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朋友对于为什么魏武侯和为什么魏武侯没有孩子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魏国拥有广袤的领土,在各诸侯国里面应当算是实力最强大的了,但是很多旷世英才都没有留在魏国,原因就是就是政治斗争异常惨烈。国家富强了,各个方面自然就会发展的好,人才就会逐步躲起来,政治斗争就成了家常便饭。
秦国之所以可以战胜六国,统一天下,跟秦国人才济济一堂关系紧密。说到秦国的人才,大家耳熟能详的商鞅,秦国成为军事强国多亏了商鞅的变法。合纵连横的张仪,是著名的外交家,辅佐秦王横扫六国,建立中国大一统的江山。秦始皇成为千古一帝离不开继往开来的人才,秦国无论是在地理位置上还是人才贮备上都不如魏国。
魏国人才内斗的结果就是,大量的人才流失。范睢,从小家境贫穷,却十分有政治才能,游说诸侯王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却遭到魏国宰相的政治迫害,离开魏国,去了秦国。张仪也是魏国人,他的老师鬼谷子,同学苏秦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学问家。也是因为无法在魏国实现理想,才应邀去了赵国。
在战国的后期,魏国统治阶级对待人才态度傲慢,远远比不上秦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魏国虽然也想保证战国霸主地位,无奈人才流失严重,不能够采取正确的策略,导致最后的兵败如山倒。秦国招揽人才,政策吸引人才,相比之下,魏国对待人才的态度真是令人唏嘘。
激荡起伏的历史,总会扣人心弦,如果说有一段时期的历史最能吸引我的话,那一定是战国时代,诸侯国的争霸,是那段辉煌岁月的标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那段历史真带劲。
战国初期,魏国是最有希望统一华夏的诸侯国,魏文侯也是战国初期最有韬略的君主,手下有一大批贤能之臣,魏国的率先变法,也奠定了战国初期100多年的强大。
人总会有自己的寿命,魏文侯也一样,魏文侯死后,继位的是他的儿子魏击,也就是魏武侯,魏击可以说是魏国最有名的败家子,因为此时的魏国明明可以一统华夏,却因为他自己的喜好,奠定了魏国走向灭亡的道路。
魏武侯的继位可以说是魏国由盛转衰的时间节点,其实强大的魏国在魏武侯继位时,已经注定了要灭亡,因为魏击放走了两个人,而这两个人左右了整个战国的格局。
奠定魏国强大的吴起,被逼走。
魏文侯在位时期,魏国有一大批贤能之士,当然也包括闻名后世的吴起,吴起可以说是战国初期最耀眼的星,精通儒家、兵家、法家的思想,领兵作战他无人能敌,改革变法他力压群雄。
吴起对魏国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一手打造了令六国闻风丧胆的魏武卒,并且吴起长期经营的西河之地,也成为了阻挡秦国东出的屏障,吴起堪称是所在国重,所去国轻的人物,但是,就这么一个大能之人,却被魏击生生的给逼走了。
吴起的志向是出将入相,而魏国的丞相就是他的终极目标,因为这是他对老母的承诺,魏文侯死后,老丞相也跟随着他去了,这时候魏国最有资格坐上丞相之位的也只有吴起了,但是魏武侯魏击却没能如他的愿,让平时和自己玩的比较好的公叔痤坐上了魏国丞相的宝座。
你如果以为这样吴起就被逼走了,那就太小看吴起的度量了,吴起被逼走,其实还是因为公叔痤的诬告以及魏武侯的忌惮和不喜欢,长期镇守西河之地的吴起,又怎么懂得朝堂的阴暗,吴起在公叔痤的设计下,不肯娶魏国公主,这下好了,公叔痤以此污蔑吴起有反叛之心。
世界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吴起听闻此事之后,就跑到了楚国,这时的魏击丝毫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觉得吴起都是一个老头了,任其也翻不起多大的浪,就任他去了,但是吴起走后魏国却出现了一连串的不良效应。
首先,魏国重镇西河没有了吴起镇守,那么秦国再也无所忌惮,时刻准备东出争雄,其次,吴起在楚国进行了大变法,并且率楚军把魏军打的落花流水,这两件事无一不改变了历史局势。
正值壮年的秦献公,被放走。
秦献公,也就是赢师隰,也可以说是秦国自秦穆公以来,最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当然他的后辈要比他的雄心还大,这里暂不表,他其实并不是一直在秦国,而是在魏国做了好多年的人质。
魏击和赢师隰的关系可以说还不错,至少魏击是这么觉得,等到秦国发生内乱,赢师隰想要回秦继位的时候,魏击二话不说,立即应允,不仅想要护送赢师隰回秦就位,而且给了他一大批金银珠宝贿赂秦国那些老贵族,以支持赢师隰顺利继位。
伴随着赢师隰的回国,秦国这条巨龙已经开始睁眼了,因为赢师隰看到了变法让魏国强大了,他也决心在秦国变法,你可能会说,啥,秦国秦献公还变法了?不是秦孝公任用商鞅才开始变法的吗?当然不是,赢师隰已经开始了变法,只是变了皮毛。
魏击看似经过深思熟虑的放走赢师隰,其实就是最大的错误,按照当时魏击的想法,把赢师隰放回去,秦国就会和魏国永远为盟,魏击的想法固然没错,但是这个永远是有期限的,期限就是魏武侯在位期间,秦国不进攻魏国,当然赢师隰也是这样做的。
但是魏武侯死后,秦国的铁蹄就开始向魏国进攻了,进攻的地点正式秦国垂涎已久,曾经吴起苦心经营二十年的西河之地,并且一战击溃魏国,迫使魏国迁都大梁,秦国东出再无任何屏障。
飞鱼说:
强大的魏国在魏武侯继位时已注定了要灭亡,因为魏击放走了两个人,吴起和赢师隰,他们一个使强大的魏国断了胳膊,一个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
魏击是魏国最有名的败家子,明明可以一统华夏,却因自己的喜好奠定灭亡,他讨厌吴起忌惮吴起,所以明知吴起是魏国的支柱,还是把他给逼走了,他和赢师隰关系还不错,就重金资助赢师隰回秦继位,自己虽然没有吃到苦果,但是这个苦果却让他的子孙吃的舌头都麻了。
自古以来,一个国家的强大,都往往离不开人这个因素,得人才者兴,失人才者亡,整个战国的历史,其实就是魏国不断流失人才,秦国不断启用人才的故事。
魏国初期的强大,其实只是昙花一现,灭亡是他的宿命,而秦国的强大则是闪耀的星,统一华夏也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魏国崛起之时,那是“一超多强”的时代,相比于战国后来的群雄并起,魏国在战国前期的六十多年里,实力简直是逆天般的存在。那么,魏武侯时期已经取得河西之地的魏国,为何没让吴起一鼓作气灭掉秦国呢?
直接的原因很多答友也都叙述过了,就是秦国离间魏武侯和吴起的关系,吴起离魏后,魏国错失了消灭秦国的最好时机。
我个人认为魏国之所以后来没能站到最后,完全是因为没有彻底消灭秦国。因为,当时的秦国国力很是一般,而且还没有吞并后来的巴蜀之地,可以说,如果魏武侯吞并秦国,则大势可成,最起码会形成魏、楚、齐三国鼎立之势。
但是魏国放弃了攻打秦国转而攻打别的国家,这是因为魏国地处中原,此时的魏武侯看秦国和楚国都是蛮夷之地,根本就看不上。从地图上你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秦国跟义渠,巴、蜀,甚至是越国、韩国都没有太大的差距,在魏武侯看来,秦国这样的偏隅之地还能掀起什么大浪。
如果魏国穷追不舍,直入秦地,其实也是把后背暴露给各国,秦国不但有险可以守,而且还有纵深,所以魏武侯也未必敢孤军深入,与其把时间放在冒险征服秦国纵深,不如多打一些平原地区。况且秦人民风素来彪悍,得秦之地后并不能有效统治,则会使魏国身陷泥潭。
最重要的魏国想要的就是图霸中原,眼睛里看到的就是中原的国家。从上图也能看出,魏国吞并韩国和赵国后,其实霸业一样可成。只不过在吞并赵国的时候,受到了崛起之后的齐国的重创。
在魏惠王时期没有得到重用的商鞅跑到秦国主持变法,秦国也开始走上富强之路,当魏国东出失利之时,才发现,秦国已经崛起,并且大败魏国夺回河西之地。
此时不仅是秦国的快速崛起,更是齐、楚快速发展的时期,而魏国由于在称霸的过程中,得罪了太多的国家,因而,遭到周边各国的抵触,无力西征,到秦惠王的时候吞并巴蜀之地,秦国形成蛟出如龙东出的态势。
魏国却从此逐渐衰弱,再也无力和秦国相争,最后成为战国中后期的陪衬,陪着秦国跑完全程。
原因是因为他在修建渠道的时候,征用了大量的劳动力,百姓的生活因此负担不堪,于是便引起了老百姓的怨言。
当地的官员趁机向魏文侯谗言,想要陷害他。魏文侯听信了小人的谗言,但是西门豹用事实说话,最终说服了魏文侯,才免于一死。
但是等到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继位之后,西门豹并没有还是逃过此劫,遭到了魏武侯的杀害,最终只能含冤死去。
后世功绩:
邺地的老百姓自发在他治水的地方建造了西门豹庙和投巫池。宋、明、清三个朝代还为他建了碑碣,直到现在,还有一条渠叫西门豹渠。
同时这条渠也是一个纪念碑,承载着两千四百多年前这位清廉正直的人对邺地所做的贡献以及当地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思念之情。司马迁曾经在《史记》中高度赞扬西门豹的为人。
魏武侯,要改变父亲思想,与三晋为敌是因为三晋心怀不轨,三晋一直在积攒实力欲要消灭魏国。
关于为什么魏武侯和为什么魏武侯没有孩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