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屈原为什么叫灵均公子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屈原为什么字灵均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楼上的屈原的字是原。
屈原名平,字原。
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分别是“正则”与“灵均”,含义是正直、正派,恪守做人的原则(正则);聪颖、智慧(灵)、公平、公正(均)。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
屈原,姓屈名平字原。他在其千古名篇《离骚》中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大家都知道,“诗者,比兴也。”屈原在这里,用的就是艺术的比兴手法:“正则、灵均”的含义是正直、正派,恪守做人的原则(正则);聪颖、智慧(灵)、公平、公正(均)。屈原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表达自己为人处世的境界、理想和追求,是一种比喻、一种象征,而不是真的把自己的名字写进诗中了。
近日《思美人》大热,但里面的关于历史细节的设定与正史对比有几个有趣的地方,咱们一一来说。
(图)《思美人》剧照
楚国“三大姓”演变
“姓”、“氏”是两个概念,至汉朝初期混为一体。
“姓”,起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是母系归属,因此产生时间早,所代表的范围也相对较大。
进入父系社会后,为区别父系身份,便于身份传承,诞生了“氏”的概念。和“姓”相对,“氏”范围较小,相当于一个宗族。
用《通鉴外纪》的说法,也就是“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据考证,楚人起源于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
《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说的就是这个。
(图)《思美人》剧照
高阳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担任帝喾的火正,帝喾命为祝融,祝融是神话中火神的最早来历。五行之中,南方属火,尚红色,楚国以凤凰为图腾。
《思美人》中服饰应以凤凰为图案而不是鹤。
共工氏作乱,帝喾派重黎诛杀但不彻底。于是帝喾诛杀重黎,任命重黎弟弟吴回继重黎位,担任火正,还称祝融。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分别为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季连。
《史记》记载,季连是楚国的直系祖先,他的氏族,称为“芈”。
周伐商,楚人首领鬻熊投靠周文王。灭商后,鬻熊被周文王封为“子”。
鬻熊后,历经熊丽、熊狂、熊绎时代。熊绎时,周成王感念楚人在文武王期间的贡献,封熊绎于楚蛮。封地五十里,姓芈姓,居丹阳,楚国由此建邦。
至此芈姓成为楚国的第一大姓,熊氏为国君专有。楚国人历经几代人“筚路蓝缕”的开拓,国土大为扩展。
楚武王时代,其子瑕任楚国莫敖之职,受封屈邑,随后瑕的后代以屈为氏,瑕是屈原的祖先。
(图)《思美人》剧照
屈是以邑为氏。
此外,还有景、昭二氏以谥为氏,景昭分别为楚平王、昭王的谥号。这三个氏都属于芈姓,是楚国熊氏外最显赫的王族。
司马迁《史记》中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就是这三个氏。
《思美人》中屈原自称为“灵均”是不对的。
“灵均”是字,字是他对己的敬称,应该自称为“平”。而且“屈”是氏而非“姓”,他的名字应该为“芈原”。
鉴于“姓氏”出处不同,一般女性称“姓”,男性称“氏”。所以才有“芈八子”、“屈原”的称呼。
(图)《思美人》剧照
屈原时代的国际形势
战国后期,天子式微。诸侯国已不屑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替天子主持正义,而转变为兼并灭国。为了不落下风,各国争相变法图强。
楚国是诸国中面积最大,综合国力最强的。
但是楚国经过了近八百年的发展,速度趋缓。特别是相比西北强势崛起的秦国。
究其原因,是楚国长久以来的贵族政治特别是“三户”成为楚国的政权掌控者,导致楚国社会阶层几近固化,缺乏发展活力。
《思美人》中,王族出身的屈原起点甚高,是不可能担任底层的权县县令的。阶层固化,屈原也是不可能和莫愁女走到一起的。
屈原之前,卫国人吴起在悼王时期推行变法。但悼王死后,贵族旧势力反扑,吴起身死乱箭下,变法失败,刚出现的曙光再次消失。
而大约同时期,卫国人商鞅在秦国变法成功。商鞅最终被车裂,但变法成果在秦国被坚持了下来。变法后,秦国成为一台强大的战争机器。
(图)《思美人》剧照
屈原时代,秦国已经南下消灭了巴蜀,楚国的空间被挤压。巴蜀的丢失给秦国带来了强大的后勤供应,对楚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
这是屈原变法的外因,此次变法和吴起变法有诸多相似,矛头都对准了旧贵族。所以很快遭遇贵族反攻,屈原被罢黜,变法再次失败。
作为王族,屈原推行自上而下的“美政”,带有强烈的楚国式浪漫。而不是《思美人》中从底层县令了解民间疾苦开始自下而上颠覆旧制度。
楚国面积大,地形不便,不利于军队调动,在面对侵略时不能及时应对。
所以尽管兵甲百万,但很难发挥集团优势。
而由于国土跨度大,分别同秦、魏、韩、齐等国接壤,能否处理好纵横关系对楚国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
此时出现了张仪哄骗楚怀王事件。
事件中,楚国对内失去了一位国王和大片国土,对外失去了信义及齐国等盟友,导致危机空前加重。
随后秦国展开了旨在灭亡楚国的战争。郢都失陷后,屈原自投汨罗江。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涩梗
众所周知,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又写到“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为何不写“名余曰平兮,字余曰原”?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名字是什么与古人是不同的。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可见,屈原名“平”字“原”,字“原”是名“平”的补充,这不难理解。屈原名“正则”字“灵均”与屈原名“平”字“原”有什么关系呢?“正则”是阐明名“平”之义,言其公正而有法则,合乎天道。“灵均”是字“原”之义,言其灵善而均调。可见名“正则”与“平”,字“灵均”与“原”是相对应的。然而,屈原为何有两个名两个字呢?因为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有的也起字),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那么,“正则”应是屈原的幼名,“正则”是屈原的冠字。“正则”与“平”同义,“灵均”与“原”同义。可知“正则”、“灵均”是屈原的幼名与字,“平”、“原”是屈原行冠礼后的名和字,所以古人常称呼后者。
屈原,公元前340-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为什么后代人都叫他屈原呢?原来这其中大有来头。他的身世是宜昌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没错,屈原真实姓芈!屈原的“屈”字并不是他的姓,而是氏。姓是族号,而氏则是姓的分支,本来姓是一个相对较稳定的称号,可后来一些大的分支也成了姓之后,氏的作用就出来了。
为什么姓“芈”不姓“屈”?
先秦时期,姓氏有别,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人们更习惯叫屈原而不叫芈原。三代以后,姓氏才合而为一。
屈原,名平,字原,是芈(m)姓屈氏。司马迁曾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国国君姓芈,至少在春申君黄歇代楚自立之前,楚的国姓就是芈。屈是屈原的氏,当时姓与氏分开。如《始皇本纪》:“(嬴政)姓赵氏。”《孝武帝本纪》中就没有出出现姓王氏的说法。
而另一种说法是,屈原是楚国贵族,他的祖先是楚武王之子,被封在“屈邑”这个地方,所以后代以“屈”为氏。继续追本溯源,楚国的贵族是由周成王(《封神演义》里姬发的儿子)分封到楚国的,第一代被分封在这里的人叫熊绎,他是以“熊”为氏,以“芈(Mǐ)”为姓的。因此,楚国国君是芈姓的熊氏,而屈原是芈姓的屈氏。
为什么叫“平”不叫“原”?
“平”是屈原的名,“原”是屈原的字。古代男子成人,像今人这样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名字只供长辈称呼和自己谦称自己。因此另取一个别名,称之为“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
两千多年过去了,伤心的楚国人和得意的秦国人都已成过眼云烟。然而,中华民族纪念屈原的习俗却代代相传,屈原的诗篇更是被后人所称赞不觉,
主要作品为《离骚》,《九章》,《九歌》,《天问》,《哀郢》,《怀沙》。 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因为人们爱屈原的诗篇,更爱他的品格。说到屈原,我们自然会想到《楚辞》,因为,流传几千年的《楚辞》,由于语言优美和蓄意幽深,今天,依然
会让不少人吟诵时为之心动,而屈原的作品就有许多篇,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就引用他的作品《怀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此时此刻的屈原因不得志而备受压抑,一片拳拳报国之心因无一回应则伤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如今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种混世自请的高尚品格,有赛龙舟吃粽子,更加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屈原,姓屈名平字原。他在其千古名篇《离骚》中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诗者,比兴也。”屈原在这里,用的就是艺术的比兴手法:“正则、灵均”的含义是正直、正派,恪守做人的原则(正则);聪颖、智慧(灵)、公平、公正(均)。
屈原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表达自己为人处世的境界、理想和追求,是一种比喻、一种象征,而不是真的把自己的名字写进诗中了。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