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苏洵为什么认为王安石是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苏轼和王安石什么关系?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宋朝经过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等皇朝之后。到宋神宗时期,已经历了百余年发展,虽然曾经一度繁荣,但由于管理不善,导致内部机构臃肿,人满为患,外部辽国、夏国不断侵扰,军费开支陡增,加上花钱买和平,每年要向辽、夏支付高额赔款,导致财政空虚,人民生活困苦,许多走投无路的百姓甚至揭竿而起。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之下,熙宁二年(1069),年轻的宋神宗为了摆脱困局,起用王安石,推行了变法,史称“熙宁变法”。王安石远见卓识,颁布推行了一系列破除弊端、发展生产、增加税收、提升军备的政策,也是对症下药,颇见成效。单单是国家收入,据有关统计,通过王安石变法积累起来的国库收入,可用于朝廷20年的开支。然而,为什么史书中很多地方记载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呢?
一、王安石的观点在当时的士大夫看来太过激进。宋朝以儒家思想为治理国家的思想法宝,儒家讲究谦让、中庸,如果太激进,就会被扣上离经叛道的罪名,而王安石却在变法前后,提出过惊世骇俗的“三不足”狂言。熙宁三年(1070)春,作为翰林学士的司马光,给谋求馆职的一班朝臣初拟了一道“策问”题,内容就是王安石的“三不足”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司马光希望参考者辩驳一下这一离经叛道的“怪论”。可见,当时许多人对王安石的议论十分反感,因为这些言论是为推行变法进行思想铺垫的,所以在后来推行变法中,反对这些言论的官员,反对他变法主张的态度异常坚决。
二、王安石变法触犯了贵族士大夫的利益。王安石变法中,有一条变法政策就是打击地主们的土地兼并。但是,贵族和士大夫中大地主多如牛毛,打击土地兼并就是抽空他们的钱袋子,触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王安石虽然在官场摸爬滚打数十载,但他深谙王道而不通权变,深知国弊而不懂“官箴”。变法乃是一种利益的重新调整,必然伤筋动骨,他急于事功而又不能因势利导,结果犯了众怒。贵族士大夫不乏对祖宗的孝顺和对国家的忠诚,但侵犯了谁都会刺猬般反戈一击,因此,这些锦衣玉食的士大夫结成牢固的利益集团,哭爹喊娘向宋神宗告御状,欲置王安石于死地。
苏洵以王安石面垢不擦,衣垢不浣,一年四季不洗澡,而作《辨奸论》一文,断言:“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苏洵因此在朝野暴得大名。谏官陈瓘甚至说:“寻常学者须知得王安石一分不是,即是一分好人,知得王安石十分不是,便是十分好人。”这些人和这些骂声,不过是反对和攻击王安石变法的冰山一角而已。所以,史书中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罪魁祸首的记载,真是随处可见,多得很。
当然,也有说话公允的评价,比如,黄庭坚。黄庭坚也反对王安石变法,但他对王安石却是欣赏和敬佩的,他在《跋王荆公禅简》中说:“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乌台诗案是影响苏轼一生的重大事件。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重用王安石变法,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主要是因为苏洵父子三人属于保守集团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和,宋神宗重用王安石推行新政时,保守派成员受到了严重打击,苏轼也受到严重冲击,加之新政施行时的确存在很多弊端,所以苏洵对王安石的评价如此偏激。
苏洵和其子苏轼是顽固的保守派,对于王安石的变法十分痛恨。而王安石的变法在历史上素来争议是很多的,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很多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到后期造成很多农民的破产和社会的动荡,所以顽固派要攻击王安石。
但是手段恶心了点。
苏洵的原文如下:
”现在有人嘴里吟诵着孔子和老子的话,身体力行伯夷、叔齐的清高行为,收罗了一批追求名声的读书人和郁郁不得志的人,相互勾结制造舆论,私下里互相标榜,自以为是颜回、孟子再世,但实际上阴险凶狠,与一般的人志趣不同。这真是把王衍、卢杞集合于一身了,他酿成的灾祸难道能够说得完吗?脸上脏了不忘洗脸,衣服脏了不忘洗衣,这是人之常情。现在却不是这样,他穿着罪犯的衣服,吃猪狗般的食物,头发象囚犯,面孔象家里死了人,却大谈《诗》、《书》,这难道合乎情理吗?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这个人借助最崇高的名声,来掩盖还没有暴露的祸患,虽然有愿意治理好国家的皇帝,和敬重贤才的宰相,还是会推举、任用这个人的。这样,他是天下的祸患就必定无疑了,而决非仅仅王衍、卢杞等人可比。“
苏洵利用别人生活上的习惯或者缺点去攻击别人(王安之)的政治主张,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如同泼妇骂街。 这种写作手法是卑劣的。 可见苏洵个人品质很是下作。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