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子贡惭不怿而去(子贡逡巡而有愧色)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为什么子贡惭不怿而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子贡逡巡而有愧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帮忙翻译一下文言文!!!

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1〕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2〕排藜藿入穷阎,〔3〕过谢原宪。〔4〕宪摄敝衣冠见子贡。〔5〕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6〕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而去,〔7〕终身耻其言之过也。〔8〕 【注释】〔1〕“草泽”,荒野之地。〔2〕“驷”,音sì,古代一车套四马,因以驷指马车。“骑”,马匹。“结驷连骑”,随从车马接连不断前呼后拥,指出行排场盛大。〔3〕“排”,披,分开。“藜藿”,王念孙《读书杂志》云当作“藜藿”,即灰藋,一种高过人的野草。“穷”,陋。“阎”,巷门,此指里巷。〔4〕“过”,过访,探望。“谢”,告谢,问候。〔5〕“摄”,整理。“敝”,败,破。〔6〕“夫子”,对人的尊称。“岂”,难道。“病”,辱,耻辱。〔7〕“怿”,音yì,喜悦,高兴。〔8〕按本节所言事,亦见《庄子·让王》、《韩诗外传一》、《新序·节士》、《高士传》。 孔子逝世以后,原宪就跑到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隐居起来。子贡做了卫国的国相,出门车马接连不断,排开丛生的野草,来到偏远简陋破败的小屋,前去看望原宪。原宪整理好破旧的衣帽,会见子贡。子贡见状替他感到羞耻,说:"难道你很困窘吗?"原宪回答说:"我听说,没有财产的叫做贫穷,学习了道理而不能施行的叫做困窘。像我,贫穷,不是困窘啊。"子贡感到很惭愧,不高兴地离去了,一辈子都为这次说错了话感到羞耻。

子贡:司马迁情有独钟的孔门弟子

子贡(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十哲之一,七十七位“受业身通”的“异能之士”之一),被孔子称许为“瑚琏之器”。他有经世之干才,“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他“利口巧辞”,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不受命而货殖”,经商贸易于曹国、鲁国之间,“家累千金”,在孔门众弟子中“最为饶益”。

韩兆琦先生认为,《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充分体现了司马迁对孔子及先秦儒家学派的尊崇与景仰,但有关子贡游说五国的大篇幅描述却使人无法相信,“两千年来对之相信的几乎没有,因为它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合乎当时的时代风气”。

子贡是司马迁情有独钟的孔门弟子。孔子最钟爱的孔门弟子无疑是颜回,但颜回在《仲尼弟子列传》中只是点到而已。司马迁对子贡的品格和才干极度欣赏,如:《孔子世家》中的“唯子赣(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货殖列传》中的“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亭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和“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仲尼弟子列传》中的“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韩兆琦先生在《仲尼弟子列传》的“简评”中指出,司马迁的这些笔墨蕴含着极其深沉的人生感慨。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

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孔子曰“ 受业身通 者七十有七人”,皆 异能之士 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僻,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 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

端沐(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

子贡 利口巧辞 ,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贡既已受业,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 何器也 ?”曰:“ 瑚琏也 。”

陈子禽问子贡曰:“仲尼焉学?”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又问曰:“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

子贡问曰:“富而无骄,贫而无谄,何如?”孔子曰:“可也;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 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 常相鲁、卫,家累千金, 卒终于齐。

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子赣(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 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 七十子之徒,赐 最为饶益 。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 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亭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夫 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执而益彰者乎?

参考文献: 《史记》/(汉)司马迁撰,韩兆琦评注/岳麓书社2012年10月版。

特别说明:

原宪甘贫的翻译是什么(孔子卒那一段)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翻译:原宪住在鲁国,屋里周圈都被杂物堵满了,用茅草和泥盖的屋顶也长出了草,用草和树枝搭成的门户都破烂不完整了,拿桑条做门的转轴用瓮做窗户。两间屋子,用褐土涂墙缝,下雨的时候屋顶漏雨地下湿滑,但原宪端坐在里边弹琴唱歌。子贡坐着大马车,里边黑红外表洁白,气派的马车小巷子都容不下,去见原宪。原宪戴着漂亮的帽子穿这带褶皱的鞋子,拄着藜木的拐杖来开门。子贡说:“啊哈,先生你有什么毛病吗?”原宪说:“我听说没有钱财叫做贫穷,学习的东西不会实践叫做有病,现在我是贫穷,不是有病。”子贡顿时脸上有了惭愧的表情。原宪笑着说:“那种满世界旅行、到处结交朋友,学道用来帮助人们,教授用来谋取自己利益,仁义隐藏的罪恶,车马的装饰等事情,我不忍心做呀。”

翻译《原宪甘贫》

译文

孔子去世,原宪就流亡隐居在荒郊野地之中。子贡出任卫国之相,随从的车马前呼后拥,分开高过人头的野草,进入僻陋的里巷,探望问候原宪。原宪整理好所穿戴的破旧衣帽会见子贡。子贡为此感到羞耻,说:“夫子难道也病了吗?”

原宪说:“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财产叫做贫,学习道义而不能实行才叫做病。像我这样,是贫,而不是病啊。”子贡觉得惭愧,不高兴地离去,一生都因为这次言语的过失而感羞耻。

原文

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清朝·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庄子集释》是清代关于《庄子》的注疏、训诂的集大成之作。清代学术最为昌盛。清儒提出来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成为学术近代化的标志。中华书局将之编入《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多年以来一直为学界所重视。

作者简介

郭庆藩,湖南湘阴人,原名立埙,字孟纯,号子瀞、岵瞻,室名十二梅花书屋、泊然盦,生道光二十四年(1844),卒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得年五十三岁。郭庆藩乃清末大儒郭嵩焘世侄,能传其家学,为养知学派后承之人,于《清儒学案》之《养知学案》附有小传,王先谦亦曾为其作传为《二品顶戴江苏候补道郭君墓志铭》。

其致力于《庄子》研究,颇有心得,著有《庄子集释》十卷、《庄子注释》一卷、 《读庄子札记内外篇》不分卷。《集释》是清代《庄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当今最流行的《庄子》读本之一。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