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诗词中为什么多写寒烟的,以及诗词中为什么多写寒烟的诗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年代】:南北朝
【作者】:鲍照
【作品】:拟古
【内容】:
凿井北陵隈,百丈不及泉。
生事本澜漫,何用独精坚。
幼壮重寸阴,衰暮反轻年。
放驾息朝歌,提爵止中山。
日夕登城隅,周回视洛川。
街衢积冻草,城郭宿寒烟。
繁华悉何在,宫阙久崩填。
空谤齐景非,徒称夷叔贤。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寻雍尊师隐居
【内容】:
群峭碧摩天,逞遥不计年;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年代】:北宋
【作者】:范仲淹
【作品】:苏幕遮
【内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年代】:北宋
【作者】:林逋
【作品】: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
【内容】:
底处凭栏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春来看雪天。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作品】:秋窗风雨夕
【内容】:代别离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年代】:清
【作者】:王士祯
【作品】:秦淮杂诗
【内容】:
青溪水木最清华,
王谢乌衣六代夸。
不奈更耐江总宅,
寒烟已失段侯家。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作品】:鸨羽
【内容】: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兿稷黍。
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兿黍稷。
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兿稻粱。
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作品】:车攻
【内容】: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田车既好,四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施其驰,舍矢如破。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年代】:汉
【作者】:无名氏
【作品】:冉冉孤生竹
【内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作品】:短歌行
【内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作品】:苦寒行
【内容】: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年代】:魏晋
【作者】:阮籍
【作品】:咏怀
【内容】: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年代】:魏晋
【作者】:阮籍
【作品】:咏怀
【内容】: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年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作品】:饮酒
【内容】: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年代】:魏晋
【作者】:徐干
【作品】:室思
【内容】: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年代】:魏晋
【作者】:左思
【作品】:咏史
【内容】: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年代】:南北朝
【作者】:王籍
【作品】:入若耶溪
【内容】: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年代】:唐五代
【作者】:陈子昂
【作品】:春夜别友人
【内容】: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年代】:唐五代
【作者】:陈子昂
【作品】:登幽州台歌
【内容】: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年代】:唐五代
【作者】:崔颢
【作品】:黄鹤楼
【内容】: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来鹄
【作品】:云
【内容】:
千形万象竟还空,
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
悠悠闲处作奇峰。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古风
【内容】: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
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
鸴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
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
1. 关于袅袅炊烟的诗句
关于袅袅炊烟的诗句 1.形容炊烟的诗句有哪些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译文: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2、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译文: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
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
译文: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译文: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6、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范成大《早发竹下》
译文:村头的炊烟,形状象碧蓝色的波纹,到了桥边,也乘势拐了个弯。
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8、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译文: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9、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王勃《咏风》
译文:它吹散了山中的烟云,卷走了山间的雾霭,显现出了山上涧旁的人家房屋。
10、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张旭《桃花溪》
译文: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2.有关“炊烟”的诗句有哪些
1.《桃源忆故人》
宋 陆游
然如世外。予留七十日,被命参成都戎幕而去。临行徙倚竟日作桃源忆故人一首 。
斜阳寂历柴门闭。一点炊烟时起。鸡犬往来林外。俱有萧然意。
衰翁老去疏荣利。绝爱山城无事。临去画楼频倚。何日重来此。
2.《 沧滩》
宋 陆游
百夫正讙助鸣橹,舟中对面不得语。
须臾人散寂无哗,惟闻百丈转两车。
呕呕哑哑车转急,舟人已在沙际立。
雾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
故乡回首已千山,上峡初经第一滩。
少年亦慕宦游乐,投老方知行路难。
3.《九月晦日作》
宋 陆游
炊烟漠漠衡门寂,寒日昏昏倦鸟还。
数树丹枫映苍桧,天工解作范宽山。
4.《暮秋》
宋 陆游
清秋又是一年新,满眼丹枫映白苹。
海内故人书断绝,汀洲鸥鹭却心亲。
5.《清平乐》
宋 施岳
水遥花瞑,隔岸炊烟冷。
十里垂杨摇嫩影。宿酒和愁都醒。
6.《西太一宫楼》
宋 王安石
草际芙蕖零落,水边杨柳欹斜。
日暮炊烟孤起,不知鱼网谁家。
7.《踏莎行 雪晴纵步》
清 汪斌
踏雪桥边,访梅溪曲。春风初破梢头玉。村村茅屋晚炊烟,更寻村酒穿茅屋。
8.《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舍北晚步》
宋 陆游
漠漠炊烟村远近,冬冬傩鼓埭西东。
三叉古路残芜里,一曲清江淡霭中。
外物已忘如弃屣,老身无伴等羁鸿。
天寒寂寞篱门晚,又见浮生一岁穷。
10.《归园田居 其一》
晋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含有炊烟的诗句
蝶恋花(陈三聘)
阊阖城西山四面。鸭绿鳞鳞,轻拍横塘岸。一阵东风羊角转。望中已觉孤帆远。独恨寻芳来较晚。柘老桑稠,农务村村遍。山鸟劝酤官酒贱。炊烟深巷听缫茧。
水龙吟(仇远)
晓星低射疏棂,殢寒却枕还慵起。炊烟逗屋,隔房人语,镫前行李。霜滑平桥,雾迷衰草,时间流水。怅雕鞍独拥,清寒满袖,入斜月、空山里。谩把鞭梢暗指。酒旗边、柴门又闭。分水点墨,因风欲寄,梅花万里。宝帐春慵,梦中肯信,有人憔悴。待归来、别倚新腔,换却泪毫愁纸。
早发竹下(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留春令(高观国)
断霞低映,小桥流水,一川平远。柳影人家起炊烟,彷佛似、江南岸。马上东风吹醉面。问此情谁管。花里清歌酒边情,问何日、重相见。
次韵子瞻与舒尧文祷雪雾猪泉唱和(黄庭坚)
老农年饥望人腹,想见四溟森雨足。
林回投璧负婴儿,岂闻烹儿翁不哭。
未论万户无炊烟,蛛丝蜗涎经杼轴。
使君闵雪无肉味,煮饼青蒿下盐菽。
岂云剪爪宜侵肌,霜不杀草仍故绿。
幽灵奰贔西山雾,牲肥酒香神未渎。
得微往从董父餐,宁当罪系葛陂渊。
卜择祠官齐博士,暴露致告苍崖颠。
请天行泽不汲汲,尔亦枯鱼过河泣。
生鹅斩颈血未乾,风马云车坐相及。
百里旌旗洒玉花,使君义动龙蛇蛰。
老农欢喜有春事,呼儿饭牛理蓑笠。
博士勿叹从公疲,明年麦饭滑流匙。
发白沙口次长芦(黄庭坚)
篙师救首尾,我为制中权。
挂席满风力,如椎强弩弦。
晓放白沙口,长芦见炊烟。
一叶托秋雨,沧江百尺船。
反观世风波,谁能保长年。
念昔声利区,与世阙周旋。
大道甚闲暇,百物不废捐。
谁知目力净,改观旧山川。
武昌松风阁(黄庭坚)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
野僧早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沈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玉芝园(黄庭坚)
春生潇湘水,风鸣涧谷泉。
过雨花漠漠,弄晴絮翩翩。
名园上朱阁,观后复观前。
借问昔居人,岑绝无炊烟。
人生须富贵。
河水清且涟。
百年共如此,安用涕潺湲。
蒋侯真好事,杖屦喜接连。
车载溪中骨,推排若差肩。
厌看孔壬面,丑石反成妍。
感君劝我醉,吾亦无间然。
乱我朱碧眼,空花坠便翾。
行动须人扶,那能金石坚。
爱君雷氏琴,汤汤发朱弦。
但恨赏音人,大半随逝川。
平生有诗罪,如痼不可痊。
今当痛自改,三衅复三湔。
望江南/忆江南(洪适)
嗟故岁,夏旱复秋阳。十雨五风皆定数,千方百计为灾伤。小郡怎禁当。劳拊字,惠露洽丁黄。田舍炊烟常蔽野,居民安堵不离乡。祖道免?粮。
沁园春(黄机)
日过西窗,客枕梦回,庭空放衙。记海棠洞里,泥金宝斝,酴醿架下,油壁钿车。醉墨题诗,蔷薇露重,满壁飞鸦行整斜。争知道,向如今漂泊,望断天涯。小桃一半蒸霞。更两岸垂杨浑未花。便解貂贳酒,消磨春恨,量珠买笑、酬答年华。对面青山,招之不至,说与浮云休苦遮。山深处,见炊烟又起,知有人家。
4.关于袅袅的诗句
1、香烟袅袅绕经楼明唐寅 《我爱秋香》2、袅袅东风蝶试衣明唵囕香公 《西湖》3、碧烟袅袅古花文明唵囕香公 《峡山晓起》4、袅袅城边柳明陈言 《折杨柳》5、香泽微闻尘袅袅明程嘉燧 《十月十日汪九飒哉宅中闻歌作》6、土枭飞来树袅袅明楚石梵琦 《北邙行》7、袅袅凉风望洞庭明道原法师 《秋兴》8、袅袅缠青萝明丰坊 《杂诗》9、袅袅白门前明冯梦祯 《赋得杨柳可藏乌》10、袅袅花气芬中庭明冯惟敏 《上巳日作时落第客京师》11、数声袅袅复呜呜明高启 《客舍雨中听江卿吹箫》12、袅袅凉风生明高启 《姑苏杂咏 五坞山五首 芳桂坞》13、袅袅度清曲明顾衡 《芝云堂分韵 得玉字》14、当户碧云晴袅袅明郭登 《竹轩为阮公振赋》15、东风袅袅拂朱阑明杭济 《次韵杨柳枝词》16、哀音袅袅出重帏明何良俊 《乙卯八月余觞客青溪之上坐有李节鸣筝质山咏》17、春烟袅袅雨蒙蒙明黄姬水 《赋得长干柳》18、东风袅袅泛鸥波明蓝智 《宿开建江上怀闽中故人》19、手中墨竹风袅袅明李东阳 《沈刑部所藏墨竹歌》20、曲槛蔷薇袅袅新明李蓘 《代美人春怨》21、袅袅驰白天唐常建 《客有自燕而归哀其老而赠之》22、醉叩玉盘歌袅袅唐赵嘏 《宛陵寓居上沈大夫二首》23、青萝袅袅挂烟树唐李白 《和卢侍御通塘曲》24、风袅袅兮木纷纷唐卢照邻 《狱中学骚体》25、袅袅穿云衢唐杜牧 《张好好诗并序》26、客愁长袅袅唐杜牧 《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27、袅袅垂柳风唐杜牧 《村行》28、红蕖袅袅秋烟里唐杨玉环 《赠张云容舞》29、潭上江边袅袅垂唐薛能 《杂曲歌辞·杨柳枝》30、袅袅秋风生唐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5.描写炊烟的句子
只要听到邓丽君那如流水似的“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歌词的时候,眼前不由自主就会有缕缕炊烟在袅袅飘荡。
炊烟是房屋升起来的云朵,是柴草灶火化成的幽魂,是村庄的声息和呼吸。它们经过了烈火的历练,再经过一段漆黑的烟道的洗礼和无网的过滤,便急不可耐地从烟囱中脱颖而出而且不断地推陈出新,它们是农作物为人们殚精竭虑后想不朽的灵魂的显身。
炊烟是那么的宁静、纯洁、轻盈、缥缈。因为,它既有古朴敦厚的温柔的一面,又有股超凡脱俗的优雅的一面。
有风的日子里,炊烟风雨飘摇“山舞银蛇,猿驰腊象”、“惊涛破岸,卷起千堆雪”,象一个仗义行侠的武士;无风的日子里,炊烟则袅袅娜娜、和颜悦色,“微风燕子斜”、“无风不起浪”,俨然又是个文弱的书生。而在无云的日子里,它们就是天空中飘浮着的最贴近人们的不肆张扬低调处事的淡色调的云朵,永远与人们保持着不离不弃而又不远不近的距离,也不知是否为了让人们来观“云”识天气;有云的日子里,炊烟的存在就显得稍有那么点多余和不自信,风轻云淡的仿佛是云的弃浪儿,更似云尾下的小点缀,是云下画蛇添足旁逸斜出多余出来的足,显得有它无它天空都是一样的多姿又多彩,那么,你就把炊烟看成是云姑娘长裙下飘逸的小流苏吧。
炊烟也不是横空出世的“孙悟空”,当然也不会是空穴来风,“怨有头,债有主”,不必寻根溯源,村庄里的炊烟大多都是农作物秸杆献身的幽魂。农作物的果实是供人果腹的粮食,其秸杆在经过一季汲取天地日月的精华又作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燃料,可谓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光辉典范。
人们就可以观“云”识天气(炊烟),对烟色不用细细打量,凭肉眼就可以知道“龙生龙,凤生凤”,甚至于凭炊烟的气味就知道哪家的炊烟是哪种柴草养育的孩子。“曾经沧海难为水”,因为各种柴火有各种柴火的烟色和气味,特别是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们,非常不易混淆的。
长期以来,对不食人间烟火的理解,我总觉得是说给那些不能够正确辨认炊烟人们听的话,因为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有炊烟,炊烟就是村庄的喘气与呼吸,没有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是一片死寂,当然不是烟火人间,不食人间烟火的是神仙,但他们不居住在人间,不是生龙活虎的人。 所谓的人间烟火最旺处,就是这样的:村庄有了炊烟的映衬,一动一静,彰显和撩绕着的是人间的悠闲与繁忙,因为他们巧妙地组成了一幅农耕文明的乡风俚俗画,静的是百年老屋,动的是袅袅升腾的炊烟,它们动与静那么不经意的时不时地一结合,“金风玉露一结合,便胜却人间无数”,炊烟随意的一舒展就是一幅人间最和谐的生活画景,尤显薪火相传万家灯火了,这应是村庄的万古流传宁静平和的生活常态。
炊烟应是“牧童遥指杏花村”人们繁衍生息的所在,因为,有炊烟的地方就不会没有人的存在。炊烟总是一副冷看日出日落,漠视月缺月圆,它给人们的总是人间烟火的亲切,和超脱凡尘的浪漫,有炊烟的升腾,就会使人设身处地的所在杂陈融化成一种无处不在可以亲近的空气和氛围,这时炊烟就变成了村庄活着的呼吸与视听,让人们特别是晚归和旅人的心就会变的柔软清明起来,似乎也得到了村庄及家的无微不至的照抚和牵引。
早晨的炊烟,一般是风轻云淡,显得清淡疏朗,袅袅娜娜似“草色遥看近却无”;中午的炊烟,因为生活还得继续,显得大风大浪直来直去,就有些“天高云则淡”,说是来的急去的也快;而晚炊则是最能够显出农村生活粗糙中的细致来,“炊烟袅袅牧人归”,这时一般都是家人齐全的时候,上校的孩子、远归的旅人、劳顿的农民,一日三餐,当然最注重晚饭的温馨,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年年岁岁以至岁岁年年,让炊烟风里来雨里去而又浓浓的经久不散。 炊烟也是四季不同如诗似画各有千秋,夏、春、秋的炊烟就似农民们的早中餐,需要俭朴,简单中的简朴显细腻,一般都随季节的变迁而不雷同的渐变着;冬天的炊烟就似农民们的晚餐,和其他的季节有着天壤之别的,炊烟要冒得勤些和浓些,因为冬烧煤碳来夏烧柴草。
冬季天寒地冬,炊烟升起的显得语无伦次杂乱无章,其实,也是错落有致,乱中有序,粗中有细。亲友来临,笼团火暖暖身子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不只是一日三餐所能够囊括得了的,再则加上农历的大年节的莅临,因此,炊烟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欲说还羞是再也正常不过,烦乱有节制也就不足为奇了,生活也显得是那样的丰富多彩、生龙活虎、鸡鸭鱼肉,年复一年的简朴生活,有了简单中的丰富,在这温馨甜蜜而又陶醉的日常生活里,任是多么粗糙的心灵也会在这大自然的温暖的包围里,嗅出生活万千风情多姿多彩的塌实的根基来。
城市化下的所谓现当代工业文明生活,其实是一边在虚情假意地拒绝着农耕时代的最具生态环保循环利用的农事炊烟,又一面在大张旗鼓地制造疯行乌烟瘴气的工业化的烟尘。君不见到处林立的工业化的烟囱,它们的“炊”烟似一道道刺破蔚蓝天空的黑色厉剑,它们子孙繁茂蔚为大观是当仁不让的庞然大物,统治起江天一片“红(黑)”,它们肯定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烟火人间里和谐的袅袅炊烟,它们是。
6.形容炊烟袅袅,大山深处美食和环境的诗或词有哪些
1.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
2.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杜甫《绝句》
3.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
5.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6.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7.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8.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宋,朱熹《春日》
9.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
10.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 《渭城曲》
1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归园田居中描写远处村庄和炊烟的诗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写他早出晚归,给豆锄草的生活情境;“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写了炊烟袅袅,狗吠鸡鸣的乡村恬淡宁静的生活情境。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写出田园生活的淳朴。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也写出了景色的幽美。 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
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挡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广东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 九地,九州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胡铨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 听雨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第四节 送别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
长亭,南浦,杨柳,美酒
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 兰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虚)与历史性(实)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今—古——今
第一首文人五言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
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郁郁:草木茂盛貌.离离,下垂貌.世胄(皱):高门贵族的子弟.金张:匈奴人金日磾(低),张安世均为刘彻贵臣,其后代数世为官.珥,这里作插解.貂,冠上作装饰用的貂尾.
第二节 唐代咏史怀古诗
初唐咏史怀古诗:陈子昂.盛唐代表作家为王维,李白,杜甫,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中唐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白居易《长恨歌》.晚唐李商隐,杜牧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并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并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的当进的强国-齐国.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 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 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这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悄一顾的地位,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 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能"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复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简析】: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比较而言,有的说未分胜负,有的说气魄略逊.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析】:东晋时的豪华宅第衰落,昔日燕子飞进寻常百姓家,使人产生无穷的感慨.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王浚(俊):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
【简析】: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代咏史怀古词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案:《临川先生歌曲》"犹唱"作"犹歌".《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四引《古今词话》"画图"作"图画","芳草"作"衰草".宋人杨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惜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门外楼头句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
苏轼【念奴娇】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胡寅《酒边词序》:"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遂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吏,柳氏为舆台矣."
周邦彦【西河】
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佳丽地,指金陵,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樯,桅杆.断崖,临水的山崖.雾沈半垒,雾气遮盖了半座营垒.女墙,城上的小墙.淮水,指秦淮河.
【简析】:此词主要隐括刘禹锡的两首诗,《乌衣巷》,《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姜夔【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释】:
迷楼:在扬州,为隋炀帝下江南时所建.镇江与扬州隔江相望.
很石:北固山甘露寺中的一块石头,据说孙权和刘备曾经坐在上面共商大计.
使君:指辛弃疾,辛曾任福建安抚使.这时稼轩已在上饶隐居逾十年,故称之「心在苍崖绿嶂」.
北门:指镇江,当时是抗金的北疆门户.
有尊中酒差可饮:东晋桓温曰,"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这里以桓温喻稼轩.
认得征西路:桓温曾拜征西大将军.稼轩是从山东退到江南的,熟悉北方的山川形势,他自已也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作者小传】姜夔(1155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唐以前咏物诗
咏物诗词的定义
特点:不粘不脱
《橘颂》为第一篇咏物诗
二,建安时期:咏物诗代表诗人刘桢《赠从弟》,如其二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 -217)字公干,东汉东平(今属山东)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今存诗十五首.有《刘公干集》.
三,北朝时期:谢眺"宫体诗":乏寄托
第二节 唐咏物诗的特点
描绘生动,新颖传神(物)
二,不求形似,遗貌取神(神)
杜甫《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三,以物拟人,移情于物(情)
四,借物抒怀,咏物鸣志(志)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释】:
诗中"深"又作"侵","不堪"又作"那堪".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国的帽子,这里是囚犯的代称.《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玄鬓:指蝉.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这里以蝉鬓称蝉.白头吟:乐府曲名.
【简析】: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诗中以蝉的高洁为自己力辩.
【作者小传】:骆宾王(640-684)今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临海集》.
五,咏物寓理,物理浑然(理)
罗隐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小传】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说是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因十次考进士,没考上,改名为隐.后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诗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一些作品流传于民间.
第三节 宋人咏物词
宋人咏物词的代表作家:北宋苏轼,周邦彦,南宋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
温庭筠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作者小传】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又名《金荃集》.
苏轼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章
中国诗词大会吸引了我们很多人对诗词的向往,也将诗词创赋予了不一样的感情色彩。中国诗词大会目前来说是我国的第一档文化类的节目,它勾起了我们每个看过人对诗词美好的回忆,我们开始想着自己曾经读过的那些诗。读着读着,我们发现了很奇怪的现象,我们中国的诗词歌赋大多都是写悲写愁的事情,这恐怕与作者当时的心境,以及这个社会的大现象和古人的认知有关系,这是符合一种大的趋势潮流。
一、 这是因为作者内心凄凉,悲惨
我国的大部分是他们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在镇上获得一种地位和成就,他们算是迫不得已选择了只与诗词为伴。大部分的诗人,他们的梦想都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员,去为百姓奉献自己,而诗词只是他们的一种兴趣和爱好,但是迫于生活的无奈,他们只能和诗词在一起,因此他们就有很多的悲。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很多内心的悲凉,一生郁郁不得志。
二、 人生苦短,愁绪很多
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在古代,人们的平均寿命更加的短暂,他们十分的愁,因为生活中充满了很多其他的事情,他们所想要的所希望的生活却是十分的短暂,他们想干的事情,有时候往往没有办法干到。他们的诗词中有很多的愁绪,是他们对于生活的无奈,对现实的妥协,这是反映了他们真正的内心情感。他们的愁是从生活中来源,他们的愁在诗歌中缓解。
我们现在的人拥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都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心境,更不用说古代的人了,他们身处的环境十分的危险,甚至说十分的凄惨。他们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一生,他们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君主们他们能不能够实现与人生的目标,取决于当时的那些执政者,他们的一生都在被别人牢牢的把握,只有诗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可以在诗歌的世界中肆意的徜徉,抒发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感,以及内心的苦楚。这就是中国的诗词歌赋中有很多写悲,写愁绪的原因他们借这个东西来抒发自己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