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王勃为什么会罢官,以及王勃之父被贬原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原文: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鳞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帝。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几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尝言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方,勃尽得其术。又以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籍,僚吏疾之。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于世。
(《唐才子传• 王勃》)
翻译:王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的孙儿。王勃六岁时就擅长辞章。麟德初年,刘祥道上表称赞他的才干,以高名次对策及第。还没到二十岁,就授为朝散郎。沛王又把他招人府中作修撰。当时诸王斗鸡,王勃开玩笑写了篇给英王的鸡的檄文。高宗知道了很生气,将他赶出沛王府。王勃罢官以后,客居剑南,登山望远,很感慨地想起诸葛亮的功业,写诗表达情思。又曾经隐藏了一个犯了死罪的官奴,怕事情败露,就把这个官奴杀了。事被发觉该处死,正赶上大赦就只除名。父亲王福被牵连贬为交趾县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新修成腾王阁,大宴宾客,准备让他的女婿写篇记,来夸耀这一盛事。王勃到此拜见阎公,阎公知道他的才华,就请他来作记。王勃欣然对客提笔,一会儿就写成了,还不加修改,满座宾客大为惊奇。酒酣辞别。阎公赠送他一百匹缣,他就扬帆离去。到了炎方,船入大海,王勃被淹死,当时是二十九岁。王勃诗文华丽,请他作文的人很多,家里堆满了帛。靠写作来弄衣穿,靠笔耕来饮食。但也不用苦心思索。而先磨好几升墨,然后痛快饮酒,躺下拉过被子蒙面大睡;醒来后,提笔就写成,一个字也不须改动,人们称之为“腹稿”。他曾说做儿子的不能不懂点医,当时长安有个叫曹元的有秘方,王勃把他的本领统统学到手。又因为虢州多产药草,王勃请求去虢州做参军。他倚仗有才欺凌人家,同事们都很讨厌他。他留下集子三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如今在世上流传。
在中国古代涌现出了许多的著名诗人,但并是所有诗人的命运都能飞黄腾达。王勃的命运就十分坎坷,不仅被罢官,还成为了杀人犯被流放。
王勃的命运还是颇为凄惨的,至于为何成为杀人犯还要从他被罢官一事说起。当时因为文章被帝王看中的王勃被招纳成为了沛王李贤王府中的博士,而当时的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聚在一起玩起了斗鸡游戏。而王勃身为李贤的下属,自然会奉承自己的上司,所以他直接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以此作为讨伐英王的斗鸡的檄文来为沛王助兴。
然而估计王勃也没想到自己这篇只是作为闲余之乐的篇章被嫉妒他才能的一些有心人给直接传开了,最后都被送到了唐高宗的手中,唐高宗看过文章之后,直接勃然大怒的说:“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因此王勃丢了官职,没办法王勃太过年轻,对于这些官场忌讳以及勾心斗角还是不够适应以及谨慎。
之后的王勃就离开了都城,沿着汉中、剑阁,迈上了艰险的“蜀道”,来到了四川。游历一番就返回都城继续备考接着做官,但是他有朋友,他的朋友凌季友是虢州司法,当得知他要赶考的时候对他说:“虢州药材多,你又是医学博士,正好适合你。”在朋友的帮助下,王勃担任了虢州参军一职。
在任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看他可怜就将他藏匿了起来,但是他之后又觉得这是违法的事情,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这个官奴。之后东窗事发,导致了王勃成为了杀人犯,背叛了死罪,最后因为大赦天下以及朋友的帮助,他才侥幸活命。但是即使保住一命,也免不了被流放的命运。
归根结底,年轻的王勃不懂得官场中的勾心斗角,被罢官之后又被冠上杀人犯的罪名,即使自己有一肚子的才华也是无济于事了,可怜天妒英才。
要说起王勃被逐出长安,实在是令人可惜和叹惋,若不是因为一篇《檄英王鸡》,王勃或许能够在朝堂上一展风采,最不济也能够为后代留下更多的佳作,而因为这一篇文章,王勃被逐出京城,而后不幸落水遇难。
而他之所以被逐出京城,是因为这篇《檄英王鸡》触动了当时最高地位领袖心中的那根弦,那就是唐高宗李治对兄弟之间反目成仇的痛恨。
要说王勃这一生,与文章是息息相关,成也文章败也文章。
王勃可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天才,他六岁便能够写出文章,九岁读《汉书》便能够找出其中错误的地方,而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写了一篇《上绛州上官司马书》表达了自己想要为国家做贡献的意愿,而就是从这一篇文章开始,王勃就开始慢慢步入当时权贵的眼中。
十四岁的王勃因为自己的志向还有对当时时政的看法深得当朝丞相的喜爱,当王勃十六岁考中功名的时候,王勃便被授予了官职,而当时朝堂之上王勃是年纪最小的,随后王勃在乾元殿建成之日写的一篇颂文更是得到唐高宗“大唐奇才”的赞赏,位列初唐四杰之首。
这时的王勃可以说是他人生最巅峰的时候,一时天下无人不识君。
而后王勃一直沛王府从事修撰工作,偶尔也有一些诗作传出,总体来说还是较为平稳的生活,本来王勃就应该这样踏踏实实的在岗位上工作,最后慢慢的登上朝堂光耀门楣,但是王勃毕竟是个孩子,玩心还是比较重,公元668年,一件平常的小事,却让王勃从此远离长安。
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两个小王爷相约斗鸡,而王勃见此状,觉得自己也该参与一下,于是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给沛王打打气,其实这就是一件小事情,众人也都一笑了之,但是唐高宗见到这篇文章却是勃然大怒:
“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做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是交构之渐!”
盛怒之下,唐高宗李治下令将王勃逐出长安(这还是看在王勃有才的份上)。考虑到唐朝并不流行文字狱,这已经是一位封建王朝统治者对文人士子最高级别的惩罚了。
唐高宗之所以如此震怒,并且将自己曾经颇为喜爱的王勃逐出长安,原因就是这件小事触动了唐高宗心中的痛,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夺得皇位就是以兄弟自相残杀的手段,而李世民的孩子同样为了皇权,互相争权夺势,甚至企图发动政变。
唐高宗本人就是因为没有参与这些才能够被选中继承皇位的,所以在唐高宗心目中对兄弟之间互相争斗的事情是特别反感的,而王勃这一篇文章却正好碰到了唐高宗心中的那个伤口——兄弟争斗。
在他眼中,王勃这篇文章绝对是在挑拨他两个儿子发生斗争,所以唐高宗没有找个借口赐死王勃已经算是万幸了。
王勃被逐出长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王勃年轻气盛,恃才傲物。没有官场上所需要的敏锐嗅觉。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