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为什么要写天净沙秋(天净沙秋元白朴的)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白朴为什么要写天净沙秋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天净沙秋元白朴的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天净沙秋的写作背景,作者白朴。

写作背景

白朴《天净沙》共四首,分咏春夏秋冬四季。这首是作者于宋亡后寓居金陵(今南京)时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

白朴不愿在元朝廷做官,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小令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转折。 

这是一支散曲。散曲也是一种音乐文学,于宋、金之际在民间逐渐兴起。随着金、元的入主中原,女真族和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也随之传入,这些“胡乐”同汉族民间俚谣俗曲相结合,形成一种有别于燕乐(词所配的音乐)的新声,这就是“北曲”。

配合这种北曲演唱的歌词就成为一种新型的诗歌体裁,被称为“曲”或“曲子”。元代是曲(包括剧曲与散曲,剧曲为戏剧文学,散曲为诗歌)的鼎盛时期,与“唐诗”、“宋词”并称为“元曲”。

散曲跟词一样,也是一种合乐的长短句型的格律诗歌,又称清曲、清唱、乐府,这是从其合乐的性质而言的;又称“词余”,这是因为曲是在词之后出现而仿照“诗余”来称呼的。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和带过曲。小令指单支小曲。

形式短小,精炼活泼,写景、言情、咏史、抒怀、讽时都极为自由,所以最为盛行。散曲的每支曲子都属于某一宫调,都有一个曲牌,有的还另有一个题目。白朴的这首散曲属于“越调”(宫调名),曲牌是“天净沙”,曲题是“秋”。书写时可标点为【越调】《天净沙·秋》。

这首小令题名为《秋》,但是整首曲子都没有一个“秋”字,而每一句又都是扣住“秋”字来着笔,寥寥数笔,描绘了清秋日落时分的乡野景色,写足了秋天的神韵。

扩展资料

天净沙·秋

元代: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鉴赏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元白朴在什么环境下写的天净沙秋为什么写这首词。

天净沙·秋

作者: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如果联系白朴不愿在元朝做官的态度,读者就不难理解同样的秋景会有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画面中的“一点飞鸿”,与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原”中的“飞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还表示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转折。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读者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应属于虚写。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恨之情。

诗人白朴为什么写天净沙 秋

同曲异景,虚实对照——读白朴《天净沙·秋》

【越调】 天净沙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1226—约1306),元代散曲作家、词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他是燠州(现在山西省河曲县人),出生于金末一个官僚家庭,在年幼时遭遇金亡变故,与父母失散,随父母好友著名诗人元好问流亡山东,得到元好问的培育。长大后,拒绝仕元,迁居金陵(现在南京市),过上隐居生活,纵情山水,以诗酒为乐。在这支秋景曲中,作者描绘了两幅图画,色彩明暗对比鲜明,虚实对照,情从景出。

第一幅是前二句所描绘的。作者撷取了六种自然景物:村、日、霞、烟、树、鸦,再用孤、落、残、轻、老、寒等六个感情色彩一致的词加以点染。六个意象并置在一起,使得整幅画面笼罩着一派萧瑟的气氛,令人感到浓浓的秋意,照应了题目“秋”。“落日残霞”不仅点明了是傍晚时分,更传递出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奈惆怅之感。孤零零的小村庄,树木枯老,乌鸦出没,一点生气都没有,又缭绕着飘渺迷蒙的“轻烟”,这样的画面使人不由得会产生一种凄凉、扑朔迷离的情思。在这里,作者正是运用了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的萧瑟、冷清,看那“一点飞鸿影下”的景象,“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幅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与前一幅画面在环境气氛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同样是秋天之景,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差?作者到底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光比较这两幅画面是找不到明确的答案的,如果联系白朴不愿在元朝做官的态度,答案就不难明白了。画面中的“一点飞鸿”,与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其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原。”中的“飞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应属于虚写。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憎之情。

诗人白朴为什么写天净沙 秋,拜托!!!!!!

因为作者在寄情于山水之间时,偶然看到此秋景,觉得此景宛如一幅美妙动人的山水田园画,便一时兴起,坐下了这首散曲。

拜托拜托,希望采纳!

希望采纳啊!谢谢!

天净沙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作者白朴介绍。

写作背景是:元代汉族文人受到民族政策的影响,普遍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白朴也是如此。白朴其人,在失望中绝望,最终无意于仕途,不愿做官,因此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更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据《录鬼簿》载,作有杂剧15种(一说16种),今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3种。所作散曲现存小令30余首,套数4套,多写隐逸叹世、男女恋情和自然风光等,语言质朴,风格清丽。另有《天籁集》二卷。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