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朋友对于孟母为什么断机杼和孟母为什么要断机杼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这句话的难点在“机杼”,解释一下就好懂了。
古代人穿衣用的布料都是靠家庭妇女纺织的。很多家庭都有一部木制的织布机,“机杼”中的“机”指织布机的机身,“杼”指织布机上的筘和梭子,统称为“机杼”。织布时,需要将所有经线穿在筘上,用梭子编织纬线。假如这些经纬线被剪断,织布工作就无法完成。
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发现孟子不好好读书,就剪断了自己正在织的布,让孟子从断机杼中领会:中途放弃学习,就无法成为有用之才。
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见孟母三迁)。到孟子年龄大一点,临近放学时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气愤,用剪断织布机(上的布),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这织布机(上的布)。”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
孟母断机这个典故流传很广,《三字经》中就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记载,它与“孟母三迁”齐名,可见孟母教育艺术之高超,这我国著名的儿童励志故事之一。这个典故给我们以很深
孟母断机
的启迪。
首先,孟母断机告诉我们要有决断性,一旦认为是错的就当机立断改正错误,同时只有好好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才。
可以说,自古以来,如何教育好孩子一直是家庭教育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然而,良好的主观愿望并不一定都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其中就有一个 教育方法的问题。孟母断机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并为人们所称颂,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孟母的循循善诱。
面对孟子的逃学,孟母既没有骂,也没有打,而是用“断机”一事使孟子明白不学习很可惜,从而勤学不止。这种善于借助事物的道理来教育孩子的方法确实令今人为之击节赞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空洞的说教,只能让孩子似懂非懂,左耳进右耳出;严厉的“惩罚”,更让孩子逆而反之,甚至铤而走险。何故?有专家认为,孩子尚小,其抽象思维能力极为薄弱,还无法与成人的思维同步。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向孟母学习,少一些大而空的说教,多通过具体而微的事例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这种以事说理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真正而深刻理解事物的内在道理和父母的良苦用心。
如今在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对这一群体的家庭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每件事情都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果凡事都要遵照父母的意志去做,孩子只有服从的份儿,甚至强求孩子学习名列前茅,那么势必会导致揠苗助长,扼杀孩子个性,其后果可想而知。由此,我们希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多从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能多用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说话,让孩子领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真正做到“教子成才”,而不是“逼子成龙”、“逼女成凤”。
孟子的母亲为了教育好幼年丧父的孟子,曾经三次搬家。孟母见儿子不爱学习,经常逃学,便割断了织布机上梭子的线,以启发孟子专心读书。
“昔孟母,择邻处”讲的其实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家里很穷,他很小就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一起生活。开始的时候,他们住在简陋的草房里,草房就在墓地旁边,时不时有人来这里举行葬礼,孟子也经常学着人家哭丧。孟子的母亲很着急,虽然没有钱,仍旧竭尽全力搬家。这次搬到了商业街的附近,邻居是个屠户,他每天杀猪剁肉,孟子很好奇,也跟着学。孟子的母亲没有办法,一咬牙,直接搬到了学堂的旁边。从此以后,每天都有琅琅的读书声传来,也促使孟子从小就跟着一起念书、学习,为孟子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孔子曾经说过:“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意思是说与仁相处是完美的,不选择与仁相处,不能算明智。孟母三迁,终于使孟子受到了良好的熏陶教育。可见,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生长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之后,孟子长大一点要上学堂了,但他玩心太重,经常逃课。他的母亲知道了,并没有责骂他,而是直接把织布机上的布剪断了。这一匹布织出来要很久,无数个日夜的辛劳都白费了。孟子吓了一跳,慌忙问母亲为什么。母亲说:“学习就像织布,并不是天就能学成的。一根根线,积少成多,要很久才能织出一匹布,然后才能做衣服、做被单。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就像这匹布一样,以前的辛劳也就白费了,何时才能学有所成?"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从此专心致志,一心向学。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不是生来就聪颖的人,但仍然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这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