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为什么欲与元八卜邻(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白居易)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诗人为什么欲与元八卜邻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白居易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① 白居易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

(1)用典词语:“墙东”“三径”“绿杨”;指代内容:都指隐士居住的地方。句子: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2)理由有:①彼此知心,志趣相投,结邻而居,可共赏明月,共沐春风;②暂时外出,有良侣偕行;③若想“安居”,必当“择邻”;④一旦结邻,终身常见;⑤子孙后代可永远和睦相处。或从“志趣、暂出、定居、终身、后代”五个方面讲述理由亦可。

(3)①此联想象结邻相处后明月清辉共照两户,绿杨春色同到两家,充满诗情画意;(答出“想象”或“虚写”给分)②此联移情及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欲与元八卜为邻先有是赠》的译文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 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 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 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 子孙长作隔墙人。 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墙东”、“三径”和“绿杨”,都是典故。“墙东”用“避世墙东王君公”典(事见《后汉书·逸民传》),“三径”语出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都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绿杨”一句,则借南朝陆慧晓与张融比邻旧事,表示欲与元氏卜邻之意。 这四句说:你我是生平最知心最亲密的朋友,彼此志趣相同,都渴望隐居生活而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既然如此,就让我们结为邻居吧,到那时,明月清辉共照两户,绿杨春色同到两家。诗人未曾陈述卜邻的愿望,先借古代隐士的典故,对墙东林下之思做了一番渲染,说明二人心迹相亲,志趣相同,一定会成为理想的好邻居。 后四句写自己卜邻之恳切。诗人对朋友说:暂时外出,尚思良侣偕行;长期定居,怎可不择佳邻?必欲择邻,我舍君而求谁,君弃我其谁属?一旦结邻,不但终身可时常相见,子孙后代也能永远和睦相处,岂不是更加令人神往?暂出,定居,终身,后代──衬托复兼层递,步步推进,愈转愈深;“岂得”,怎能也;“可独”,何止也──反问一句,紧追一句,叫人不能不生实获我心的同感。四句貌似说理,实为抒情;好象是千方百计要说服人家接受自己的要求,其实是在推心置腹地诉说对朋友的极端的渴慕,表现出殷切而纯真的友情。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描绘出明月在天、绿柳拂地的两幅画面,抒写自己对结邻之后的情景的美丽憧憬:在明月的清辉之中,“三径”那几株青松会显得格外苍郁深沉,那夹径黄花也不减其清芬淡雅。还有那两家同饮的一池清水,闪着鱼鳞般的银光,那池边春风吹拂的杨柳,细软的长条轻轻地蘸着池水。在这幽美的境界中,诗人和挚友元八,或闲庭散步,或月下对酌,或池畔观鱼,或柳荫赋诗,恬然陶然,优哉游哉两句诗总共十四个字,描绘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翻译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翻译:

我们平生志趣相投,都渴望过一种“无官一身轻”的隐居生活。

我们结邻后,一轮明月,共照着两家的庭院;一株绿杨,将浓浓的春意洒落在两家的院心。

每每暂时出门尚且希望有个好伙伴,长期定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呢。

结邻之后,不仅我们两人总能见面,而且我们的子孙也能长久相处。

原文: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赏析: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驰骋想象,描绘出明月在天、绿柳拂地的两幅画面,抒写他对结邻之后的情景的美丽憧憬,诉说对朋友的极端的渴慕,表现出殷切而纯真的友情。

诗人为什么欲与元八卜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白居易、诗人为什么欲与元八卜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