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为什么愁(虞美人中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朋友对于虞美人李煜为什么愁和虞美人中李煜到底有哪些愁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虞美人李煜为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

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实拟虚,把难见的情变作了可视的物,使人可以切实感受。江河之大莫过于长江,南唐都城南京又紧靠长江,所以亡国之君李煜用长江之水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强烈。“一江”,有盈满之意,春天冰化雪消,江河水量最大,以“春水”喻愁,更是浩荡不息。一江春水东流,前浪后浪层层叠叠,犹如新愁压旧愁,无休无止。李煜的愁不是缠绵的爱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倾覆的家国之恨,因之用气势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为恰当,有一种与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

如何理解李煜的愁?他的愁仅仅是帝王之愁吗?

愁作为文学千古不变的主题,历代不知多少文人墨客都在不厌其烦地抒写吟咏着心中的愁苦。说愁,写愁,莫过于李煜,不仅仅因为他是亡国之君,他命运的可悲之处就是:一个挚爱艺术的人却偏偏“可怜薄命作帝王”, 艺术家和政治家看似矛盾的组合,却在这样一个人身上上演,且最终成为悲剧。一个掌握生杀予夺之权的一国之主,忽而变为任人宰割的阶下之囚,景况一落千丈,他的悲痛愁恨乃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他领受了人生的大喜大悲,又直率、真切地把自己的悲哀倾泻在词中,这使他的词“深衷浅貌,短语长情”,大都哀婉凄绝,抒写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和悔恨。而他前期的作品多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狭窄。可以这麽说:正是因为有了阶下囚的生活和感悟,才成就了李煜词的高度,才得以有那些令人荡气回肠击节叹赏的绝妙好词。如果没有这份愁,李后主就不可能占据中国文学史上这样的地位。

从《虞美人》说起:“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词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愁”字了得,诗人仰头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到最后的自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把抽象且难以言说的愁的形象比作那满江的春水,无休无止,绵长而浩浩荡荡

曾几何时,在后庭玉树旁,他浅吟着动听的诗歌,拍案饮酒。曾几何时,在春风花月间,体味别样的韵致,看着时光带走了太多的富贵和荣耀,“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物是人非的亡国之痛,几人能切身体味。最后只能独发溃耳之问,“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情离绪如浩荡之江水喷涌而出。

又看《乌夜啼》,又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三年多的囚居生活,李煜的自由完全被限制,在那个金丝鸟笼般的楼里度日如年,寂寞像一张无情残酷的大网!“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在漫长而冰冷的夜里,在小楼上斯人形影相吊,孤对空月,饮泣吞声,院落里只有梧桐寂寞的摇曳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愁绵绵无绝期啊,乱成麻团的心情,该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啊。

他拿起笔来,不为写下如此击节叹赏的绝妙好词,全只为宣泄胸中郁结的沉重愁绪,点点滴滴的愁,丝丝缕缕的愁,剪不断理还乱的愁,却又是文字都无法描述的一种别样滋味啊!

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感情,李煜却能以实拟虚,把难见的情变作了可视的物,使人可以切实感受。这些椎心泣血的愁,似乎愁倒了梧桐树;愁干了叮咚泉;愁得月芽都在泣涕……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没有永恒,只有高潮与低谷,而我们,只是偶尔在高潮或是低谷中跳动的小浪花,如此而已

李煜在《虞美人》中,愁什么?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从李煜的词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诗酒风流的皇帝是多么的才情盎然,是多么的聪颖慧敏,无奈造化弄人,只羡“一壶酒,一竿身,万顷波中得自由”的风流才子却生在帝王之家,竟又是处在国事危殆、饱经忧患的末世,于是面对大厦将倾、山河不保的无助与忧思便只能诉之于词。许是天意,曾为国主富贵荣华到极点,又身经亡国悲哀伤痛也到极点,这特殊的经历竟造就了李煜在词上登峰造极的成就,真可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李煜的词以亡国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阶段:亡国前,历历悲欢;亡国后,字字血泪。无论是花前月下之浪漫还是怀念故国之哀伤,都蕴含了真挚的情感,是真情流露,是天然雕饰,宛若清水芙蓉,让人心醉。所谓“春花秋月何时了”,所谓“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所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仿佛信口拈来,可若无失国之悲,切肤之痛,又怎能发如此怆恻缠绵、无可奈何之语!笔中多真情,字句都血泪,李煜该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相传也是他的绝命词,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形象地将人生的愁苦写到极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虞美人李煜词眼为什么是愁,好在哪里

李煜《虞美人》全词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词眼指全词中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字或句子。李煜《虞美人》全词最精彩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这句话又是围绕一个字:“愁”来描写的(上文已赏析)。所以说“愁”是词眼。

紧扣文本(虞美人),结合词人生平,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虞美人》是李煜非常著名的一首诗歌,据说是李煜的绝笔之词,李煜的愁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愁还有对故国的愁思

如何理解虞美人中的愁

看情景的哦

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道:“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她用“舟轻”载不动自己的愁苦来表现愁之多,使抽象的“愁”变成了有重量的东西。词虽仅在末尾出现一个“愁”字,而“愁”实在是贯穿全篇的主题线索。整首词写得极其含蓄委婉,又起伏变化,充分体现了婉约词派的特色,耐人品味。 写法上,李清照将愁绪比拟成现实中能看能摸的东西,用舟载,且载不动,又用了夸张的手法。

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以“一江水”喻“愁”,又在“东流水”的基础上衬以“春”字,写出了愁思如江水般汪洋恣肆,又如春水般长流不断。《虞美人》因怀念以往生活,思念旧国,而愁。(虞美人》,据说李煜因此词被宋太宗赐死。当时他已经沦为阶下囚。曾经的堂堂一国之君,沦落到如此地步,怎叫人不愁。愁绪之多,犹如涛涛江水绵延不绝)李煜直接用设问,将愁绪比作春水,用比喻的手法直白而深刻的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