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为什么写诗赞美崂山(丘处机写的诗)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丘处机为什么写诗赞美崂山,以及丘处机写的诗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形容崂山的诗词

1、《登崂山》——明代邵贤

坤轴危分镇巨鳌,山如排戟战方鏖。

钟鼓镗塔东西院,丹碧参差大小崂。

译文:大地的地轴高高地分开,山峰矗立,挺立不动,崂山陡峭险峻,参差林立,如排列的戟戈鏖战如酣。寺院错落,钟鼓齐鸣,乐音回荡在东西道院,大小崂山参差耸立的丹崖被繁茂的碧树所装点。

2、《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唐代李白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译文:我之前去东边的海上,在崂山上大张着嘴,做咀嚼紫霞状,反而增添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好像亲眼看见安期公,吃的枣子大得像瓜。

3、《西江月·崂山太清宫》——清代蒲松龄

独坐松林深处,遥望夕阳归舟。

激浪阵阵打滩头,惊醉烟波钓叟。

苍松遮蔽古洞,白云霭岫山幽。

译文:独自坐在松树林的深处,遥远的看着夕阳下归来的小船。汹涌急剧的波浪一阵阵地拍打在岸边的沙滩上,惊扰到沉醉于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上的钓翁。四季常青的松柏遮挡了古洞,云雾缭绕的山峰,山境幽静。

扩展资料

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崂山,东高而悬崖傍海,西缓而丘陵起伏,山脉以崂顶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两个方向延伸较长,形成了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和午山四条支脉。

崂山地貌中,最有特色的是剑峰千仞、山峦巍峨和各种奇石怪岩。崂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为犬齿交错的山峰,海拔近1000米,它们是1万多年前末次冰期时形成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第四纪几度进侵的海水已退却到冲绳附近一带,黄渤海成为一片荒原,气候干冷。此时,日夜之间、冬夏之间温差很大,花岗岩在寒冻作用下,机械风化很快,大块大块岩石崩裂,形成参差不齐、面貌峥嵘的山峰。

下层的花岗岩地貌,多是1万年来冰后期形成的。此时,大海回归,化学风化占了优势,雨水和地衣植物参与这种风化,将质地均匀的花岗岩由表及里一层层剥离,一些早期崩落的巨大岩块,或原来没动的岩石,遂形成一个球形巨石。若干秀峰奇石,构成了崂山的这种雄伟、奇特的地貌形态。

崂山是道教名山。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就有方士、巫师在崂山餐霞修炼,唐、宋两代崂山道教肇兴,元、明两代达到鼎盛,至清代不衰。

崂山道教由于王重阳所创全真派的入统,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全真道北七真涉足崂山,邱处机三次来崂山说法阐教,影响深远。嗣后,北七真在崂山各创宗派,争建道观,至明代达到鼎盛时期,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繁荣,使崂山成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崂山

崂山是座什么样的山?

做为青岛的长期居民,每次去崂山玩的时候,只惊讶于它的美丽,除了上清宫、仰口、北九水这三个地名以外,更具体的内容其实知道的并不太多。

那么崂山是怎样的一座山呢?

崂山,东高而悬崖傍海,西缓而丘陵起伏,山区面积446 平方公里 。山脉以崂顶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两个方向延伸较长,形成了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和午山四条支脉,崂山的余脉沿东海岸向北至 即墨市 的东部,西抵胶州湾畔,西南方向的余脉则延伸到 青岛市 区,形成了市区的十余个山头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位于中朝古陆胶辽地盾的南部,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构造部位。

我们现在看到的奇岩怪石的崂山又是怎么形成演变至今天的样子呢?

崂山山体从震旦纪吕梁运动时期已成为复背褶皱,而崂山这块巨大的花岗岩体是从 白垩纪 开始形成的。据今约6800万年至13000万年的 燕山运动 晚期,从地壳深处上涌的炽热熔融的岩浆,在地面以下几公里的地方冷凝。岩石有肉红色、白色,矿物结晶成粒状,地质上命名为“崂山花岗岩”,但在它诞生时,并没有露出地面。新生代以来,地壳抬升,上边覆盖着的岩石逐渐被累年的风霜雨雪和经久的流水剥蚀掉,才露出了花岗岩石。到了新生代中期的200万年才开始呈现现代轮廓。人们看到的崂山面貌是第四纪末期,亦即在近几万年的沧桑变化中,大自然雕凿而成的秀丽景色。

原来崂山的历史这么悠久和漫长,在登山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在花岗岩石上发现贝壳或者其他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在很久之前,巨大的岩石曾经是海底。

那些启发人想像的各种岩石又是怎么形成的?

崂山地貌中,最有特色的是剑峰千仞、山峦巍峨和各种奇石怪岩。崂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犬齿交错的山峰,海拔近1000米,它们是1万多年前 末次冰期 时形成的。当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第四纪几度进侵的海水已退却到冲绳附近一带,黄渤海成为一片荒原,气候干冷。此时,日夜之间、冬夏之间温差很大,花岗岩在寒冻作用下,机械风化很快,大块大块岩石崩裂,形成参差不齐、面貌峥嵘的山峰。下层的 花岗岩地貌 ,多是1万年来冰后期形成的。此时,大海回归,化学风化占了优势,雨水和地衣植物参与这种风化,将质地均匀的花岗岩由表及里一层层剥离,一些早期崩落的巨大岩块,或原来没动的岩石,遂形成一个球形巨石。若干秀峰奇石,构成了今天崂山的这种雄伟、奇特的地貌形态。

崂山的三大支脉和走向,地形分布及各种岩石状况。

零星出露最早的为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王哥庄镇的仰口、勤子夯、何家村、青山、太清宫、港东、崂山头及中韩镇的 石老人 一带,分布范围小,零星出现云母片麻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及少量闪角岩、黑云母岩、变粒岩等。以前金—夏庄—大枣园东北、西南向为界线,其东为崂山花岗岩的侵入体。第四纪地层分布较广,自东部山区向西部平原逐渐加厚,1~2米厚的残积层分布最广。

山区地质构造属断块隆起,中生代构造线大致以北北东及北东向的大断裂特别发育,其次为北西向,一般以压性及压扭性断裂为主。山区地质构造分三类:华夏系构造,压扭性断裂多发育在东部山区,控制了崂山花岗岩及其岩脉的分布,多次性活动,规模较大,一般为北东走向,主要有前金—夏庄—大枣园断裂、浦里—北宅—浮山断裂。新华夏系构造,发育在山区东部及南部,多为北东向,局部为北西向,属以扭性为主压扭性断裂,主要有源头—罗圈涧断裂、铁家庄—前埠头断裂、沟崖—枯桃—朱家洼断裂和下河—汉河—南窑断裂。

东西向构造,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山丘,走向近东西,多呈陡坎或负地形,主要有铁骑山—土寨断裂、后金—楼金石断裂等,由于构造的多次性活动,使周围岩石节理裂隙比较发育。 巨峰支脉:崂山按其山脉的自然走向,可分为4个支脉。巨峰支脉包括巨峰干脊主体和东流水直插黄海诸山,最高峰为巨峰,位于山区东部,海拔1132.7米;三标山支脉包括石人河以西和白沙河以北的诸山,主峰为三标山,位于山区西北部,海拔683米;石门山支脉包括白沙河以南和张村以北的诸山,主峰为石门山,位于山区西部,海拔570米;午山支脉包括张村河以南和黄海北岸的诸山,主峰为午山,位于山区西南部,海拔398.3米。崂山之余脉,北至 即墨市 ,西抵胶州湾畔,西南延伸到青岛市区。巨峰为崂山的主体,支脉四出,分东北、东、东南、南、西五个小分支。

三标山支脉:三标山俗称标山,为崂山向西北延伸的一大支脉,分干脊、东北、西南三个分支。

石门山支脉:石门山支脉以巨峰西支的茶涧为界,分南北两支。茶涧北支,北行至观崂石屋又分南、北两支。南支在南九河以西、张村河以东与南,即午山支脉;北支东起北九水,西至柳树台北流水,至峪夼约10公里,其间以钜山为最高,海拔600米以上的有芙蓉峰、花花浪子诸峰。以峪夼为界,向西分出南、中、北三条支脉,统称石门山支脉。

午山支脉:午山支脉在崂山区的西南部。由观崂石屋向南西下,有磨石屋、松山、小崂顶、烟台顶,南九水河以西和张村河东南,有鲁度山、 莲花山 、平顶山等,迤西为午山、石老人,又西断而复起为浮山,北去为错埠岭、大山、孤山、四方岭,西南去为湛山、太平山、信号山,尽处为团岛。 海岸:崂山东南两面临海,绕山海岸线长87.3公里。崂山海岸线北起江家土寨后小北河口,南至崂山头又折而西,直到麦岛西山根,绕山区海岸线长达87.3公里。由于受燕山运动晚期花岗岩侵入影响,崂山山区的山体延伸入海,构成了沿海的陡壁、岬角、岛礁、海湾和潮滩。崂山海岸基本为海蚀地貌。崂山沿海属基岩海岸类型。

崂山的独特之处,在于有海有山,因为丘处机曾经在此修行、讲课,留下诗作,使得崂山成为道教名山。公元1209年,丘处机从胶西重来崂山,“说法阐教,历数载,始回莱州吴天观,临行时复留诗十首。”丘处机在崂山留下许多诗词题刻,神清宫东有“长春洞”,传为他修真处,鹤山“仙鹤洞”三字传为他手迹,上清宫南还有“丘长春墓”。

除了悠久的历史,崂山的海滩也是自然的风景。

海滩:崂山属基岩型海岸,故其海滩甚不发育,即有海滩之处,也多为岩滩、散礁、碎石和粗砂砾石。潮间带之物质组成,主要为砾沙、细沙,或亚细沙、亚沙土、泥沙、沙泥或泥。主要有王哥庄滩、仰口滩、八水河滩 、流清河滩、东松口滩 、沙子口滩 、大江口滩。

现在,再去崂山游玩的话,希望我们会更加了解和喜欢这座自然造化、秀岩碧水的花岗岩山。

游道教发祥地--崂山

崂山是道教的发祥地,是我一直神往的地方。十一假期到了,便迫不及待地驱车前往。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邂逅崂山,在用诗词表达着他们对于崂山的情感。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这是李白的《寄王屋山人孟大融》,相信这首诗是大家最熟悉的,在朝堂受挫的李白,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一生游遍名山大川,但想必唯有崂山能将这游山、观海与寻仙三者的感受结为一体,体现着崂山超凡脱俗的气质。

“崂山逊君云如海,君无崂山海上云。”崂山作为海上名山第一,独具一份山海气概。秋天登崂山,寻一高处望山观海,看一抹悠悠斜阳点燃天际的云彩,这份惬意与旷达,是崂山豪爽豁达的气质。

“云海茫茫不见涯,潮头只见浪翻花。高峰万叠连云秀,一簇围屏是道家。”这是丘处机的《无题》,作为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的弟子,他多次来到崂山讲道,开创龙门派,并留下了数十首描写崂山的诗词,今天,丘处机的诗词石刻主要分布于太清游览区、仰口游览区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也为崂山更添一份清雅气质。

“独坐松林深处,遥望夕阳归舟。激浪阵阵打滩头,惊醉烟波钓叟。苍松遮蔽古洞,白云霭岫山幽。逍遥竹毫拿在手,描写幻变苍狗。”这是蒲松龄在《西江月·崂山太清宫》中的诗句。

作为崂山最有仙气的地方,太清不仅仅有秀丽的山水风景,更有蒲松龄先生笔下的《聊斋志异》中民间广为流传的《劳山道士》、《香玉》的故事。今天在崂山的太清宫内,还能看到书中所写的那面穿墙的影壁,还有为这位民间文学家所建造的祠堂。这些都是崂山独有的文化历史底蕴气质。

“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生。禹终平绛水,舜亦改薰风。江海生灵外,乾坤揖让中。今人不知此,箫鼓谢年丰。”这是范仲淹在《题下宫三官殿》的诗句。

在宋代,太清宫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颇具规模,其中的主要建筑至今都保留了当时的风格,是崂山重要的文化历史遗产,也是崂山雄伟沧桑气质的体现。

“胶东胜地有崂山,道是神仙住此间。峰插紫霄浓雾拥,岩封黄海碧波环。上清宫里千年树,梳洗楼前百丈泉。最爱风光奇绝处,天来飞瀑涨龙潭。”出自吴太蜀的《访崂山》。

都说崂山是座仙山,不仅仅只是风景活似是仙境,也是因为有着千年道家文化的深厚积淀。院落锁清秋,秋天的崂山古木参天姹紫嫣红。这份场景也让崂山有了一股“仙气”的气质。

“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这是郁达夫在《自柳树台游靛缸湾蔚竹庵》的诗句。

秋天的九水可真的是一处难得的山水画廊,有漫山的斑斓彩叶、清澈见底的溪流素潭、幽静的林间小路。行走在石阶上,眼前一幕幕画卷缓缓展开,是这个季节的崂山专属的文艺气质。

“陡壁东溟上,登临意豁然。鲸鱼吹海浪,鸥鸟破螟烟。足外真无地,眼中别有天。餐霞谁到此,千古说表莲。”这是纪晓岚的《八仙墩》。

八仙墩紧邻青山渔村,相传是八仙过海起步的地方,早在明代便有大学士高宏图曾言:八仙墩如锦茵绣籍,实第一奇,第一丽。今天游客们可以在太清红码头乘游船在海上远观八仙墩,感受崂山的这份奇险精绝气质。

在去崂山之前,先查查关于崂山的资料。崂山为什么是道教的发祥地呢?

“名山大川,僧道多占”。

崂山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华道教的发祥地。远在春秋时期,崂山的道家方士就集聚在山海交会的不其山(现青岛市城阳区)周围,当时的不其山几乎与终南山齐名。

  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同崂山道教有着不解之缘。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不远数千里来到崂山访道求仙。秦始皇在崂山脚下与安期生的一次长谈,引发他命令徐福东渡的历史壮举。

  汉武帝两次来到不其山“祀神人,建明堂”。唐玄宗派道士来崂山为他采药炼丹,现在崂山棋盘石风景区内保留的唐代摩崖刻石上记述了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轶事。宋太祖赵匡胤召见并敕封过崂山道士刘若拙,刻石记事至今在太清宫“逢仙桥”旁供游客追忆。

 

 

带着仰慕拾级而上,来到后山,山上鸟语花香,游人摩肩接踵,尽量避开游人,来到人稍微少的地方抓紧时间拍照。每每到达一个稍微高一点儿的地方就回头望,头上蓝天白云,山上云雾缭绕,在浓荫处隐隐约约看到寺院的建筑。不知走了多少台阶,终于来到狮子岭,这里有一大块儿空地,站在此处回头看海,原处的山水一览无余,视野很宽,游人纷纷驻足拍照留念。

 

抬头看高处,发现这里离山顶还有比较远的距离,考虑到时间和体力的问题,决定不再继续往上爬,决定下山。

坐上巴士往回返,一路都可以看到一个个网红的渔村,在临海的山崖边密密麻麻而又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一座座红色屋顶的房子,那是渔家宾馆。远远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红色的房子在绿茵里,在蓝海边,在山崖处顺着山崖依山而建,非常壮观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车上的游人纷纷拍照或摄影,把网红渔村发给亲朋好友或朋友圈。

这里空气清晰,这里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如诗如画,这里令人流连忘返。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崂山之旅在恋恋不舍里结束。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鬼怪故事为何大多以崂山为背景?

因为崂山本身就是和寻仙问道之事颇有关联,而且崂山的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而蒲松龄以崂山为背景进行故事创作,更能让人取信。可以说蒲松龄的作品《聊斋志异》之所以能广泛流传,跟崂山的故事背景也是相关联的。

1、崂山和神话传说早有相关性

蒲松龄之所以创作《聊斋志异》因为其内心的理想难以实现,他屡次应试却求而不得。读了大半辈子的书还是一事无成,他把心中的不平和所思所想通通借由荒诞离奇的民间故事给写出来了。但是这些神鬼故事需要有一个能合理发生的大环境。

很明显崂山是具有这个特点的,崂山本身就是在神话传说中屡次出现的仙山,那么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大部分发生在崂山也是符合常理的。而且聊斋志异中很多故事都是蒲松龄搜集而来,经过润色加工二次创作的,而崂山本就和神话传说有相关性,那么搜集而来的故事大部分都和崂山有关也是正常的。

2、崂山的声名远播且森林茂密

崂山又名劳山,鳌山以及辅唐山。而且一直以来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这里所说的崂也就是崂山,可以说崂山自古以来就有很大的名声在外。

这个具有一定传奇色彩的崂山,又地势险要、山林秀美、植被繁密。因此在森林之中,人所不能及的地方发生一些怪诞的事情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蒲松龄选择崂山作为故事背景是很聪明的做法。

3、崂山本身就在历史上有地位

其次,崂山在历史上也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东海崂也就是东海的仙山崂山,在秦始皇时期就有前往东海仙山寻求不死丹药和成仙问道之法的说法。同时崂山又是道教的名山,从战国时期开始崂山就成为了道教中人炼丹问药之所。

而且崂山又叫鳌山的原因还是因为成吉思汗的国师丘处机所作的一首诗,因此成吉思汗给崂山取名为鳌山。所以说崂山有着渊远流长的神话背景和人文传说,其地理位置优越,所以蒲松龄才以此为背景。

丘处机 诗《鳌山》的来历

不知lz到底要问什么,是地理位置啊?还是来历

有着“海上第一仙山”之称的青岛崂山在历史上一度也叫鳌山。据史料记载,金元际全真道教龙门派开山祖师丘处机于此中(当时名“劳山”)修道,认为此山虽“真洞天福地,一方之胜境”,“然僻处海曲,举世鲜闻,名亦不佳,因易为鳌山。”青岛至今尚有鳌山湾和鳌山卫镇。

丘处机咏鳌山诗选

白龙洞

摘自《丘处机集》

东莱即墨之牢山,三围大海,背负平川。巨石巍峨,群峰峭拔,真洞天福地、一方之胜境也。然僻于海曲,举世鲜闻,其名亦不佳。予自昌阳醮罢,抵于王城永真观,南望烟霭之间,隐隐而见。道众相邀,迁延数日而方届。遂闲吟二十首,易为鳌山,因清畅道风云耳。

其五

三围大海一平田,下镇金鳌上接天。日夜潮头风辊雪,彩霞处有飞仙。

其七

牢山本即是鳌山,大海中心不可攀。上帝欲令修道果,故移仙迹近人间。

其十六

修真野客非才子,行到鳌山亦有诗。只欲洞天观海日,不劳云雨待青词。

鳌山三面海浮空,日出扶桑照海红。浩渺碧波千万里,尽成金色满山东。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