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马致远为什么离家乡,以及马致远来自哪里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荣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采纳~~~~~~~~~~~~~~~~~~~
因为那时作者远在他乡,又不能回到家乡去,所以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内心思念家乡的情感,所以说是断肠。
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的诗人是什么原因离开家乡:
《次北固山下》外出游玩,由楚入吴时所作。
《天净沙·秋思》因时时未考取功名利禄出门漂泊时所作。
《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都是游子在外思念故乡的乡愁诗。但作者流露的情绪不完全一致。《次北固山下》描写诗人在船上的所见所思,表达了他在异地他乡的热切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是诗人借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马致远好学上进的故事,被马氏后人津津乐道,并时刻用以警示子孙。
据说马致远原名视远,元初在家乡就以好学聪明而小有名气。为开拓自己的前程,欲离家远行。临行前,他来到县城铁佛寺参拜铁佛。东光的铁佛在远近颇俱盛名,当时香火兴盛,寺里僧众甚多,尤其长老学问很高。
拜罢铁佛后,马致远求见长老,说:“吾名视远,有心求学,无奈家贫无人指教,求长老赐名,促学业!”长老见他气宇不俗,便与他长谈起来。并教诲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生于东篱,志在千里,来日定成材成器,但须牢记,才为民所有,不图富贵”。
从此,这视远将字改了致远,号东篱。
马致远仕途奔波数载却壮志未难酬。让他欣慰的是他闲暇时创作的杂剧、散曲却声名日盛。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因他本人取得的文学成就,使自己的家乡躲过了一场劫难。
明初年间,燕王朱棣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惨遭杀掠,逃亡殆尽。“靖难之战”后,冀鲁豫广大地区的人民饱受战乱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史书记载“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特别是河北这块地方,到处是“青燐白骨”,满目荒凉。“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
而在此时,东光却有一个幸运的故事,据说,这燕王曾学过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对马致远非常崇敬。北征来到东光,得知东光是马致远的故乡后,便下令说:“逢马不杀”!谁知手下兵将听讹了,当下宣布王命:“冯马一家,一个不杀”!于是马氏宗族躲过了这场劫难,冯姓也跟着沾了光,其它不姓马的也纷纷说姓马,因此保全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这里有两则小故事,希望是你需要的!
^_^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