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为什么描写柳(关于柳的送别)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朋友对于送别诗为什么描写柳和关于柳的送别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送别诗中多写杨柳的原因是什么

1、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2、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3、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4、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在送别诗中,诗人为什么习惯用柳树在送别诗中?

离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送别诗之中,通过意象可以让思念集中化,可以让诗中充满着浓郁的情感,可以让艺术感大大增强,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人们可以纵观古代的送别诗,可以发现常见的意象有古道、阳关、长亭、杨柳、芳草、夕阳、美酒等,而杨柳则是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虽然会通过柳树来寄托思念,表达自己充沛的感情。

古代文人有着比较强的送别意识,不管是官场饯别、还是亲朋分手,都会举办隆重的欢送仪式,既然有送别,那么必然会作诗。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普通白衣,都有过写送别诗的经历。折柳言别是古人经常使用的一种习惯,柳树也成为了送别诗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杨柳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诗经 》中,随风飘扬的柳条寄托着诗人的千古愁绪,杨柳成为了送别诗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意象。

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通过谐音来表达想法,“柳”与“留”有着相似的读音,人们在看到柳树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即将离别的朋友,柳树也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的一种媒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留字有着留恋、留存、留别、留情等各种意念,人们赋予柳树全新的内涵,用柳树来代表离别。在风的吹动下,杨柳会舞动起来,看着友人离去,独留自己一个人在角落徘徊,这样的景象生动的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诗词中往往有着许多深刻的寓意,漂泊在外的游子或者是独处在天涯的倦客,内心都会充满悲伤的情绪,自然而然的就会与柳树产生共鸣,仿佛与柳树融为一体。柳树在古代还有着故乡的象征,柳树的生命力比较顽强,无论插在何处,都能够健康成长。柳枝也被古人称为柳丝或者长条,看起来十分柔软,与人们寄托的哀思可以交相呼应,人们将情感寄托在柳丝上,希望能够引起别人的挂念。

送别诗里为什么要写柳树?

1.因为柳的姿态,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联系在一起2.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3.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挽留之意,表达难舍之情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