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白居易为什么写忆江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忆江南是白居易晚年写的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白居易写《忆江南》的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总计三年有余,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后因病卸任苏州刺史,60多岁时追忆曾经喜爱的江南所做。
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再说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入手。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白居易的《忆江南》的意思:江南的景色如此美好,景色久已了解。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水升起,把江边的花束照得比红火,翠绿的江水绿莹莹胜于蓝草。怎能叫人不怀恋江南?《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字组词作品,诗人以美好的诗笔,简约地刻画出苏州的怡人风韵,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憧憬。
白居易以前出任杭州刺史,在杭州2年,之后又出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多。在他们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沪杭,他对江南拥有非常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们的心目中留出深刻印象。当他患病卸任苏州刺史,返回洛阳后十余年,写出了这三首《忆江南》。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很近。但即便春季早已到来,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夜那般翠绿。
因而作者竭力回忆江南春天景色,从心灵深处赞叹“江南好”,亦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风景以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念之情,腹式呼吸法全词。这个腹式呼吸法既托出生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光的无尽赞叹与怀恋,又导致一种悠长而又绵长的风韵。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这首词写江南春光,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光的诸多佳处,而作者的赞扬之意与憧憬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可“忆”之不休,因而,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有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主旨江南景色之“好”,并非得之传言,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切身体会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沟通一篇意脉的精彩墨笔。
原因:
白居易曾做过人间天堂苏、杭二州的太守,对江南的风物人情十分了解。它在第一首诗中写的是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
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既然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因此第二首诗句则写的是他杭州最深切地感受。
据古代史料记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
虽然,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
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
扩展资料
《忆江南三首》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忆江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