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刘十九(刘十九是什么人)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为什么叫刘十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刘十九是什么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数字能当孩子小名吗 比如?

数字可以用于人名,但是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如陈四益(作家)、李谷一、马三立。唐代李白有一个别名叫李十二,白居易诗《问刘十九》

,刘十九是刘禹锡堂兄刘禹铜,刘禹锡称刘二十八。现在的孩子的小名叫十二,只要父母、长辈觉得有意义、孩子懂点事后能接受就行。但是这种纯数字的名字毕竟会使现代人感到怪异,孩子很小时叫叫未尝不可,上了小学就不要用了。

刘十九是谁

刘十九是白居易在江州时的朋友,白居易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但诗人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不可能邀约洛阳故旧对饮。

原文

《问刘十九》

白居易(唐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话译文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

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扩展资料

《问刘十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

给孩子的最美唐诗启蒙课,夏昆老师的“秘诀”是这个!

看 点为什么要让孩子读唐诗?夏昆老师认为,作为汉语言的精华,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顶峰,能弥补现代教育对心灵和生命关怀的缺失。他详细介绍了学习唐诗的作用、误区,以及怎样通过与绘画、手工、人文行走结合等方式,让孩子亲近唐诗,获得更加开阔的生命体验。

                                                 主讲 | 夏昆   策划 | 厉校麟

                                                 文字整理 | 张燃编辑 | 闻琛

关于诗歌的重要性,也许我们可以追溯到先秦。孔子就曾经说: 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多识草木鸟兽之名。

尽管他当时说的是诗经,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的重要性。

孔子还说“不学诗,无以言”,虽然孔子的时代过去两三千年了,但是诗歌的重要性,在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以忽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 在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诗歌永远都是母语中最精华最精致最顶峰的一个部分 ,而且是没有之一。所以,每个民族,最骄傲最优秀的人物,一定都有诗人的名字,而且往往还成为整个民族的骄傲。

比如惠特曼之于美国,泰戈尔之于印度,普希金之于俄罗斯……这跟唐诗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唐诗是我们中国诗歌发展史上顶峰中的顶峰,明珠中的明珠,无可替代。

回到孔子说的话,和苏格拉底时代一样,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不折不扣的精英教育,实际上是在培养贵族,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全民教育,那就没有关系了吗?

在我看来,这种关系恰恰非常密切。

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老师,这些年我越来越感觉到教育的现代化,它的进步性、先进性、积极意义是不可抹杀的。但现代教育,有其不可克服的弊端,这是它与生俱来的。

这个弊端是什么呢?

回顾一下现代教育产生之初的目的,是工业革命之后,为了给工厂输出大量劳动力,以合格、优秀、效率为教育最高目标。在这种制度下,缺少对人性的发掘,缺少对人心灵和生命的关怀。

在一个世纪以前,卓别林的《摩登时代》里就刻画过一个流水线上的螺丝人物,到后面都精神失常了。相信没有哪一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那么在现代教育这与生俱来的弊端不可克服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办?不是要完全否定学校教育,而是我们应该在学校教育之外,再给孩子什么?

今天,只谈一个问题,就是 唐诗或者诗歌对于孩子生命的关爱作用 。

学习唐诗有什么作用?

唐诗让孩子生命历程美丽而丰富

现代人活得很累,成年人对此深有体会。我经常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之后不要那么累,希望他能够享受生活,享受美。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怎样去练就孩子这双发现美的眼睛,艺术是不二法门,而唐诗和诗歌是艺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唐诗的语言、情感、意象、意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丰富而美好的世界,能让孩子看待社会的眼光也是美丽的,并且构建起他自己的生命历程。

唐诗让孩子高贵与优雅

我们的孩子,从小被压在学业下,长大后被压在工作、车子、房子下,始终没有他们自己。我不希望孩子以后也过这样的生活,我希望他长大以后,能用优雅的语言跟别人说话,能够拥有优雅的个性。

而唐诗的高贵与优雅可以说是中国汉文学的登峰造极之作。不管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还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或者是千里江陵一日还……无不在揭示一个美好优雅的世界。培养孩子的雅性,我觉得唐诗是最好的一个选择。

唐诗让孩子深情与悲悯

我在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看卡夫卡的《变形记》,无法理解。阅历越来越多,才发觉卡夫卡写得真好。生活中,我们也常被异化成甲虫,成天顶着硬硬的壳忙忙碌碌。生活越来越快,人心越来越冷,这就是卡夫卡说的异化,很难有“深情与悲悯”这种情怀。

而我希望,孩子长大之后,是个深情与悲悯的人,知道同情,懂得感情。

而唐诗,能给这种深情。诗歌是言情的一种文体,没有感情难谈诗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是面对朋友离去的一种深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亲情中的深情;“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这是种爱情方面的深情。

当然,和唐诗一样美好的东西有很多,音乐、电影、绘画等,但我觉得唐诗是一个比较好的工具。一来,家长们容易上手,二来,唐诗对孩子的学科学习、考试也很有帮助。

家长让孩子学习唐诗的误区

很多孩子,小时候能背不少唐诗,可是长大了,就会离诗词越来越远。

为什么呢?我想有两个原因。

家庭原因 。家长只是把唐诗作为锻炼孩子记忆力的一种方式,甚至是让孩子背了给朋友邻居炫耀的一个资本。“我的孩子能背多少古诗啊”,事实上,家长很少和孩子一起读和领会诗歌,背诵当成了读诗的终极目的,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诗歌固然要背诵,但背诵只是一个检验手段,绝对不是目的,一开始把目的搞错了,后面的路径肯定也不正确。

学校原因 。我当了二十多年的老师,深知学校是怎么教诗词的。大多数是讲一下时代背景,字句疏通一下,然后就背、默写,默写不了,抄五十遍……很大程度上,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而抵触,感受不到真正的美好和韵味。

如何让孩子走近诗歌

故事与唐诗

首先得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把诗歌教给孩子。我也是偶然发现,可以给孩子讲唐诗故事。

十年前,孩子六岁的时候,我每天会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安徒生、格林童话、小王子、海的女儿……很多经典童话故事,因为我教高中,并不熟悉儿童教育,我都会提前备好课。但是有一天没来得及做备课,心想糟糕,今天不知道该讲什么了。我灵机一动,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唐朝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诗人 叫白居易,白居易以前在朝廷当大官,后来贬官了,被贬到江州这个小地方。 但是白居易人很好,又是大诗人,所以他结交了很多朋友,其中有一个朋友叫刘十九。

有一天,冬天就像现在这样,马上要下雪了,风啊呼呼地刮着。 白居易就温了一壶酒,古人喝酒喜欢用火炉温一下,那白居易呢用的是一个红泥做的袖珍小火炉。但是他想,一个人喝酒多孤单,要不要请个朋友来喝酒呢?他孩子说,可以请刘十九。

于是,白居易给刘十九写了一封信。因为白居易是诗人,所以他写信也是用诗来写,于是有了《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到了第二天,孩子主动要求多讲讲诗词故事,于是我就开始改编。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只要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加以合理适当的想象,给孩子讲出来就好。

再如我给孩子讲杜甫的《江畔独自寻花》:

杜甫中年时,因为国家发生战乱(那时候孩子还小,我就没有跟他讲什么安史之乱),死了很多人,杜甫一家就逃到成都来了,住在浣花溪旁一个叫草堂的地方。孩子说:“嗯就是杜甫草堂!”。 我说:“对,就是杜甫草堂”。

杜甫有很多好邻居,其中一个邻居很喜欢养花,叫黄四娘。她家里养的花到处都是,小路上都是花。因为花很多,又有很多蝴蝶在里面飞,也有很多小鸟在里面叫,景色美丽极了。杜甫就写了一首诗叫《江畔独步寻花》, 在江边一个人走着,去看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以上这首是写景的诗,有些唐诗本身就是个故事,比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就是一个非常美妙的故事:

唐朝有个诗人叫崔护,有一年春天的时候去踏青,走到长安都城南边,走啊走,走得又累又渴。他看到一片桃林,就走近桃林里面一户人家,去敲门,开门的是一个女孩子。他跟女孩子说:“我渴了,我想喝水。” 然后女孩子就给他端了碗水。崔护喝的时候他就笑盈盈得靠在门上看着她。之后崔护喝了水就走了。

第二年呢崔护又来踏青,又走到那去,又走得又累又渴,又走到那户人家去,又想找那个女孩要水。敲了半天门,女孩一直都没有出来,崔护十分遗憾,于是就在门上题了一首诗,题目就叫《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其实,我也不是单纯讲故事,而是通过历史,去探访诗人,了解诗人。当孩子逐渐长大,应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去读一些浅显易懂的诗歌选本,让他们去结合历史了解一下诗词背景。

绘画与诗歌

除了诗歌故事之外,我觉得还有很多其他方法能让孩子走近诗词。我在跟我的孩子做诗歌阅读时,后来就开始使用绘画。

一些浅显的诗歌,我不讲,让孩子自己看,看了后让他画,之后再让他跟我说画。

我发现孩子非常喜欢,而且很多时候他们画出来的画特别有意思,现在给大家展示几幅。

下面这幅画的是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歌与音乐、手工活动、人文行走

我记得邓军有给古诗词谱曲的一套音乐,不妨给孩子听一下。包括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也是在古诗谱曲中非常经典的一个曲子,另外,《望江南》也是非常好的版本。

所以不必把诗歌想成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东西,用现代的方式演绎出来,也会非常有意思。除了诗歌、故事、音乐之外,我后来在做一些诗歌夏令营的时候还尝试了一些其他的办法。比如把诗歌和手工制作、游戏和人文行走结合,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下面我给大家展示一下图片。

让孩子用橡皮泥表现诗歌,效果出奇的好。他会自己去研究诗歌,去注意诗歌的每一个细节和意象,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另外,还会给孩子买一些空白的瓷盘、瓷杯子、团扇和折扇,让他们在上面题诗作画,用中国传统的方式去表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效果也非常好。

在这几年的唐诗启蒙实践中,也尝试让孩子走出教室,去人文行走。每一个城市都是历史的积淀,是人文宝库。只要愿意去探索,就会发现每一个地方都有身后的人文元素。如果我们带孩子出门,事先做好功课,就会有非常多的收获。

比如成都,成都是一座历史名城,这里有杜甫草堂、三苏祠、都江堰、武侯祠等等。我在给孩子讲了杜甫之后,就带他到杜甫草堂和杜甫博物馆进行了一次人文行走,近距离去了解杜甫,去看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了解他在成都经历的一切事情。

在讲中唐诗人的时候,带孩子到成都的望江公园,这里是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故居。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去了解薛涛在这个地方的生活。

在讲苏东坡时,我们带孩子到眉山的三苏祠和三苏祠的博物馆去人文行走,了解苏轼居住的地方以及他们的生平资料。

讲李白时,我们去离成都一百公里左右绵阳的李白故居,去探访李白的家乡,了解关于李白的更多事情。

古人说过,“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百闻不如一见,也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我觉得把这些行走、游戏引进诗歌教育里,孩子想不喜欢诗歌都难。如果我们家长带孩子出去只是像大多数游客一样,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还指望孩子能够获得什么收获呢?

互动问答 Q A

Q1:夏老师有什么推荐的诗词故事读本吗?

其实我觉得这个诗词故事,第一个就是用你自己的语言,加上适当想象,其实就是一个故事。另外就是由家长把注释看懂了之后,再来给孩子讲。家长讲比让孩子自己读要有效。

Q2:请问夏老师,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唐诗只诵读或背诵不理解,行吗?

我觉得是 绝对不行 的。我们不能小看孩子的理解能力,何况 我们要讲的诗词应该是比较适合孩子的诗词 。包括比如说“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或“两只黄鹂鸣翠柳” ,没有必要讲一些孩子不懂的东西。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我反对死记硬背,更反对什么都不知道就开始瞎背。

背诵其实只是一个检测,而且只是一个副产品。我从来不要求我们家孩子背诵,但是后来我发觉,我给他讲的诗他几乎都会背。因为他理解之后,自己就会背,而且他喜欢,自己会去再去读、看。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喜欢诗歌的习惯,自己就能去学习,这是最好的方式。

Q3:学龄前儿童的唐诗启蒙和阅读延伸活动有什么建议吗?

事实上我最开始给孩子讲唐诗时,他还在幼儿园,还没上一年级,字都不认识,所以给他讲诗词故事,然后就画画,而且小朋友非常喜欢画画,这个延伸活动就非常好,简单操作,还可以带他们做一些手工、橡皮泥等等。

Q4:你读了那么多唐诗,是否发现有些唐诗中传达的三观与现代价值观相悖呢?你会用理性质疑的方式去读唐诗吗?

当然有,肯定很多。比如说古代很多诗里,女性的地位诗非常低,古代男人三妻四妾,还喜欢去青楼,这和现代价值观是违背的。孩子小的话,可以先回避一下,孩子长大了,比如说在高中初中了,就可以告诉他们,这个是当时的习俗。不要用我们现在的观念去要求古人,我们现在是作品欣赏,并不是要学习古人的生活方式。

Q5:孩子读唐诗,需要多去了解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吗?

这个肯定有必要,但我觉得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顾及孩子的成长阶段。太小的孩子,你就没有必要去跟他讲很复杂的问题。比如开始我讲的“黄四娘家花满蹊”这个诗时, 就没有讲安史之乱,我就只能说是当时国家发生战争。如果你讲安史之乱,太复杂了。怎么结合历史背景讲唐诗故事,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问刘十九》——暖冬中不如和朋友来一杯小酒?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的这首五言绝句《问刘十九》深受古今文人墨客平民百姓的喜爱,广为传颂。全诗短短二十字,读来朗朗上口,通俗不失美感,易理解却不显浅薄。读标题,我们知道这首诗是写给刘十九。为什么要写给刘十九?读到诗最后一句,我们知道白居易是为了邀请他来家中共饮一杯酒。简单来说,这首诗其实是一封邀请函。不过古代诗人不会直接跑到朋友家中问对方来不来喝酒,他们喜欢以诗表意,做一首诗叫人送给对方,对方一看:哇,这么风雅。并欣然前往。换做你,要是有朋友特意为你作诗请你上门做客,能不接受他的邀约吗?

  白居易的朋友很多。这诗标题中的刘十九,名字叫刘禹铜,是白居易的好朋友。刘禹铜还有个弟弟,他的弟弟就是大名鼎鼎的刘禹锡。刘禹锡与白居易交情深厚,他曾经为白居易写下“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样感人肺腑(咳咳)的名句。除此之外,白居易还有互选传信的挚交元稹,一句“昨夜三回梦见君”让人浮想联翩(咳!)……笔者觉得这些诗人,对自己的老婆还没对自己朋友珍惜。他们的一生身边各种各样的女人,几乎各个真爱,反倒是哥们,始终如一。(毕竟骚客们聚在一起需要为对方捧捧场,相互吹牛。)

  白居易热爱生活,他没有李白的豪情万丈,也没有杜甫的忧国忧民,更不会学王维隐居山林,他就很接地气,是一个喜欢过俗世生活的文学家。对他来说,朋友也好,酒也好,跟诗一样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事物。他擅长写叙事诗,喜欢记录别人的爱情,而且写得如同自己经历过般感人。但他并不想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虽然白居易曾被贬江州司马,也曾同情歌女与自己有相似的经历而青衫湿,但这已经是他一生动荡的极限。生活能过得好就行,穷则独善其身。晚年的白居易,退居官场,拒收朝廷的微薄俸禄,隐居于洛阳,偶尔焖上一壶烧酒,邀请朋友在家聊聊家常吹吹牛闲适地度过一天。

  这首《问刘十九》就是白居易晚年所写的一首小诗。这天白居易焖了一壶酒,他看着如此好酒,心想一个人喝没劲,倒不如请朋友过来喝吧。于是他想起刘十九,此人好久没见,不如邀他来家中共饮一壶,并提笔写下这首诗来。在寒冷的冬日,屋外“晚来天欲雪“,想必天色已暗,乌云密布。倘若出来呼一口热气,那热气恐怕瞬间能结成晶了。此时雪欲下未下,若刘十九来,估计雪就下了,到那时屋外就是黑与白的世界。而屋内,有刚焖好的一壶酒。“绿蚁新醅酒”,指的不是用绿蚁做的酒。当时唐代酿酒技术有限,酒中往往带有细微的绿渣,而酒刚酿好有很多泡沫,所以就像绿色的蚂蚁浮现在酒的表面。白居易写这句是说明他是有诚意的,这酒是新开的,这新开的一壶酒,自己喝太过于浪费,好物就要跟朋友一同分享。“红泥小火炉”,是指焖着这壶酒的小火炉。古代的小火炉是用红泥做的,能焖酒也能焖茶,泥是深红色不是那种艳丽的红,在寒冷的冬日是能是用来取暖的好物。短短四句话,二十字,就包含了四种颜色,即不华丽又不俗气,充满了生活气息。生活并不需要太多修饰,简单幸福足矣。

  这首诗仿佛是一副带有背景音乐的画。我们知道酒和火炉都是静物。但酒中浮起的泡沫,火炉中的火是跳动的,一动一静,交相辉映。而屋外,天寒地冻,恐怕没一个人在行走,但看天空,只见老天爷在动,它挪开那一层层的乌云,欲将冰景撒入人间。“人间有味是清欢”,洛阳城外,一间茅草屋,一壶焖酒,一个朋友,一个要下雪的夜晚,多么美。不念大喜大悲,只念每日有诗有酒有朋友。

  说起酒,李白喜欢喝豪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喝得开心甚至用名贵的五花马去当好酒。而杜甫喜欢喝浊酒,“潦倒新停浊酒杯”,他心忧国家大事,心念故乡亲人,心中被苦闷占据,饮浊酒来化解心头忧苦。宋代李清照喝醉酒,喝得半醉半醒并提笔在墙上题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便是于酒醉中所做。白居易倒不是这么爱酒,比起酒他更爱朋友,馋酒的人哪有闲工夫等朋友到来才喝,早就端起酒盘一饮而尽了。而白居易能耐心等朋友来喝酒,说明酒对他而言就是能和朋友一起享乐的东西。残冬之夜,我与朋友一起吹牛一起作诗,冷了靠近小火炉取一杯酒喝岂不美哉?

谁的别称叫刘十九

一、以人名代称

相传最早造酒的人叫杜康,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秫酒。少康,杜康也。”后人遂把“杜康”作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南北朝时,有个会酿酒的人叫刘白堕,他酿的酒就叫“白堕春醪”。《洛阳枷蓝记》称他的酒:“饮之香美,经月不醒。”以人名代称的还有“刘伶醉”“乾隆醉”等。

二、以颜色代称

古代的酒盛在杯中常浮起黄绿色的泡沫,故把酒称为“鹅黄、鸭绿、绿蚁”等。杨万里《生酒歌》云:“坐上**红间熊白,瓮头鸭绿变鹅黄。”谢月兆《在郡卧病呈沈尚书》云:“嘉鲂聊可荐,渌蚁方独特。”白居易《问刘十九》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张华《轻薄篇》云:“苍梧竹叶清,宜城九酝酉差。”李贺《将进酒》云:“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屈原诗云:“持杯醉饮状元红。”这里的“珍珠红”“状元红”都是用颜色代称的。此外用颜色代称的还有“干红”“红友”“葡萄绿”等。

三、以季节代称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在秋冬之季酿酒,经春始成,故名春酒。后来,以春命名的酒就更多了。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诗中曾写到“老春”:“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刘禹锡《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诗云:“鹦鹉杯中箬下春。”韩愈《感春四首》诗云:“百年未满不得死,且可勤买抛青春。”陆游诗云:“玻璃春满琉璃钟,宦情苦薄酒兴浓。”这里的“箬下春”“抛青春”“玻璃春”也都是酒名。我国现今以“春”命名的也不少,如“剑南春”“鉴河春”“景阳春”等。

四、以官职代称

以官职的高底来指代酒的优劣,把优质的酒称为“青州从青”,把劣质的酒称为“平原督邮”。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醒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之青州从事,恶者谓之平原督邮。”皮日休诗云“醉中不得亲相倚,故遣青州从事来”,就是携美酒来问候之意。

五、以功用代称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唱出了“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豳风·七月》)的歌谣。可见酒能延年益寿,因此又被称为“千岁药”,苏轼《浣溪纱》云:“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又因饮酒能使人舒筋活血,四体融会,故称为“天禄大夫”。《青异录》载:“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古人常借酒消愁,故又称“扫愁帚”“销忧药”。苏轼《洞庭春色》云:“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白居易《劝酒寄元九》云:“俗号销愁药,神速无以加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