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兴南游哪个人(乘兴南游哪个人物最厉害)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关于乘兴南游哪个人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乘兴南游哪个人物最厉害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李商隐 :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解】

1、九重:指皇帝所居。

2、障泥:马鞯。

【韵译】

隋炀帝为南游江都不顾安全,九重宫中有谁理会劝谏书函。

春游中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一半作御马障泥一半作船帆。

《隋宫》唐诗鉴赏

隋 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

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

半作障泥半作帆。

李商隐诗鉴赏

首句直点“乘兴”,写隋炀帝好大喜功极端奢侈。“不戒严”为不戒备,意谓太平。隋炀帝所以“乘兴南游”,正因天下“不戒严”之故,而“不戒严”又为促使其“南游”之“兴”的原因,故次句接言“省谏书”以写他一意孤行。因“乘兴”故“省谏书”,用“谁省”二字以反诘之。三句说“春风举国”,“从乘兴”、“谏书”上推开一步,直转到“举国”上来,境界为之一变,感情转为更深沉更激烈。“春风”一指南游时间季节,“举国”,是写隋炀帝“南游”一举牵动了全国的`人力;“裁宫锦”是写“南游”一举动员了全国的物力。结句承三句,“半作”的重复给人以深刻印象与激促的节奏之感,把“宫锦”与“障泥”、船“帆”相对照,直写皇者的腐朽荒淫,极端挥霍。诗抑扬顿挫的节奏中结束。

此诗以“乘兴”为基点,把“南游”、“不戒严”、“谏书”、“举国裁锦”、“障泥”、帆”等不同事物联结起来,贯通一气,一曲一直,一扬一抑,在尖锐对比映衬和多种多样的变换中表达出诗人对挥霍亡国的皇帝的悲愤。

求李商隐无题诗四首及其鉴赏

《隋官》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释】:

隋宫:指隋炀帝杨广为游乐而修建的江都宫等,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此外尚有隋苑。

九重:指皇帝所居。

障泥:马鞯。

【赏析】:

这首七绝讽刺了隋炀帝的奢侈昏淫,诗写炀帝的昏庸游乐,并没有直抒历史的感慨,而讽喻之意含在其中。诗选取典型题材,揭露炀帝纵欲拒谏,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死活的丑恶本质,暗示隋朝灭亡的难免。开头两句点出南游的一意孤行,绘出独夫民贼的嘴脸。三、四句借制锦帆点化耗尽民力之罪。语简意赅,贬刺颇深。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pwd=9vg5 提取码: 9vg5

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李商隐《隋宫》什么意思

[注释] (1)隋宫:指隋炀帝在江者(今江苏省扬州市)所建的行宫。(2)南游:隋炀帝为满足其荒淫享乐的欲望,曾多次巡游江都。不戒严:古代皇帝外出,要实行戒严,隋炀帝南游,为显示天下太平自己的华贵气派,不加戒严。(3)九重:皇帝所居的深宫,这里指隋炀帝。省(xing醒):省察。谏书函:函封的谏书。大业十二年(616)七月,隋炀帝三游江都,当时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奉信郎崔民象,王爱仁先后上书劝谏,都被杀。(4)举国:全国。宫锦:按照宫廷规定的格式织成的锦缎。(5)障泥:马鞯,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背两侧以挡泥土。

[简要评析] 李商隐的《无题》组诗传唱千古,为人称道,实际上,诗人写出了大量的政治诗,讽喻当朝的政治局面,这类诗尤其可以见出诗人的志向与思想。本诗就是诗人重多政治诗中的一首,本诗应注意它高度深刻的思想意义。本诗是一首咏史诗,是诗人晚年江东之游时写下的名作。诗人抨击隋炀帝耗费全国大量人力物力,以达到个人寻欢作乐的目的,真可谓倾天下之所有只为填一已之私欲,并终于导致国灭身亡,他的倒行逆施使得李商隐气愤填膺,所以就向他挥笔声讨。其实诗人深为忧虑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此诗的意义在于借古讽今。其次本诗注意运用典型材料,做到以点带面,举一端而概其余。据史料记载,隋炀帝南游,整个船队用挽士8万余人,皆以锦丝为袍。卫兵所乘,又有数千艘。舳舻相接200余里,骑兵沿岸而行。船队所到之处,皆供水陆珍奇,皇帝和后宫享用不完,多余的均弃埋于地下。如此挥霍铺张,恐怕令一般诗人不知从何处下笔才好。而李商隐独具慧眼,只在“宫锦”两字上做文章,用于“障泥”者则泛指陆行,用于“帆”则泛指水行。“借锦帆事点化,得水陆绎骚,民不堪命之状,如在目前”(何焯评语),这样便能以小见大,以个别见一般。全诗在艺术方法上将实写与虚写巧妙地运用在一起,一实一虚展示了前朝皇帝与当今皇帝的昏庸,讽刺意味浓厚,具有力度,此诗长于思想性,不失为政治讽刺诗佳作。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