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州是哪个古称(睦州是哪个古称之一)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朋友对于睦州是哪个古称和睦州是哪个古称之一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浙江梅城古镇

2020年6月,从淳安千岛湖到建德梅城古镇。1700年的梅城古意盎然,地灵人杰

从上海到浙江,一过杭嘉湖平原,即入富阳、桐庐、建德、淳安,再向前进入安徽黄山,古徽州地区。这一路山水风景如画,鱼米山珍富饶,人文 历史 丰厚,民风民俗强悍,堪称浙江之精华。皖南形胜又有中华龙脉之誉。

这一路精华得之于一条江。这条江不长,名声却大,它有三个名字: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一江三名, 历史 上全部响当当。

新安江古称渐江,后名浙江。以江名省可能只有浙江(四川之名并非指四条江河),而且是指新安江这一段。

浙江自古人文厚植。新安江发源于徽州休宁六股尖,休宁自古有“状元之乡”美名。新安江从休宁流至梅城,373公里。源流传承,文脉序然。

梅城,因沿江城墙雉堞砌筑成梅花形而得名。素有“天下梅花两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严州半朵”一说,建德县古为严州府,梅城是府治所在。梅城北枕乌龙山,为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三江汇合处。那三江口江面至今辽阔,可知古时更是浩渺。三江汇合,自古富裕之地。

澄清门临江,拾级而上,江天一色。梅城对古城墙保护颇见新意,新旧并列。临江为新城墙,城门城墙城楼雄伟,城墙上道路宽广,阔约七八米。一米之隔的旧城墙略低,有“元代城墙遗址”古碑,长约几百米。新城墙外是几百米宽的江滩,步道、广场修筑一新,适应游人江畔信步。

唐朝,这里有“睦州诗派”(建德县唐时称“睦州”)。清朝, 这里又兴“新安画派”。严子陵、杜牧、范仲淹、陆游曾在此任职,谢灵运、李白、孟浩然曾在此游历。乌龙山上玉泉寺,是唐代净土宗五祖少康大师创建的道场。南宋刻版善本“严州本”,就出于此地。

在淳安龙山,有一处“圣山之魂”,被誉为新安文化中心的象征。在几十级台阶上,错落有致地站立着十多位名人塑像,有胡适、胡雪岩、儋天佑、方腊等人。他们代表了皖南、浙西北的新安文化,集中原文化、山越文化精华于一身,为浙、皖文化之根本。

山越,山民之意,是汉末三国时南方山区贼式武装集团的统称。因不纳王租,占山为王,平时与百姓无异。或许,后来的“民兵”一词就来自于此。

唐朝时有“五言长城”之誉的刘长卿,考取进士后,因耿直屡遭排斥构陷。他被贬睦州,迁谪途中路过长沙,想想自己怎么这样倒霉,跑去贾谊故居哭吊一番。屈原自沉汩罗江后,西汉贾谊也曾面向汩罗哭吊自己。

淳安有海瑞,建德有刘长卿,一代一代的“清流”,借前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清流”之于 社会 ,从来立于道德制高点上,但他们的作用对于 历史 进步,到底是幸或不幸真的很难说。如同“御史”一职,风闻奏事,权力无限,实为双刃剑,握剑的帝王最喜欢,甚至可以完全视作皇帝的枪手。

今天,从严子陵钓台到梅城,有“七里扬帆”之景,从富阳到淳安,百里画廊,诗书传承。这梅城正是这画之魂、诗之眼,尽得“山水浙江”之精神。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转发

古代唐朝有哪些地方名称?

唐朝行政区划(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京畿道关内道

▪ 京兆府 ▪ 华州 ▪ 同州 ▪ 坊州 ▪ 丹州 ▪ 岐州

▪ 邠州 ▪ 泾州 ▪ 陇州 ▪ 宁州 ▪ 原州 ▪ 庆州

▪ 鄜州 ▪ 延州 ▪ 绥州 ▪ 银州 ▪ 夏州 ▪ 灵州

▪ 盐州 ▪ 丰州 ▪ 会州 ▪ 宥州 ▪ 胜州 ▪ 安北大都护府

都畿道河南道

▪ 河南府 ▪ 郑州 ▪ 陕州 ▪ 汝州 ▪ 怀州 ▪ 许州

▪ 汴州 ▪ 豫州 ▪ 陈州 ▪ 亳州 ▪ 颍州 ▪ 宋州

▪ 曹州 ▪ 濮州 ▪ 郓州 ▪ 泗州 ▪ 海州 ▪ 兖州

▪ 徐州 ▪ 沂州 ▪ 密州 ▪ 齐州 ▪ 青州 ▪ 淄州

▪ 莱州 ▪ 登州 ▪ 济州 ▪ 滑州

河东道

▪ 蒲州 ▪ 虢州 ▪ 绛州 ▪ 晋州 ▪ 汾州 ▪ 慈州

▪ 潞州 ▪ 泽州 ▪ 沁州 ▪ 仪州 ▪ 太原府 ▪ 代州

▪ 蔚州 ▪ 忻州 ▪ 岚州 ▪ 石州 ▪ 朔州 ▪ 云州

▪ 隰州 ▪ 单于都护府

河北道

▪ 卫州 ▪ 相州 ▪ 魏州 ▪ 洺州 ▪ 邢州 ▪ 贝州

▪ 博州 ▪ 德州 ▪ 棣州 ▪ 沧州 ▪ 冀州 ▪ 赵州

▪ 深州 ▪ 恒州 ▪ 定州 ▪ 瀛州 ▪ 莫州 ▪ 易州

▪ 幽州 ▪ 燕州 ▪ 顺州 ▪ 归顺州 ▪ 蓟州 ▪ 檀州

▪ 妫州 ▪ 平州 ▪ 营州 ▪ 安东都护府

山南西道

▪ 梁州 ▪ 凤州 ▪ 兴州 ▪ 利州 ▪ 通州 ▪ 洋州

▪ 合州 ▪ 集州 ▪ 巴州 ▪ 蓬州 ▪ 壁州 ▪ 开州

▪ 渠州 ▪ 渝州 ▪ 阆州 ▪ 涪州 ▪ 果州

山南东道

▪ 邓州 ▪ 商州 ▪ 金州 ▪ 唐州 ▪ 均州 ▪ 房州

▪ 襄州 ▪ 隋州 ▪ 郢州 ▪ 复州 ▪ 荆州 ▪ 硖州

▪ 归州 ▪ 夔州 ▪ 万州 ▪ 忠州

淮南道

▪ 扬州 ▪ 楚州 ▪ 滁州 ▪ 和州 ▪ 濠州 ▪ 寿州

▪ 光州 ▪ 蕲州 ▪ 申州 ▪ 黄州 ▪ 安州 ▪ 舒州

▪ 庐州 ▪ 沔州

江南东道

▪ 苏州 ▪ 常州 ▪ 润州 ▪ 湖州 ▪ 杭州 ▪ 越州

▪ 明州 ▪ 台州 ▪ 婺州 ▪ 衢州 ▪ 睦州 ▪ 歙州

▪ 括州 ▪ 温州

江南西道

▪ 洪州 ▪ 江州 ▪ 宣州 ▪ 饶州 ▪ 鄂州 ▪ 抚州

▪ 袁州 ▪ 吉州 ▪ 虔州 ▪ 岳州 ▪ 澧州 ▪ 潭州

▪ 衡州 ▪ 永州 ▪ 道州 ▪ 郴州 ▪ 连州 ▪ 邵州

▪ 朗州

陇右道

▪ 秦州 ▪ 成州 ▪ 武州 ▪ 渭州 ▪ 岷州 ▪ 宕州

▪ 叠州 ▪ 洮州 ▪ 兰州 ▪ 河州 ▪ 鄯州 ▪ 廓州

河西道

▪ 凉州 ▪ 甘州 ▪ 肃州 ▪ 瓜州 ▪ 沙州 ▪ 伊州

▪ 西州 ▪ 庭州 ▪ 安西大都护府 ▪ 北庭大都护府

剑南道

▪ 扶州 ▪ 文州 ▪ 松州 ▪ 龙州 ▪ 剑州 ▪ 绵州

▪ 茂州 ▪ 翼州 ▪ 悉州 ▪ 当州 ▪ 静州 ▪ 柘州

▪ 恭州 ▪ 奉州 ▪ 维州 ▪ 彭州 ▪ 汉州 ▪ 益州

▪ 蜀州 ▪ 简州 ▪ 梓州 ▪ 遂州 ▪ 普州 ▪ 资州

▪ 荣州 ▪ 陵州 ▪ 眉州 ▪ 邛州 ▪ 雅州 ▪ 黎州

▪ 嘉州 ▪ 戎州 ▪ 泸州 ▪ 巂州 ▪ 南宁州 ▪ 姚州

黔中道

▪ 黔州 ▪ 施州 ▪ 思州 ▪ 溪州 ▪ 辰州 ▪ 锦州

▪ 巫州 ▪ 业州 ▪ 充州 ▪ 费州 ▪ 夷州 ▪ 珍州

▪ 溱州 ▪ 南州 ▪ 播州 ▪ 应州 ▪ 矩州

岭南道

▪ 福州 ▪ 建州 ▪ 泉州 ▪ 漳州 ▪ 汀州 ▪ 广州

▪ 潮州 ▪ 循州 ▪ 韶州 ▪ 端州 ▪ 冈州 ▪ 新州

▪ 恩州 ▪ 春州 ▪ 勤州 ▪ 泷州 ▪ 康州 ▪ 封州

▪ 高州 ▪ 窦州 ▪ 辩州 ▪ 潘州 ▪ 罗州 ▪ 雷州

▪ 崖州 ▪ 儋州 ▪ 万安州 ▪ 振州 ▪ 白州 ▪ 山州

▪ 廉州 ▪ 钦州 ▪ 陆州 ▪ 桂州 ▪ 蒙州 ▪ 昭州

▪ 富州 ▪ 梧州 ▪ 贺州 ▪ 藤州 ▪ 义州 ▪ 容州

▪ 禺州 ▪ 牢州 ▪ 党州 ▪ 平琴州 ▪ 郁林州 ▪ 贵州

▪ 绣州 ▪ 龚州 ▪ 浔州 ▪ 象州 ▪ 柳州 ▪ 融州

▪ 环州 ▪ 宜州 ▪ 芝州 ▪ 澄州 ▪ 严州 ▪ 宾州

▪ 横州 ▪ 淳州 ▪ 邕州 ▪ 田州 ▪ 笼州 ▪ 瀼州

▪ 汤州 ▪ 武峨州 ▪ 武安州 ▪ 长州 ▪ 峰州 ▪ 福禄州

▪ 交州 ▪ 爱州 ▪ 驩州 ▪ 安南都护府

“潇洒桐庐郡”指的是哪?

桐庐郡指的是当时的睦州,也就是后来的严州府,范仲淹担任睦州知州就是现在建德梅城镇所在,因为梅城就是府衙、县衙所在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级市。睦州,严州,桐庐郡指的是同一个地方,包含了寿昌县、淳安县、遂安县、分水县、桐庐县以及建德县六个地方,桐庐郡呢就是一个郡的称呼,指的就是现在的建德市梅城镇,而不是桐庐县。潇洒桐庐郡的第一句的乌龙山蔼中指的就是梅城的乌龙山。

唐宋时期的两浙十四州指哪十四州?

两浙十四州,当时吴越王钱鏐安居十四州,唐朝以前浙东与浙西是独立的两个互不相属的区域。浙东道以越州(今绍兴)为中心;浙西道以苏州为中心。杭州在当时只是一个来在两大州之间的三等小州,经常遭受钱塘江潮水泛滥之灾,地瘠人稀;临安更是这个三等小州属下的边鄙小县。只有钱氏建立吴越国,以杭州为国都,在临安建军府,横跨浙东浙西,兼有两浙,统辖苏州、越州,后扩至福州等十四州军,杭州与临安的地位才突然超升。

唐代时已把郡改为州。从北往南,当时两浙共有13个州:润州(治所今镇江)、常州、苏州、湖州、杭州、台州、温州、衢州、越州(治所今绍兴)、明州(治所今宁波)、睦州(治所今建德)、括州(后改处州,治所今丽水)。

当时的诗人贯休和尚曾经献给钱镠一首《献钱尚父》,内有名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不过如前面所说的,两浙全境只有十三个州,而且润州和常州还不在吴越统治之下,当然吴越国自己还是认为润、常是自己的地盘,因为钱镠做过唐朝的镇海军节度使,而镇海军节度使的驻地就是润州。

但是,到了吴越国的中期,两浙倒真的变成了“十四州”,原因是:苏州又拆分了!公元940年,吴越在苏州东、南的几个县建立了秀州,州府设在嘉兴县。加了秀州后,就是名副其实的成为十四州。

虽说两浙十四州成真,但总归有两个州在他人治下,名不副实毕竟是件恼人的事情,于是吴越国一直在窥视邻国南唐的变化,等到公元974年,宋军大举进攻南唐时,吴越军终于“收复”了常州和润州,并在次年,和宋军一起攻下了南京。

钱弘俶纳土归宋后,中国又回到了“大一统”的历史轨迹上,宋朝除了把唐朝的“道”改成“路”以外,一切如旧。于是两浙道,变成了两浙路。

(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府、镇江府,杭州、越州、湖州、要州、明州、常州、温州、台州、处州、衡州、严州、秀州),统称十四州(见《宋史·地理志悦》)

自从秀州从苏州分出以后,两浙的大部分区划已经固定,特别是南部的州府的边界稳定了超过900年。但是名字还在变来变去,像方腊起义以后,宋廷为了“教训”当地的“暴民”,把睦州改成了严州。到南宋时,苏州变成了平江府,秀州变成了嘉兴府,杭州变成了临安府,越州变成了绍兴府,明州变成了庆元府。

(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府、镇江府,杭州、越州、湖州、要州、明州、常州、温州、台州、处州、衡州、严州、秀州),统称十四州(见《宋史·地理志悦》)

简单介绍了一下当时背景,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睦州是哪个古称和睦州是哪个古称之一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