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喜联不是仄起平声(春联上下联怎么区分有平仄声)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为什么有些喜联不是仄起平声,以及春联上下联怎么区分有平仄声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律诗和对联的平起平落,仄起仄收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联由律诗中的诗句演变而来,只要清楚律诗的平仄规则,关于对联的平仄规则自然迎刃而解。接下来带大家看一下律诗和对联的平起平落,仄起仄收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律诗是讲究平仄格律的诗

律诗是讲究平仄格律的诗。律诗中句子的每一个字的平仄可以依照两两相替的规则来合理安排。只有句子符合平仄相替,才能算是律诗。关于平仄的划分,抛开古韵与今韵的区别不管,大概规则是普通话的一二声就是在平仄划分中为“平”声,而三四声的字,就是“仄”声。仄起仄收、平起平落、平起仄收、仄起平落,这四种格式是所有格律诗的基础形式(七言也一样)。

二、平起平落与仄起仄收

律诗中符合相替规则的律句,看一个关键位置的发音,考虑律句两两交替变换的规则,“二四六”位置才是关键位置,所以要看律句的第二个字,是平还是仄,如果是平音就是“平起”,如果是仄音“仄起”。另外,关于律句,除了关键位置的字,尾字的平仄也很重要,它决定了是否押韵。格律诗的韵脚基本都是平声字,所以如果不是韵脚一般会用仄声来断句,这样叫做“仄收”。

所以,平起平落就是律句的第二个字,是平音,律句的尾字也是以平声字为韵脚;仄起仄收就是律句的第二个字是仄音,律句的尾字用仄声来断句。

三、律诗讲究平起平落,对联讲究仄起平落

律诗中“平起平落”就是指“平平仄仄平”这种律句格式。但“平起平落”并不适用于对联,对联讲究“仄起平落”。也就是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知道了这一点,大家贴对联的时候千万不要再贴错了

以上为关于“律诗和对联的平起平落,仄起仄收到底是怎么回事?”的相关回答,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留下你的想法。

对联讲究:上平下仄还是

对联必须是上仄下平么?

是的。因为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仄起平收”:仄(声调第三声、第四声)起,平(声调第一声、第二声)收,也就是联句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

对联一定要仄起平收吗?

 收平声是常,收仄声是变,特殊需要下,改变也是可以认同的。 那么:仄起平收”通常是指一个单句第一音节起于仄,末字收于平,而这里的问题是出仄收平。

有一种的则是我们容易混淆的出仄收平。

比如例句:

荡思八荒;游神万古。 泪尽数行;诗留千古。 这里看似好像犯了 仄起平收,实际上是出仄收平。第一句,荡和古是仄出于外,荒和游是平,收于内。

如果你把上下联调换,就又是仄起平收了。所以仄平在于一个变字。

对联的仄起平落是什么意思,两联都是平或都是仄怎么办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妈(阴平)麻(阳平)马(上声)骂(去声)

扩展资料:

一副好的对联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首先,字数是相等的。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整齐的前提。

2、句子一致,词性相对。也就是说,顶行里的一个单词与底行里的一个单词相对应,顶行里的一个单词与底行里的一个单词相对应,顶行里的一个短语与底行里的一个短语相对应。同时,相应位置的词要有相同的词性。名词到名词,动词到动词,形容词到形容词,副词到副词,等等。

3、语义相关性。上下联轴器所表达的意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轴器的内容要结合起来,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

4、斜水平升降,与斜水平相匹配。即上一组的最后一个字为斜调,下一组的最后一个字为水平调。另外,对联对应位置的字尽量相对,使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音色优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语文文学名词)

对联中的平仄音是怎么回事?怎样做到的上下联工整?

一、对联要求一联之中平与仄相间,一般是两个音节一转换;上下联之间平与仄相对,即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一般情况下,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两大类:平声(平)与仄声(上、去、入)。

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去声。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平,二声为阳平,三声为上声,四声为去声。古入声字现已消失。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比如在一个七言对联之中,第一、三、五字可以用平声也可以用仄声,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平仄分明(该平必须平、该仄必须仄),不能任意使用。

二、上下联要达到工整,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词组结构、句读相同。(例外之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对联讲究工整,这副对联不工整,上联是“袁世凯”,对下联的“中国人民”是对不起来的,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就是故意用不工整,以达到讽刺的效果)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不必押韵,但要平仄相拗,即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上下贯通;除上联有“重复字词”、下联也有“重复字词”相对之外(比如用了复字、叠韵、顶针等手法),一般联语中不能有不规则的重复字、词。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