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为什么被罢相(张九龄罢相的原因是什么 张九龄生平简介)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张九龄为什么被罢相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张九龄罢相的原因是什么 张九龄生平简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时也,运也,命也!开元最后一位“不会做人”的贤相张九龄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5年,唐玄宗李隆基希望尽快还都长安,中书令张九龄上奏,当时正值秋收,要是出行,会影响百姓收割作物,并坚持要唐玄宗等到入冬。两人因为此事争持不下,唐玄宗心里非常不愉快。

要还都长安,又不能影响百姓秋收,怎么办?唐玄宗找不到说服张九龄的理由,张九龄也想不到两全其美的办法,只知道直谏阻止。但善于揣摩圣意的李林甫想到办法了。

李林甫私下对唐玄宗说:“洛阳和长安是陛下的西宫和东宫,想住就住,为什么要挑日子!”于是,还都的仪仗浩浩荡荡地奔赴长安。

至于对两京百姓秋收造成的影响,李林甫也有主意,那就是免去两京当年的赋税。沿途又提拔奖赏地方官员,赦免罪犯。于是,唐玄宗一路上没有听到怨声载道,听到的都是歌功颂德。

老天爷也似乎有意帮助李林甫:唐玄宗离开洛阳那天,长安发生地震;回到长安不久,洛阳发生地震。那是顺应天命啊!这样,唐玄宗就更加认为,他和李林甫的决定是正确的。

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利于张九龄,他的地位岌岌可危。但以直谏著称的张九龄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危机,依然我行我素,总是和唐玄宗唱反调。加上李林甫的谗言所惑,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6年,唐玄宗就把张九龄迁为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

张九龄被罢相,曾得他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便要弹劾牛仙客。他痛批牛仙客滥登相位,又责备御史大夫李适之坐观其实,漠不关心。李适之把周子谅的话上奏唐玄宗,唐玄宗大怒,把周子谅召来亲自责问。结果周子谅被杖责,然后流放瀼州,在往瀼州途中,周子谅伤重身亡。

李林甫素来把张九龄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于是,他趁机向唐玄宗进言,称周子谅是张九龄所引荐,如此一来,张九龄就得了个“举非其人”的罪名。因举荐人才不当,贬为荆州刺史。

于是,便有了那首“月夜怀念远亲”的古诗《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后来,宰相每次给唐玄宗推荐公卿,唐玄宗都一定会问:“节操、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

既然唐玄宗那么欣赏张九龄,为什么还要把他贬离朝堂呢?

司马光说“张九龄尚直”。张九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正直,他处事恪守原则,说一不二。可是,在李林甫看来,张九龄是“拘古义,失大体”。

诚然,张九龄是一位正直的贤相,也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可是,他生不逢时,以致当他担任宰相的时候,唐玄宗已经开始懒政了,逆耳忠言只会让唐玄宗愈加抗拒。

好不容易才把摇摇欲坠的大唐王朝推向开元盛世,唐玄宗要轻松惬意地享受这一胜利硕果,他不再希望听到逆耳之言,更不想再自我压制。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是开元初期的贤明皇帝,他急需的,早已不是张九龄这般贤良正直的能臣,而是李林甫、杨国忠那般圆润奸滑的佞臣。

直言上谏,只会让唐玄宗越来越不快。

唐玄宗要封屡立战功的边关守将张守珪为宰相。张九龄说,宰相是“代天理物”,“非赏功之官”,表示反对。唐玄宗说:“那就只给个名分,不实际履行政务,可以不?”张九龄回答说:“名分不能随便给,现在打败了契丹就封宰相,要是消灭了突厥,用什么来奖励他呢!”唐玄宗被驳得哑口无言

唐玄宗要封凉州都督牛仙客为宰相,给他一个尚书的头衔。张九龄说:“唐朝以来,尚书用的都是有经验的宰相,有道德的人才有资格担任,牛仙客只是只是一个基层官员,要是得到这个头衔,天下人会怎么说?”唐玄宗说:“那就封他个爵位吧!”张九龄还是反对:“太宗的时候,就定下了非有功不封的制度,他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赏点财务就可以了,用不着裂地封相。”

唐玄宗忍无可忍,生气地训斥道:“你不就是嫌牛仙客出身低微吗,那你的出身本来就很崇高?”张九龄顿一顿首说:“我出身荒野,承蒙陛下错爱,因为我的文学用我为相。牛仙客升任胥吏,目不知书。韩信只不过是淮阴一壮士,尚且羞于与周勃、灌婴同列。陛下如果一定要用牛仙客,我以与他同列为耻。”唐玄宗非常不高兴。

第二天,李林甫进言:“牛仙客是宰相之材,怎么不能担任尚书呢?张九龄一届文官,拘泥于古代制度,不识大体。”

张九龄心怀一腔报国热血,遵从礼节,但不懂揣摩圣意,还常常让皇帝难堪,这可是君臣相处的一大忌讳。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太不会做人了”。而李林甫却常常能替唐玄宗思想周到,也越来越得到唐玄宗的欢心。

所以,还都长安不久,唐玄宗就免去了张九龄“知政事”之职,接着又把他贬到荆州,李林甫终于夺权成功。

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8年,张九龄被封爵始兴县伯。一年后,他上表请求回家扫墓,在老家病逝。

张九龄去世,李林甫、杨国忠先后担任宰相要职,唐玄宗开始荒淫无度,懈怠朝政,大唐王朝从此走向没落。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二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

叛军一路势如破竹,不久就攻陷两都,唐玄宗带领群臣和杨贵妃出走避难,到了蜀地,才思念起张九龄的忠心。

当年,张九龄劝唐玄宗斩杀安禄山,唐玄宗不同意,竟赦安禄山无罪。张九龄对唐玄宗说:“安禄山狼子野心,貌有反相,应该即刻斩杀,以绝后患。”唐玄宗却说张九龄以王衍识石勒的事枉害忠良,没有听取张九龄的意见。何况,安禄山当时可是在讨伐奚及契丹的大战中违反了军令,其罪当诛。

张九龄虽有识人之能,可惜当时的唐玄宗已经对张九龄不耐烦,不愿意听取他的谏言了。

有人可能会认为,倘若唐玄宗诛杀安禄山,安史之乱就不会发生了。其实,即便没有了安禄山,一样会有其他人造反。因为自张九龄之后,大唐王朝就进入君昏臣佞时代,先是李林甫,后有杨国忠,一个比一个奸佞,一个比一个欺君,一个比一个乱政,大唐王朝注定经此一难。

张九龄当权期间,开元盛世到达巅峰,唐玄宗一门心思转向享乐,渐渐开始远贤臣、亲小人;张九龄罢相之后,小人开始独揽大权祸国殃民,开元盛世从此下坡,大唐王朝走向倾颓。时也,运也,命也!

张九龄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他为何会受到排挤?

张九龄才华横溢,也一直受到他人的重用,不过在仕途上,也有一些人会产生嫉妒的心理,会使一些小绊子。张九龄在公元721年的时候,就被张说寄予厚望,中间也在一路提拔他,甚至还多次向李隆基推荐这个人。在公元733年的时候,张九龄就出任宰相了,但是在出任宰相的时候反对李隆基对某三个人的重用,为了不牵扯到自己,他还是安然离场了。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古代的时候,皇帝身边是有一些大臣的,这些大臣每天都跟在皇帝的身边,他们也能说上话,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每天都战战兢兢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陪伴的这个人会不会突然杀掉自己,会不会突然看不惯自己。想问一下大家对于张九龄这个人有没有什么印象,他有一句诗文非常的脍炙人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公元707年的时候,他就步入仕途了。

在公元716年的时候,就因为张九龄说话太直了,所以遭到了宰相的不满,最后张九龄辞官归养。回到家乡之后他就开始带着农民开凿梅关古道,这个古道也被后人誉为古代的京广线。也就是因为这条古道,所以重新被召返入京回到官场。在公元721年的时候,他被张说重用一路提拔731年的时候,张九龄被升为秘书少监。

而在公元733年的时候,张九龄就出任宰相了。为了不触怒龙须,他黯然离场了。就是因为张九龄的这种感受,所以让很多人对他心生怨恨,最后李林甫也找到了一个机会去陷害张九龄。最后他就被扣上了彭党的帽子,从而被罢相。没有了张九龄的犯颜直谏,也让大塘乡下坡道使去。

张九龄深得唐玄宗的信任,为何最后还是被唐玄宗罢免?

这其实是由于张九龄他不断地对唐玄宗提出很多的建议,那么在最后的时候,他其实和唐玄宗对于政治上面的意见产生了很多的相反看法。那么他本人其实一直有着个人的政治理想以及政治信念,希望能够通过个人的政治方略来让这个国家变得越来越好,所以说他就不断的去向唐玄宗提出他个人的建议。

唐玄宗在最开始的时候,虽然说非常欣赏张久龄他个人的风采以及文采,但是在后来的时候,随着张久龄和他在政治上面的观点总是有着很多差距的时候。那么他其实就面对张久龄心中还是有着很多的不满,但是唐玄宗他本人其实给外界的形象,一直都是以一个能够认真的去听从他人建议的一个君主。

唐玄宗他其实本人也在刻意的保持着这样的一种形象,在最开始面对张九龄提出很多建议的时候他都能够认真的去听从他的建议,并且根据他的建议做出很多的调整。可是后来慢慢的当张小林提出越来越多的建议,希望唐玄宗能够去采纳,能够去改变。

唐玄宗在做事情时一些做法和步骤的时候,那么这时候的唐玄宗其实心中的不满就慢慢的开始不满。他其实心中所想要的就是希望能够彻底的让张久龄消失在他的身边,不再受到张久龄的约束。那么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之下,张久林就被贬,后来的时候其实就一再被唐玄宗罢免。

张九龄为什么被罢相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张九龄罢相的原因是什么 张九龄生平简介、张九龄为什么被罢相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