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座泪纵横这是为什么(泪纵横的意思)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关于四座泪纵横这是为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泪纵横的意思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解析

一首歌唱完了、仰着头对着天空感叹,(因为头是仰着的,所以泪水是横着流的)

羌村三首[之三]的赏析

羌村三首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

第一首写刚到家时合家悲喜交集的情景。

前四句叙写在夕阳西下时分抵达羌村的情况。迎接落日的是满天峥嵘万状、重崖叠嶂似的赤云,这�烂的景色,自会唤起“归客”亲切的记忆而为之激动。“日脚”是指透过云缝照射下来的光柱,象是太阳的脚。“日脚下平地”一句,既融入口语又颇有拟人化色彩,似乎太阳经过一天奔劳,也急于跨入地底休息。而此时诗人恰巧也结束漫长行程,到家了。“白头拾遗徒步归”,长途奔劳,早巴望着到家休息。开篇的写景中融进了到家的兴奋感觉。“柴门鸟雀噪”是具有特征性的乡村黄昏景色,同时,这鸟儿喧宾夺主的声浪,又反衬出那年月村落的萧索荒芜。写景中隐隐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感。“归客千里至”一句,措语平实,却极不寻常。其中寓有几分如释重负之感,又暗暗掺杂着“近乡情更怯”的忐忑不安

后八句写初见家人、邻里时悲喜交集之状。这里没有任何繁缛沉闷的叙述,而简洁地用了三个画面来再现。首先是与妻孥见面。乍见时似该喜悦而不当惊怪。然而,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亲人忽然出现,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认,乃至发楞(“怪我在”),直到“惊定”,才“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这反常的情态,曲折反映出那个非常时代的影子。写见面毕,诗人从而感慨道:“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这里,“偶然”二字含有极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感慨。杜甫从陷叛军之手到脱离叛军亡归,从触怒肃宗到此次返家,风波险恶,现在竟得生还,不是太偶然了吗?妻子之怪,又何足怪呢?言下大有“归来始自怜”意,刻画患难余生之人的心理极切。

其次是邻里的围观。消息不胫而走,引来偌多邻人。古时农村墙矮,所以邻人能凭墙相望。这些邻人,一方面是旁观者,故只识趣地远看,不忍搅扰这一家人既幸福而又颇心酸的时刻;另一方面他们又并非无动于衷地旁观,而是人人都进入角色,“感叹亦歔欷”,是对之羡慕?为之心酸?还是勾起自家的伤痛?短短数语,多么富于人情味,又多么含蓄蕴藉。

其三是一家子夜阑秉烛对坐情景。深夜了,最初的激动也该过去了,可杜甫一家还沉浸在兴奋的余情之中。“宜睡而复秉烛,以见久客喜归之意。”(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这个画面即成为首章摇生姿的结尾。

第二首写还家后矛盾苦闷的心情。

前八句写无聊寡欢的情状。杜甫这次奉旨回家,实际上无异于放逐。对于常人来说,“生还偶然遂”自是不幸中之大幸;而对于忧乐关乎天下的诗人,适成为幸运中之大不幸。居定之后,他即时就感到一种责任心的煎熬,觉得值此万方多难之际守着个小家庭,无异于苟且偷生。可这一切又是迫不得已的。这样一种缺乏欢趣的情态,连孩子也有所察觉:“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早见此归不是本意,于是绕膝慰留,畏爷复去。”(金圣叹)对于“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的诗人,没有比这个细节更能表现他的悒郁寡欢的了。

于是他回忆去年六七月间纳凉“池边树”的往事。那时他对在灵武即位的肃宗和自己立朝报国寄予很大希望,故而多少有些“欢趣”。谁知事隔一年,却遭到如许失望,不禁忧从中来,百感交集,备受煎熬。叙事抒情中忽插入“萧萧北风劲”的写景,又大大添加了一种悲凉凄苦的气氛。

末四句写到秋收已毕,虽然新酒未曾酿出,却计日可待,似乎可感到它从糟床汩汩流出。“赖知”、“已觉”均属料想之词。说酒是因愁,深切表现出诗人矛盾苦闷的心理——他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呵。

第三首写邻人来访情事。

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客至”的当儿,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群鸡乱叫。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古代黄河流域一带养鸡之法如此),院内安静下来时,这才听见客人叩柴门的声音。这开篇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的欣喜。

来的四五人全是父老,没有稍为年轻的人,这为后文父老感伤的话张本。这些老人都携酒而来,酒色清浊不一,各各表示着一家心意。在如此艰难岁月还这样看重情礼,是难能可贵的,表现了淳厚的民风并未被战争完全泯灭。紧接四句以父老不经意的口吻道出时事:由斟酒谦称“酒味薄”,从酒味薄说到生产的破坏,再引出“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时世之艰难,点明而不说尽,耐人寻思。

末了写主人致答词。父老们的盛意使他感奋,因而情不自禁地为之高歌以表谢忱。此外言“愧”,暗中照应“晚岁迫偷生”意。如果说全组诗的情绪在第二首中有些低落,此处则由父老致词而重新高涨。所以他答谢作歌,强为欢颜,“歌罢”终不免仰天长叹。所歌内容虽无具体叙写,但从“艰难愧深情”句和歌所产生的“四座泪纵横”的效果可知,其中当含有对父老的感激、对时事的忧虑、以及身世的感喟等等情感内容。不明写,让读者从诗中气氛、意境玩味,以联想作补充,更能丰富诗的内涵。写到歌哭结束,语至沉痛,令读者三复斯言,掩卷而情不自已

安史之乱给唐代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儿童尽东征”、“黍地无人耕”的现象,遍及整个北国农村,何止羌村而然。《羌村三首》就通过北国农村之一角,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与诗人系心国事的情怀,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

这组诗,每章既能独立成篇,却又相互联结,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第一首写初见家人,是组诗的总起,三首中惟此章以兴法开篇。第二首叙还家后事,上承“妻孥”句;而说到“偷生”,又下启“艰难愧深情”意。第三首写邻人的交往,上承“邻人”句;写斟酒,则承“如今足斟酌”意;最终归结到忧国忧民、伤时念乱,又成为组诗的结穴。这样的组诗,通常又谓之“连章体”。诗人从还家情事中抽选三个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予以描绘。不但每章笔墨集中,以点概面,而且利用章与章的自然停顿,造成幕闭幕启的效果,给读者以发挥想象与联想的空间,所以组诗篇幅不大而能含蓄深沉。

《羌村三首》以白描见长。虽然取材于一时见闻,而景实情真,略无夸饰。由于能抓住典型的生活情景与人物心理活动,诗句表现力强,大都耐人含咀。写景如“柴门鸟雀噪”、“邻人满墙头”及“群鸡正乱叫”四句等,“摹写村落田家,情事如见”(申涵光)。写人如“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均穷极人物情态,后一联竟被后世诗人词客屡屡化用。如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晏几道“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陈师道“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等。又如“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写幼子倚人情状,栩栩如生。恰如前人评赞:“一字一句,镂出肺肠,才人莫知措手;而婉转周至,跃然目前,又若寻常人所欲道者”(见《杜诗镜铨》引王慎中语)。这种“若寻常人所欲道”而终使“才人莫知措手”的描写,充分体现作者白描之功力。总之,由于这组诗语言平易,诗意凝炼,音韵谐调,抒情气氛浓郁,在杜诗中占有重要地位。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结局两句将诗情推向极至,“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诗人长歌当哭义愤填膺,悲怆感慨之情骤然高涨。“百虑”化作长歌咏叹,这一声长叹意味深长,饱含无奈和痛楚,诗人对国事家事的沉痛忧虑让四座乡邻大受感染,产生共鸣,举座皆是涕泪纵横。听者与歌者所悲感者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源皆由是安史之乱引发。诗人的情感思绪已不仅仅是个人的,它能代表千千万万黎民苍生、爱国志士的心声。杜甫的诗人形象在作品中已经由“小我”升华为“大我”,“纵横”之泪是感时局伤乱世之泪,是悲国破悼家亡之泪,组诗潜藏着的情感暗流在结尾处如破堤之水奔涌而出,悲怆之情推倒了最高点,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老泪纵横的意思 老泪纵横是什么意思

1、老泪纵横,汉语成语,拼音是lǎolèizònghéng,意思是指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出自唐·杜甫《羌村三首》:“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2、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常与“泣不成声”连用。

3、示例:他的儿子在前线光荣牺牲,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禁老泪纵横。

4、〖近义词〗满面泪痕 、泪如雨下

5、〖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

“四座泪纵横”中的“四座”是什么意思?

“四座”:前、后、左、右四面座位上的人。意为坐在周围的人。

《羌村三首》古诗阅读及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羌村三首》古诗阅读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羌村三首

杜甫

其一

峥嵘赤云西②,日脚下平地③。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④。

妻孥怪我在⑤,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⑥。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⑦。

夜阑更秉烛⑧,相对如梦寐。

注释

①此三篇选自杜甫《杜工部集》。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闰八月,杜甫从凤翔回鄜州(今陕西富县)探亲,这三首诗写于回鄜州之后。羌村,在鄜州郊外,因羌族人多,故称羌村。杜甫家人寄居在这里

②峥嵘,本形容山高峻,这里借状云层重叠突起的样子。

③日脚,云缝中透出的太阳光。

④归客,杜甫自称。

⑤妻孥(nu奴),妻与子,这里偏重指妻。怪我在,惊讶我还活着。

⑥遂,达到,如愿。

⑦歔欷(xu xi虚希),哽咽,抽泣。

⑧夜阑,夜深。更,再,又。秉烛,本指持烛,此处指点燃蜡烛。

译文

西天布满重峦叠嶂似的红云,阳光透过云脚斜射在地面上。

经过千里跋涉到了家门,目睹萧瑟的柴门和鸟雀的聒噪,好生萧条啊!

妻子和孩子们没想到我还活着,愣了好一会儿才喜极而泣。

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能够活着回来,确实有些偶然。

邻居闻讯而来,围观的人在矮墙后挤得满满的,无不感慨叹息。

夜很深了,夫妻相对而坐,仿佛在梦中,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

其二

晚岁迫偷生①,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②。

忆昔好追凉③,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④。

赖知禾黍收⑤,已觉糟床注⑥。

如今足斟酌⑦,且用慰迟暮⑧。

注释

①晚岁,老年。偷生,苟且活着。

②这句是说怕我还要离开。却,还,仍。

③好(hao浩)追凉,喜欢乘凉。

④煎百虑,内心为各种忧虑所煎熬。

⑤赖知,幸亏知道。

⑥糟床,造酒用的器具,即榨床。注,指酒流注,表示酒已酿成。

⑦足,足够。斟酌,指饮酒。

⑧迟暮,指晚年。

译文

人到晚年了,还感觉是在苟且偷生,但又迫于无奈,终日郁郁寡欢

儿子整日缠在我膝旁,寸步不离,害怕我回家没几天又要离开。

闲来绕数漫步,往昔追随皇帝的情景出现在眼前,可事过境迁,只留下遗憾和叹息。

一阵凉风吹来,更觉自己报国无门,百感交集,备受煎熬。

幸好知道已经秋收了,新酿的家酒虽未出糟,但已感到醇香美酒正从糟床汩汩渗出。

现在这些酒已足够喝的了,姑且用它来麻醉一下自己吧。

其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①。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②。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③。

苦辞“酒味薄④,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⑤,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⑥。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注释

①柴荆,指简陋的家门。犹第一首中之“柴门”。

②问,有问候、慰问的意思。

③倾榼(ke科),从酒器中倒出酒。“榼”是古代盛酒的器具。浊复清,有浊酒也有清酒。

④苦辞,反复地说,表示歉意。主语是“父老”。

⑤兵革,兵器衣甲,借指战争。

⑥艰难,指父老们生活困苦,酒来之不易

译文

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

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里都带着礼物,从榼里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浊。

一再解释说:“酒味之所以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停息,年轻人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日子里, 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至。

赏析

杜甫的《羌村三首》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秋。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公元756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逃往四川,杜甫携妻儿逃至鄜州寄居在城北的羌村。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杜甫闻讯,立即只身北上,投奔李亨。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已沦陷的长安。直至次年(公元757年)四月,才冒险逃出长安,来到肃宗的临时驻地凤翔,任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触怒皇上。这年闰八月,肃宗命杜甫回鄜州省亲,实际是将他停职放归。经过多日长途跋涉,杜甫终于回到鄜州,与家人团聚。《羌村三首》就是他刚到家那几天所见所感的艺术写照。

《羌村三首》是一组事件连贯、主题集中的组诗。分开来看,各自成篇,合起来看,又是一个绾连统一的整体。

第一首写初见家人的情景。杜甫是傍晚时到家的。开头两句“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描写落日云霞,可知诗人到家的时间。“峥嵘”,本指山势高峻,这里借以形容“赤云”,因云屋重叠突起,状如山峰。“赤云”,指云为落日所映红,俗称晚霞。“日脚”,指夕阳从云缝中透出的光柱,好似太阳的脚。“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两句,写门庭破落。“柴门”,用树枝荆条编成的门,常借代贫苦人家,这里指杜甫在羌村破落的家。“鸟雀噪”,指归巢的鸟儿,在叽叽喳喳地乱叫。“归客”,回家的人,作者自指;“千里”,从很远的地方。诗人离家一年之久,几遭折腾,历尽艰辛,才到达家门。以上四句,写诗人刚到家门时看到的景物,勾画了一幅荒村晚景。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两句,写乍见时情态。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人命危浅,朝不保夕,杜甫离家在外,久无音讯,家人早就悬心吊胆,怕他难得生还。现在诗人突然出现,妻孥先是不敢信,不敢认,感到诧异、吃惊,等意识到确是亲人归来,神志才渐渐安定,自然是喜出望外,激动得流下了热泪。这里由“怪”到“惊”到“拭泪”,准确地写出了妻子一瞬间复杂、急遽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刻画了乱世离人的心理状态。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两句,写内心感慨。“世乱”二字,概括了当时社会战乱的特点,揭示了自己遭飘荡的原因。“生还”,即活着回来;“偶然遂”,即偶然如愿而已。“偶然”二字,内涵极为丰富。杜甫从陷落叛军之手到冒险逃出长安,从触怒肃宗到放归返家,历尽风险艰难,竟能生还,实属侥幸、偶然。这里深刻地表现了劫后余生之人的内心痛楚,也诠释了妻子“怪我在”的原因。由此可知,“偶然遂”三字正是本篇的感情出发点,诗中一切描述,皆由此生发。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两句,宕开一笔,以邻人的同情叹息,作侧面烘托。诗人回来了,消息不胫而走,引来偌多邻人。古时北方小村,围墙很矮,邻人能凭墙相望。他们不忍心打扰杜甫一家人刚得到的`团聚,只站在墙外观望,深表同情。他们之中,也不乏有亲人在外,可能还没回来,看到杜甫生还,触景生情,都为之感叹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写夫妇相对久坐、信疑参半的情景。夜深了,夫妻对坐长谈,一支蜡烛不够,再点上第二支。诗人长期飘荡,偶然生还,虽大喜过望,仍不免心有余悸生离死别的种种痛苦还威胁着他们,以致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疑惑是梦中重逢。夜深人静,烛光朦胧,渲染和强化了梦幻的氛围,与人物恍惚的心情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使这首诗的结尾摇曳生姿,韵味无穷。

这首诗短短十二句,从傍晚写到深夜,从室外写到室内,表达了诗人初到家时悲喜交集的心情,深刻揭示了战乱给人民造成的心灵创伤。

组诗的第二首,写回家后忧闷难解的痛苦心情。开头两句“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总写心情之愁闷,前句是因,后句是果。诗人当年不过四十六岁,只因忧愁国事,心情抑郁,才自感未老先衰,故曰“晚岁”。“迫偷生”,被迫苟且活着。这是乱世中人常有的感觉,因为在那种社会里,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过一天算一天,活着就像是“偷”来了日子,年纪大一点的人,尤其会有这种感觉。诗人九死一生,偶然生还,当是不幸中之大幸,但想到今后的时局,想到自己被迫闲居,不能报效朝廷,即便回家团聚,也觉无聊寡欢。“还家少欢趣”正是诗人忧国忧民心态的生动写照。

三、四句“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通过对娇儿天真情态的描写,反映出诗人愁苦的容颜。此二句,历来有两种说法,主要是对“复却去”的理解有分歧。一说孩子喜父归来而绕膝偎依,但见父亲愁眉苦脸,心中不悦,于是又畏而后退。另一说认为孩子缠身,是恐怕父亲又要离家出走。从“却”的本意(却:退却)和诗的情感来看,应以前者说法为妥。这是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虽有娇儿绕膝的天伦之乐,但总敌不住各种忧愁的袭击,内心十分苦闷。

接下来四句:“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前两句回忆一年前诗人初来羌村寄寓的时候,正当炎夏,常爱在池边树旁漫步、乘凉。后两句则写眼前情景。西北早寒,闰八月已是“萧萧北风劲”了。这是晚秋景色,插入此景,渲染了诗的悲凉气氛。这时诗人想到一年来时局的变化和眼前自己的不幸遭遇,不禁忧从中来,越想越难过,内心被各种忧虑煎熬着。这里,诗人抚今追昔,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最后四句:“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前两句是说幸亏知道禾黍已经收割,想到可以用它来酿酒了,于是觉得酒好像已从糟床流出。“赖知”和“已觉”均属料想之词,是诗人借酒浇愁的一种设想。后两句是想象酒已酿好,姑且拿它来安慰自己的晚年(迟暮)。这里,诗人强自宽慰,更见其忧闷的深沉。

这首诗紧扣“少欢趣”来写,“迫偷生”和“煎百虑”是全诗的重心。写的虽是家庭琐事,却表现出诗人时刻以国家人民为重的精神,小中见大,亲切感人。

组诗的第三首,写邻里父老登门拜访的情景。开头四句:“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这首诗也是先写外景,描绘了乡居的真实风貌。第二句中的“客”,指邻里乡亲,即第一首中的“邻人”。为什么要驱鸡上树呢?据说古代北方人养鸡,特别是黄河流域一带,养在树上。“驱鸡上树木”,就是赶鸡回窝,鸡就不叫了,这才听见敲门声,交代有客来访。

中间八句:“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前四句写父老携酒慰问诗人。后四句通过父老的话语,反映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父老的言行,诚挚淳朴,使杜甫深受感动,于是请求为父老唱歌作答。

最后四句:“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这是写诗人的慨叹。“艰难”,指在乱世中,父老们的生活很艰难,这点酒来之不易。面对父老乡亲的深情厚意,诗人既感激,又惭愧。他本是朝廷命官,未能为百姓排忧解难,深感愧疚。结尾两句写诗人为父老歌吟,一曲歌罢,仰天长叹,四座的人都禁不住热泪流淌。这里包含着多少难言的苦衷! 此刻,诗人的心和父老的心沟通了,他们的感情共鸣了,全诗就在慷慨悲歌、宾主感情交融的气氛中结束。

《羌村三首》以白描见长,取材于诗人的几个生活片断,虽没有正面描写时事,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中的社会现实。诗中对战乱带给人民的灾难表示了深切的关注,抒发了对国事的忧虑之情,也反映了诗人与邻里父老亲密无间的淳朴情谊。全诗内容深邃,感情沉郁,语言质朴精当,确是绝妙好辞

评说

高棅《唐诗品汇》,“刘云:当时适然。千载之泪常在人目,《诗三百》不多见也。”

王嗣奭《杜臆》:“起语写景如画。‘妻孥怪我’二句,总是一个喜。……‘生还偶然遂’,正发‘怪我在’之意,见其可喜。‘邻人满墙头’,乡村真景,而‘感叹歔欷’,却藏喜在。”

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不曰喜,而曰‘怪’,情事又深一层。只作惊怪、疑惑之想,情景如画。”

浦起龙《读杜心解》:“邻人感叹,生发好;秉烛如梦,复疑好。公凡写喜,必带泪写,其情弥挚。”

(以上评第一首)

王嗣奭《杜臆》:“久客以归家为欢。今当岁晚,无尺寸树立,而匆迫偷生,虽归有何欢趣?此句含有许多不平在……‘赖知’转下,黍收酒熟,聊慰目前;而‘且用’二字,无限含蓄,非知止知足语也。”

仇兆鳌《杜诗详注》:“‘不离膝’,乍见而喜;‘复却去’,久视而畏:此写幼子情状最肖。”

(以上评第二首)

王嗣奭《杜臆》:“起语,钟(惺)云‘描写村落小家光景如见’,但他人决写不到此,入诗却妙。……至‘歌罢仰天叹’,则公与老父各有其悲,而无复欢趣。此句又三首之总结也。”

杨伦《杜诗镜铨》:“李云:叙事之工不必言,尤妙在笔力高古,愈质愈雅,司马子长之后身也。”

(以上评第三首)

杨万里《诚斋诗话》:“五言古诗,句淡雅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如少陵《羌村》,后山《送内》,皆一唱三叹之声。”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三首哀思苦语,凄恻动人。总之,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也。实情实景,一语足抵人数语。”

四座泪纵横这是为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泪纵横的意思、四座泪纵横这是为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