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关于春愁是为什么战争做的诗句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春愁古诗诗意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有感》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昊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这首诗写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以后的一周年。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春愁》这首七绝,写于《马关条约》签订一周年后的1896年的4月17日,可谓是一篇台湾沦陷的周年祭文。如果要给这首诗拟一个副题的话,那就非“国耻日作”或“台湾沦陷周年祭”莫属,明白了这一点,才会更深地体悟诗人那痛彻骨髓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春愁难遣强看山”,貌似平淡,其实蕴含的情感特别丰富。这一句诗中,丘逢甲化用的或许正是唐代诗圣杜甫《春望》的诗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写的是安史战乱之时,春天依旧,山水依旧,但国家去离破碎,人民流离失所,连花也为国家的动荡不安而伤心落泪,鸟也为人民的痛苦而惊心动魄。无情的花草禽鸟都为时局黯然神伤,诗人内心的痛苦自然不须多说。丘逢甲想要在美好的春天,登山临水,借美好的春光来排遣心中的痛楚,即因去年故乡台湾沦陷而郁积在心中的愁绪与痛楚。而一个“强”字,又道出了这一份“春愁”是春光与大自然的山水所不能疗治自己内心忧愁的矛盾心情,描摹出了想借登山暂忘忧而又害怕春光触动自己内心伤痛的复杂情感。
第二句“往事惊心泪欲潸”,道出了起句中“强”字的答案,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也直接化用其中。“往事”显然是指诗人一年前组织义军抗日保台失利、台湾失守沦陷等事情。这就进一步表明,诗人的春愁决不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那样的少女思春怀人的伤感,也不是一般士大夫“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那样的春光不再及时行乐的喟叹。诗人的春愁是沉重的,是关系国家奇耻大辱的弥天大愁,怎能不惊心?怎能不潸然泪下?眼中的山水又怎能消解心中的丝毫愤怒?
所以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潸.专注于诗人爱国情感的宣泄
C
试题分析:分析本题,题中的关键词眼“往事”,“去年今日”,“割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割台湾是指《马关条约》中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而《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所以往事是指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本题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分析识记能力,本题以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的《春愁》为素材命题,考察诗中的历史事件,命题新颖,构思巧妙,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目中的几个关键信息,在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是一道好题。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强加给中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C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还可以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的异同。特别指出《马关条约》的签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丘逢甲所处的时期是19世纪末期甲午战争啊,清朝甲午战争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由日本人来统治,丘逢甲也作为爱国将士与台湾军民奋起反抗。体现是一种抵御外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而当代作家余光中则是因为国民党抗日战争之后内战失败逃到了台湾,台湾与大陆分裂了,无法与亲人故土联络,是一种故土之死吧
C
试题分析:“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故选C。
点评:关于《马关条约》的内容,除了割台湾之外,学生还要掌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关于春愁是为什么战争做的诗句和春愁古诗诗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