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为什么叫郭令公(郭子仪是中书令吗)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郭子仪为什么叫郭令公,以及郭子仪是中书令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郭子仪一生做了哪些好事?

郭子仪(698年1月29日或697年9月5日-781年7月9日),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平定安史之乱等诸多乱事,历事玄、肃、代、德四帝,封汾阳郡王,世称郭令公。为传说“富贵寿考”典故的主人公,颐和园长廊画中有描绘。史论家认为他:“权势倾盖天下,中央并不猜忌;功劳超过当世,皇帝毫不怀疑;穷奢极侈,舆论却不抨击。《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清· 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前母陆氏加赠宜人》:“忠臣不赖宠而事君,孝子不怙爱而慕亲。”

唐朝郭子仪叫什么名字?

就叫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唐朝名将,政治家、军事家。

早年以武举中第,入仕从军,累迁九原太守,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河北和河东地区,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辅佐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迁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年),拜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承担相州兵败之责,罢职赋闲。宝应元年(762年)初年,河东兵变后,封为汾阳王,起兵平定叛乱,事后解除兵权。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吐蕃攻破长安后,奉命调兵遣将,驱逐吐蕃敌军。广德二年(764年),仆固怀恩引领吐蕃和回纥入侵时,单骑说服回纥,合兵大破吐蕃。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拜太尉、中书令,充皇陵使,赐号“尚父”,增加食邑,剥夺实权。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郭子仪时是谁的天下

郭子仪(697年-781年),又称郭令公,祖籍山西汾阳,唐代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代将领,平定安史之乱与诸多乱事,历事玄、肃、代、德四帝,封汾阳王。

郭子仪出身官吏之家,父亲是郭敬之,早年未受重用。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时,被封为朔方节度使(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奉诏讨伐,联合朔方军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史思明,收复河北。此时郭子仪建议皇帝,北取范阳,直捣叛军虎穴,以减轻潼关之围,但是玄宗不允。此后种下日后晚唐藩镇割据的局面,日后亦成为唐朝灭亡之远因。天宝十五载(756年)与回纥联军平定河曲,次年春天收复河东(今山西永济)、冯翊(今陕西大荔),并进攻潼关,大败崔乾祐,唐军死伤过万人。崔乾祐退保蒲津。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唐肃宗即位后,拜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至德二载(757年),奉敕引兵赴凤翔,途中在白渠留运桥(今三原东南)击败李归仁铁骑五千人,五月,与安守忠、李归仁战于清渠(今西安以西)失利,退保武功(今武功西北),九月,随元帅广平王李俶率唐与回纥合兵十五万人,再与安守忠、李归仁交战于香积寺(今长安县西南)之北,回纥兵绕到敌人后方,前后夹击,杀敌六万人,张通儒逃往陜郡,最后收复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唐军威仪再度得以重现长安。

其后,唐军乘胜东进,于新店(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大败严庄、张通儒等十五万人,迫使安庆绪渡黄河,退回相州。东郡洛阳复归。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史思明从范阳率军救安庆绪,双方大战于安阳河(今安阳北)北列阵接战,厮杀难分难解,最后由九个节度使率领,号称六十万人的唐军退溃(邺城之战)。此场战役的主要指挥者宦官鱼朝恩,其并无领导才能,并将战役失败之责归于郭子仪。郭子仪被召还长安,解除兵权,处于闲官。

宝应元年(762年),太原(今太原西南)、绛州(今山西新绛)军兵叛乱,朝廷恐惧,封子仪为汾阳王,出镇绛州。又遭宦官程元振离间,解除兵权。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趁安史之乱攻占河陇地区,程元振知情不报,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入侵,同年十月,吐蕃攻到奉天县(今陕西乾县),京师震撼,直逼长安,朝廷再度启用子仪为关内副元帅。此时吐蕃军已渡渭水,迫唐代宗弃长安东奔陕州,子仪循秦岭至商州(陕西商州)收集散兵数千人,以智取胜,白天击鼓张旗,夜间多处燃火,吐蕃不解其意,乃撤兵西去,于是长安光复。十二月,代宗回长安,郭子仪到浐水迎接。代宗羞愧说:“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广德二年(764年),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反,引回纥、吐蕃十万军进攻关中。子仪埋伏于乾陵(陕西乾县),回纥、吐蕃军知其有备,不战而退。

永泰元年(765年)十月,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子仪在泾阳(今属陕西)被回纥所围。子仪在回纥素有威望,亲率数十骑到前线,亲自说服回纥大帅药葛罗与唐结盟,反将吐蕃击溃,稳住关中,长安之危遂解。

大历元年(766年),屯军于河中,使军粮充裕。大历八年,吐蕃十万之众强攻泾、邠(今彬县),子仪遣兵马使浑瑊出兵宜禄(今长武),结果首战失利,遂召诸将检讨战败原因,再兵分三路,连克百城(今甘肃灵台西南)、潘原(平凉东)等地,吐蕃败退。

大历十四年(780年),唐德宗李适继位,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六月,郭子仪去世。

据《旧唐书·郭子仪传》载:“薨,时年八十五,德宗闻之,震悼,废朝五日……陪葬建陵,……旧令一品坟高丈八,而诏特加十尺。”该墓在陵西南2公里的坡阳村,墓前有清代毕沅书的郭子仪墓石碑。今墓已夷为平地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即身为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的郭子仪,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能介绍一下郭子仪的生平吗?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平定安史之乱等诸多乱事,历事玄、肃、代、德四帝,封汾阳郡王,世称郭令公。

郭子仪出身官吏之家,父亲是寿州刺史郭敬之。郭子仪早年正是盛唐时期,并未受重用。755年安史之乱时,被封为朔方节度使(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奉诏讨伐,联合朔方军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史思明,收复河北。756年与回纥联军平定河曲,次年春天收复河东(今山西永济)、冯翊(今陕西大荔),并进攻潼关,大败崔乾祐,唐军死伤过万人。崔乾祐退保蒲津。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唐肃宗即位后,拜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757年,奉敕引兵赴凤翔,途中在白渠留运桥(今三原东南)击败李归仁铁骑五千人,五月与安守忠、李归仁战于清渠(今西安以西)失利,退保武功(今武功西北),九月随元帅广平王李俶率唐与回纥合兵十五万人,再与安守忠、李归仁交战于香积寺(今长安县西南)之北,回纥兵绕到敌人后方,前后夹击,杀敌六万人,张通儒逃往陜郡,最后收复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唐军威仪再度得以重现长安。其后,唐军乘胜东进,于新店(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大败严庄、张通儒等十五万人,迫使安庆绪渡黄河,退回相州。东郡洛阳复归,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史思明从范阳率军救安庆绪,双方大战于安阳河(今安阳北)北列阵接战,厮杀难分难解,最后由九个节度使率领,号称六十万人的唐军退溃。此场战役的主要指挥者宦官鱼朝恩,其并无领导才能,并将战役失败之责归于郭子仪。郭子仪被召还长安,解除兵权,处于闲官。762年),太原(今太原西南)、绛州(今山西新绛)军兵叛乱,朝廷恐惧,封子仪为汾阳郡王,出镇绛州,后又遭宦官程元振离间,解除兵权。763年,吐蕃趁安史之乱攻占河陇地区,程元振知情不报,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入侵,同年十月,吐蕃攻到奉天县(今陕西乾县),京师震撼,直逼长安,朝廷再度启用子仪为关内副元帅。此时吐蕃军已渡渭水,迫唐代宗弃长安东奔陕州,子仪循秦岭至商州(陕西商州)收集散兵数千人,以智取胜,白天击鼓张旗,夜间多处燃火,吐蕃不解其意,乃撤兵西去,于是长安光复。十二月,代宗回长安,郭子仪到浐水迎接。代宗羞愧说:“用卿不早,故及于此。”764年),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反,引回纥、吐蕃十万军进攻关中。子仪埋伏于乾陵(陕西乾县),回纥、吐蕃军知其有备,不战而退。765年七月,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下嫁郭子仪第六子郭暧。十月,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子仪在泾阳(今属陕西)被回纥所围。子仪在回纥素有威望,亲率数十骑到前线,亲自说服回纥大帅药葛罗与唐结盟,反将吐蕃击溃,稳住关中,长安之危遂解。766年,屯军于河中,使军粮充裕。大历八年,吐蕃十万之众强攻泾、邠(今彬县),子仪遣兵马使浑瑊出兵宜禄(今长武),结果首战失利,遂召诸将检讨战败原因,再兵分三路,连克百城(今甘肃灵台西南)、潘原(平凉东)等地,吐蕃败退。780年,唐德宗李适继位,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781年7月9日 (农历六月十四),郭子仪去世。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即身为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的郭子仪,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希望能够帮到您!

汾阳王 郭子仪什么来头 具体点

郭子仪早年参加武举,以“异等”的成绩补任左卫长上,后累迁至桂州都督府长史、单于都护府副都护、振武军使、安西副都护、北庭副都护等。

天宝八载(749年)三月,郭子仪升任左武卫大将军、横塞军使、安北副都护,又改横塞军使为天德军使。天宝十三载(754年)春,郭子仪兼任九原郡(丰州)都督、西受降城使、九原郡太守、朔方节度右厢兵马使。不久,郭子仪的母亲、赠魏国夫人向氏去世,他去职返家守孝。

宝应元年(762年)初年,河东兵变后,封为汾阳王,起兵平定叛乱,事后解除兵权。

扩展资料:

后世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郭子仪。

清朝康熙年间,遵循明朝旧例,取古今功臣四十一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有郭子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子仪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