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梅为什么要论剪的(喜欢一剪梅的原因)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一剪梅梅为什么要论剪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喜欢一剪梅的原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剪梅》,梅为什么要论剪的?

下面转的是一位强人的答案,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的答案,可以去一下网址看看。全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剪梅 此调从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得名。宋人称一枝为一剪。又韩淲有“一朵梅花百和香”,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双调,正体60字,上下片各6句3平韵。词谱如下;

+〡- - +〡○,+ + + +,+〡- ○。+ - -〡〡- -,+〡- -,+〡- ○。

+〡- - +〡○,+ + - +,+〡- ○。+ - +〡〡- -,+〡- -,+〡- ○。

再录周邦彦《一剪梅》如下:

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疏枝,略点梅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

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轻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与词谱和周邦彦词对照,上例“三剪梅”首先是平仄韵混用了。平仄格式自然也多不合律。

上例“三剪梅”虽是平仄韵混用,实际在体式上是采用了区别于正体的“别体”

据《词律辞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4页词调介绍说:《词谱》:“此调以周词、吴词为正体,若卢词、张词、蒋词之添韵,曹词、李词之减字,皆变体也。”这里所说的“张词”,即张炎的《一剪梅》。此体为“变体”,双调60字,上下片各30字6句4平韵2叠韵。为对照分析,兹录如下:

剩蕊惊寒减艳痕,蜂也消魂,蝶也消魂。醉归无月傍黄昏,知是花村,不是花村。

留得闲枝叶半存,好似桃根,可似桃根?小楼昨夜雨声浑,春到三分,秋到三分。

通过对照比较,我们可见上例“三剪梅”显然是采用了“张词”体式。除了已经指出的问题,还出现了诗家大忌的“三平调”,如咏敬一丹词中“八方呼应声音篇”句为平脚句,连用“声音篇”三个平声字,形成了“三平调”;咏崔永元词中“大智若愚得人缘”句也是平脚句,连用“得人缘”三个平声字(按现代汉语声韵),也形成了“三平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张词是采用古体诗韵,如“留得闲枝叶半存”句中的“得”字属古体诗韵入声“十三职”韵部。这是与采用现代汉语声韵创作古体诗词的根本不同之处。不了解这一点,最易造成失律。

词,就它的内容说,就是抒情诗,是诗的一种(从这个意义出发,词人也就是诗人)。就它的体制说,则比诗体要复杂得多。因为词本是曲子词(歌词),是要依照词调(也叫词牌)来填写的。每一个词调都有特定的形式格律。即使有所创新和突破,也是要遵循形式格律的基本原则。《词律辞典》第1374—1377页所载《一剪梅》例词十体皆为平韵,无一仄韵,或平仄韵混用。其中清毛奇龄截用张炎“剩蕊惊寒”词之一半,故名《剪半》,但不失声韵之严格规定。兹照录如下:

光宅坊前十字街,梅子花开,杏子花开。钿头栎子有人猜,恐是铜钗,不是金钗。

由此可见,《一剪梅》虽可“剪半”,但词的声韵的规定依然特别严格。形式格律不是随意可以突破的。

转自:

一剪梅的“剪”是什么意思?《一剪梅》的内容真的有梅花吗?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此情长留心间。”这首一剪梅,传遍中国大江南北,可谓家喻户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首歌为什么叫一剪梅呢?为什么要用剪刀去剪梅花?

其实这里的剪不是剪刀,也不是修剪的意思。一剪梅最开始来源于宋词的词牌名,宋代时,人们习惯称一枝为一剪。一剪梅的意思,就是一枝梅花。所以“一剪梅”又名“一枝花”。古时候,相隔两地的人往往通过赠送对方一枝梅花来表达相思。如陆凯诗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词牌名,不是词的题目,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也称为词格、词典。词牌和词的内容没有关系,只是限制了词的格式,所以“一剪梅”的内容里面并不一定有梅花。

像我们最熟知的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和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里面都没有梅花。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哪首《一剪梅》里面是有梅花的呢?

答案是有的!而且它就是历史上第一首《一剪梅》,出自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我们一起来读。

《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

宋·周邦彦

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梅枝,略点眉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误招。

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被认为是婉约派集大成者,陈匪石 《宋词举》评: 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连王国维也评价他“词中老杜,非先生(清真先生)不可。”美成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乃至后世影响甚大。

这首词上阕写景咏物,把梅花比作娇美的女子,又是眉梢,又是微笑舞蹈,又是拍手相招,栩栩如生美不胜收。而下阕抒发情感,词人原本是饮酒赏梅甚是乐趣,可是随着夜深,用来消愁的酒也慢慢消散,清醒的他又想起来心里的那个她。然后突然听到外面传来的打更声,不甚哀伤。他不愿太阳升起,不愿第二天的到来,只想慢慢享受这凄清的夜晚。

上片开篇,即点出梅花在词人心目中的美是一个字“娇”,而且不是一般的娇美,是“万样”的、风情万种的。词人把梅花看作美人,斜插在树枝上,仿佛是眉梢上稍稍的一点,在那里微笑着,风中的舞姿轻盈得飘若惊鸿,仿佛是在对酒宴上的人们拍着手招呼。

下片词人开始抒发自己的情感,夜渐渐深了,也渐渐冷了,酒意也慢慢消去了。经常可以听到美人的衣袖里玉镯敲碰的声音。城头上是谁在催促着打更,银饰的漏壶怎么样了,让明天的早晨来得更晚一些吧。

周邦彦这首词虽然淹没在茫茫词海中,无人问津,但是由此衍生的词牌名《一剪梅》,却受到无数词人的青睐,从而创作了大量精彩、绝妙的词作,时至今日,依然传诵于你我的耳边。

“一剪梅”中的为什么是使用量词“剪”

一剪梅中的【剪】是指一束梅分两枝时,如剪刀一样,故而一剪梅比一枝梅有诗意多了!

【TSD。M】

经典词牌《一剪梅》中的“一剪”,究竟是何意?

《一剪梅》

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疏枝,略点眉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轻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周邦彦这首词写得很有巧思。自古以来,以花喻美人的写法很常见,但是将花比作女子的写法却并不多见。在上阕周邦彦便是将梅花比作娇美的女子,斜插的花枝如同女子弯弯的眉梢,花枝摆动便如同女子在轻歌曼舞让人沉醉。

上阕词人将花喻为美人其实还有一层原因是他饮酒赏梅有点醉意。但是到了下阕随着夜深,词人慢慢酒醒,眼前的梅花不再被他看作美女,但或许是酒醉时的将梅花看作女子的遐想惹起了他的相思,他不由想起心上人,不知此刻的她是什么样的。正当他要陷入回忆的时候,耳边却传来打更声,让他想要回忆都不得,可以说哀伤至极。最后词人感叹,多想这太阳不要升起,明天不要到来,让自己沉醉在这凄清的夜里。

从这首词分析,“一剪梅花万样娇”中的“一剪梅”就是一枝梅花的意思。梅花在古代是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的。当年南朝范晔思念好友陆凯的时候,便寄赠了一枝梅花给对方,还附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后梅花便有了寄托相思之意。

那周邦彦为什么要用“一剪梅”而不是“一枝梅”呢?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春柳被“春风”裁剪成片片细叶。“一剪梅”其实便是化用了这层意思,梅花被冬日的霜雪裁剪修饰,于是有了“一剪梅”的说法。

综上所述,这里的“一剪梅”其实就是“一枝梅”的意思,它的由来并不是词人随手写就,而是有其深意所在。

关于一剪梅梅为什么要论剪的和喜欢一剪梅的原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