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石壕吏中官吏是怎么样逼问老妇的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石壕吏老妇人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写老妇人的致词时衬托吏的残暴凶狠
《石壕吏》的构思艺术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简单,但诗人仅用120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精炼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归功于诗人构思的巧妙。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一出场只用“吏呼—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此后就让他转入“幕后”。对老妇则用明写,把她所说的那些话写成了一篇“抒情独白”。其实呢,用心品味一番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原来的情形很可能是这样: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以“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无人……”;最后是差吏仍逼着要人不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总之,差吏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
诗人明写老妇,暗写差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平叛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作出牺牲。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而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在《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诸诗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诗人的这种心情来。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两句话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 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希望能够帮到你!
同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你看从吏开始呼喝 老妇开始啼哭 然后致词 三个儿子死了两个 家里只有嗷嗷待乳的孙子和出入都没有玩好的衣裙儿媳 。这些都是不能带走的。要带走就带走老太婆我吧 现在和你们夜晚就上路 去河阳服役 还能帮忙准备早饭。
是一步步逼迫出来的吧? 杜甫没有正面写官吏怎么凶暴 而是从老妇的话中一步步说出了残酷和紧逼。试想 如果说了三个儿子都去了战场 而且战死了两个了,美国都知道拯救独苗大兵瑞恩,若是官吏也这样。老妇还用说家里还有一个儿媳和一个孙子?若是说完了这个 官吏说算了 那老妇还要自己说 那我跟你们走吧? 杜甫的高明啊 从老妇的致词就说出了这个紧逼
说老妇的致词是被逼问出来的,我认为有一点道理。理由如下:
1、根据诗歌的描述,石壕吏进屋之后,由于“老翁逾墙走”了,所以屋里只有一个老妇,这时候小吏为了完成“抓壮丁”的任务,肯定会想方设法逼问老妇:“家里的男人上哪去了?”
2、诗歌中说,“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可见,老妇可能已经哭得很厉害,如果不是被逼问,她应该已经泣不成声,说不出什么话了。
综上,我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