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这首诗吗《咏春》为什么(有关咏春的诗)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你喜欢这首诗吗《咏春》为什么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有关咏春的诗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春风又绿江南岸——咏春风古诗词赏析

春风又绿江南岸

        ——咏春风古诗词赏析

          王传学

        春风,也叫东风、和风,是春天的使者。冬去春来,春风习习,给人们带来的是盎然的春意、温暖的生活和别样的心境。因而,自古以来,诗人们便对春风情有独钟,思绪澎湃,以其生花妙笔,一次又一次地吟咏之。在中国古代诗人们的笔下,春风富有春意,又是异彩纷呈的;春风带有感情,又是复杂多样的;春风寄托心语,又是引人深思的。春风意象在古诗词中,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                         

        春风从新年的那一天起就为人们送来春天的暖意: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对春天开始的细致描写。在送旧迎新的爆竹声中,春风把春天的暖意送到千家万户。此时的春天,还带着新年的余味,沾着春节的喜庆。在爆竹的响声中,春风向世人预告着早春的讯息,尽管这暖风还是微微的,她却能驱除冬天的寒冷,给人们带来欣喜和希望。在诗人的笔下,春风就是一个报春的使者。     

      过了二月,气温逐渐回升,大地也变得温暖起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里的诗句便从人的触觉方面直言春风的和煦而无寒意。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描绘了春风吹拂大地的盎然春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春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慵可爱。前两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两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温柔的春风里,和谐而优美,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再看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南溪早春》:                                           

        还家五度见春容,

        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

        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

        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

        去年未当好时丰。

        此诗是诗人赞美故乡早春景色的,也是诗人热爱家乡最好的写照。诵读全诗,一份真情在字里行间流露。写这首诗时,诗人虽然已经年岁衰老,可看到家乡充满生机的早春景色,讴歌之音便时常在喉间吞吐。“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写早春柳条和桃枝在春天到来时的变化特点,紧扣题目“早春”。“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这两句,写出了徐徐春风的和煦温暖,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温暖的问候和亲切的祝福。

        南朝诗人何逊的《咏春风》,写出了春风的温柔:                               

        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

        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

        名为“咏春风”,全诗没有出现一处春风的字眼,可句句都在写春风。第一句从嗅觉上写春风的无形而有味;第二句从触觉上写春风轻重自如的力度;第三句从视觉角度着墨,写女子对镜用香粉扑脸,落下的粉末经春风一吹,便纷纷升腾飘起;第四句从听觉角度下笔,写婉转悠扬的琴声,在春风的轻拂之下传送到远处,虽然只剩余音,也韵声不绝,缕缕可闻。这样,就将春风的柔和之态状写得惟妙惟肖。春风给人们带来一种温柔体贴的抚慰!                         

        春风是有情意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劳劳亭》写道: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诗中写春风似乎知道人世间的离别之苦,故意不吹柳条使之发青。在诗人的笔下,春风多么通人性,似乎也体会到诗人离别时格外沉重的心情,于是它“不遣柳条青”,让离别人的心情稍微得到缓和与安慰。多么善解人意的春风!             

        唐代诗人武元衡的《春兴》,写春风善解游子的乡思: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首诗题作“春兴”,依题意,当是诗人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种种情思,故诗的开头两句,就从春天的景物写起。“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莺啼,更容易触动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风”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奇妙的想象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了。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再看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新城道中》那极通人意的春风:               

        东风知我欲山行,

        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

        煮芹烧笋饷春耕。

        此诗是诗人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所作。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写诗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时春风吹断了屋檐下积雨的声音,他心里愉悦,因而觉得春风极通人意,仿佛知道他这羁旅之人要去山里,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这样写, 就使“东风”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也即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联诗,写“我欲山行”,春风即刻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有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民生活的作用,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颔联、颈联描写春晨山村景物,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山民及其生活的反映,更增添了这种喜情。本联紧扣一个“乐”字。雨过天晴春暖花开,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何况这又是闹春耕的大好时光呢?如此美景良辰怎不使山民倍感欢欣呢?你看西崦(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春耕,其乐无穷

这首诗意境优美:山岭白云缭绕,树梢朝阳悬挂,野桃笑脸迎人,溪柳摇曳多姿,溪水清澈见底。这充满生机的景色,与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喜闹春耕的生动场面,以及诗人欢快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生活的气息,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山村风物画。

        春风是神奇的。在诗人们的笔下,春风就像一把奇特的剪刀,可裁出柳叶、杏桃,以及众多的绿叶、红花等。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借咏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万千条垂柳的枝条,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宋·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宋·黄庶《探春》),都是把春风比作剪刀,赞美春风鬼斧神工的神奇力量。             

        春风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的象征,是给自然物带来新生的使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写“离离原上草”被野火烧了之后,让春风一吹又生长起来,既反映出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又显示了春风的神奇力量。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连州吟》),写春风吹得大地绿草越长越盛。宋代诗人王安石脍炙人口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写春风所到之处,百草萌生,一片新绿,生机盎然,也都是对春风神奇力量的形象写照。春风犹如一位神圣的女神,在指引和推动着世间万物的新生和再生,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春风便也跟着忙碌起来。南宋诗人方岳有一首题为《春思》的诗:                                                               

        春风多可太忙生,

        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

        才吹小雨又须晴。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春风与花柳一路同行,为燕子作泥、蜜蜂酿蜜创造条件,而且还吹来潇潇春雨,且及时放晴。春风的忙碌,从这组传神的动态描写之中可见一斑。春风似乎警示人们应该要有生活的责任和热情!       

        在古诗词中,春风也常作为一种政治象征出现,如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满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于是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写下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诗一开篇就直抒胸臆,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孟郊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鹄的,颇出意料。这就如同一下子从苦海中被超度出来,登上了快乐的峰巅;眼前天宇高远,大道空阔,似乎只待他四蹄生风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诗中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主观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哪容得他策马疾驰呢?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又怎能“看尽”呢?然而诗人尽可自以为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可以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这两句由于内涵丰富、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故而成为后人争相吟诵的名句。                 

        再看唐代诗人刘长卿《使次安陆寄友人》中的“春风”:                           

        新年草色远萋萋,

        久客将归问路蹊。             

        暮雨不知涢口处,

        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

        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

        门前五柳几枝低?             

        这首诗,清人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时给选上了,还特地在诗的第四句即“春风只到穆陵西”句下加注:“言此处春光缓到,因地偏也。”可是,穆陵故址在今湖北省麻城市北,接河南省界,  “春风”东来,怎么能先到甚至“只到”穆陵的西边呢?富寿荪先生在《唐诗别裁集·校记》中指出:“沈说非是。《今体诗钞》七言卷四云:‘肃、代之时,江、淮间有刘展之乱,穆陵以东,光、黄、舒、庐(均为古地名)盖苦兵扰,不识春和矣;其西则差安静,故有第四句。’”意思是说,在唐肃宗、唐代宗时期,江淮地区已有刘展的叛乱,穆陵以东的广大地区,都受到叛军兵扰之苦,不见安宁的生活;而在穆陵西边则比较安宁,所以第四句说“春风只到穆陵西”。这首诗作于“肃、代之时”,正是安史之乱期间,所用“春风”一词,妙语双关,既指自然气候,又指政治气候,暗喻朝廷的恩泽只及于穆陵以西。全诗为“伤时”之作,诗中的“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写出了一片荒凉凄清之景,表现了安史之乱给国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咏春的诗

《春夜喜雨》。

原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赏析: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古诗《咏春》是什么意思?

古诗中没有《咏春》这首诗。

关于春天的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春日和咏春都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情

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诗描写春天郊游的景象,作者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洒脱的心情融为一体,既写出了大自然的郁勃生机,又表达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悠闲自娱的心情.

南朝梁诗人何逊《咏春风》中的两句诗“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前句从视觉角度着墨句,写女子对镜用香粉扑脸,落下的粉末给春风一吹,便纷纷升腾飘;后句从听觉角度下笔,写婉转悠扬的琴,在春风的轻拂之下传送到远处,纵然只剩余音,也韵声不绝,缕缕可闻.这样,就将春风的柔和之态状写得惟妙惟肖.

使用了拟人手法,通过对春风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描写春天的诗句,还要写上为什么喜欢这首诗!!!!!!!!!!!!!急!在线等!!!!要快(⊙o⊙)哦!

你把诗句解释的开头加上“因为”,末尾加上“所以,我喜欢这句诗。”就是你喜爱诗句的原因了!

春诗,诗人和春天仿佛结下不解之缘。历代诗人写了不少咏春的名章俊句。唐代诗人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以喜悦的心情描绘出一幅早春气候:

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

依稀和气排冬严,日就长日辞长夜。

日光红洒,桂枝下的薄霜虽还没有消却,但温和的气息已排去严冬的寒冷,渐长的白昼已代替那漫漫的长夜,春天已经来了。

春景在诗人笔下更是绚丽多彩,杜甫《绝句》诗云: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天丽日当空,春风送暖,草本滋生,花香鸟语,报春的头者――家燕从遥远的南方归来,泥喃于梁檐之下。

要说春天最美的特征是什么,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又隔数重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这里,诗人生动形象地用一个"绿"字来概括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大千世界,用"绿"字来传递春的信息,不能不说是绝妙之笔。王维《游春曲》说:

万树红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杏花、春风、绿水自然成了春天最美的特征了。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把春天和杏花联系在一起,更是一首广为传诵的咏春诗: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好一枝出墙的红杏,向人间报春来了。从科学来说,春天的物候指标最好是什么呢?不少诗人喜欢以树木抽青来表示,正如宋代张栻《立春偶成》诗云: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但各种树木抽青的时间又不同,哪种树木的抽青才能表示春天的指标呢?看来,诗人推荐杨柳了。杜甫《腊日》诗云:

白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白居易《杨柳枝词》: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

人们从丽日气息中,从花香鸟语中,从杨柳青青中感觉到春天到来。但陈师道的《春怀示邻里》,对春天描写不限于山水花鸟,这首诗却写了小动物的活动:

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着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在雨后潮湿的断墙上,蜗牛留下的白色粘液,随着它弯弯曲曲的行迹,组成了像是篆体的文字;燕子占据连行脚僧也走了的百年老屋,在那里衔泥作巢,安下家来;蜘蛛殷勤地吐丝结网,张捕猎物,但蛛丝毕竟太细,一阵风来吹断了许多,需要重新修补,才能成网;四出采花的蜜蜂早晚两次嗡嗡成群地排成行列赶回蜂窠。这些常常不为人们注意的小动物,也是春天繁忙热闹景象的一部分,陈师道潜心观物,注意到了点缀春光的这些角落,说明他观察之细和状物之巧。

那么春天究竟是从哪一天开始呢?古代人们把立春(二月六日或七日)作为春季始日,而把立夏(五月六日或七日)作为春季的终日。然而从气温来看,立春节气内,许多地区仍有低于零度的气温和飞雪漫天的天气。把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那是太早了。如李白《塞下曲》就写道: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在五月的天山冰雪未融,还没有春天的景色。唐代张敬忠《边词》也写道:

五原春色旧未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五原即今日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二月还不见杨柳,等到河畔冰河解冻,长安已花落了。这种现象是如何解释呢?原来我们感到气候的冷暖,并不是直接随太阳光的角度变化而变化的,而是随大地接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放出的热量的多少而变化的。从立春开始,大地差不多迟两个月才积累到足够的热量。因此,最科学的分法,还是气候学上的分法,以温度为标准,以五日为一候,候平均气温在摄氏十度以下为冬,在二十二度以上为夏,在十和二十二度之间为春秋。按照这个标准,再参照物候变化,就可以看出,地区不同,高低差异,春天到来就有早有迟,居留时间也就有长有短。

福建、浙江的春季多开始于二月下旬,长江流域的春天开始于三月间,京津一带须待四月上旬才有春色,黑龙江的春天常常要到立夏前后,而在青藏高原北部4000米以上,南部4300米以上的高寒地方处于冰天雪地之中终年没有春色。

春天的脚步首先来到江南,唐朝诗人王湾的《江南意》一诗,以敏锐的感受,报导江南春来早的消息: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唯向此中偏。

诗中最后两句说,从来观察季节气象变化,只有在这里才如此清楚。"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别出新意,是诗中最动人的诗句。残夜未尽,太阳就已经从海上涌现,似乎是残夜带来光明。"江春入旧年"是说春天的起步早,好像从旧年底就已开始,也就是说,未到新年,江南已先有春意了。“海日生残废,江春入旧年”这两句,在唐代已成名句。以至于唐代宰相,著名文学家张说,将这两句诗亲手写在办公的政事堂上,让朝内的其它读书人仔细观摩学习。唐僖宗时的诗人郑谷,也写一首七绝诗:“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来敢暂忘筌。何如海日生残夜,—句能令万古传。”诗的意思是:我这一卷诗中杂七杂八有诗百篇,现在虽然出了名,可也不敢忘了赖以成功的这些诗作。可它仍怎么比得上佳句“海日生残夜”,这一句就可以流传万古了。诗中的“筌”是捕鱼用的竹器,“忘筌”即指在捕得了鱼以后就忘了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是白居易《忆江南》词。虽说江南春好,但并非天天艳阳晴空。春天是个天气多变的季节,特别是春末夏初的时候,江南气候更是阴晴不定。唐代诗人刘长卿《别严士元》诗云: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阖闾"即苏州城,相传为春秋吴王阖闾所建。诗中"春寒阴复晴"正是概括了江南春天天气的特点。这是冷暖气流在江南地区互相对峙的结果。

春天也是多雨季节,正如汪藻《春日》诗云: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旁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田野碧绿,鸥鸟悠闲,桃花出篱笑,过午有鸡叫,但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春雨连绵。

春雨潇潇,春意盎然。诗人们曾对春雨起了许多雅号。戴叔伦《兰溪棹歌》:"兰溪三月桃花雨",僧志南《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春雨总是和春花联在一起。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人夜而不寐,从今夜的雨声联想到明朝的卖花声,从那淅淅沥沥的春雨,仿佛闻到大街小巷的杏花香,正写出春雨杏花之间的讯息。

春天雨水充沛,对春耕春种大有好处,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冬耕之后,土埌里正缺水,一场春雨滋润大地,水分真象黄金一样宝贵。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吟诵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里,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宫城。

春雨仿佛很知时节,适时而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抓紧这个宝贵时节,备耕积肥,耕翻土地。李绅《古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有春播得好,才有秋天的收获季节。

多雾也是春天天气的一个特点。唐代书法家张旭《山行留客》描写道: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春天在山中因为云雾水气很大,即使晴天也会把衣服沾湿。

春季在江南地区气旋很多,雷雨经常发生在内陆地区,而且雷雨出现最高峰不是在夏季而是在春季,白居易《闻雷》就写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正月雷声始动,这雷声惊醒了蛰伏中昆虫。当然,这雷声并不都是每年正月,而虫类也并不是真正被雷声所惊醒。不过,惊蛰前后不谋而合地出现春雷却是事实。春雷多是热雷雨,入春以后,气温回升,东南海洋上的暖湿空气活跃,冷暖空气交锋,空气变得不稳定了,云中有强烈的上升下降气流,导致雷电现象产生。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地形多种多样,春光处处不一样。在江南四季分配得比较均匀,有明显的春和、夏热、秋爽、冬寒的四时变化。但是在云贵高原,湿润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不甚分明。在华南无冬区时里,春季没有起点,秋季没有终点,并且干湿季节明显。唐代诗人柳宗元在广西柳州作《二月榕叶》诗云: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竟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这首诗意思是说,二月是中原桃李争春的时候,但在柳州的榕树,却于此时落叶最多,使人迷惑不解,这是春天还是秋天。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归去,唤取归来同往。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清平乐•晚春》词,这首词问得有趣,春归何处?答得也很妙,当黄鹂百啭,蔷薇影动之际,春光即将流逝了。待到明年春暖花开,又是一个春色各异,绚丽多采的春天。

咏春这首诗写的意思

宋朝祥符末年的太学生陈朝老(字廷臣)还曾作过一首题为《暮春》的回文诗。该诗另辟蹊径,采用六言的形式描写了草长滩平、云闲山远、帘卷日长、鸟啼花落春残的暮春景色,历来为文人们所称道。

该诗正读为:

纤纤乱草平滩,

冉冉云归远山。

帘卷深空日永,

鸟啼花落春残。

倒读则是:

残春落花啼鸟,

永日空深卷帘。

山远归云冉冉

滩平草乱纤纤。

你喜欢这首诗吗《咏春》为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有关咏春的诗、你喜欢这首诗吗《咏春》为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