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中陆游为什么写诸葛亮(陆游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书愤中陆游为什么写诸葛亮,以及陆游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书愤中陆游为什莫喜欢吟诵诸葛亮??!

历史背景:南宋,金人占据了长江以北,朝廷偏安江南,诗人非常希望有人能够带领宋朝官兵北上,收复失地,恢复大宋江山。

诸葛亮:拥护刘备建立蜀国,名义上刘备是汉朝后代,打的旗子是北上收复失地,恢复大汉江山。

因此陆游呤诵诸葛亮,不难理解。而且诸葛亮是忠诚和智慧的代表,在政局岌岌可危的南宋,陆游渴望有这么一个人物出现,是非常自然的。

陆游《书愤》中的“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出师表》,作者用典意在什么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附送全诗鉴赏:

陆游,这是一个不幸的人。虽出生于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官僚地主家庭,但幼时正值金人南侵,“儿时万死避胡兵”,饱尝颠沛流离之苦;虽倾情于表妹唐婉,但终究难违母命而留下一曲《钗头凤》的爱情悲剧;虽自幼好学,“万卷纵横”,早有诗名,但因举考名居秦桧孙秦埙之前,又“喜论恢复(中原)”,致触怒秦桧而遭黜落;虽有“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杀敌报国之志,但“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报国欲死无战场”,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罢官家居。无奈英雄失路,晚年只好“身杂老农间”“满眼是桑麻”了,但诗人仍然“寤寐不忘中原”。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竟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与世长辞。“诗穷而后工”,诗人个人的不幸往往是民族乃至人类的大幸。正是人生世相的丧乱给了陆游忧国忧民的思想,“手枭逆贼清旧京”、“直斩单于衅宝刀”的轩昂豪情,“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的抑郁和苦闷,……而陆游则将他“六十年间万首诗”留给了中华民族,将他一段崇高的爱国精神留给了人类历史,将他“不拘礼法”,自号“放翁”旷达的人格留给了后人。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鉴赏:

这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回看整首诗歌,但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陆游为什么很喜欢吟咏诸葛亮?

首先,陆游欣赏诸葛亮飘逸大气的风范。夕空城抚琴退敌,何等气概与胆识。陆游对诸葛的吟诵反映了她对于人生的追求。另外一方面,陆游深感诸葛独力难以掌控群雄逐鹿的局面,最终只能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这种无力回天的感慨是对诸葛,也是对自己。陆游一生为国,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他曾说:“铁马冰河入梦来”做梦都想为国打仗,却始终不能如愿,和诸葛亮实为相似啊。这从大量的诗中可以看出(这是我找的)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雨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

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躬耕本是英豪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宋·陆游《过野人家有感》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宋·陆游《八阵图》

陆游对诸葛亮的评价?

陆游对诸葛亮的评价见于其七言律诗《书愤》,诗作全文如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其最后一联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意思是:(诸葛亮)一篇出师表天下闻名,千载之下,也没有谁能与之相提并论。

对诸葛亮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希望能效法诸葛亮,矢志北伐,恢复中原的抱负。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