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延鲁是哪个朝代的,以及唐朝延州属于哪里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应该是冯延巳。
南唐开国时,因为多才艺,先主李昪任命冯延巳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后来李璟为元帅,冯延巳在元帅府掌书记。李璟登基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年),就任命冯延巳为翰林学士承旨。到保大四年(946年),冯延巳终于登上了宰相的宝座。第二年,陈觉、冯延鲁举兵进攻福州,结果死亡数万人,损失惨重。李璟大怒,准备将陈觉、冯延鲁军法处死。冯延巳为救两人性命,引咎辞职,改任太子太傅。保大六年(948年),出任抚州节度使。在抚州呆了几年,也没有做出什么政绩。到了保大十年(952),他再次荣登相位。958年,冯延巳被迫再次罢相。当时朝廷里党争激烈,朝士分为两党,宋齐丘、陈觉、李征古、冯延巳等为一党,孙晟、常梦锡、韩熙载等人为一党。几次兵败,使得李璟痛下决心,铲除党争。冯延巳属于宋党,居然安然无恙,表明李璟对冯延巳始终信任不疑,也可能是冯延巳作恶不多。罢相两年后,即公元960年,冯延巳因病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冯延巳的人品,颇受非议,常常被政敌指责为“奸佞险诈”。冯延巳的政治见解和政治才干确属平庸。但他的才艺文章,连政敌也很佩服。冯延巳为人确实多才艺,善文章,诙谐幽默。又据《钓矶立谈》记载,冯延巳特别能言善辩。他“辩说纵横,如倾悬河暴雨,听之不觉膝席而屡前,使人忘寝与食”。他又工书法,《佩文斋书画谱》列举南唐十九位书法家的名字,其中就有冯延巳的大名。他的诗也写得工致,但流传下来的仅有一首。不过冯延巳最著名最有成就的,还是词。冯延巳词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因循出新。所谓“因循”,是说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创作目的还是“娱宾遣兴”,题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间词”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所谓“出新”,是说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
希望能够帮到您!
中国的小词本是歌筵酒席之间歌唱的爱情的歌曲,但是经过士大夫文人之手,发展着发展着便逐渐有了深远的含义,为什么呢?因为词从民间经入文人诗客之手,出现了这样几个不平凡的人,他们的学问,他们的修养,他们的身世遭遇都是不平凡的,不是普通的文人墨客可以相比的。他们一下子无形之中就将小词的内容扩展了。
那么这些不平凡的人都有谁?北宋晏殊、欧阳修、苏轼。而北宋之前有韦庄、冯延巳和李煜父子。
其中韦庄、冯延巳、晏殊均是宰相,欧阳修官至副宰相,苏轼虽仕途不畅,但其直接影响和改写了词史的发展。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所以歌筵酒席的小词逐渐融入了这些人的品格、修养和感情。于是在写词时,不知不觉就流露出了一种境界。
冯延巳词的意境是什么?冯煦说冯延巳的词“上翼二主,下启晏欧”,二主就是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晏欧就是晏殊和欧阳修。那么冯延巳的词对北宋词风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孟子曾经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意思是说,我们读一个人的作品,是不能和这个人独立的。所以我们在分析冯延巳词的时候,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冯延巳这个人。
我们说冯延巳是南唐宰相,但注意,他其实没有什么政治才干,他能官拜宰相,完全是因为他和中主李璟关系好。
冯延巳在南唐开国时,因为多才艺,被南唐烈祖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冯延巳比李璟要大十几岁,所以当冯延巳20多岁,李璟10多岁的时候,两个人便已经交往密切。后来李璟被封作吴王,冯延巳就跟着去了吴王府做掌书记。再后来,李璟做了皇帝,冯延巳自然也便一步步官至宰相。
冯延巳有一首词《谒金门》,里面开篇一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南唐中主李璟读了就开玩笑问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这表面看是开玩笑,但是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君无戏言。冯延巳虽是宰相,但毕竟是臣子,而李璟贵为皇帝,却拿臣子的词开玩笑,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确实写得好。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冯延巳和李璟的关系不一般。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谒金门》
可是君臣的这段对话,正好表明了冯延巳词风的特点,风吹动了春水泛起涟漪,诗人的心也随之动荡。这是一种感情的意境。
每个词人都有他特别喜爱的牌调。如韦庄的《菩萨蛮》五首,冯延巳的《鹊踏枝》共十四首。“鹊踏枝”又名蝶恋花、凤栖梧、卷珠帘等,冯延巳的众多词中,以这十四首《鹊踏枝》写得最好。清朝词学评论家王鹏运说,他从小就非常喜爱冯延巳的这十四首《鹊踏枝》。足见其艺术影响力。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叶嘉莹先生说,冯延巳的词有直接的感动,又不受情事的局限。这首词表现尤为突出。
首句“谁道闲情抛掷久?”说了是与心爱女子分别的忧愁吗?没有;说了是思乡之情吗?没有;说了是国仇家恨吗?也没有。诗人只说是闲情,就是一种莫名的,一种无端涌上心头的情绪。这就是闲情。对这种闲情,他是怎样的态度,很享受吗?不是,他想抛掷这些闲情,他很努力想要抛掷这些闲情,但是没有成功,“抛掷久”尝试了很久都没有成功,为什么呢,因为前面有“谁道”二字。所以这句话冯延巳绕了几个圈就是说他内心闲愁挥之不去。但他不直接说。要绕几个圈子。冯煦谓之“郁抑怆恍”。
所以下一句他就说,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为什么春天来了,惆怅也就随之产生了,因为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但是春天太短暂,所以春天在诗人、词人眼中往往多了几分感动。有很多伤春悲秋的诗词作品。但是我们不能说冯延巳这是伤春悲秋,因为他只是一种惆怅,不是一种悲伤。李后主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但李煜说的是离恨。那什么是惆怅?惆怅还是一种感受,一种莫名的感受。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这一句与杜甫诗句“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还有花在你眼前,你就尽情欣赏,就算已经沉醉了,也不要推辞。就算镜子里那原本红润的面容,已经日益清瘦了,也不关心。因为早晨的寒雨晚上的风,都可能让花凋零。所以有花的时候就要欣赏它。诗人都是敏感的,都想留住这些美好的事物,可是他们也自知留不住的,于是更添了几分闲情和惆怅。
“不辞镜里朱颜瘦”,这里还可以看出冯延巳这个人物的悲剧性。我们说有的人从出生开始就没得选,冯延巳就是这样。前面说到他官至宰相,但他并无宰相之能。五代十国间,南唐只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打又打不过,不打就等于坐以待毙。所以主战还是主和是个很大的问题,而冯延巳是宰相,自然是背锅的那个。于是一次攻打福建失败了,其中牵扯冯延巳的弟弟冯延鲁,然后冯延巳就被政党攻击,冯延巳就引咎辞职,被罢免了宰相。所以冯延巳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这是从他出生就注定了的。
在这里他说他不惜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日渐消廋,是说他努力奋斗努力挣扎了,而且是不惜,但是他没有成功,他还在苦苦挣扎。他在写这句的时候,一定有这样的意思吗?未必,但是我们说了词的发展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了一种境界,一种品格。那么他就一定没有这样的意思吗?也未必,因为冯延巳的词就是这样,不明着说,就像冯煦说的那样“郁抑怆恍“,这就是冯延巳词的意境。
下阕还是写闲情和惆怅,但是有了不同但区别,是新愁。结合首句“谁道闲情抛掷久?”就知道,他的闲愁是一直堆积的,所以他说,为什么年年都有,这也是他内心的一种反省和挣扎。“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这里又是冯延巳悲剧人物的体现,一个“独”字和“满”字,足见其内心孤寂和凄寒。而路上的行人都回家了,每个人都有了归宿,唯独他没有,他独自站在没有遮蔽没有屏障的小桥上,为什是小桥,桥下流水,水流湍急的地方,风会更加寒冷。而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前面我们说了,他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官至宰相,但他不具备宰相之能,所以他遭受了来自不同政党、不同政敌的攻击。
但是这首词到最后,都没有说他的闲情是什么?他的惆怅是什么?没有说,他写的就是一种感情的意境。这种闲情和惆怅,后世的人可以结合他的生平、他的遭遇、他的经历去联想,未必对,也未必错。因为他没有明说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冯延巳被罢免了宰相,出任抚州节度使。在抚州任职数年,虽没有什么政绩。但是抚州在江西,统辖的几个县中有个临川县。临川这个地方,在北宋出来了两个了不起的宰相,也是很了不起的词人——晏殊和王安石。
尤其是晏殊,从少年就喜欢歌词,尤其喜欢冯延巳的歌词,这不得不说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而且后来晏殊做主考官,选拔了另外一个人才,就是欧阳修,巧合的是,欧阳修祖籍是江西的。而更巧的是后来欧阳修又选拔了一个人才,就是苏东坡(苏东坡对词史的发展的影响前面有文章专门提到了,这里就不赘述了。)所以中国的小词经过冯延巳、晏殊、欧阳修几个人发展后,他们的那些不平凡的经历、不平凡的学问和修养就不自觉流入词里面了,于是词的境界就逐渐宽阔了。
而苏东坡、秦观、辛弃疾等人能取得后来的成就,莫不是因为有前人的耕耘和铺垫,他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冯延巳开北宋一代风气。更具体点是刘熙载在《艺概》中说的:“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而晏殊、欧阳修对北宋词坛的影响不言而喻。
所以,冯延巳的词不仅写得有境界、有意境。更重要的是,在中国词史发展历程中,冯延巳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直接影响了北宋词风的形成。
南唐的户部尚书常梦锡,“专掌密命”,对冯延巳等“五鬼”“皆以邪佞用事”的行为十分反感,曾先后几次对当时的皇帝李昪说冯延巳是小人,不可信任,绝不能让他在太子左右,这样下去,“奸臣的话好似忠言,陛下如果再不觉悟,国家就要灭亡了!”虽然李昪想罢黜冯延巳,但还未来得及下令,自己却一病呜呼而去。 943年,李璟即位后,定年号为“保大”。这样一来,冯延巳更加飞扬跋扈,不可一世。李璟年幼之时,他曾侍奉左右和陪读,两人感情十分深厚。为了得到李璟的完全信赖,那段时间里,冯延巳一日数次入宫奏事,有事没事找李璟。李璟正在哀痛父亲的病逝,讨厌地对他说:“你自己有职责,怎么这么烦,老往这儿跑?”外人听了可能会认为,李璟非常厌恶冯延巳。其实不然,这正是冯延巳的高明之处,他通过“一日数次入宫奏事”,就是要让李璟深感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我冯延巳是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果不其然,他的这一招十分奏效。李璟走出丧父的悲痛后,对冯延巳更加信赖和宠幸。 对冯延巳的丑恶嘴脸,史书上也多有记载。《钓矶立谈》斥他“奸佞险诈”,及“俭人小夫”和“贼臣”。马令《南唐书》本传讥他为“小人”,说他与朝中权要宋齐丘“更相推唱”,“复与延鲁、魏岑、陈觉、查文徽,侵损时政,时人谓之五鬼
周宗,字君太,广陵人,南唐大臣。大小周后都是他的女儿。
古文资料
周宗,字君太,广陵人,少遇乱,孤穷,烈祖为给使,闲于摈相辞令,方时艰难,每使四方,辄称职,端敏可仗,恩顾日洽。烈祖镇金陵,为都押衙。时用宋齐丘议,迎吴让皇。都金陵,缮府治为宫,马步都虞侯蔡弘业为宫城营奉使徙都统府于古台城,使都教练使孔昌祚营之,都统府成,凡二千四百间,环一千五百步。烈祖已徙居,且迎让皇矣。宗请问曰:若主上西迁,则公当东架,劳费方始,怨嗟将日闻矣,烈祖纳之,托以岁不利而止,自是宗益预议论。齐丘始忌之,一日,烈祖临镜理白发,太息曰:功业成而吾老矣,奈何,宗适侍侧,梧微指,乃请如广陵,讽让皇以禅代事,亦请论齐丘,齐丘心忌大议自宗发,及其将还,留与饮酒,而遣骑以手疏切谏。烈祖得之,大悔惧,后数日,齐丘驰至金陵。为险语动烈祖,请斩宗以谢国人,烈祖将从之,徐玠固争,事乃已,但黜宗为池州副使,玠又与李建勋等言天人之望己集,密定大计,复召宗还旧职,烈祖受禅。宗?进至内枢使同平章事,迁侍中,时以枢密为内枢者,犹避吴武王讳也,烈祖常召宗,及宋齐丘,马仁裕,宴于崇英院,欢燕道旧为乐,他将相莫预,然待宗尤亲厚,不甚以职务之,宗亦能澹然,畏远权势,居家节俭,俸赐皆积不用。故齐丘虽日谗之不能害,久之,乃罢为江州节度使,有俞文贞者,早游烈祖幕府,宗及马仁裕皆趋走执事左右,及宗出镇,文贞仕宦蹭蹬,犹为其州巡官。方旅见,辄越次问曰:“马押衙忘恙?”宗曰:“马相公已镇庐州。”文贞顾同列,匿笑而退,他日,预公设,宗劝以酒,文贞俯首曰:下官小户,今公所熟知也,闻者大骇,而宗怡然不动,其宽厚如此。徙宣州节度使。入观,赐宴。元宗亲为摺袱头脚。以表殊礼。复出留守东都,请老,以司徒致仕归金陵,冯延鲁代为留守,会周师陷广陵,延鲁自髡而逃。见执于周人,束缚桎梏。仅得免死。时人益以宗享福终始为异,俄而宗病卒,年七十余,宋齐丘以太傅奉朝请,抚其棺哭曰:君大黠,来亦得时,去亦得时,元宗闻之不平,宗二女,皆为后主后。
白话文资料
唐末五代时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一作秣陵(今南京)人,字君太。
原为李弁侍从,善辞令,遇事机警。李弁为金陵尹时,任为都押牙,参予机密。南唐建国,擢为内枢使、同平章事,迁侍中,颇得亲信。
后因宋齐丘等倾轧,罢为镇南军节度使。
李景继位后复出,留宗东都。以司徒致仕。卒年七十余。二女均为后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