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金谷园为什么叫梓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金谷园为什么叫梓泽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梓泽丘墟典故:
“梓泽”原是洛阳四河之一的瀍河发源地——孟津横水的梓泽。王勃所指乃西晋洛阳石崇所建金谷园,又名梓泽。
明月高悬时,石崇或与达官贵人,或邀廿四文友,在园中游宴欢歌;或登高临水,或列坐水滨,或就于路旁,琴瑟笙箫次第相闻,美女佳人游间助兴。文人喜酒,兴致高处,舒襟开怀,口吟词赋,限时不得,即罚酒三斗。
好一幅金谷夜宴图,月满则亏,盛极则衰,金谷园的结局,像极了一条抛物线。
杜牧《金谷园》诗云: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诗中感叹哀怜的是石崇的美人绿珠。
当时石崇朝中失势。将军孙秀垂涎绿珠多年,便带兵包围了金谷园的崇绮楼,声称捉拿石崇。石崇一看大势已去,迁怒绿珠道:我都是因为你才得罪了他们哪。
绿珠伤心地摇摇头,望了一眼窗外浮云,侧过身,泪眼婆娑地看着石崇,轻声说:妾乃弱女子,无以救助大人,只能以死赎罪了。说完,没等石崇答话,便纵身跳下楼去!顿时月坠花折、香消玉殒!
石崇整个家族亦被赵王司马伦尽杀于洛阳东市,其中包括他年迈的老母亲,昔日繁华金谷,渐成黄土废墟。
《滕王阁序》另外典故:
1、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南州高士”徐稚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丰城人,故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而陈蕃也做豫章郡太守时,立志做一番大事,刚一到任履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睢阳为中心建了一座很大的花园,即文中所谓的“睢园”,后人称为梁园。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
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天下的文人雅士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
是活用,名次活用为动词,“丘墟”本为名词,这里当动词讲——成为丘墟/变为丘墟
翻译:繁华的金谷园也成为荒丘废墟
梓泽:即晋·石崇的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滕王阁序中23个典故的诗句和它们各自的作用:
1、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张华见斗、牛二星间常有紫气,请雷焕登楼观看。雷焕说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剑在豫章郡丰城县(今属江西)。于是张华任雷焕为丰城令。雷焕果然在丰城狱的地下挖出了两把宝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剑挖出之后,紫气就消失了。
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后来宝剑入水化为双龙。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见蛟龙入怀,于是作出了《春秋繁露》的词;扬雄著《太玄经》,梦见自己在《太玄经》上吐出了凤凰。
4、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其中第二把叫紫电。“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
5、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
“邺水朱华”两句是写宴会之文,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
6、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世说新语》:晋明帝小时候坐在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就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和太阳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从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所以这样说。”元帝感到很惊讶。
第二天,大宴群臣时又问明帝同样的问题,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变了脸色,问:“怎么和昨天的回答不一样?”明帝回答说:“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含蓄地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流露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
7、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通过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托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文的感慨。
见于《史记》。冯唐:西汉人,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曾当过官,后被罢免。汉武帝时求取贤良,他被举荐,可是当时已经年过九十,无法任职。
李广:西汉名将,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征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但始终未获封侯。借冯唐、李广的遭遇,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之感。
9、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梁鸿,字伯鸾,东汉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文学家。著名的“举案齐眉”典故的由来。有一次给主人看见了,惊叹道:“能使妻子这样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
于是换了间大房子给梁鸿夫妇居住,自此梁鸿方得潜心学问,闭门著书十余篇。后代文人常引“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来抒发自己一生襟怀未曾开的抱怨。
10、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传说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有个叫吴隐之的广州刺史,听了传说后就去喝了贪泉的水,并赋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表明自己清廉的决心。果真,他上任后,是一个人人称颂的清官。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正,不受污染。
涸辙:水干涸了的车辙沟。见于《庄子·外物》:庄周到监河侯家借粮食,他不借,庄周便给他讲了一个寓言:我来的途中听到有人叫我,我环顾四周,发现是一条掉在车辙沟里的鲋鱼。我问他:“你叫我干什么?”
鱼说:“我本来是生活在东海里的,但是现在流落到这里,你可以找来一斗的水救我吗?”我说:“可以,让我到越国去游说越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鲋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水,现在只要有一斗一升的水我就可以活下去。
你这样说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卖鱼干的地方去找我。”在此反用其意,是说无论处于何种恶劣环境,都不会改变高尚志节和乐观情怀。
11、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见于《后汉书》:东汉将领冯异出征,先战败于回谷,后得胜于渑池。汉光武帝刘秀致书慰劳他说:“你开始虽然在回谷战败,但终于能在渑池获胜,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2、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
见于《后汉书》。孟尝,字伯周,东汉人,曾任合浦太守,为官清正贤能,兴利除弊,政绩卓著,受到人民爱戴。后隐居。汉桓帝时,尚书杨乔多次举荐,称他“清行出俗,能于绝群”, 但始终没被起用。
1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据《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终)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14、奉宣室以何年。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一个宫室。是皇帝办公之处。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汉文帝曾把他召回,在宣室接见了他。指自己不知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召见。
15、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晋书•谢安传》: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比如有芝兰玉树,人们都会希望它生于自己的庭院中。” 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后来就称谢玄为谢家宝树。
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孟子的邻居是做丧事的,孟子跟他们学做丧事,孟母就搬家;第二个邻居是商人,孟子跟他们学做买卖,孟母就又搬了家;这一次搬到了私学旁,孟子就开始学习知识和礼仪。
16、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出自《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说话没有依据)。’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立身没有准则)。’鲤退而学礼。”
他日:来日。趋庭: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作为典故,“趋庭”“鲤对”“庭对”都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庭训”多指父亲的教诲或培育。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鲤:孔鲤,孔子之子。对:指庭对,有接受教诲之意。
17、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龙门:据《后汉书•李膺传》载,李膺当时名声很大,被他接待的读书人,感到庆幸,称为登龙门。后来往往把登龙门用来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荣耀。
龙门:在现在山西省稷山县和陕西省韩城县之间的黄河中,那里水险流急,河里的大鱼聚集龙门的下边上不去,据传说,上去的鱼将化为龙,因此,“登龙门”往往用来比喻士子忽然得到荣耀,“鲤鱼跳龙门”即此意;也用来比喻由于谒见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价。
18、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事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杨意:杨得意的省称。抚:抚弄。凌云:指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杨得意是汉武帝时一位掌管天子猎犬的官员,向武帝推荐了司马相如。
19、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钟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楚人,善知音。流水:指伯牙鼓琴,心里在想高山或流水,钟子期就一定能猜到。后世用“高山流水”比喻难得的知音、知己。
20、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兰亭:在今浙江省绍兴西南。晋朝王羲之曾和群贤宴集于此,赋诗作文,作有《兰亭集序》,文坛上传为佳话。梓泽:晋朝石崇的金谷园,又名梓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亦曾有文人聚会于此。这两句是说,当年兰亭宴集的盛况已成陈迹,繁华的金谷园也早变为一片废墟。
21、“请洒潘江,各倾陆海”。
潘江陆海: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作为成语,一般写作“陆海潘江”。这里用来形容众宾客的文才。
22、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有怀投笔:有投笔从戎的怀抱。投笔从戎的故事,见《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尤当效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
23、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见《晋书•阮籍传》。阮籍,晋朝诗人,竹林七贤之一。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内心忧愤,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不拘礼法。他常独自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恸哭而返,借此宣泄苦闷心情。
扩展资料:
写作特色: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
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
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作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滕王阁序
是西晋石崇的别墅。
金谷春晴—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洞内。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与贵族大地主王恺争富,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金谷园”。
详细说明
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石崇用绢绸子针、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岛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得金碧辉煌,宛如宫殿。金谷园的景色一直被人们传诵。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的时候,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辉掩映,蝴蝶蹁跹飞舞于花间;小鸟啁啾,对语枝头。所以人们把“金谷春晴”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梓泽是金谷园的别称。《晋书·石苞传》载:”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送者倾都,帐饮于此焉。“
金谷园是西晋大官僚地主石崇的别墅。据历史记载,西晋时期石崇为纵情放逸,在洛阳依邙山、临谷水建了规模宏大的花园。此园随地势筑台凿地,楼台亭阁,池沼碧波,交辉掩映,加上此园茂树郁郁,修竹亭亭,百花竞艳,整座花园犹如天宫琼宇。洛阳八大景一的“金谷春晴”指的就是这里的春天美景。在西晋王朝统治时期,金谷园里发生了许多奇事,足以说明当时大官僚地主石崇的糜烂生活。
据《世说新语》等书记载,石崇在金谷园中挥霍无度,过着极其糜烂的生活。在石崇的金谷园中,厕所里放着甲煎粉、沉香汁之类的名贵香料,凡是上厕所的,都能看到厕所里有十多个穿着华丽的新衣、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仆恭立侍候。当时晋朝的一位官员刘实有事去拜访石崇,上厕所时见到厕所里有绛色纹帐、垫子等很讲究的陈设,并有婢女捧着香袋侍候,吓得急忙跑出,以为错进了石崇的内室。
在金谷园,石崇整日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经常在园中设宴豪饮,在劝来客喝酒时,如果客人喝酒不能干杯见底,石崇就让侍卫将劝酒的美女杀掉。有一次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到石崇的金谷园赴宴,王导滴酒不沾,但害怕石崇因此而大杀奴婢,所以在奴婢劝酒时只好勉强喝下,以致烂醉如泥。王敦则不然,当美丽的奴婢劝酒时,他都坚决不喝,结果使三名奴婢被石崇斩杀。
石崇还是个极爱争强斗胜之人。当时晋武帝的舅父王恺生活也很奢靡,他家用麦糖刷锅。石崇知道后就让家人用蜡烧火做饭。王恺为了防护自己,在路两旁用丝布做成40里布障,石崇得知后为了压倒王恺,命令手下用锦锻做成布障50里。王家用赤石脂泥墙,石崇得知后就用香料泥墙。石王斗富不知耗尽了多少钱财,全然不知普通百姓的痛苦。
石崇此人不但生活奢侈,而且还非常好色,在金谷园别墅中虽然美女如云,但石崇最为钟情宠爱的是一名歌女绿珠。此女是石崇在南方为官时所得,回到洛阳后,石崇命人在金谷园为她专修了一座华丽的妆楼,并取名“绿珠楼”,整日和绿珠姑娘在别墅中过着淫荡的生活,绿珠姑娘因石崇的宠爱也愿心甘情愿地跟随石崇,寸步不离。谁知好景不长,随着石崇的政治靠山贾皇后被废,石崇也被免除了职务,朝廷中石崇的政敌赵王伦掌握了实权。赵王伦手下一员大将孙秀早就垂涎绿珠姑娘的美色,只是害怕石崇的权势不敢轻易造次,在得知石崇政治上倒台后便多次派人到石崇的别墅索要绿珠。石崇将别墅中的美女打扮一新全部推出,任孙秀手下任意挑选,就是不愿将绿珠姑娘交出。孙秀就去找赵王伦商议,俩人密谋后打着皇上的招牌包围金谷园,强行索要绿球。绿珠姑娘因不愿意,坠楼而死。
孙秀因未能如愿气得咬牙切齿,向皇上诬告石崇谋反,皇帝竟听信了孙秀的话,将石崇及家人抓起来斩了,石崇的家产也被朝廷没收。从此以后,繁华的金谷园才一天天败落荒废了。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生卒年不详,约汉光武建武初年,至和帝永元末年间在世。娶妻孟光,两人因为不堪声名所累,东出潼关,取道京师洛阳。看到洛阳城中巍峨、富丽的宫殿群,想到沿途所见老百姓生活的艰难,不禁对刚刚建立不久的东汉有些不满与失望,他作了一首《五噫之歌》,讽刺统治者追求享乐,浪费民力,歌词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邙山,噫!俯览壮丽的帝王之都,噫!只见宫室连云遮日,噫!看不见百姓的辛劳,噫!漫漫辽辽的宫殿,噫!” 当时在位的是东汉王朝第三代皇帝章帝刘炟。章帝得知这首歌后,龙颜大怒,传令各地捉拿梁鸿夫妻二人。好在梁鸿夫妻有意隐藏自己的行踪,终于没有落入官府之手。尽管如此,梁鸿也不得不改名期运,与孟光跋涉千里,在远离洛阳的齐鲁地区找到了一片属于他们的土,继续过着他们理想中的生活。
宗悫(què)一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梓泽:金谷园别称,为西晋石崇所建,昔日繁华,到作者时代已成废墟。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典故:
兰亭指的是兰亭集会,书圣王羲之曾写过《兰亭集序》。兰亭在绍兴越城区的西南部,离城约13公里。这个典雅的园子为中外游人瞩目。
据历史记载,公元353年,即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 等贵族名流及亲朋共42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后来王 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传说当时王羲之是沉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 324字,凡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到 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忍释,临死时竞命人用它来殉葬。
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 《兰亭集序》的真迹了。 在兰亭里,有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内碑石上刻有“鹅池”两个草书大字。相 传这两个字是王羲之手书,并传说王羲之很喜欢鹅,在家里养了一群鹅。
现在 兰亭的鹅池里也养了几只白净的鹅。梓泽指的是西晋时的荆州刺史石崇的金谷园。晋代石崇的别墅是金谷园的别称。故址在今 河南省孟县境内。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孟津县志》第三章《苑囿、梓泽》载:“梓泽是晋石崇别墅,遗址在横水乡会瀍村(古称辉嶂沟)。
清代《孟津县志》载:‘在县西七十里’。郦道元著的《 水经注·瀍水》中说:‘瀍水出河南谷城县北山,水出其北梓泽中。’别墅因地取名,石崇常在此宴客赋诗。”
当时石崇和国内著名文人共24位,号称“金谷24友”,经常在梓泽金谷园饮酒作诗,所作的诗汇编成一本书,名《金谷诗集》。
扩展资料:
《滕王阁序》另外典故:
1、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南州高士”徐稚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丰城人,故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而陈蕃也做豫章郡太守时,立志做一番大事,刚一到任履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这里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稚。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睢阳为中心建了一座很大的花园,即文中所谓的“睢园”,后人称为梁园。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
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天下的文人雅士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
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邺水”即邺下(今河北省临漳县),是曹魏兴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诗。“朱华”正是用了曹植在邺下作《公宴诗》中的著名诗句“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其中“被”“冒”二字看出此建安文学集大成者选词用字之匠心。
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曹植与谢灵运分处魏晋时代的首尾两端,植是出汉音,启魏响,灵运是出东晋,启南朝;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所以这里将曹植和谢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是很恰当很自然的。
典故用法: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滕王阁序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