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孟郊的诗洛桥晚望(洛桥晚望孟郊表达了什么感情)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为什么喜欢孟郊的诗洛桥晚望,以及洛桥晚望孟郊表达了什么感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孟郊的诗

1、《烈女操》

唐代: 孟郊

原文: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译文:

雄梧雌桐枝叶覆盖相守终老,鸳鸯水鸟成双成对至死相随。

贞洁的妇女贵在为丈夫殉节,为此舍生才称得上至善至美

对天发誓我心永远忠贞不渝,就像清净不起波澜的古井水!

2、《古别离》

出处:唐代: 孟郊

原文: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译文:

临近分别的时候牵着止夫的衣服问道:这次你到哪儿去?

我不会责怪你回来迟了,你千万不要到临邛那里去。

3、《春雨后》

出处:唐代: 孟郊

原文: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译文:

昨晚听到了小雨淅淅淅沥沥落下的声音,是上天想唤醒这些还在沉睡中的万物吗?

什么东西最先知道春天来了呢?庭院里的小草已经争先冒出了它们嫩绿的尖芽。

4、《巫山曲》

出处:唐代:孟郊

原文: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译文:

巴东三峡中山峦一重又一重,阳台山旁是碧绿峭拔的十二峰。

荆王射猎时正逢巫山雨意云浓,夜卧高山之上梦见了巫山神女。

云霞、彩虹和微雨湿了神女艳姿,月明星稀神女化作行云在峡中飞逝。

极目远望、再也不见神女芳影,听到峡中猿猴声声悲鸣,不觉令人泪落打湿了衣裳。

5、《织妇辞》

出处:唐代: 孟郊

原文: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译文:

丈夫是农民,我是农妇。

当年我嫁给丈夫,便开始在夫家从事纺织劳动。

我一天天疲劳下去,越来越没有气力,却一刻也不能停止纺织。

为什么我织出来的是细白的丝绢,而我自己穿的却是破烂衣服。

官府在村中的道路上张贴告示,要农民广栽桑树养蚕缫丝。

孟郊诗的特点 孟郊诗有什么特点

1、古朴凝重,避熟避俗。孟郊诗歌与当时盛行的浅俗流易不同,具有古朴凝重的特点,在古朴自然中又营造出新鲜的艺术效果。孟郊惯用白描,《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高简,历来为人称道。《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日,深谷昼未明”境界开阔。在句式上孟郊忌平缓流易,打破常规,力求古劲 折,以古文句法为诗。与五言诗歌上二下三的习惯不同,孟诗有上一下四的句子,如“藏千寻布水,出十八高僧”(《怀南岳隐士二首》其一)、“磨一片嵌岩,书千古光辉”(《吊卢殷十首》其四),改变诗歌的传统表达方式,给人新鲜的艺术感受。

2、情深致婉,气势磅礴。孟郊并非终身苦吟,其诗也并非全是硬语,韩愈看到他“敷柔肆纡余”的一面,苏拭喜爱他“鄙俚颇近古”的诗歌。孟郊不少诗歌具有古淡闲雅的特点,以平淡的诗语写出深婉的情致,诗歌清新纡余,跌君生姿。他既有具有悠远情致的诗歌,又有具有“奋猛卷海僚”气魄的作品。

3、险奇艰涩。精思苦吟。孟郊诗歌硬语盘空,他惯用死、剪、烧、骨、录、折、断、攒等狠字、硬语,营造奇崛的艺术感受。这一方面与他心情郁闷、情绪低沉有关。在《夜感自遣》中,他说自己“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苦苦地写诗,就必然要道人所未道,刻意寻求新词句,用过去诗中少见的僻字险韵与生冷意象;而心理的压抑、不平,使得他所追求的新的语言表现多带有冷涩、荒寞、枯槁的色彩和意味,从而尽可能把内心的愁哀刻划得入骨和惊耸人心,在这些诗中,他精心选用了“剸”、“梳”、“印”、“刷”等令人感到透骨钻心的动词与“峭风”、“老虫”、“病骨”、“铁发”、“怒水”、“劲飙”、“黑草”、“冰钱”等感觉上属于暗、冷、枯、硬的意象相配,构成了一组组险怪、生硬、艰涩的句子,传达了他心中难言的愤懑愁苦。

4、与情深致婉相对应,孟诗还具有气势雄健的特点。他以“荡”、“振”、“锁”等硬语体现出山峰、建筑的阔大气象,将建筑物、山峰写得高插云霄,横亘天地之间,“地脊亚为崖, 出冥冥中。楼根插迥云,殿翼翔危空”(《登华岩寺楼望终南山赠林校书兄弟》)、“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游终南山》)描绘出雄健飞动的气势,反衬出一己的敝小。在表达风吹水啸的意境时,孟郊常用“振空山”、“荡天地”等写出波及范围之广,程度之深。

洛桥晚望古诗赏析

前人有云孟诗开端最奇,而此诗却是奇在结尾。它通过前后映衬,造成气势,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是怎样写的吧。

洛桥晚望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

月明直见嵩山雪。

孟郊诗鉴赏

题名《洛桥晚望》,突出了一个望字。四句诗,都写眼中所见,然而前三句的境界与末句的境界迥然不同。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凄清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就在这时,诗人诗笔陡转: 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人们面前展示了雄阔的景象,至此,人们才恍然大悟,诗人写冰初结,乃是为积雪作张本;写行人绝,乃是为气氛作铺陈;写榆柳萧疏,乃是为远望创造条件。同时,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 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不断变换,而每一变换之场景,都与末句的望山接近一步。这样由近到远,视线逐步开阔,他忽然发现在明净的月光下,一眼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的白雪, 感受到极度的快意和美感。而月明一句,不仅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使得如水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互辉映,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见,硬语盘空,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首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观景象。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映衬,抬首灿然夺目,远望浮光闪烁,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真是美仑美奂。

在这冰清玉洁的境界中,其实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洛阳晚望的诗加诗意

《洛桥晚望》 孟郊

原文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 月明直见嵩山雪。

注释

①选自《孟冬野诗集》。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诗人。

②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

③萧疏:形容树木叶落。

翻译

天津桥下的冰是刚结不久的,洛阳的大道上几乎没什么行人,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

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赏析

前人有云孟诗开端最奇,而此诗却是奇在结尾。它通过前后映衬,积攒力量,造成气势,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题名《洛桥晚望》,突出了一个“望”字。四句诗,都写所见之景,然而前三句之境界与末句之境界迥然不同。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就在这时,诗人大笔一转:“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人们面前展示了盎然的意趣。到这时,人们才恍然惊悟,诗人写冰初结,乃是为积雪作张本;写人行绝,乃是为气氛作铺陈;写榆柳萧疏,乃是为远望创造条件。同时,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不断变换,而每一变换之场景,都与末句的望山接近一步。这样由近到远,视线逐步开阔,他忽然发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感受到极度的快意和美感。而“月明”一句,不仅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使得柔滑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见”,硬语盘空,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首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举首灿然夺目,远视浮光闪烁,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真是美极了。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孟郊为什么写洛桥晚望

这首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举首灿然夺目,远视浮光闪烁,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真是美极了。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关于为什么喜欢孟郊的诗洛桥晚望和洛桥晚望孟郊表达了什么感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