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作诗诗思在驴子背上(古人骑驴寻诗的诗句)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关于为什么古人作诗诗思在驴子背上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古人骑驴寻诗的诗句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哪个诗人牵驴

孟浩然。

据宋阴幼遇《韵府群玉》载:“孟浩然尝于灞水,冒雪骑驴寻梅花,曰“吾诗思在风雪中驴子背上。”宋李 颀《古今诗话》亦有一则类似记载,说的是晚唐诗人郑綮,“相国綮善诗……或曰“相国近为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此何以得之?”于是,“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遂成千古名言。

樊川驴背什么意思

要说樊川驴背 先说樊川与驴背

樊川 就是杜牧 杜牧号樊川居士

驴背呢 就是驴子的背

唐代郑启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驴背就与诗有关,而樊川更是诗人。而唐代诗人包括杜牧都骑过驴。

看看“树里青帘隐画图,樊川驴背一唏嘘”出自《杏花村秋兴八咏》

樊川驴背就构成了一个意象,一个和杏花酒家有关的意象——骑着驴子的杜牧。

杜牧骑在驴子上“借问酒家何处有”,而后有了《清明》一诗。

灞桥上有什么故事,好像造纸术发明的地方就在灞桥附近?

灞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以后在宋、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

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筋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

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成了西安的胜景之一。

横跨灞河的灞桥是长安与东方广大地区的重要通道。《西安府志》中云:“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扬,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致。“大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东晋谢道蕴“柳絮”和“雪花”的一句妙联而使得“灞柳风雪”成为关中八景之一景。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就以折柳赠别来表达与亲朋好友的留恋不舍之意。

古人曾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可见诗与灞桥雪的缘分很深。

古人有诗云:“春色东来渡灞桥,青门垂柳百千条”。

李白《忆秦娥》有“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戴叔伦《赋得长亭柳》:“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据《唐诗纪事》记载:“雍陶有一次送别故旧,行至灞桥,问随从曰:‘此桥为何称情尽桥?’随从道:‘因送别到此为止点,故称之情尽桥。’雍陶有感惜别之情:‘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折柳桥》。

还有一首歌曲,“灞桥柳,灞桥柳,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你可知无奈的风霜,它怎样在我脸上流。灞桥柳,灞桥柳,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你可知古老的秦腔,它并非只是一杯酒。”关于造纸术不太清楚

拜托给点分

历史上,哪些人骑驴的﹖

一是因着毛驴性子慢,适于诗人推敲诗句。二大概是自古以来,君子固穷,驴子本身是落魄的东西,这跟诗人的落魄是一致的。诗人和毛驴,恰是一段绝配。李白有诗曰:“

阮籍为太守,骑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中国古代诗人大多有骑毛驴旅行的经历,诗人喜欢骑驴,似与毛驴有着不解之缘。骑驴几乎成了诗人的标志。《唐诗纪事》引《古今诗话》中的一条记载:有人问诗人郑綮新近有无诗作,郑綮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这位诗人回答得很果决,诗思只有在驴背上才能产生,离开了驴背,哪还会有诗情?细想起来,他这话还真有道理。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有个生动的骑驴故事。据《唐才子传》记载:李白云游四方,某日,他想去登临华山,便醉醺醺的骑着毛驴向华山赶去,经过华阴县的衙门口,他没有按规定从驴背上下来,县令大怒,派衙役把李白抓来堂下,怒问:“你是什么人?竟敢这般无礼!”拿出笔墨纸张,让李白写供词。李白在供状上没有写自己的姓名,只写道:“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意思是说,你问我是谁,请看我的经历:我曾酒后呕吐,皇上用他的手绢给我擦嘴,皇上还亲手给我调制醒酒的汤。我写文章的时候,杨贵妃给我捧砚台,高力士给我脱靴子。天子门前,尚且允许我骑马奔跑,你华阴县里,竟然不允许我骑驴吗?这位县令虽不认识李白,但是对这段佳话早已听闻。于是慌忙下座,向李白道歉说:“不知李翰林到此,得罪,得罪。”李白大笑,爬上驴背,扬长而去。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也有骑驴的经历,而且骑驴的年头还不短,他在诗中说自己“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毛驴是他主要的交通工具,“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示从孙济》)。后来他做了官,上朝也是骑驴:“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逼侧行赠毕四曜》)。中唐诗人李贺,也是个终日骑驴游走的主,《新唐书》本传说:李贺每天早上太阳一出,就骑上毛驴到山野间转悠,背着个古旧的破锦囊,东瞧瞧,西望望,有了灵感就在驴背上记下来,装进锦囊里,晚上回家整理成篇。晚唐诗人贾岛也有许多骑驴吟诗的佳话,略说一二。《唐才子传》记载:有一天,贾岛骑驴行走在京都大街上,当时秋风正紧,黄叶满街,于是吟道:“落叶满长安”,想对个上句,做成一联,却难以找到佳句。苦思片刻,忽然蹦出个“秋风吹渭水”来,一时乐得不知如何是好,正得意间,却唐突了京兆尹(相当于今北京市长)的大驾,结果被关押了一夜。“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是贾岛的名句,能写出这样的好句,虽被关押一夜我看也值。还有一事也发生在驴背上,那是在他骑着毛驴拜访李凝幽居之后,他写出两句诗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对这个“推”字不太满意,整天思索好词。有一次他骑着毛驴在大街上行走,在驴背上沉吟这两句诗,一会用手做推门状,一会用手做敲门状,引得路人万分惊愕,以为他是个疯子。正在这时,京兆尹韩愈的车驾过来了,他也没看见,依然处在“推”“敲”的冥想之中,结果冲撞了韩愈的马头,韩愈的随从把他抓住,韩愈问他怎么回事,他告诉了实情。还好,韩愈也是个诗人,不但没有治他的罪,还帮助他选定了“敲”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与抗金志士王炎屯兵南郑,准备收取关中地区,进而收复中原。后来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被调任到成都做闲散官员。他在由南郑前线开赴成都途中,经过剑门关的时候,写了一首七绝《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作者一路风尘,一路饮酒,心情黯淡,神色沮丧。自问道:难道我这辈子就该当是个诗人(而不是抗金的将军)吗?不然的话,我怎么也骑上毛驴了呢?显然,作者把“骑驴”看作是成就诗人的标志了。以上事例说明了古代诗人与毛驴的密切关系。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我以为可能是出于以下的几个原因。一是毛驴比较驯顺,便于力气不大的诗人们驾驭。二是毛驴行走比较缓慢,便于诗人们在驴背上细致观察、凝神思索,而“走马看花”向来是被人们比喻为匆忙、粗略地观察事物的,这显然不利于作诗。第三个原因更为重要,在诗人的心目中,他们是一个散漫、洒脱、不修边幅、摆脱物欲、甘任贫穷、随情任性、浪漫不羁的群体,他们用不着高头大马以炫耀声威,摆弄阔气、散发铜臭是为他们所不屑的,他们自命为精神世界的骄子,为此,他们以毛驴为伴,这也真是天缘之合。毛驴有幸啊,陪伴着千古诗人一路走来。

------------------------------

满意请采纳

如有需要欢迎追问

谢谢~~~~~~~~~~~~~~~

灞桥诗思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唐相国郑启虽有诗名,……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

释义用法

唐相国郑启喜欢写诗,有人问他近日是否有新作,郑启回答“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灞桥,本作霸桥,在陕西长安县东。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故灞桥亦称销魂桥。后用此典指在具体的情景下,有真情实感,才能写出佳作。

用典形式

【风雪灞桥】 宋·张炎:“还知否?能消几日,风雪灞桥深。”

【觅句灞桥】 宋·陆游:“结茅杜曲桑麻地,觅句灞桥。”

【桥边得句】 宋·范成大:“犯寒书剑出春萝,风雪桥边得句多。”

【雪里骑驴】 宋·陆游:“山阴清绝君须记,雪里骑驴未办诗。”

骑驴索句】 宋·范成大:“骑驴索句当年事,岁暮骚人不自聊。”

【蹇驴灞桥】 清·黄鷟来:“间世词人怀旷达,蹇驴曾踏灞桥 来。”

【灞桥风雪】 宋·范成大:“为问灞桥风雪里,何如田舍火炉头?”宋·陆游:“从今诗在巴东县,不属灞桥风雪中。”

【灞桥驴背】 清·黄景仁:“风流辉映今犹昔,更有灞桥驴背客。”

【灞桥诗句】 元·王行:“满眼落花飞絮,回首琼林玉树。驴背是何人?得了灞桥诗句。”

【驴背无诗思】 明·高启:“年来驴背无诗思,醉踏尘埃空自愁。”

【诗在驴背上】 明·唐寅:“诗在浩然驴背上,按鞭徐咏夕阳归。”

【诗兴属骑驴】 宋·陆游:“江头霜叶满,诗兴属骑驴。”

【诗情似灞桥】 宋·陆游:“老来万事浑非昔,惟有诗情似灞桥。”

【诗情灞桥生】 清·孙中岳:“词笔已从梁苑秃,诗情又向灞桥生。”

【骑驴上灞桥】 宋·陆游:“骑驴上灞桥,买酒醉新丰。”

【骑驴吟灞上】 宋·范成大:“谁子骑驴吟灞上,何人跋马客蓝关?”

关于为什么古人作诗诗思在驴子背上和古人骑驴寻诗的诗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