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诗怎么样(李世民的诗怎么样写)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李世民的诗怎么样,以及李世民的诗怎么样写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世民写的最唯美的诗是什么?

《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

凭轩俯兰阁,眺瞩散灵襟。绮峰含翠雾,照日蕊红林。

镂丹霞锦岫,残素雪斑岑。拂浪堤垂柳,娇花鸟续吟。

连甍岂一拱,众干如千寻。明非独材力,终藉栋梁深。

弥怀矜乐志,更惧戒盈心。愧制劳居逸,方规十产金。

感觉李世民的诗大多是豪放的,要说唯美还真不常见。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早年经历

李世民于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农历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李世民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见到李世民时,书生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

公元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李世民娶高士廉的外甥女长孙氏为妻。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李世民参加云定兴的军队,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

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父亲李渊出任晋阳留守,李世民跟随到太原并随父多次出征,平服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

晋阳起兵

公元617年(义宁元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官拜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

公元617年(义宁元年)农历十二月,李世民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兵十万进攻隋朝的东都洛阳,不克而还,设三路伏兵于三王陵,击败隋将段达。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农历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李世民诗词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 - - 李世民 - - -《还陕述怀》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 - - 李世民 - - -《还陕述怀》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 - - 李世民 - - -《守岁·暮景斜芳殿》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 - - 李世民 - - -《守岁·暮景斜芳殿》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 - - 李世民 - - -《赐萧瑀》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 - - 李世民 - - -《过旧宅·新丰停翠辇》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 - - 李世民 - - -《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

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 - - 李世民 - - -《入潼关》

纫佩兰凋径,舒圭叶翦桐 - - - 李世民 - - -《过旧宅·金舆巡白水》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 - - 李世民 - - -《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 - - 李世民 - - -《过旧宅·新丰停翠辇》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 - - 李世民 - - -《过旧宅·新丰停翠辇》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 - - 李世民 - - -《还陕述怀》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 - - 李世民 - - -《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 - - 李世民 - - -《入潼关》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 - - 李世民 - - -《咏雨·罩云飘远岫》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 - - - 李世民 - -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 - - 李世民 - - -《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 - - 李世民 - - -《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

拂霞疑电落,腾虚状写虹。屈伸烟雾里,低举白云中 - - - 李世民 - - -《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还当葵藿志,倾叶自相依 - - - 李世民 - -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 - - 李世民 - - -《咏雨·和气吹绿野》

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 - - - 李世民 - - -《秋日·爽气澄兰沼》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 - - 李世民 - - -《入潼关》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 - - 李世民 - - -《秋日·爽气澄兰沼》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 - - 李世民 - - -《还陕述怀》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 - - 李世民 - - -《咏雨·罩云飘远岫》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 - - - 李世民 - - -《过旧宅·新丰停翠辇》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 - - 李世民 - - -《过旧宅·金舆巡白水》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 - 李世民 - - -《赐萧瑀》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 - - 李世民 - - -《入潼关》

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 - - - 李世民 - - -《过旧宅·金舆巡白水》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 - - 李世民 - - -《咏雨·和气吹绿野》

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念兹轻薄质,无翅强摇空 - - - 李世民 - - -《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 - - 李世民 - - -《入潼关》

临波无定彩,入隙有圆晖 - - - 李世民 - -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

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 - - - 李世民 - - -《过旧宅·金舆巡白水》

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 - - - 李世民 - - -《入潼关》

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 - - - 李世民 - - -《过旧宅·金舆巡白水》

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 - - - 李世民 - - -《入潼关》

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 - - - 李世民 - -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

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 - - - 李世民 - - -《过旧宅·金舆巡白水》

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 - - - 李世民 - - -《过旧宅·金舆巡白水》

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 - - - 李世民 - -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

李世民也是著名的诗人,为何却很少有人提到他的诗?

李世民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杰出的唐朝帝王,然而李世民还有一个称谓,那就是诗人。但是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李世民作的诗很多都鲜为人知,甚至很少有人提到他的诗。其原因不是说李世民的诗词写的不够好,或者说级别太低得不到当时众人的吹捧,而是因为李世民的政治功绩已经远远高于了写诗这种文艺上的成就,所以人们就会选择性的忽视李世民在作诗方面的才能。

李世民虽说是政治家,但是他也非常有才情,并且很欣赏有才情的人。他还是秦王的时候就作过很多诗,到后来玄武门之变后开启贞观之治时也曾做过不少好诗。其中就有名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首诗创作的灵感是源于唐太宗的一位宰相萧瑀,意思就是只要经历过无数残酷的磨难,才能够让众人认清到底谁的意志是最坚强的,而我们都知道萧瑀一生非常坎坷,在隋炀帝时期就不得志,屡次被贬,而唐高祖时期不畏权势毅然站队李世民,让李世民大受感动。

这首诗应用非常广泛,几乎都可以被当做民俗用语了,但是当时的百姓等人很少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李世民,李世民创作这首诗的环境是给萧瑀批的奏折上面写的,所以就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到后来李世民还写过其他类型的诗句,比如五言律诗等,为盛唐时期的诗体做了一定的铺垫。当上皇帝之后时间上是非常忙的,并且都有一定的规矩,所以写诗作画的时间都很少,因此李世民也没做出很多诗来,毕竟他的职位是皇帝而不是诗人。

李世民在治理国家上非常有一套,贞观之治将整个大唐王朝逐步推向了繁荣,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所以由于他出色的政治业绩以至于让人们都忽略了他在诗歌方面的造诣。

李世民的诗风?

李世民,无疑是一位成功的帝王,他的丰功伟绩尽人皆知。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文学修养上,他同样有着极深的造诣。单以诗歌而论,他就曾创作出不少风格迥异,体裁多样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不仅被后世的文人赞美称颂,还被收录到《全唐诗》里,下面所谈到这首《咏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在一位帝王的眼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国家的安危。所以在唐太宗的笔下,风既没有出现在百花盛开的园林里,也没是出现在湖光山色之中,而是出现在了塞外边关。

诗歌开头就让读者感受到恢弘的气势,展现了诗人的胸中的帝王气象。狂飙的大风从边关向四境扩散,顷刻之间就遍布天地间所有的地方。“蓬瀛”是指海外的两座仙山蓬莱和瀛洲。这两个山名最早出现在《列子·汤问》里,此处则代指仙境。诗人笔下的风狂飙四野,连仙境都能到达,又何况凡间?

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先用“起”字,代表了风的源头;再用一个“下”字,写尽了风的威势。只用了短短十个字就把风势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而在总结性的概述过后,诗人又对风进行了细微的描写。

“拂林花乱彩”,“拂”字本应是轻轻吹过的意思。但诗人在后面加上“花乱彩”三个字,立刻把风从微风轻化为狂风、暴风。风吹入树林时的轻柔和经过百花时的狂暴,表现了瞬息万变的战争场面,即如《孙子兵法》中所说:

其徐如林,侵掠如火

这样的写法既与首句的“起关塞”相呼应,又通过花乱满地的景象肯定了风的威势。

接下来的“响谷鸟分声”,则是从另一方面对风展开描写。诗人首先用“响”字表明了风势之大,风声响彻了整个山谷。“鸟分声”则是一个补充,狂风大作之下,小鸟不禁发出了颤音。诗人借狂风中鸟声变小的自然现象,进一步加强了风的威势。

之后诗人不再把目光局限于地上,他指挥着大风直上苍穹,“披云罗影散”。

云本是无形之物,有风则散,无风则聚。但在诗人的笔下,风不仅吹散了表面的云,连其仅存的影子也被吹得消失无踪。至此,风的威势终于达刻了顶峰。

如果说上三句诗是诗人侧重对武功的暗示,那么下一句诗就寓意了自己的文治。

“泛水织文生”。在中国古代,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海晏河清这个成语从表面上看,是对水的描述,但它内在含义却是代表了天下太平。而在《周易》中也曾有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样的记载。所以,诗人把水作为最后一个景物,其实是包含了圣人治世,天下太平的寓意。

对风进行详细的描写后,诗人借刘邦平定天下,回乡高唱《大风歌》的典故收尾,即“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诗人先用“劳”字,表明前面诗句中所描述的文治武功得来不易;再以“威”字,确定了“四海清”的前提条件,即风扫六合才能使天下归心

静阅黄庭

本诗前两句写风的起止,起于边塞,而覆及山河,道尽了雄浑的帝王气象。后四句则借助花、鸟、云、水四种自然景观在风中的反应,彰显了风的威势。尾句,借汉高祖《大风歌》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出自己威服海内,席卷天下雄心壮志

单以一首咏物诗而言,本诗写出了风的种种特性,已经算是一篇佳作。而诗人在咏物的同时,还以风作为帝王的象征,让它一举荡平四海,令天下万物皆臣服其下,使诗歌在咏物的同时,也起到以诗言志的作用,奇思妙想,实属难得。

唐太宗的诗词

李世民的诗词:

《咏雨》

唐 · 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赋萧瑀》

唐 · 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初夏》

唐 · 李世民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 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 佩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 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守岁》

唐 · 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元日》

唐 · 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

《饮马长城窟行》

唐 · 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

《咏雪》

唐 · 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 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 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赋得樱桃》

唐 · 李世民

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 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 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 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

《芳兰》

唐 · 李世民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咏雨·其二》

唐 · 李世民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咏风》

唐 · 李世民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帝京篇十首》

唐 · 李世民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 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 对此乃淹留,欹案观

《望雪》

唐 · 李世民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咏桃》

唐 · 李世民

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 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 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月晦》

唐 · 李世民

晦魄移中律,凝暄起丽城。 罩云朝盖上,穿露晓珠呈。 笑树花分色,啼枝鸟合声。 披襟欢眺望,极目畅春情。

《赋得临池柳》

唐 · 李世民

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 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

《赐房玄龄》

唐 · 李世民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出猎》

唐 · 李世民

楚王云梦泽,汉帝长杨宫。 岂若因农暇,阅武出轘嵩。 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 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 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 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 长烟晦落景,灌木振严风。 所为除民瘼,非是悦

《望终南山》

唐 · 李世民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 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 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赋得临池竹》

唐 · 李世民

贞条障曲砌,翠叶贯寒霜。 拂牖分龙影,临池待凤翔。

……

《还陕述怀》唐诗鉴赏

《还陕述怀》唐诗鉴赏1

【作品介绍】

《还陕述怀》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平关东胜利回师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短排。此诗描写战争场面,抒发时事感慨,充满浩然正气。在艺术表现上,全诗熔议论、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

【原文】

还陕述怀

慨然抚长剑⑴,济世岂邀名⑵。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⑶。

遍野屯万骑⑷,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⑸。

在昔戎戈动⑹,今来宇宙平⑺。

【注释】

⑴慨然:长叹的样子。抚长剑:手抚腰间的长剑。

⑵济世:济世救民。邀名:争名夺利

⑶星旂、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形容行动迅猛,纪律严明。旂(qí):即“旗”。

⑷遍野:满山遍野

⑸登山、背水:形容地形比较复杂。麾武节、纵神兵:形容战斗指挥比较灵活。

⑹昔:昨天。

⑺平:和平统一。

【白话译文】

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这一切都是为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啊。战争的场面如电闪,军情火急,动作迅猛。满山遍野驻宅了千军万马。战场如登山一样,指挥也需要灵活。昨天的战争必修会流血牺牲,却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统一。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短排是唐朝创建初期,李世民率师平定关东割据势力后,回师关中时所创作。

隋朝末年,李渊集团在关中(陕西),刘武周在山西,王世充集团在洛阳控制中原,窦建德盘踞在山东、河北一带。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先平了刘武周,解决了后顾之忧,然后出函谷关,攻打洛阳,洛阳还没打下来,窦建德就率兵来救,李世民分兵,一部分围洛阳,自己亲率几千骑兵奔虎牢关,当时的情况是李窦双方实力悬殊,但结果是窦建德轻敌冒进,在虎牢关一战大败,窦建德被俘,唐军回军洛阳,王世充投降。这年李世民二十三岁,以劣势兵力击败王窦,体现了卓越的统帅才能,奠定了唐统一天下的基础。

【赏析】

全诗分三层。首联一层:“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面对着刚刚得到统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战争的艰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由于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局面,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

中间三联为第二层,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是全诗核心部分。“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一联写行军场面,“星旌”、“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表现行动迅猛,纪律严明。短短两句十字,把一支军风严明、行动迅速、声势威严的正义之师的雄姿展现在读者眼前。“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一联写驻扎场面,千军万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则写战斗场面,“登山”、“背水”写地形复杂;“麾武节”、“纵神兵”谓指挥灵活。“背水纵神兵”用典,《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这里作者是以大军事家韩信自比。中间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从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都写得凝炼而又具体形象。

末联为第三层,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与首联遥相呼应,语义刚毅果绝。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天的统一。诗人心中不无感慨。

这首诗是李世民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全诗充满浩然正气。此诗在艺术表现上,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全诗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是一首优秀的五言短排。其遒健的风格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又是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被誉为“千古一帝”。在位二十三年(627-649),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军事力量强大。后人称他在贞观(627-649)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他在文治武功上卓有建树,在诗歌创作上也颇有成就。

《还陕述怀》唐诗鉴赏2

还陕述怀

李世民

慨然抚长剑,

济世岂邀名!

星旌纷电举,

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

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

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

今来宇宙平。

李世民诗鉴赏

这首五言短排是唐王朝创建初期,李世民率师平定关东割据势力,回师关中时创作的。

首联:“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面对着刚刚得到统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战争的艰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由于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局面,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

中间三联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是全诗核心部分。“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一联写行军场面,“星旌”、“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表现行动迅猛,纪律严明。短短两句十字,把一支军风严明、行动迅速、声势威严的正义之师的雄姿展现在读者眼前。“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一联写驻扎场面,千军万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则写战斗场面,“登山”、“背水”写地形复杂;“麾武节”、“纵神兵”谓指挥灵活。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从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都写得凝炼而又具体形象。

末联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与首联遥相呼应,语义刚毅果绝。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天的统一。诗人心中不无感慨。

这首诗是李世民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全诗充满浩然正气。本诗在艺术表现上,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全诗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是一首优秀的五言短排。其遒健的风格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