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为什么利用公子兰(晋文公为什么不封赏介子推)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晋国为什么利用公子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晋文公为什么不封赏介子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春秋早期“小霸”因“七穆”再度上颠峰,它是如何走向衰亡的?

公元前630年9月,晋、秦二国以郑人无礼于晋文公的名头,联合出兵讨伐郑国。不曾想,郑国派烛之武离间了秦、晋联军,私下与秦穆公先行达成了和解。在留下一支军队帮助郑国防守后,秦人就擅自撤军了。

秦军一退,晋军处境顿时尴尬了。虽然已成功称霸东周,但晋国硬实力此时却还稍显不足。晋人要想单独攻破曾经的东周“小霸”郑国的都城,仍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之下,晋文公也只能下令撤退了。

不过,虽然晋人被迫撤围,可这次攻打郑国并非一无所获

因为当年太子试图勾结齐国作乱,引发了郑文公的疑心病,不但把剩余儿子通通赶出了郑国,还杀死了两个儿子。这其中,郑文公贱妾燕姞之子姬兰逃到了晋国,深受晋文公喜爱。这次伐郑之时,公子兰不愿参与围攻故国,便主动请求回避,又赢得了晋人普遍赞誉。见公子兰赢得了晋人信任,郑人主动向晋文公请求立公子兰为太子,以换取晋国谅解。

见郑国服软了,晋文公倒也没有过多为难,就答应了郑人请求,把公子兰送回了郑国。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去世,公子兰顺利地当上了郑国国君,是为郑穆公。郑穆公执政时期,东周局势又发生了变化:晋国霸业逐步衰微,楚国则缓慢崛起。面对这种局势,郑穆公只能审时度势,低调地在晋、楚之间及时转向,以确保郑国外部环境的安全。所以,在郑穆公生前,他低调的执政风格让郑国鲜少遭遇郑文公、郑厉公时期的“朝晋暮楚”之患。

相比郑穆公的低调,他的众多儿女则可以说是另类。

郑穆公有一位最为出格的女儿——夏姬。夏姬一生,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充满了传奇色彩。后来,她与楚人申公巫臣成婚后私奔到晋国后,得以善终。

郑穆公的诸多儿子虽然名气不如夏姬,但他们对郑国的影响,却更加深远。在后世,郑穆公后裔逐渐发展成庞大的公族势力,后人称之为“七穆”。从春秋中一直到郑国灭亡,“七穆”的影响巨大,左右了郑国的兴衰。

公元前606年,郑穆公去世,儿子郑灵公继位。

此时,晋成公刚回国不久,根基尚浅;楚庄王也刚率楚国摆脱了国内饥荒与叛乱的影响,开始转向中原争霸。

郑国位处在南北分界线上,在南阳盆地周边拱卫着周王室,又是一个大国。春秋争霸的大格局下,郑国就成了列强称霸必须争夺的对象。

公元前605年,为祝贺郑灵公正式继位,楚庄王命人送来了楚地特产——鼋。鼋又称鳖,南方俗称团鱼,盛产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时至今日,鼋仍然是一道珍贵菜品,鲜少出现在普通人日常的饭桌上。

国在洛阳盆地周边,远离长江流域,当然就更少见到鼋了。

收到楚人贺礼后,郑灵公也十分高兴,命宰父赶紧杀鼋,准备与朝臣们一起共享。恰好这时公子宋和子家上朝,看到了这一幕,两人不由得相视一笑。郑灵公看了,觉得有些奇怪,忙问为什么。

原来公子宋是资深“吃货”,拥有一项常人无法比拟的技能:每逢异味,他的食指就必会发出预警,不由自主地抖动不已。在上朝前,公子宋又一次“食指大动”,就向同行的子家炫耀,说今天必尝异味。现在两人见到宰父正在杀鼋,果然应了公子宋的预言。

听了这事,郑灵公也有些惊奇。可突然他又临时起意,决心要给公子宋开个玩笑。于是,宴席上郑灵公故意命人不要给公子宋分鼋,想捉弄他一番。当众出丑的公子宋大怒,立刻就把食指伸入盛有鼋肉的大鼎,尝了一口后,就不管不顾地走出去了!

因为这事,郑灵公君臣矛盾彻底爆发。这年夏,因为害怕郑灵公对自己不利,公子宋就联合子家杀死了郑灵公!

此后,郑人想立郑穆公庶子去疾为君,却被他坚拒了:“如果论贤德,则我贤德不足;如果论长幼,那么公子坚更年长。”去疾顽固地推辞,郑人没办法,只得改立公子坚为国君。

公子坚,就是后来的郑襄公。

有了郑灵公的前车之鉴,郑襄公继位后,就想将诸多兄弟全部赶出郑国——除了主动让贤的公子弃疾。可公子弃疾却竭力反对此事:“穆氏一族都应留下来,这才是我的本心。如果要赶走他们,就干脆全都赶走,光留我下来有什么意思?”

碍不过公子弃疾的情面,郑襄公只得收回成命,留下了诸兄弟。

对郑襄公而言,这不过是事关兄弟去留的小事。谁都没想到,就因为郑襄公没有坚持到底,这就成了一件影响郑国未来、至关重要的大事。

郑国是西周晚期才分封的伯爵国,首任国君是周厉王儿子郑桓公姬友。郑国分封后数十年,周王室就陷入了骚乱: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杀,西周覆灭。天下局势动荡不安,为保身家性命,郑桓公不得不玩弄阴谋灭了郐国,将郑国从渭河平原东迁到了郐国旧地(今河南新密一带)。此后,郑武公又继承父亲遗愿,一生致力于扩张领土,终于在去世前实现了太史伯阳替郑国所规划的发展蓝图。

从郑桓公到郑武公,郑人一直在为生存而奋斗,国内没能培养出强大的公族势力。

郑庄公继位后,为了防亲弟夺位,不惜攻杀了共叔段。郑庄公死后,郑国陷入长期内乱,他的四个儿子郑昭公、郑厉公、公子亹(wěi)、公子仪轮流执政。这一时期,权臣祭仲始终掌控着郑国。郑厉公死后,其子郑文公继位。为防儿子作乱,郑文公杀死了两位嫡子,还把儿子们悉数赶出了郑国。

因此,从立国直到郑襄公继位,公族始终没能在郑国发展壮大。

可这次郑襄公没能把众兄弟赶走,却为“七穆”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所谓“七穆”,即郑穆公的七位儿子:公子騑(字子驷)、公子喜(字子罕)、公子平(字子丰)、公子偃(字子游)、公子舒(字子印)、公子发(字子国)、公子去疾(字子良)。这七位公子的后裔,都以父亲之字为氏,分别称为驷氏、罕氏、丰氏、游氏、印氏、国氏、良氏,史称“七穆”。

从郑襄公时起,穆氏就开始轮番担任卿士,参与郑国的治理。也是从这时起,穆氏一族迅速发展壮大,慢慢将公室边缘化了。

公元前566年,因为郑僖公无礼于众卿,公子騑将他杀死,改立年仅五岁的郑简公为君;次年4月,郑国群公子想替郑僖公报仇,却被公子騑先下手为强,杀死了群公子、赶走了众公孙,让“七穆”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这以后,君幼臣强,郑国国政就完全被穆氏一族垄断了。

穆氏垄断国政,从一开始就未必是件好事:穆氏一族兄弟众多,各族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再加上晋、楚争霸不休,让郑国内乱陡然间多了起来。

公元前563年,因公子騑发起“作田洫”改革,得罪了众多氏族,引爆郑国“五氏”之乱,致使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公子弃疾之子)死于非命;公元前554年,因为公子嘉(子孔,郑穆公另一儿子)试图专政而里通外国,罕氏与驷氏联手攻杀了公子嘉;公元前543年7月,良氏的伯有与驷氏的子皙矛盾激化,驷氏又攻杀了伯有;……。

穆氏一族掌权以来,郑国国内就没有消停过。

不过幸运的是,在良氏与驷氏这场大战之后,上卿子皮(

罕氏

,公子喜之孙)认为郑国已到了危亡时刻,便鼎力支持贤人子产来主持国政,以消除内乱。

子产,名侨,是公子发的儿子,属于国氏。在历次穆氏内乱中,子产始终保持中立,为他赢得了国人的信赖。在罕氏强力支持下,子产走上了郑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子产主政之后,在郑国大力推行“田有封洫,庐井有伍”改革,将藉田制下的劳役租改革成实物租,大大促进了郑国经济的发展。

但子产改革的过程,并非十分顺利。如果不是罕氏全力支持,也许他的改革半路就会夭折了。在改革头一年,国人对子产恨之入骨,纷纷诅咒他道:“谁杀子产,我要同去!”可三年后,郑人就完全改变了态度:“我有子弟,子产教之;我有田地,子产治之。子产死后,谁能代之?”

读《左传》之一百二十七

【传】

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郑石甲父、侯宣多逆以为大子,以求成于晋,晋人许之。

  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歜、白、黑、形盐。辞曰:“国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则有备物之飨,以象其德。荐五味,羞嘉谷,盐虎形,以献其功。吾何以堪之?”

  东门襄仲将聘于周,遂初聘于晋。

译文

当初,郑国的公子兰逃亡到晋国,跟随晋文公攻打郑国,请求不要参加对郑都的包围。晋文公答应了,让他在东部边境等候命令。郑国的石甲父、侯宣多把他接回来做太子,向晋国讲和,晋国允许了。

  冬季,周襄王派遣周公阅来鲁国聘问,宴请他的食物有昌蒲菹、白米糕、黑黍糕和虎形块盐。周公阅推辞说:“国家的君主,文治足以显扬四方,武功可以使人畏惧,就备有各种物品宴请,以像征他的德行;进五味的调和,献美好的粮食,有虎形的盐,以像征他的功业。我怎么当得起这个?”

  东门襄仲将要到成周聘问,就顺路到晋国作初次聘问。

虽然烛之武劝退了秦师,还和秦国结盟了,晋文公不得以退兵。但是郑国的大夫还是担心晋国的再次进攻,毕竟秦国能帮郑国守卫一时,却不能让秦军长期驻守。所以郑国人接回了,在晋国当官多年的郑公子兰,立公子兰为太子,这样可以缓和晋国的压力。一个亲晋的继承人被确立,晋文公这次出兵的目的也达成了大半。

郑公子兰出奔晋国的时间,应该是僖公十六年(前644年),当时郑文公杀了有野心的郑太子华,还把其他儿子都赶走了。公子兰到了晋国至今也有十五年了,在晋国混得还不错,应该也算有能力的。

生死攸关

晋文公是周襄王时期的诸侯霸主。郑人疏晋亲楚,晋文公为报郑不礼之仇,和秦相约出师伐郑,那时候秦晋之好如一家。

晋秦的军队来到郑城外,晋驻扎于城西,秦驻扎于城东,各不相照。兵临城下之际,郑文公手足无措,大夫叔詹说:“秦晋合兵,其势甚锐,不可与争。但得一舌辩之士,往说秦公,使之退兵。”于是有人推荐烛武。

烛武年过七十,当天夜里,壮士用绳索缒下东门,直奔秦寨,他在营外放声大哭,营吏捉来见秦穆公,穆公问他所哭何事,烛武说:“老臣哭郑,兼亦哭秦。郑亡不足惜,独可惜者秦耳!”穆公大怒。烛武面无惧色,说:“秦晋合兵临郑,郑之亡,不待言矣。若亡郑而有益于秦,老臣又何敢言?不惟无益,又且有损,君何为劳师费财,以供他人之役乎?郑在晋之东界,秦在晋之西界。秦东隔于晋,南隔于周,能越周、晋而有郑乎?郑虽亡,尺土皆晋之有,于秦何与?夫秦晋两国,势不相下。晋益强,责秦益弱矣。君之施于晋者,累世矣,曾见晋有分毫之报于君乎?”穆公耸然动色。烛武说:“君若肯宽目下之围,定立盟誓。君如有东方之事,行李往来,取给于郑,犹君外府也。”

这就是著名的烛武退秦师。郑国有烛武这样的人才,在国家生死攸关之际,几句话抵百万之师。我郑国灭亡不可惜,可惜的是你秦国劳师费财打仗,只使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弱,而让晋国越来越强,本来秦晋两国势力不相上下,而你如果和我们郑国合作,我们一定会有求必应,你秦国一直帮助晋国已经有多年了,未见晋国有分毫好处报答秦国。以后你秦国在东方有事,我郑国就是你的境外仓库啊,以后秦国强大就指日可待了。烛武说完,穆公大悦,宣布悄然退兵。

然而晋国有大部队也围困郑城,郑国又派石申父携重宝去晋营谈判,文公给出两个条件,方可撤军。一:立公子兰为世子。二:献谋臣叔詹。第一个条件郑国毫不犹豫就答应了,第二个条件郑君以叔詹为股肱之臣,岂可去晋文公左右。

叔詹表示:“晋人索臣,臣不往,兵必不解。臣请往。”郑国君涕泪而送。晋文公见了叔詹,准备生火架鼎把他煮了,叔詹面不改色,卧在鼎边哭着说:“从今往后,事君者以我为戒!”

文公君臣都在左右,听叔詹这样说,文公如芒在背,惊悚而止,命赦勿煮。

看了这两个故事,一个是国家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个人就可力挽狂澜,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另一个是个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句话就可以扭转乾坤,所以在绝望的时候,只要有智慧和胆识,绝望不可怕,可怕的是认命,可怕的是丧失信心。任何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的,只要想办法,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一定可以从绝望走向胜利!

烛之武退秦师后郑国长治久安了吗

这郑国后来一直延续了300年左右,很长时间了。

公元前630年(郑文公四十三年),晋文公因郑国帮助楚国讨伐晋国,以及晋文公经过郑国时郑文公对他的无礼,便与秦国国君秦穆公一起围攻郑国。[16]

当初,郑文公有三个夫人,有五个宠爱的儿子,都因罪早死。郑文公发怒,把

众公子全都赶出郑国。公子兰逃到晋国,随随晋文公围攻郑国。公子兰服侍晋文公很小心谨慎,晋文公宠爱他,公子兰于是在晋国暗中活动,争取回郑国作太子。晋

国这时想抓住叔詹把他杀掉。郑文公害怕,不敢对叔詹说。叔詹得知后,对郑文公说:“我曾经对您说过,您不听我的,晋文公终于成为郑国祸患。然而晋国围攻郑

国的原因,是为了我,我死而能赦免郑国,是我的心愿。”于是自杀。郑国人将叔詹的尸体交给晋国。晋文公说:“一定要见到郑国国君,侮辱他一番才离开。”郑

国人担忧这件事,于是派人暗中对秦国说:“攻破郑国增强了晋国,是对秦国不利的事。”于是秦军撤兵。[17]

晋文公想将公子兰送回郑国立为太子,将此事告诉郑国。郑国大夫石癸说:“我听说姞姓是后稷的元妃,她的后代应当有兴起的。公子兰的母亲是姞姓的后代。再说夫人的儿子全都死了,剩下的庶子没有比公子兰更贤德的。今围攻紧急,晋国为公子兰请求,没有比这更大的好处。”郑文公于是答允晋国,与晋国结盟,而终于立公子兰为太子,晋军才罢兵离去。[18]

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四十五年),郑文公去世,公子兰即位,是为郑穆公。

郑公子兰是郑国哪位国君的儿子?

郑公子兰就是郑穆公,春秋时期郑国国君,父亲郑文公踕,母亲是郑文公的贱妾燕姞。燕姞是春秋初期南燕的后代,南燕在春秋初期为郑国所灭。她曾做了个梦,在梦中她梦到了天帝把一支兰花给了她,并说“我是你的先祖的伯修,把这支兰花给你当儿子,兰有国香”。于是她把梦告诉了郑文公。郑文公临幸了他,结果生了个儿子,于是给孩子命名为“兰”。后来晋文公重耳路过郑国,郑文公对流亡中的晋文公很冷淡。第二年晋文公重耳返回郑国被立为国君。当晋楚之间爆发战争时,郑文公因为曾经没礼遇过晋文公,于是加入到了楚国一边对晋作战。而晋国则与秦国等围郑,郑文公派烛之武出到了秦军营地向秦军晓之利害,秦军罢兵。晋国见秦军罢军,自觉也讨不到什么好处,于是也罢兵。郑国危难解除后不久,郑文公死去。由于他夫人所生的儿子都早已经死去,只有庶子,而庶子中公子兰最贤,所以郑国立公子兰为国君,是为郑穆公。其实真实的历史是郑穆公当时流亡在晋国,郑国为了讨好晋国,才立公子兰为国君。于是晋国趁机把公子兰送回郑国即位,目的也是为控制郑国。郑穆公即位后接手的已经不是其曾祖父郑庄公时的郑国。郑庄公时期的郑国是中原一带的霸主,与东方的齐国相呼应,号称小霸。而郑穆公时期的郑国,在经历了郑昭公、郑厉公等兄弟之间长期君位争夺,政治长期不稳定,国家地位也一落千丈,由春秋初的一个强国沦为一个二流小国。郑文公时期错误的措施导致国家进一步的衰弱,而与此同时,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却一步步变的更为强大。夹在晋、楚之间的郑国只有巧妙的周旋于两国之间,接受两国对它的盘剥。郑穆公在位共22年,死后其子郑灵公(名夷)即位。郑灵公不久为公子归生(子家)、子公所杀,改立郑穆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去疾,是为郑襄公。郑襄公的另一个弟弟执政。从此郑国开始了“七穆”轮流执政,直到郑国在战国中期为韩国所灭。所谓的七穆,就是指郑穆公的七个儿子及其后裔,他与鲁国的“三桓”、晋国的“六卿”一样,都是所在国家实际掌权者。“七穆”主要有良氏、游氏、国氏、罕氏、驷氏、印氏、丰氏。春秋时期郑国名相子产就是国氏,他的父亲是郑穆公之子子国。子产,名侨,字子产,以父亲的字为氏,称国氏,因此称为国侨,他又是郑穆公的孙子,因此又称为公孙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