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会长啸当歌(古代人长啸)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古人为什么会长啸当歌,以及古代人长啸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人的「长啸」是怎么一回事

“长啸”原来指的钟,后来形容人声音洪亮持久,像钟一样,一般就是抬头,仰天,大声喊。长啸是很高雅、很严肃的行为,同时也是很有技巧的养生手段。古人长啸,不用手指只用嘴,吹得很响,很亮,很长,很有韵律。

具体要领有三项:第一,把身体完全打开;第二,深呼吸,聚气;第三,吹出节奏感,最好按照某个词牌的调子去吹,一口气吹半阙,两口气吹完整个词牌。只有达到这三个要领,才能叫长啸。

长啸有助于增强肺活量,有助于放松身心,保持好心情。陆游晚年花一千文买了艘小船,闲时泛舟镜湖,在船上长啸;又花一万文买了头青牛,闲时骑牛出游,在野外长啸。

早上起来,他坐在院子里长啸:“月淡星疏天欲晓,未妨清啸倚胡床。”晚上睡觉,他坐在床头长啸:“推枕中夜起,独效孙登啸。”

扩展资料:

所谓啸,乃是古人的一种特殊习尚,而在中古士林尤为风行。在东方古国的五音繁会中,啸是一种颇为神奇的口哨音乐。其发音机制和方法十分特殊。魏晋时期的啸有明确的五音规定,并达到鼎盛,唐宋时代的啸可能有相应的乐谱存在,而渐趋衰微,元明以后,则难以寻觅其踪影了。

中国古代有三种啸经常见于文献记载。

其一是“长啸”,指蹙口长声发啸,阮籍之啸即是。“长啸”声音宏放,有石破天惊的气势。而其主要功能在于宣泄激荡的情思。

其二是“吟啸”,指且吟且啸,即在发啸之时,间以吟诗,以增加声韵的清雅和意境的美丽。这种啸又称为“啸咏”,名流逸士们经常借以显示自我的风流与潇洒。

其三是“啸歌”,即以啸声模拟歌的曲调。所谓“啸歌”,又作“歌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啸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古代"健身达人":苏东坡爱长跑陆游长啸

古人的「长啸」是怎么一回事?

王维的诗中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岳飞也有诗云:“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按我个人的理解来说,古人的长啸应该就是吹口哨的意思吧。说起长啸,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魏晋时期。我国历史上的魏晋时期,可以说,是真名士自风流的一个潇洒的时代。那个时候人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可以用啸,既有音乐感,又体现了一种随心所欲的风流。

关于啸的典故

为了理解魏晋时期的啸实际用法,我在这里就举一个历史小故事,作为例子。这个故事说的是阮籍和孙登。据说,在那个时候,阮籍是个非常善“啸”的大诗人,有一天,他出门去苏门山上拜访隐居的孙登,结果上山之后,见了孙登,不管阮籍讲了什么,他都置之不理。阮籍从平日见闻说到历史见解,孙登都一概不说话。阮籍无奈,长啸一声就打算打道回府了。

谁知正是这一声长啸,倒引起了孙登的注意,他终于开口说话了,请求阮籍再啸一声。阮籍只好又再长啸,啸完之后,兴致了了,于是不再停留,径自下山。当阮籍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就听到了啸声在山间传来,久久不散,那是孙登在长啸。

可见,古人的长啸完全是随心而发,自然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而已。也正因为古人以长啸作为抒发情感的方式,因此,难免会在很多诗词中都有所体现,跟诗词中的意境相互辉映,以此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

古人的“长啸”是怎么一回事?是如何流行起来的?

古人的长啸指的可能是一种发声方式,有可能是指口哨。流行起来是因为这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一、诗歌当中的长啸

现代人理解长啸可能是发出口哨声或者是大声呼叫的意思,但对于古人来说,长啸似乎是一种用来应和乐器的发声方式,会发出一种比较好听的声音,就像诗歌当中所描写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里的长效所指的意思绝对不只是发出,像口哨一样的声音应该是发出悠长又好听的清亮的声音,并且可以应贺琴声。由此可见,古人的长啸,应该和音乐有一些关系。

二、表达情感

关于岳飞的记载,有这么一句话: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由此可见,这里的孝指的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可能类似于大声的吹口哨,也可能比口哨的声音更加好听一些,因为表达的情感更加激烈一些。另外关于长啸的记载当中还有提到阮籍的故事,据说有一天来了一位得道真人,两人沟通的时候,这位真人不想说话,于是阮籍只好长笑,没想到这一声长啸让对方觉得很有意思,希望阮籍能够再长啸一次。所以长啸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些时候比语言更加广泛。

三、现代人所提到的长效跟古代应该有些区别

现代的医学当中也有提到可以用长啸来进行体内按摩,增加肺活量,特别是老年人,长啸是可以调节身体状况的,精神抑郁的人,长啸是可以释放不良情绪的。但是这里所说的长啸和古人所说的长效应该有一些区别,古人的长啸似乎更偏向于一种情感沟通的方式,而且有些时候还可以和乐器相合。如果把长啸仅仅理解成口哨的声音是有一点浅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