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环滁皆山也(环滁皆山也这句话的意思)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朋友对于为什么写环滁皆山也和环滁皆山也这句话的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瑞鹤仙(环滁皆山也)黄庭坚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山谷此词之体裁,其别致处有二。论笔法为隐括体,隐括欧阳修《酔翁亭记》而成。论体式则为福唐独木桥体,全词用同字协韵。可称之为全独木桥体。山谷《阮郎归.茶词》隔句用同字押韵,可称之为半独木桥体。《醉翁亭记》为宋文名篇,隐括非易,成功尤难。中 《 净,直指环山中之琅琊。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更言深秀,倍加令人神往

      以日出二字点出,其余略去,而着力写四季。这是因为写四季尤可开拓意境之时间深度,从而与上文环滁皆山的空间广度相符,境界遂愈感阔大遥深,此类笔法,深得造境之理。只言景无穷,而乐无穷实已寓于其中,这又深得融情之法。凡此在皆显示词人运思之自由灵活,这是作隐括词乃至一切词的法宝。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化领袖人物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记》中以雍容而平易之文情,表现了超越而深沉的哲思,即天人合一、与民同乐的乐观精神。山谷此词隐括《记》文,全篇处处能表现乐于自然、乐于同乐之情景。尤其上片云: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下片云“太守醉也”,又云“太守乐其乐也”,反复暗示寄意所在,可谓一篇之中三致意焉。能于隐括之中不失其精神,实为难得。若加苛求的话,则此词忠实原作有余,创寓新意稍嫌不足。宋词发展到后来,已弥补此种不足,如朱熹词隐括杜牧诗,便能另寓哲思。

        原作共用了二十一个也字煞句尾,最是唱叹有情,而在散文中别具一格。此词用也字为全词同一韵脚,共十二次,较原作已过其半,遂使原作唱叹有情之神韵,获致生生不已之重现。可见,用独木桥体隐括《醉翁亭记》,真有恰到好处之妙。这是山谷聪明过人处。独木桥体之本身,纯属文字技巧之显示,仅可称之小道,山谷此词,却可说是小道中之无上高明者。善继传统以创新之宋代文化精神,在宋诗中之体现,推山谷为第一人。从山谷此词,也可见其以故为新之本领。

醉翁亭记首句“环滁皆山也”准确吗

一个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欧阳修所指滁州不是滁州城,而是整个滁州行政区域,而古代的滁州地域较大,四面有山分布。

这篇《〈醉翁亭记〉十七谈》中比较详细的讨论了这个问题,并列举了滁州周围的山峰:

我建议喜欢研究这个问题的人,看一看清朝光绪年间《滁州志》的滁州地图。另外,江流先生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散文世界》上有篇文章,题为《环滁皆山.》,文后附注中详细开列了滁州周围的山名。我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对它进行了一些补充修订,并删去那些离州城过远的山名,如皇甫山之类。现排列如下(这些名字古今略有不同,如锅耳山——锅底山):

北有白米山、锅耳山、牛牧岭、魏山冈、砂子岭、双山、祺山。

东北有乌龙山、独山、大桂山、小桂山、猫耳冈。

东有皇道山(传说是秦始皇经过的地方)、姚大山、团山、林江墩、长龙山、井水冈。

东南有毛山、红土山、花子山、庙耳大山、王家山、史家大山。

南有大龙山、毛谷山、赵家大山、狐山、龙尾山、庙山、小夹山。

西南有琅琊山、摩陀岭、回马岭、毛草岭、门坎岭、丫头山、大丰山、尖山、皇越岭、龙蟠山、白落山、毛狗山、庙山、孤山、金山、黑凹山、龙崖山、栲栳山、小丰山、大宝山、马腰山、鸡爪山等。这些山就是欧文中的“西南诸峰”。

西有珠山、福山、花山、菱角山、牧牛山、九莲峰、凤山、狮子山、宝塔山、平草岭、马鞍山(俗称蚂蚁山)。

西北有关山、乌龟山、方山、尖山、石驼山、黑凹山、左家山、锅堆山、烟墩山、花山。

比较起来,西南方向的山离城最近,出城半里即是山。东南方向的山矮小,稀疏,。清流河从中穿过。

另外,一个比较知名的民间故事中,记述欧阳修原本将《醉翁亭记》开头写作「滁州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但被热心的老樵夫建议修改,才删为「环滁皆山也」。

当然,这个问题困扰的不只是当代人,杨绍基便曾作诗怀欧阳修云:

野鸟豁云共往还,醉翁一操落人间。

如何陵谷多迁变,今日环滁竟少山!

请赏析一下《醉翁亭记》中的: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环绕滁州的地方有很多山,滁州西南方向的山风中,山林风景尤为漂亮.这些山峰中,看起来最幽深漂亮的,就是琅琊山.

欧阳修为什么要在琅琊山上写醉翁亭记?

一、一篇名扬千年的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据历史记载,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参知政事(可以理解成宰相)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欧阳修内心非常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并在滁州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政绩。而这篇《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的。

每当听到这篇名扬海内外的醉翁亭记,老鹰心中便有一种想要到醉翁亭山上去走一走的想法。不想,近日终于如愿以偿了。

二、走进醉翁亭,走进欧阳修的世界

醉翁亭位于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走进醉翁亭里,首先感受到的便是那依山傍水,幽雅而宁静的氛围。这里古树婆娑,亭台错落,青山如画,碧水潺流,不亏是隐居避世的好地方。

遥想千年以前,一代文豪欧阳修常常在工作之余,与友人们在这里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真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而一篇篇传世佳作也因此才得以诞生。

三、醉翁亭有感

若是疲倦了年复一年的世俗生活,

倒不如登上琅琊山,

把酒吟诗效仿先贤,

刚好趁醉即兴赋诗几篇。

古往今来,

天下熙熙为利往来,

倒不如隐居在这琅琊山上,

观赏那美不胜收的秋日胜景。

从今日来看,

宋人欧阳修的山水之乐,

让人羡慕不己。

对于《瑞鹤仙·环滁皆山也》这首词应该如何来理解?

【出处】

《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作者:黄庭坚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太守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野花开了,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游玩的时候,野味野菜,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太守喝醉了,而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而且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当时的太守是谁?是醉翁欧阳修。

注释

1.瑞鹤仙:词牌名。

2.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3. 皆:副词,都。

4. 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5.琅琊山,在滁州西南十里。

6.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7.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8. 得:领会。

9. 寓:寄托。

10. 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

11. 山肴: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

12. 野蔌(sù):野菜。蔌,菜蔬的总称。

13. 洌(liè):清澈。

14.泉,指酿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

15. 觥(gōng):酒杯。

16. 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

17.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8. 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 乐:以…为乐。乐:乐事。

19.醉翁:指欧阳修(1007-1072年),自号醉翁。

【鉴赏】

 此词隐括了原文,尽得文之精神,故全篇处处能表现乐于自然、乐于同乐之情景。尤其上片云“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下片云“太守醉也”,又云“太守乐其乐也”,反复暗示寄意所,处处都能于隐括之中不失其精神。

黄庭坚的这首《瑞鹤仙·醉翁亭记》其骨架是欧阳修的,文学价值也不能同散文《醉翁亭记》类比。它的好处是将欧文的400余字,缩写改写不到100字,篇幅仅是原文的1/3,而主题却概括了进去。散文《醉翁亭记》,连用了21个虚词“也”字,《瑞鹤仙》亦以“也”字押韵,既保留了《醉翁亭记》的风格,又适应词的格律要求,确实是文坛上的异想天开,另一种的别开生面,值得读者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