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在这里为什么特别强调素琴(刘禹锡何以调素琴而恶丝竹)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关于刘禹锡在这里为什么特别强调素琴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刘禹锡何以调素琴而恶丝竹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陋室铭》作者为什么说“可以调素琴”,却又说“无丝竹之乱耳”?

当然不矛盾。“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在前面几句的生花妙笔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在这里为什么特别强调 素琴

“素“是指没有修饰的琴 ,可以理解为不是浓词艳曲的那种音乐,作者是想借“素琴”表达自己向往悠然自得的恬淡生活.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在这里为什么特别强调 素琴 ?

“素“是指没有修饰的琴 ,可以理解为不是浓词艳曲的那种音乐, 作者是想借“素琴”表达自己向往悠然自得的恬淡生活。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弹奏不加雕绘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注释】

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

扩展资料

【出处】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也反映了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思想。

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陋室铭 刘禹锡在这里为什么特别强调调素琴

平时喜欢读读古文观止,前日独到初中二年级时学的刘禹锡《陋室铭》,也有人认为这篇文章非刘禹锡所作。读到“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一句,看到本书编者把“素琴”解释为“不加雕饰的琴”,我起初深不为然,甚至还责怪本书编者。因为我对陶渊明的那个典故还是比较熟悉的。而且古人的诗文中提及“素琴”二字的极多。如李白《戏赠郑溧阳》诗:“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晋书·陶潜传》中:“(潜)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徵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就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说陶渊明一点也解音律,固然有点夸张,但我们据此可以知道,陶渊明有一张没有弦的琴,常抚弄来寄意。因为我了解这个典故,故认为编者应该是解错了。于是这几天就开始搜证据,搜着搜着我觉得吧,就像世界的多样性一样,好多东西是不好下定论的。就拿这个例子来说吧,如果“素琴”为无弦琴,作者又何必调之呢?何况后面还有个“阅金经”呢?说明在这里这“素琴”应该是有弦的。我所理解的“调”,就像今人弹吉他之前,先要调一下音,看看是否符合音准。据说对琴进行装饰是明清始。由于资源有限,我没有找到相关的书去查。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理解的话,“素琴”应作“不加雕饰的琴”解。

淡泊一生的这种雅趣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