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李世民诗歌怎么样,以及李世民的诗词怎么样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唐代是个盛产诗人的时代,包括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个诗人,那么李世民的诗有哪些?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李世民的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世民的诗
众所周知,唐代时期是唐诗最繁荣鼎盛时期,至今仍有大量的唐诗被后人 朗诵 。唐代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诗歌方面也颇有建树。他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作品,比如《赐房玄龄》、《饮马长城窟行》、《帝京篇十首》、《正日临朝》、《幸武功庆善宫》等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比较熟知的一首就是《饮马长城窟行》,这是一首边塞诗,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诗歌的内容是: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这首诗歌创作于公元646年,当时唐太宗亲自率兵平定宋金刚引起的战乱。凯旋归来时候,唐太宗看见边塞壮观的景色有感而发,写下这篇传世名篇。这首诗歌作品交代了唐太宗率兵讨伐事件,包括前往途中遇到的艰苦环境。边塞的风特别大,河面都已经结冰,但是唐太宗军队依然冒着严寒前行。随之交代了边塞安危的重要性,军队士兵们奋勇杀敌,终于取得了胜利。诗歌最后两句讲述了,回朝路途中,欣赏着边塞风光,士兵们奏响凯旋的号角,心情十分轻快和愉悦。
李世民简介
李世民是唐高祖的儿子,唐高祖去世后,李世民成为了唐朝新任继承者,即为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598年出生,卒于公元649年,共享年五十二岁。
李世民在青年时期就跟随父亲李渊从军,曾经率领军队到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后来,父亲李渊带兵起义,李世民帮助父亲打 天下 ,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封他为尚书令等职。后来,晋升为秦王,李世民是一名出色的 军事 家,先后讨伐了刘武周、王世充等军阀,为建立唐朝统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历史 上,与李世民相关的大事件之一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听从手下谋士的 意见 ,在玄武门杀掉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一并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一网打尽。后来,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玄武门之变爆发不久之后,唐高祖就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成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唐朝的经济、 文化 、军事、 政治 等方面逐步走向开明。
李世民登基后,在处理政事问题上悉心听取朝中大臣的意见,贞观年间,因为李世民虚心纳谏,劝课农桑等 措施 ,让百姓得以休 养生 息,国内外一片安定祥和。李世民在治理国家方面很有自己的见解,在治理边疆问题上,李世民设立安西四镇,保障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得到了百姓们的称颂。
李世民字什么
关于李世民字什么,没有相关的记载。李世民在18岁之前就跟随父亲行军作战,李世民率领军队跟随父亲直进关中。不到几个月便拿下了长安。李渊拥护杨侑为皇帝,杨侑随即加封李渊为唐王,李建成为王世子,李世民为秦国公。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将隋炀帝杀死,李渊在五月份的时候称帝,改国号为唐。并立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世民被李渊受封为秦王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岁,之后一直率兵征战南北,为开拓唐朝的疆土努力。在他二十岁时,是否举行了弱冠之礼,成为了一个未知数。即使李世民举行了弱冠之礼,父亲为他取了“字”,但是对于地位比他低的朝中大臣和黎民百姓来说,也没有称呼他“字”的机会。当时,比秦王李世民身份高的只有唐高祖李渊和太子李建成,父子俩人可以称呼李世民为“二郎”,其他人只能称呼李世民为“殿下”或者“秦王殿下”。久而久之,大家只记得秦王就是李世民,慢慢地就淡忘了他的“字”。后来,在看李世民的简介时,只有他的名字和出生详情,却没有关于他“字”的记载。
古人在称呼方面有很多的 礼仪 。比如当上皇帝后,任何人都不可以直呼皇帝的名字。更有甚者,帝王的名字要避讳,在诗书作品之中不能有所提及。李世民登基后,对于称呼方面比较开明,他下诏说明:“世民”两个字如果没有连起来用在作品中,就没有多大的关系。
猜你喜欢:
1. 李白的历史资料
2.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有哪些
3.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4. 唐朝诗人李白的一生如何
5. 唐太宗李世民机生平简介
6. 写给李世民的一封信
自古评价唐太宗李世民的文章很多,从唐太宗时代的刘文静,到后世帝王中的佼佼者后周世宗柴荣、元王朝的奠基者成吉思汗,都有文章称颂唐太宗。但评价李世民的诗词却不多见。我们熟悉的诗词中,评价李世民的有:
1、唐代诗人杜甫《北征》中的:“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2、主席的《沁园春雪》中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李世民,无疑是一位成功的帝王,他的丰功伟绩尽人皆知。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文学修养上,他同样有着极深的造诣。单以诗歌而论,他就曾创作出不少风格迥异,体裁多样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不仅被后世的文人赞美称颂,还被收录到《全唐诗》里,下面所谈到这首《咏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在一位帝王的眼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国家的安危。所以在唐太宗的笔下,风既没有出现在百花盛开的园林里,也没是出现在湖光山色之中,而是出现在了塞外边关。
诗歌开头就让读者感受到恢弘的气势,展现了诗人的胸中的帝王气象。狂飙的大风从边关向四境扩散,顷刻之间就遍布天地间所有的地方。“蓬瀛”是指海外的两座仙山蓬莱和瀛洲。这两个山名最早出现在《列子·汤问》里,此处则代指仙境。诗人笔下的风狂飙四野,连仙境都能到达,又何况凡间?
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先用“起”字,代表了风的源头;再用一个“下”字,写尽了风的威势。只用了短短十个字就把风势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而在总结性的概述过后,诗人又对风进行了细微的描写。
“拂林花乱彩”,“拂”字本应是轻轻吹过的意思。但诗人在后面加上“花乱彩”三个字,立刻把风从微风轻化为狂风、暴风。风吹入树林时的轻柔和经过百花时的狂暴,表现了瞬息万变的战争场面,即如《孙子兵法》中所说:
其徐如林,侵掠如火
这样的写法既与首句的“起关塞”相呼应,又通过花乱满地的景象肯定了风的威势。

接下来的“响谷鸟分声”,则是从另一方面对风展开描写。诗人首先用“响”字表明了风势之大,风声响彻了整个山谷。“鸟分声”则是一个补充,狂风大作之下,小鸟不禁发出了颤音。诗人借狂风中鸟声变小的自然现象,进一步加强了风的威势。
之后诗人不再把目光局限于地上,他指挥着大风直上苍穹,“披云罗影散”。
云本是无形之物,有风则散,无风则聚。但在诗人的笔下,风不仅吹散了表面的云,连其仅存的影子也被吹得消失无踪。至此,风的威势终于达刻了顶峰。

如果说上三句诗是诗人侧重对武功的暗示,那么下一句诗就寓意了自己的文治。
“泛水织文生”。在中国古代,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海晏河清这个成语从表面上看,是对水的描述,但它内在含义却是代表了天下太平。而在《周易》中也曾有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样的记载。所以,诗人把水作为最后一个景物,其实是包含了圣人治世,天下太平的寓意。
对风进行详细的描写后,诗人借刘邦平定天下,回乡高唱《大风歌》的典故收尾,即“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诗人先用“劳”字,表明前面诗句中所描述的文治武功得来不易;再以“威”字,确定了“四海清”的前提条件,即风扫六合才能使天下归心。

静阅黄庭
本诗前两句写风的起止,起于边塞,而覆及山河,道尽了雄浑的帝王气象。后四句则借助花、鸟、云、水四种自然景观在风中的反应,彰显了风的威势。尾句,借汉高祖《大风歌》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出自己威服海内,席卷天下的雄心壮志。
单以一首咏物诗而言,本诗写出了风的种种特性,已经算是一篇佳作。而诗人在咏物的同时,还以风作为帝王的象征,让它一举荡平四海,令天下万物皆臣服其下,使诗歌在咏物的同时,也起到以诗言志的作用,奇思妙想,实属难得。
应该说他的思想和方法还有政策营造了一个大唐盛世,他的诗歌嘛,比较一般,相比于唐朝诗人
李世民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杰出的唐朝帝王,然而李世民还有一个称谓,那就是诗人。但是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李世民作的诗很多都鲜为人知,甚至很少有人提到他的诗。其原因不是说李世民的诗词写的不够好,或者说级别太低得不到当时众人的吹捧,而是因为李世民的政治功绩已经远远高于了写诗这种文艺上的成就,所以人们就会选择性的忽视李世民在作诗方面的才能。
李世民虽说是政治家,但是他也非常有才情,并且很欣赏有才情的人。他还是秦王的时候就作过很多诗,到后来玄武门之变后开启贞观之治时也曾做过不少好诗。其中就有名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首诗创作的灵感是源于唐太宗的一位宰相萧瑀,意思就是只要经历过无数残酷的磨难,才能够让众人认清到底谁的意志是最坚强的,而我们都知道萧瑀一生非常坎坷,在隋炀帝时期就不得志,屡次被贬,而唐高祖时期不畏权势毅然站队李世民,让李世民大受感动。
这首诗应用非常广泛,几乎都可以被当做民俗用语了,但是当时的百姓等人很少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李世民,李世民创作这首诗的环境是给萧瑀批的奏折上面写的,所以就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到后来李世民还写过其他类型的诗句,比如五言律诗等,为盛唐时期的诗体做了一定的铺垫。当上皇帝之后时间上是非常忙的,并且都有一定的规矩,所以写诗作画的时间都很少,因此李世民也没做出很多诗来,毕竟他的职位是皇帝而不是诗人。
李世民在治理国家上非常有一套,贞观之治将整个大唐王朝逐步推向了繁荣,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所以由于他出色的政治业绩以至于让人们都忽略了他在诗歌方面的造诣。
李世民的诗词:
《咏雨》
唐 · 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赋萧瑀》
唐 · 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初夏》
唐 · 李世民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 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 佩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 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守岁》
唐 · 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元日》
唐 · 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
《饮马长城窟行》
唐 · 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
《咏雪》
唐 · 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 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 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赋得樱桃》
唐 · 李世民
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 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 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 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
《芳兰》
唐 · 李世民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咏雨·其二》
唐 · 李世民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咏风》
唐 · 李世民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帝京篇十首》
唐 · 李世民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 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 对此乃淹留,欹案观
《望雪》
唐 · 李世民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咏桃》
唐 · 李世民
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 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 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月晦》
唐 · 李世民
晦魄移中律,凝暄起丽城。 罩云朝盖上,穿露晓珠呈。 笑树花分色,啼枝鸟合声。 披襟欢眺望,极目畅春情。
《赋得临池柳》
唐 · 李世民
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 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
《赐房玄龄》
唐 · 李世民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出猎》
唐 · 李世民
楚王云梦泽,汉帝长杨宫。 岂若因农暇,阅武出轘嵩。 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 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 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 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 长烟晦落景,灌木振严风。 所为除民瘼,非是悦
《望终南山》
唐 · 李世民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 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 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赋得临池竹》
唐 · 李世民
贞条障曲砌,翠叶贯寒霜。 拂牖分龙影,临池待凤翔。
……
关于李世民诗歌怎么样和李世民的诗词怎么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