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李白为什么写望洞庭,以及李白的望洞庭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
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原诗:
《望洞庭》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释义: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扩展资料: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洞庭
望洞庭写了洞庭湖的景色
峨眉山月歌写了诗人深沉的思友之情
《独坐敬亭山》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望洞庭》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忆江南》
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不是的。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湖北北部)。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洞庭湖和西湖不是同一个地方,《望洞庭》是描写洞庭湖的景色。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在我 国 所有的著名湖泊中,有关洞庭湖的名人名句最多,现摘录一些: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雍陶《题君山》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韩愈《登岳阳楼》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秋登巴陵望洞庭》作者是(李白)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1-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 [3]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 [4] ;《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5] 。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5]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秋登巴陵望洞庭
【作者】李白 【朝代】唐
译文对照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译文 注释
清晨登上巴丘山,极目远眺,四方的景物无不尽收眼底。湖面明净倒映着天光,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映现秋色。秋天的物色多么苍茫,岸上与水色都明丽清朗。山色青翠掩映了远处的林木,水色碧绿没有清冷的烟气。帆船轻漂,自江中向这里驶来,小鸟远去飞向日边。长沙浦边秋风清朗,云梦田上霜迹已空。观览秋光使人叹惜头发脱落,注目湖水流过又令人悲悯流年已逝。北边的小洲随波荡漾,湖水向东潺潺而流。郢人唱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采莲曲》。听到这些歌声更让人肠断,凭靠山崖泪如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