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利而渴属少阴(太少阴病中出现自利而渴的病机理是)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为什么自利而渴属少阴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太少阴病中出现自利而渴的病机理是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

【原文】

少阴病,欲吐不吐①,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②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注释】

①欲吐不吐:要吐而又不得吐出之状态。

②下焦:这里指肾脏。

【译文】

病人欲吐而又不能吐,心里发烦,精神委靡,只想睡觉。到了第五、第六日,腹泻而口渴的,属于少阴病症,这种口渴,是因津液不足而引水以自救。如果小便色白,则少阴病阳虚的症情完全具备。小便色白,是因为下焦虚寒,不能化气制水,所以会颜色清白。

【评析】

本条讲少阴虚寒症的辨证。

本条分两节讨论。

自“少阴病”至“虚故引水自救”为一节,是叙述少阴阳虚的吐利症状。

少阴病,欲吐不吐,是下焦阳气衰微,寒邪上逆的缘故。由于虚寒下利,肠胃空虚,所以虽欲呕吐,而复不能吐。阴盛于下,则虚阳易于上扰,所以出现心烦。这种心烦,和阳明胃实的心烦,以及栀子豉汤症的虚烦,性质上完全不同。阳明胃实的心烦,必有一系列热实症,如便秘、腹满痛、舌苔黄燥、口干燥等症状。栀子豉汤症的心烦,为余热留扰胸膈,必有心中懊等情况。本症的心烦,必有下利、脉微细等下焦虚寒见症,因此,在鉴别上并不太困难。但欲寐,是少阴虚寒主要症状之一,和心烦并见,更证明这种心烦是属少阴虚寒,而非邪热内扰,心虽烦而仍欲寐,则阳衰神惫可知。自利而渴,亦属少阴阳虚现象,此种口渴,不是阳热有余,消烁津液;而是真阳不足,不能蒸化津液上承,其渴必喜热饮,且饮量亦必不多,所谓虚故引水自救,就是具体的说明。太阴属脾实寒湿,所以自利不渴;少阴属下焦阳虚,不能蒸化津液上承,所以自利而渴。但与阳经实热症的口渴下利,又必须作出区别。大凡阳症下利,利必臭秽,肛门灼热,苔必黄垢,且必伴有身热、脉数等脉症,而少阴阳虚的下利口渴,利必清稀溏泄,或完谷不化,苔白润,且必伴有恶寒、脉微等脉症。

从“若小便色白者”至“故令色白也”为又一节,说明小便色白是诊断少阴病阳虚寒盛的重要依据。

从辨证上来说,欲吐不吐、心烦,以及自利而渴,诊为阳虚寒盛,尚嫌证据不足,只有小便色白清长,才完全排除属热的可能,从而确诊为阳虚寒盛,所以说“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少阴下利而渴,是下焦阳虚寒盛,无阳以温,不能制水,所以小便清长,若阳热下利,则小便无不短赤。

望采纳O(∩_∩)O谢谢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5| 少阴病之主证:脉细微,但欲寐

太阴病没治好,会进入太阴:心和肾。心为火,肾为水,在血脉系统里是相连的,心肾要通的时候是靠中间的脾胃,现在脾胃有问题了,上下没办法通利,血液循环就不是很好。病邪进入肝脏前先进入心和肾,这时候还有能力去阻止它,少阴病篇讲的就是病入心肾出现的症状及治法。

人有五道防线: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都有办法防守住,进入厥阴就很难了。

二九五.。“少阳”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中医观念:脾统血,心主血,肝藏血,这三个脏有问题时都会影响到我们的造血系统,会贫血。

少阴证主证:脉微细,但欲寐。 常常想睡觉,寒往里跑影响到心脏,心主血脉,故脉越来越小,脉微代表气很衰弱,细脉代表血不够了,脉微细就是气血不足的状况。

二九六、“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太阴证与少阴证的区别:太阴证自利不渴,少阴证自利而渴。三阴证都会下利,只是下利程度有深浅,太阴证湿盛,寒湿在上焦,所以不会渴。少阴证寒湿进入心肾,心移热小肠的常态受阻,热反逆上冲到肺,使肺的津液丧失,所以会口渴;下焦湿盛则下利,这是“虚”,故“引水自救”,想喝水。

如果小便颜色淡得跟白水一样,是少阴证,正常人的小便颜色是带点青的淡黄色。小便白,是因为“下焦虚,有寒”,里寒很甚,“不能制水”,不能让水气化。

常态:心火导入小肠火,小肠为阳火,心为阴火,小肠与心的温度一样。膀胱在小肠前面,肾臓在小肠后面,肾水不断通过输尿血进入膀胱。小肠火很热,把肾脏水气化,从督脉进入髓、脑,浊水进入膀胱,膀胱水也受小肠的热而气化,再气化一次,气化后的水气从膀胱进入肝脏(水生木),帮助肝脏清出毒素即胆汁,浊水成尿排出,不浪费一滴水。

现在心肾中间被水隔到,小肠冷掉了,肾水无法气化直接到膀胱,膀胱水也无法气化,膀胱无法膨胀。气化的水如同蒸汽,才有力量喷射小便,否则就是滴滴答答了,气化的水充满膀胱有400cc。冷水重,一点点在膀胱里就压迫膀胱,就会有尿意。

二九七、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阴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脉浮紧是太阳伤寒,全身关节痛无汗,现“ 反汗出 ”,就是亡阳。伤寒表证的浮紧脉重按时跳得更强,少阴证的紧脉重按就没了,代表里面完全虚掉了。

阴寒在中间挡到心和肾时,心阳传不不去,这个阳会往外走,会流汗。心脏不停地搏动,热还在一直产生,下不去就往上走,到喉咙就“咽痛”。中间又湿盛,湿往上走就“吐”,往下走就“利”。 少阴证必咽痛、吐、下。

277、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

277、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刘渡舟

这条说的是少阴病阳虚水火不济的症候,这里描述既像热证又像寒证,欲吐不吐,心烦,自利而渴,像是热证,但是这不是热证,是少阴虚寒证。最后条纹是依靠小便的颜色,色白,才知道它是少阴病寒证。少阴抗邪不力,所以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是少阴本证,阳气虚导致的。所以见到这个主证,还是用四逆汤扶阳。

临床上见到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搞不清寒热阴阳,往往导致误治。初得病,正气还能抗邪,所以要吐不吐,后来就阳虚变成了自利而渴。寒盛于里,就下利;自利不渴是太阴,自利而渴是少阴,因为下焦肾阳虚衰,不能气化津液,导致津液缺乏,所以渴。虽然引水自救,但是因为下焦阳虚,不能气化,也不能变成正常的津液。这里关键是用小便来分辨表里证及寒热。

胡希恕

这一段关照了很多方面,少阴病如果里有停水,就要吐,但是又不得吐,所以心烦,太阳病也有这个情形。太阳病五六日传少阳,一般七八,八九日传阳明,如果里有停饮,传里非常快,就到了少阴。太阳病传阳明,有时也传太阴,少阴病有时也传里传阳明,但是比较特殊,一般还是传太阴,尤其是胃里有停水的时候。

自利而渴,这个渴与太阴不同,太阴是下利而不渴,是虚寒在里。少阴这个渴,是津液虚,津液虚血少,一下利丧失体液,就容易渴,所以说是虚,故引水自救。这种渴不是里有热的那种渴。如何分辨,通过小便。如果小便白,肯定不是热,是虚寒,就是下焦有虚寒。太阳篇,就有小便清者,知不在里,而在表。真正的热,小便必定赤红,小便也是验寒热的一个标准。

一般阴寒下利不渴,如果渴,渴也不厉害。小便如果黄赤,就不会是少阴和太阴,即便是以前有少阴病,也要转属阳明了。

刘志杰

少阴表阴证,寒饮在上在表,所以要吐不吐;但欲寐是真阳不足,心脑功能不振;心烦和阳明心烦不同,类似怔忡心悸的心慌烦乱。五六天后就转太阴,出现下利,太阴和少阴混杂,治疗还是温里解表。口渴是因为水多不化津液,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口渴饮水不解渴,喝的要吐;一种是口渴还不想喝。这条口渴饮水不解,说明真阳还没有伤得厉害;如果伤多了,就口渴不想喝了。

但欲寐和小便色白,是少阴病诊断的基本依据,小便不但白,而且清长,因为太阴也受影响,中焦不能制约水分。

自利而渴属少阴,自利不渴属太阴。有没有什么问题?

两句话出自《伤寒论》,如果从理论上来解释,解释不通。

因为太阴也参与水液运化之中,太阴虚寒本应造成水液分布不均的口渴,并不单单是膀胱气化不利。

所以可以看出,《内经》和《伤寒论》不能以同一体系来概括。

为什么自利而渴属少阴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太少阴病中出现自利而渴的病机理是、为什么自利而渴属少阴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