案齐眉为夫伴读,让崔护发奋苦读圣贤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崔护终于榜上有名,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崔护赶会试大考,获取进士而及第,清廉为官,仕途一帆风顺,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官至广南节度使。在绛娘佐助下,崔护为官清正廉洁,政绩辉煌,深受百姓爱戴,成为一个难得的好官。在文学方面,崔护堪称唐朝著名诗人,其诗精炼婉丽,语气清新,《全唐诗》有其六首,都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桃花诗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所谓一诗得名,崔护也以这首诗而名垂青史,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一个看似简单而又平常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似曾相识的共同生活体验,这首诗不仅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而且为诗人赢得桃花运,成全绛娘和崔护才子佳人美好良缘。桃花缘带来桃花运,桃花运带来桃花诗,情到浓时诗自成,爱到深处花自开。

【 本文系作者根据野史逸闻扩写改编以飨读者】

为什么要用桃花这词形容艳遇,桃花代表什么吗?

桃花运

(一)“桃花运”一词的出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室人。

——《国风.周南.桃夭》

这是《诗经》中的一首诗,俗称诗经-周南-桃夭篇。这首诗描写的是女子出嫁时的情景,并对新娘的美貌和美德给以赞美。大衣就是在桃花盛开的的时候,有一个象桃花一样美丽的女子容貌美丽,能够生儿育女、能够使新郎的家族子孙象桃树一样的果实累累、枝叶茂盛,是一个对新郎家非常合适的人选。所以古人在赞美、祝贺婚姻时常说“既和周公之礼,又符桃夭之诗”,就是出典这里。

(二)“桃花运”的来历

“桃花运”这个词原是算命术语。

“命理”中的“桃花运”是跟据“生辰八字”中的五行所处“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的位置而言。如大运和流年行运到“沐浴”阶段的时侯就叫“行桃花运”。

在十二地支中的“子午卯酉”便是桃花,人生的“八字”也是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而得来的,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碰到“子午卯酉”的时候。如果这“子午卯酉”出现在人生的“八字”内的,便叫桃花入命。

人生的运程(算命术语叫“大运”)每十年便行一个干支。人生的岁数运程(算命术语叫“流年”)。这两个结合起来便叫“运”。(也是人们常说的运气好坏便在这里面)

在人生的“运”上遇到“桃花”(子午卯酉)的,这就叫“桃花运”,但“桃花运”也是有好与不好的区别。

(三)“桃花运”的民间传说

绛娘与崔护的桃花运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崔护写的“题都城南庄”诗流传甚广,至今仍有不少人能朗朗吟诵。然而知诗者并非尽知这首诗中还隐藏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中饱含着才子佳人的纯真之情,情节曲折神奇,人们称之为“桃花缘”,也称桃花运。

崔护是唐德宗贞年间博陵县的一位书生,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平日埋头寒窗,极少与人交往,既使偶而偷闲出游,也喜欢独来独往。这一年的清明时节,正逢一个难得的晴朗天气,屋外桃红柳绿、蝶舞蜂飞、清风微拂、春意袭人。午后春日暖照,苦读了一上午的崔护深为春的气息所感染,决心去郊外好好体味一下春的盛情。于是放下书本,兴致勃勃地独自步行出城。一路上杨柳花飞、莺燕啁鸣、暖阳和风、瑞气宜人。苦读不知春已浓的他顿觉心身清爽。一路漫行,看不尽的红花绿草,春山春水,他恣意享受着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浑然不知道路的远近。不知不觉离城已远,他忽然觉得有些腿酸口渴,寻思着找一处乡野农家歇歇脚、讨些水喝,以便日落之前赶回城去。这里已是僻野,农家住得极为零落,他举目四眺,望见不远山坳处,一片桃花掩映中露出一角茅屋,于是加快脚步朝山坳走去。临近山脚,在远处能望见的茅屋这时反而全部被桃树遮住,眼前只有一片蔚然的桃林:桃花灼灼,缀满枝桠,微风吹来,清香绕人,让人疑是误入了桃花源中。沿着桃林间的曲径往里走,在一小片空隙中有一竹篱围成的小院,院落简朴雅洁。院中住着茅屋三楹,全用竹板茅草搭成,简陋却整齐异常。崔护心想:“何方高人,隐居在如此别致的地方。”

走近柴门,他叩门高呼道:“小生踏春路过,想求些水喝!”一边叫门,他一边猜想,出来开门的必然是一位白发美髯、竹杖芒鞋、相貌清奇、谈吐风雅的老翁。吱呀一声,房门敞开,不料走出的却是一位妙龄少女。少女布衣淡汝,眉目中却透出一股清雅脱俗的气韵,使崔护甚感惊讶。他再次说明来意,少女明眸凝视,觉得来者并无恶意,就殷勤地将他引入草堂落坐,自往厨下张罗茶水。崔护打量着四周,只见室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靠墙放着一排书架,架上置满诗书,桌上笔砚罗列,墙壁正中悬挂着一副对联,联文是:“几多柳絮风翻雪,无数桃花水浸霞。”语句雅致,情趣不俗,绝不同于一般乡野农家的风格。临窗的书桌上正搁着一帧墨渍未干的诗笺,上面写着一首“咏梅”五言绝句:

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

可怜浑似我,零落此山中。

诗句一定是这里的主人所书,似乎是在借梅花来感叹自己的坎坷身世,竟是这样充满着萧索与无奈。到底是何等人物隐居在这里?又是何等心情与遭际而衍出如此无奈的文字呢?一连串的问号浮起在崔护脑际,使得他对这桃花环绕的茅舍以及茅舍的主人大感兴趣,一心想要探个究竟。

这时,少女托着茶盘从厨房中出来,她落落大方地走向崔护,见对方正凝视着墙上的对联似乎在品味,她会心地嫣然一笑,轻轻地唤一声:“相公,请用茶。”崔护从思索中转过神来,见少女正向自己走来,粉白透红的脸上秋波盈盈,不施脂粉的打扮,素净的布衣,更加衬托出少女的纯真和灵秀,宛如一朵春风中的桃花,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风采。一时间,崔护竟然有些看得发怔,少女似乎察觉了他的心意,迅即垂下眼帘,一份娇羞把她点缀得更加动人,崔护不由得心旌摇曳,险些儿难以自恃。

但毕竟是饱读诗书,通情识礼的书生,崔护努力稳住自己的情绪,不致于在少女面前失态。他礼貌地接过茶杯,轻轻呷了一口茶水,故作镇定地表明自己的姓氏和乡里,接着又十分客气地叩问少女的姓氏及家人。少女似乎不愿多提这些,只是淡淡地说:“小字绛娘,随父亲蛰居在此。”并不提及姓氏和家世,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崔护自然也就不便多问了。

然而墙上的联句、桌上的诗句、以及眼前的人物,这一切所透露出来的,都强烈地暗示着这茅舍的主人,必有一番不凡的来历。崔护的心目中形成了一团迷雾,但既然人家不愿多谈,他也就只好搁在一边了。两人在屋中静默了一会儿,崔护将话题转到景物上.他大赞此地景色宜人,犹同仙境,是游春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少女只是听他高谈阔论,含笑颔首似是赞同,却并不说话。说到春天,崔护诗情大发,又对古今著名的游春诗词品评了一番,最后说道:“花开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说完,他意味深长地望着绛娘,等着她的反应。灵慧的绛娘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面对着这样一位风华正茂、气宇轩昂、又才情逼人的少年郎,又怎不叫她情窦初开的心中春意荡漾呢?但知书识礼的少女怎敢在一个陌生男子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她坐在那里含羞不语,两片红霞染上了面颊,偶尔用含情脉脉的目光向崔护一瞥,一碰到崔护的目光就迅速地收回。更加羞怯地望定自己的脚尖,益显出一副楚楚动人的模样来。面对少女的无措,崔护也不知如何是好,饱读圣贤书的他不可能做出更热烈、更轻浮的举动来。

平时极少接触女孩的崔护自然不甚明白少女的心思,见少女长久不语,还以为自己得罪了她。于是暗暗警惕着自己,不知不觉便在言语上有了一些收敛。

那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一对未婚男女能够端茶递水,独处一室,已属破格之举。在乡村僻野尚且说得过去,若在城里则是大逆不道的了。两颗年轻而挚热的心,在春日午后的暖阳中激荡着,彼此都被对方深深吸引着,然而“发乎情,止乎礼”,两个饱受礼节教育的年轻人并没有再进一步的越轨行为。眼看着太阳已经偏入西边的山坳,崔护只好起身,恳切地道谢后,恋恋不舍地向少女辞别。少女把他送出院门,倚在柴扉

上默默地目送着崔护渐渐走远。崔护也不时地回过头来张望,只见桃花一般的少女,映着门前艳丽的桃花,一同在春风中摇荡,心中暗叹:真是一副绝妙的春景图啊!但少女眼中无限的眷恋他却已看不清楚了。

春日里一次偶然的相遇,在崔护和绛娘心中都激起了圈圈爱的涟漪。然而,男女之情,对男性来说是生活中的一些点缀,在女性却是生命的全部。自从崔护离开以后,绛娘对他一直念念不忘,翩翩少年郎的影子日日夜夜盘桓在她脑海中,让她朝思暮想、魂牵梦萦,但这一切她又不能对任何人提起。而崔护回到家中,随即就埋头于繁重的功课中,日夜苦读,心思不复他顾;寻春巧遇绛娘一事只能暂搁脑后不敢再去撩起,以免心猿意马而荒废了学业。

时光如流,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晴日,崔护望着城中绽开的桃花不由地触景生情,回忆起去年春天的城南旧事,感情的烈焰在他心中升腾,在无法压抑的冲动中,崔护抱着兴奋急切的心情,一路快行来到城外寻找往日的旧梦。一路上花开如旧,瑞气依然宜人,但这一些景物都已唤不起崔护的兴致,他心中只有那片灿灿的桃花中的伊人。寻寻觅觅,终于让他找到了去年那幢茅舍,但见一切如故,好象那一次春日艳遇就是发生在昨天。走近院落,里面寂静无声。他隔着竹篱高呼道:“小生踏春路过,想求些水喝!”他重复着去年的语言,期盼着去年的那幕再次上演。许久都不见少女出来开门,他唤了几声:“绛娘!绛娘!”除了些许微弱的回音外,并无应答之声。再定睛一看,茅舍门上静静地挂着一把铜锁,宣告着主人已不在此。顿时,崔护觉得如一瓢冷水浇头,火热的心凉了大半。推开柴门,枯坐在院中桃花树下.

缤纷的花瓣落了他一衣襟,仍不见少女归来。又是夕阳西斜的时候了,他讪讪地从窗棂中取出笔墨,怅然地在房门上写下七绝一首,这就是开头提到的那首“题都城南庄”。题罢,他仍觉意犹未尽,沉吟两遍,想改第三句为“人面只今何处去?”转念又想,一首七言绝句中用两个“今”字,不甚妥当,于是仍依原句。再看诗中两次提到“桃花”一词,却并不嫌重复,反而更突出了主题,渲染了气氛。

崔护城南访旧,没能见到绛娘,回家后心里一直放不下来,脑子里不断地问:伊人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扫墓?探亲?郊游?甚至是出嫁了?他想来想去,绛娘的倩影时常萦绕在心头。这样一来,他根本无法用心读书,甚至连茶饭也难以下咽。于是,数日之后,他再度往城南寻访。

这次,他熟练地找到了茅舍,尚未走近,远远地就听到茅舍中传出了阵阵苍老的哭声,崔护心中一紧,连忙加快脚步赶到茅舍前高声询问究竟。片刻之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泪眼模糊中,上下打量着崔护问道:“你是崔护吧?”

对老汉知道自己的名姓,崔护有些讶异,他点头称:“晚生是崔护。”老汉一听,悲从中来,哭着说:“你杀了我的女儿啊!”崔护惊诧莫名,急忙询问:“敢请老丈说 明原委!”

老汉涕泪横流,硬咽地述说道:“爱女绛娘,年方十八,知书达礼,待字闺中,自从去年清明见了你,日夜牵肠挂肚,只说你若有情,必定再度来访。她等过了一天又一天,春去秋来,总不见你的踪影,她朝思暮想,恍然若失。时过一年,本已将绝望,前几天到亲戚家小住,归来见到门上你所题的诗,痛恨自己错失良机,以为今生不能再见到你,因此不食不语,愁肠百结,这然一病不起。我已老了,只有这个女儿相依为命,之所以迟迟不嫁,是想找一佳婿,好让我们父女有所依靠。现在绛娘却先我而去了,难道不是你杀了她吗?”

听了这番哭诉,崔护仿佛横遭雷击,一时被震得不知所以。萍水相逢,痴心女子竟用情如此之深,怎不让崔护心痛欲碎呢!他呜咽道:“去年路经贵宅,口渴求饮,承蒙小姐赐茶,日前再来寻访不遇,怅然题诗而返,不料竟意出这样的变故,绛娘若死,晚生也不愿偷生了!”他边说边奔入内室,抱住断气不久的绛娘声嘶力竭地呼喊:“绛娘慢走一步,崔护随你而来呀!”

崔护一边摇晃着绛娘,一边大声哭喊,泪水流满了绛娘的面庞。也许是他的精诚感动了苍天,也许是他的真情唤醒了绛娘的心,总之,这时绛娘竟然悠悠地苏醒过来。一开始是呼出一丝绵绵的鼻息,接着双目微启,然后唇角微动,似乎认出了崔护,自己把脸深深埋进崔护的怀里。老汉见了惊喜万分,急忙备好姜汤米浆,慢慢给绛娘灌下。就这样,多情的绛娘居然从黄泉路上又走了回来。

随后,崔护回家把情况禀明父母,父母十分体谅他们的一片真情,于是依礼行聘,择一吉日将绛娘娶进门来。绛娘的父亲也经崔家予以妥善的安置,得以颐养天年。但这父女始终不愿表明自己的姓氏和身世,留下一个难解之谜。也许老汉曾经在朝中为官,因故获罪,于是隐姓埋名,蛰居博陵城南,既然他有所顾忌,崔护一家也就知趣地不去探究。

崔护娶了绛娘这么一位情深意厚、贤淑美慧的娇妻,心中自是美不胜收。绛娘殷勤执家、孝顺公婆、和睦亲邻,夜来红袖添香,为夫伴读,使得崔护心无旁思,专意于功课,学业日益精进。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崔护赶会士,获进士及第,外放为官,仕途一帆风顺,官到岭南节度使。在绛娘的佐助下,他为官清正,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

后来人们遂将男女情事谓之走桃花运或交桃花运。

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应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含义?

这首桃花诗就讲述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崔护是唐朝的一介书生,他于一年的清明时节去郊外踏青,在一农舍旁偶遇一美貌少女,此时少女的面颊被院中盛开的桃花映衬得分外娇艳。崔护向这位少女要了一碗水喝,才恋恋不舍地离去,过后却久久不能忘怀少女的美丽容颜。第二年清明,崔护又来到少女所住农舍,却只见桃花不见美人,原来少女竟因思念他抑郁而逝了,崔护大痛。有位仙人感于此,让那少女复活了,成全了一桩美好姻缘。

这曾经拍过电视剧的,叫《人面桃花》,马景涛扮演书生,那个貌美的女子叫周桃。扮演者叫什么我就忘了……

桃花运源于崔护人面桃花诗,为何此诗让姑娘得了相思病?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现在人们常用桃花运来形容一个人命运里出现异性缘佳的情形。人们所说的桃花运就来自这首背后的一段奇妙缘分。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人面桃花诗的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为何此诗会让姑娘得了相思病。

正逢清明时节,崔护独自一人去都城南门郊游,由于口渴便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随着主人的到来,门缝渐渐变大,一位容颜美丽的女子出现在了崔护的面前,那一刻女子的身影就留在了他的心里。那位美丽的姑娘给他端来了水,两人十分投缘,相谈甚欢,彼此便心生了好感。

分别之后,崔护本想忘记她,可到下一个清明之时,姑娘的身影在她的记忆里始终挥之不去,他再也无法控制心中的对那位姑娘的思念之情,于是直奔城南去寻她。虽桃花依旧开得如此绚烂,但崔护未曾寻到姑娘身影。不免有些失落,怅然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在便在门上留下了这著名的《题都城南庄》。

几日过去之后,催护再次来寻这位姑娘,走到门口之时,却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哭泣声。敲门之后,一位老者慢慢走来,便将事情相告,崔护这才知晓,原来自从上次清明一别,姑娘心情变得十分低落,时常精神恍惚,也拒绝了他人的求娶。后来看到门上的诗句,姑娘更是对崔护情根深种,于是姑娘便得了相思病,姑娘便一病不起,绝食而亡。听到这个消息让崔护悲痛异常,请求让其进门去拜祭死者。他抱着姑娘失声痛哭,谁知姑娘竟然睁开了双眼。见女儿活了过来,姑娘的父亲十分开心,也明白了催护对女儿的真情,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了崔护。

这就是这首桃花诗背后的爱情故事,本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可能是后人为了让崔护与姑娘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才特意为这故事增添了传奇色彩,结局也变成了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