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楼兰为什么杀使者,以及楼兰杀汉使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我相信如果熟读唐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写的边塞诗《从军行七首.其四》,这其中的几句诗句表明了边关情况恶劣,但是边关将士守土卫国的决心,而王昌龄也因为他的这些诗句所以还有另一个称号“边塞诗人”。
然而我们其中也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单单是王昌龄在同时期的很多诗歌之中,楼兰是经常被提到的一个地名,而且往往提到这个这个地方的时候往往会咬牙切齿,字里行间之中会以“破楼兰”、“斩楼兰”以及“灭楼兰”等等词汇来描述对于楼兰的切肤之恨,可以说不灭就是不足以平民恨,那么楼兰古国究竟做了什么事情以至于历代诗人对此都特别痛恨呢?
丝绸之路,楼兰古国进入中国历史
要说在汉朝时期最伟大的一个举措那就是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而张骞也就凭借着这次机遇认识了西域各国,之后二次赶赴西域的时候打通了汉朝和西域的通道,从此这条伟大的“丝绸之路”可谓是造福后世,乃至于现在的中国还经常想要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来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而楼兰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国家,属于当时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然而这个国家在当时可谓是多灾多难,因为他们面临着一个强大的邻居:匈奴。
匈奴在先秦战国时期实力还很弱小,当时的草原之上匈奴势力虽然强大,可是他的周边还有东湖以及大月氏等国,外加上当时战国七雄之间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胡人入侵先携手抗敌,详情可见秦赵北击匈奴之战。
然而在秦末汉初,漠北草原之上出了一个霸主,那就是匈奴的一代天骄:冒顿单于。他杀父夺位在此之后击败了东湖大月氏一统整个草原,而且趁此机会时夺取了当年蒙恬收复的河套地区,时时威胁新兴的汉王朝。
后来汉高祖刘邦看不下去了,御驾亲征想要北击匈奴,可是却被冒顿单于的大军围困在了白登,以至于之后只能采取和亲换取太平。
直到汉武帝上位,大汉朝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养精蓄锐,足以和匈奴一战,同时为了给匈奴更大打击,汉武帝便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想要和西域诸国共同打击匈奴,而楼兰这时候就成为了汉匈两国争取的对象。
因为汉朝要打通丝绸之路,楼兰是必经之地,所以汉朝想要保障商路畅通必须要和楼兰关系搞好,而对匈奴来说也是如此。
楼兰做了什么事,让古代诗人要灭楼兰?
其实丝绸之路的打通对于楼兰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因为凭借着这特殊的地理位置,中西方商队的互相交流让楼兰的经济飞速发展,是当时西域最富庶的国家之一。
然而楼兰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墙头草,两边倒”:汉朝帮助楼兰击败了匈奴确保了楼兰的独立性,可是后来汉朝连年作战所以在武帝后期便不再对外大规模用兵,而楼兰这个时候就以为汉朝衰微了竟然主动靠近匈奴,甚至为了向匈奴纳“投名状”还帮着匈奴打劫往来的商队,让这条丝绸之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同时“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楼兰为了更靠近匈奴还多次斩杀汉使简直就是打了汉朝的脸,所以汉朝忍无可忍之下直接派兵抓了楼兰王,想要给他一个教训。
然而这楼兰王是“记吃不记打”,安分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了,这一次是确实把汉朝惹火了,汉大将军霍光直接派遣傅介子出使楼兰在酒宴上当场杀了楼兰王并另立在汉朝的质子为王,并改楼兰为鄯善,这个国家后来一直在西域夹缝中求生存,直到北魏时期才被拓跋焘所灭。
这就是楼兰干的事,当然诗人想要灭楼兰的目的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也和唐朝时期的背景有关,“安史之乱”后唐朝已经逐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而西域各国在当时也是颇为不安分,很多的诗人都憧憬着当年汉大将军霍光派遣使臣直接斩杀楼兰王那一幕。
因为唐朝时期的诗人可不是宋朝之后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弱鸡”,当时的诗人还是具有功名心的,“凭三尺长剑封侯入相”是唐朝诗人的真实写照:“君不见李白诗歌第二,剑术第二”,而王昌龄常年混迹边塞也可以反映出他想要凭借军功封侯入相的愿望。
所以“灭楼兰”也是因为古代楼兰两边草正符合当时西域各国的真实写照,唯有大唐和汉朝那样才能再一次牢牢掌握西域,另一个原因是唐朝诗人希望如同当年傅介子灭楼兰封侯拜相。
关于楼兰古国的记录最早是出现在《史记》中,它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但是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不太好,所以公元422年之后,因为漫天的黄沙和干旱,楼兰的人们已经逐渐的南迁;到了公元448年,北魏消灭了楼兰的继承者---鄯善国,所以楼兰这个地方逐渐就成了历史的尘埃。但是到了距离楼兰灭亡已经三百年之后的唐朝,楼兰居然又称为了主角,出现在诗人之中:“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中原和西域的战争是比较频繁的。
古代的中原王朝和西域的纷争是很频繁的,当中原崛起的时候,西域的国家就对强大的中原地区俯首称臣;但是到了中原衰退的时候,西域的一些国家就会趁虚而入,趁火打劫。公元前176年,楼兰还是匈奴的依附范围,班超出使西域之后,汉朝和匈奴都想争夺西域的归属,以此来控制楼兰,所以楼兰就成为了汉朝的领地。
二、楼兰对中原地区来说地理位置比较重要。
楼兰位于现在的柴达木盆地附近,是汉朝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所以楼兰的地理位置对汉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汉武帝获得了楼兰的归属权,但是楼兰却在暗地里充当了匈奴的耳目,这就导致大汉的伤亡惨重。除此之外,楼兰还纵容士兵抢掠途径的商队。
三、楼兰曾经的势力很强大。
公元前108年,匈奴被击溃,汉武帝举兵进攻楼兰,在赵破奴的带领下,俘获了楼兰王。于是楼兰再次归顺。但是公元前92年,楼兰王去世,匈奴将质子送回国内,楼兰又投靠了匈奴。公元前77年,大汉又迫使楼兰臣服。虽然楼兰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但是却能在大汉和匈奴之间游刃有余,实力不可小觑,所以才能经常成为诗人描写的对象。
如果是喜欢背诵古诗的读者,难免会发现,有个古国经常被提及,王昌龄著名的诗文《从军行》写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除此之外,还有孟郊的《猛将吟》:“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而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也纷纷发表作品,李白: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杜甫: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有意思的是,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建国,在公元630年消失,到唐朝的时候,楼兰已经成为了历史。
然而诗人们却还是将其当成了假想敌,“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究竟做了啥,引发中原如此反感?如今的世人,对于楼兰的理解,自然是那片属于他们的辉煌古迹,随着自然恶化,楼兰也逐渐变成了尘土,实际上,楼兰也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到了汉晋时期,楼兰国力更是到达了巅峰,它改名为鄯善,土地大约在12万平方公里左右,成为了当时西域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属西域三十六国之强国。
而随着汉朝对于西域的沟通交流日益频繁,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楼兰和中原的交往,也就频繁起来,然而当时的匈奴势力,并没有覆灭,导致楼兰在两股势力中间,成为了左右逢源的存在,因为楼兰地理位置重要,处于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塞,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当时汉朝廷的做法,并没有获得楼兰的认同。
汉武帝派遣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缔结攻守同盟失败,之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在此期间,楼兰竟然多次杀戮使者团队,而到了后来,楼兰王更是和匈奴,抢夺丝绸之路上使团的财物马匹。消息传到了汉武帝,这让他无比愤怒,立刻派遣使节,责令楼兰依附,结果楼兰积极充当匈奴耳目,向其密报汉使动向,让匈奴出兵拦截汉使,使西汉与西域诸国的交通受到很大阻碍。
最终在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命从票侯赵破奴及王恢率兵数万击姑师(车师)及楼兰。姑师也多次袭杀汉使。赵破奴领700轻骑率先赶到,攻破楼兰,俘楼兰王。迫使楼兰臣服于西汉。至于匈奴听闻了这个消息,也不乐意了,于是发兵攻打楼兰,楼兰为了两边不得罪,只好分别遣王子入质西汉与匈奴,向两面称臣。
结果等到汉将李广利征讨大宛的时候,楼兰再次反水,和匈奴一起,打算发兵偷袭汉军的后备队,好在被汉军发现,汉将正任文领兵从小道袭取楼兰,擒楼兰王。
楼兰王对汉朝使节说:“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因此汉武帝同情起处境,从而原谅了他,然而到了公元前92年以及公元前77年,楼兰两次背叛西汉,这也在中原人的心目中,树立了关于楼兰不好的印象,从此之后,西汉常遣吏卒在其伊循城(今新疆若羌东米兰附近)屯田,镇抚其国,这才使得当地形势稳定下来。而到了后来,楼兰也就被诗人们,当成大反派来进行比喻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