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为什么出塞(王维使至塞上为什么被排挤)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王维为什么出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王维使至塞上为什么被排挤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王维出塞的原因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沿途他曾写下《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个人以为王维从来喜欢用汉武帝时期的地名人名作典,这里用的居延应该是指张掖,而不是远在北方的内蒙古。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那时的河西节度使在当时的凉州,现在的武威(一说凉州是武威为中心的更大的地理概念)。

征蓬出汉塞,王维是唐朝人为什么出汉塞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标题就说了,是出使来到边塞的。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王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王维使至塞上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使至塞上》创作背景: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公元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全诗原文如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白话文释义:轻车从简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扩展资料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颈联两句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的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出使人是王维,在春天唐军得胜的情况下出使边关,目的是慰问大胜吐蕃的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将军,结果应该是振奋人心的,因为是慰问得胜将军,估计美酒佳肴、宾主尽欢。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大胜吐蕃,王维奉唐玄宗之令出塞赴凉州宣慰,居河西节度使幕中。此诗即出塞途中所作。它叙写了作者奉命出使边塞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以及塞外沙漠的壮景奇观,歌颂了唐帝国的幅员辽阔、国力强盛和声威远震的边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