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朋友对于获麟孔子为什么哭和孔子见麟而泣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先说一个典故。相传春秋时期,鲁哀公十四年,鲁国猎获了一只麒麟,孔子听说以后非常伤心,他认为,麒麟是神灵之物,在太平盛世才会出现,而现在正逢乱世,出非其时,而被人抓获,所以他怀着一种非常沉痛和绝望的心情,把这件事记录下来以后,就终止了《春秋》的写作。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我发觉我的悲哀好像比得上孔子当年为麒麟之死那样痛哭流涕。
他,就把钱穿起来,挂到牛身上,告诉孔子说:‘麒雒已经活过来
了。”孔子再去看了看,说:‘不是,这分明是一头牛,只不过是
多了这几个钱罢了。”
孔子长叹一声说:“麒麟,仁兽也,含仁怀义,音中钟吕(叫起来声音像音乐),行步中规,折旋中矩(走路旋转都合规矩),游必择上,翔必有处,不履生虫(脚不踏虫子),不折生草(身不折青草),不群不旅,不入陷阱,不入罗网,文章斌斌(身上有美丽的花纹)。其出必明王在位,以示祥瑞于世。故帝尧时麒麟游于郊外,万民知其为祥,不忍伤其生;周将兴,凤鸣于岐山,百姓以为瑞,争图其形,麒麟也曾现于野。自尧至今,麒麟两现于世,今次出现,无明王在位,非其时也,故折足而亡于奴隶人之手,这叫我如何不因之而感伤呢?”孔子说着,用衣袖掩面哭泣,泪如雨下。
弟子们纷纷上前劝慰,过了半晌,孔子悲哀的心绪才渐渐平静下来,弟子忙搀扶夫子上马,沿原路返回阙里。
自西狩归来,孔子不再看书写字,常常一个人独自到僻静的地方去暗自流泪,并不时地自语着:“吾道穷矣!吾道穷矣!……”一次子贡问夫子:“伯鱼兄殁世,也未见夫子如此伤心过。麟麟丧生,与夫子之道何干?”
孔子眼泪汪汪地说:“丘犹麟也!麟之出,因不遇明王而遭害;丘生不逢时,不遇明王,故吾道难行于世,而终至于穷矣!”
子贡说:“夫子之道,宏大至极,故世莫能行。纵然今日不见用于时,却可传至万古而不灭,一遇有道之明君,自能大行矣。如今各书著述已成,皆寄托夫子之道,故夫子之道犹如日月,必旷万古而常存,与天地同久远……”
三天之后,孔子将在曲阜的众弟子召集起来,向他们说道:“麟因出非其时而被害,吾道穷矣!好在所修的几种书早已完成,只有《春秋》一书,自平王东迁记起,直至今日,二百余年的大事可谓列举无遗。我以获麟为绝笔,从今而后的记述之责便落于二三子之肩了!……”
孔子将他的所有著作交给众弟子,命他们分头传抄,然后各藏一部。这是孔子赠给弟子们最珍贵的礼物,也是孔子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
孔子曾屡次表示,不再过问政治,其至当“西狩获麟”之后,竟然连编修“六艺”的工作也终止了。可是,就在这一年的六月,齐国的陈恒(又叫田成子或田常)杀死了齐简公,孔子闻听这一消息之后,竟气得浑身颤抖,心跳加快,手脚冰凉。臣杀君的事发生在齐国,与孔子有何相干呢?齐简公与孔子非亲非故,孔子何以要如此气愤呢?……
以下是台大教授欧丽娟所作:
《春秋》是孔子所写的一部史书,寄托了他的历史褒贬和政治理想,他希望能够藉此让“乱臣贼子惧”,以改善提升国家的处境。
孟子曰:“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虽然孔子很谦虚地说“述而不作”,但是当然,一部史书实际上怎么写、怎么编年以谁为主轴、用什么角度切入,这背后都有一个史家的眼光。而当然孔子不只是史家,他是以一个圣人对于这个世界的历史的褒贬和期许来写作,写到了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停笔,这就是《春秋》的最后一年。
二
作为孔子撰述的《春秋》的最后一年,鲁哀公十四年这一年是怎样的世界,又发生了什么事?让孔子竟然就此搁笔?他为什么不再写?关键就在于发生了“获麟”的事件。
《春秋·哀公十四年》记:“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意思是说在西狩的时候捕获了一只麒麟,孔子说:“吾道穷矣”,我的理想之路已经到达尽头了。
抓到麒麟这件事情,为什么让奋斗了一辈子的孔子,竟然认为他的努力终究是白费的、是没有意义的,而最后全盘放弃?
汉代王肃·《孔子家语·辨物篇》“叔孙氏之车士曰子鉏商,采薪于大野,获麟焉。折其前左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于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麏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于是“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子贡问曰:“夫子何泣尔?”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害,吾是以伤焉。”——这故事是说:叔孙氏的车辆驾驶员叫做子鉏商,这个人采薪于大野,就是到很宽广的野外,去捡拾柴火。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一只麒麟。但他当时并不知道、也不能辨认这究竟是什么,所以这个故事才会被放在《辨物篇》里。但是非常奇特,面对一个不认识的对象,而它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为什么人所采取的行为如此残酷。他折其前左足,把它的左前脚给折断,为什么?
虽然很可以理解人遇到一个怪物,也就是他不认识的东西他会感到恐惧,恐惧的结果首先就是自我防卫,而自我防卫的积极做法就是打击对方,这样的攻击力道,导致这只麒麟折断了左前足,也就让它不会来伤害你。
然后之后呢,没有伤害力的这个奇怪的对象,就把它载回来。而叔孙一看就觉得:这是什么奇怪的东西?也不认识,那怪异的事情就不吉祥。于是把这个不吉祥的东西呢就把它丢得远一点,所以呢就把它抛弃到“郭外”,也就是外城门以外的那个荒野,一个更远的地方。然后这个叔孙氏他心里大概觉得:实在还是有一个谜团想要破解,于是派人去告诉孔子说:我们找到这样一个动物,是“有麏而角者”也就是一个很像鹿的动物,可是它有长角,那这到底是什么?
那孔子就跑去看了,那因为孔子是一个博学多闻的人,他又非常好学他“入太庙,每事问”,又“多识虫鱼鸟兽之名”。于是啊,他一看之下赫然发现:这只受苦的,甚至被杀害的动物,竟然是千载难逢的麒麟!
可是麒麟是一种瑞兽。它就像凤凰一样,当麒麟、凤凰降临人间,就有如和平使者般带来了祥瑞,为人们带来一个盛世。它事实上是在宣告福音的,是带给大家祝福的。结果它竟然受到这么无知又残暴的人这么大的伤害。
所以孔子就很难过,他说:“胡为来哉!胡为来哉!”那你为什麽要来到这个世界呢?而且一再反覆这样的质疑,内心中不知有多么伤痛。为什么要来到这样一个混乱的、是非不分的、没有知识的,可是又非常横暴的人间呢?于是孔子“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孔子哭了。
学生子贡问他:“夫子何泣尔?”为什么而哭,孔子说:“麟之至,为明王也。”它是要带来福音的带给世界和平的、王道的,让君臣百姓都能够共同进入到乌托邦的福祉的,然而“出非其时而见害”,它出现的时间不对,这是一个乱世,是一个价值病变、善恶混淆又是非不分,是一个人性非常无知又残暴的时代,于是就“见害”,“见害”是一种被动语式,也就是“被害”。所以孔子说:“吾是以伤焉”“是以”就是“以是”,颠倒过来,“以是”就是“因此”的意思。孔子说:我因此非常伤痛。
孔子的这个哭泣意味深远。
三
当一个人有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坚持都被动摇的经验之后你就终于能够体会这时候的孔子,到底有多心碎。我们要注意:虽然现在我们把孔子定位为至圣先师,给予他无比的尊崇。
然而回到孔子本身来说,实际上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一个失败者。他周游列国,这可不是到处观光旅游,他是努力的要实现理想,他过的是所谓的“席不暇暖,墨不黔突”,也就是时时刻刻都在奔波、劳顿的生活,没有一时一刻可以真正好好地休息,而那个过程中还受到各种打击,包含帝王的轻慢。也因此《孔子家语》说:孔子当时其实是有如戚戚惶惶的“丧家之犬”。
《庄子·秋水》说“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 连“厄于陈蔡”,即将被误杀,生命悬于一线的生死交关的时刻,孔子都仍然可以“弦歌不辍”,置个人死生于度外。
这个人灵魂之强大、淡就可想而知。然而奇特的是:连死亡都威胁不了孔子了,为什么“获麟”这个事件,竟然会成为这样重大到足以致命的打击呢?原来是让孔子可以“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那一种意志力在这里终究受到了重重地锤击,而出现了致命地破坏。那数十年的奋斗、数十年的流离失所、数十年的失望和挫折,都没有让他灰心的这种坚持就在“获麟”的这个时刻真正的彻底动摇了。
原因在于:他奋斗了数十年想要改善提升的人性终于被证明是无可救药。
当这个子鉏商在获麟的时候,所作所为是“折其前左足”,这是不是显现出人性的残暴?人类面临一个不知道的事物的时候,竟然是用一种最残酷的方式去对待对方,这不就暴露出人性简直是很根本的野蛮?而孔子不断地提倡教化,不断地希望以仁义道德提升人性,可是最终却是这么无情地,在他寄托理想的麒麟身上,得到这么大的反讽所以人性无可救药。并且人性不只是残暴而已,既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却又还做这样的事情,又伤害它、又遗弃它,让它受到这么多的痛苦和折磨,这不是暴露出人在残暴之外更可怕的一个本质?那就是“无知”。
不要以为“无知”只是一个很泛泛的语词而已,不是的。
德国的伟大思想家尼采有一句名言,这一辈子最痛恨的三件事,第一个就是“无知”,第二个就是“平庸”。——而这些都是人性的内容,是普遍存在的。(尼采 《人性,太人性》)。
他就是感慨万千,为什么到处看到的都是这样一个庸俗、无知的人性?而那些人性,又让这些充满人性的人,不愿意去超越人性以致一直停留在这样一种无知跟残暴里面,结果就是没有谁有故意的邪恶,没有谁要故意地残害可是就在无知之下,盲目地投入到那样一个凶恶的心境里,施展残暴的行为所以无知真的是最大的罪恶。很多很多可怕的残忍的行为,以及历史上非常悲惨的灾难,归根究柢都是来自于“无知”。
所以必须说:“无知”,大概是人类要在“超越人性”,做这样的一个努力之前,最需要先意识到的。然后好好地面对它,好好地来超越无知。而“理性”就是最重要的力量。
要打破无知、追求理性,需要很大的努力而这又违背好逸恶劳的人性,以致于在获麟事件后这个世界看在孔子的眼中,他终于觉得:数十年的奋斗已经没有希望,没有任何转圜的可能,没有一丝一毫救赎的机会于是就在这个时刻,万念俱灰,放弃对这个世界的期待。
《春秋》没有人看也没有人去做努力,所以再写又有什么意义呢?而这样一个以理想作为生命所有力量来源的人,当他一旦放弃理想的时候,也就等于放弃生命。
所以,“绝笔于获麟”就是宣告:孔子不想要再继续活在这样一个乱世里,这个乱世不一定是战争的时代,而是人性颠倒、价值病变的混乱时代。这就使孔子感到真正的窒息。孔子放弃他的志业,不再“述而不作”。他连“述”都不愿意再动笔了,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这样的绝望,没有身历其境的人是不能体会的,而要身历其境的前提是你首先要先用百分之百的生命,以数十年的精力跟努力来从事的一种理想、追求。但在孔子这样一个“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一颗巨石也会终于不敌“获麟事件”所带给他的打击,可想而知,孔子已经忍受太多。当然我们前面说:万念俱灰的前提就是要有全力的奋斗,而且要是坚持很久甚至终其一生的奋斗。但是这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所以能够体会孔子绝笔心情的人,也应该寥寥无几。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到了逼所有的麒麟、凤凰,包括所有的野生动物都快活不下去的状态,如果孔子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恐怕很早就绝笔了,不必等到七十几岁。
就此而言,人类要做的是真的要有很多很多的努力,而这个努力的前提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学会尊重每一个生命,了解他们,珍惜他们, 其中一定有麒麟。
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所以孔子“哭之恸”.
意思是:不到获麟那样不合适的时候决不停笔。
出自唐代李白的《古风·大雅久不作》。
节选原文: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译文:
众多才华之士人现在遇到了清明的君主,正是风云际会,大展宏图之时。他们正直的品格与粲然的才华交相辉映,就像天上的星星烁烁闪亮。我的志向就是要如孔子一样,用春秋笔法,除邪扶正,让正义辉映千秋。希望能像前代圣贤一样完成这一使命,不到获麟那样不合适的时候决不停笔。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此篇原列第一首。该组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一说作于天宝安史之乱以前,所据“吾衰”一语,一说“当属早期‘大言’之作”。
诗词赏析
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统摄“圣代复元古”到最后“绝笔于获麟”。
由于这首诗的主意在复振大雅之声,所以诗人在写作时,其胸襟风度,也一味的大雅君子之风,不能骏发飘逸,也不能郁勃牢骚,完全用中锋正笔。
因此,即使在“吾衰竟谁陈”的慨叹之中,对当代有所不满,而只能以“圣代复元古”等六句正面颂扬之辞,来微露矛盾之意,这并非诗人故作违心之论,而是写这首诗的立场使然。
全诗一韵到底,音节安雅中和。最后两句,由于立意的坚决,音调也不自觉地紧急起来,“立”、“绝”、“笔”三个入声字,凑巧排列在一起,无意中声意相配,构成了斩钉截铁的压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风五十九首
获麟孔子为什么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孔子见麟而泣、获麟孔子为什么哭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