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关于为什么我信仰古典文学诗歌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为什么我信仰古典文学诗歌不一样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我以前也是不大喜欢看古典文学的作品,但现在翻看以前的文章,突然觉得有很多古典文学写得比直白的现代文学要委婉却深沉。
现代文学简单易懂,但古典文学对于以前的人也同样简单易懂。很多人都认为古典文学能够陶冶情操,我的确也是这么认为的。
唐诗宋词,虽然有些要靠注解才能读明白,但当你明白了整首诗的意思后,再去读多几次,你就会感觉到很多意韵。文言文也是如此。
古典文学是几千年中华历史文化的精粹沉淀,虽然不一定全都精彩,但总有最出彩的文章。如果只读懂文章,那当然不觉得古典文学有什么优秀之处。
其实只要是好的文学内容,都可以吸收的。希望你也能喜欢上古典文学,增加见识,提高修养。o(∩_∩)o...
一,
语言是诗歌的宝藏,诗歌是生活的现场。中国的汉字作为世界现存极少数的表意文字,区别与世界其他语言根本的特点是语意的配合,这一特点,使它结构独特,灵活多变,颇多隐含,着重意念,其意合性、灵活性和简约性是其它语言所不能比拟的,这种语言契合我们身为中国人感性的、浪漫的,含蓄的思维方式,适合去抓住一些暗示、比喻和联想,而恰恰是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最好的体现了中国语言的独到幽微之处,所有文人几乎一半选集内容都是诗歌,甚至最直接的去测试一个人才华的方式就是写诗。可以说,古典诗歌是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继承文化传统最有效的途径,也是代表着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精神气质。
二,
《论语》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又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歌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不仅可以表达家国情怀,人文关怀,还可以抒发性灵,亲近自然,游记山水,以诗会友,等等等等
唐诗不仅仅创作数量超过前代,诗人群体从贵族士大夫拓展到整个士人阶层,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李商隐,柳宗元,初唐四杰等等一大批群星灿烂的诗人,还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杰作诗篇。唐诗,蕴藉着大唐神韵,尽显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巅峰气象,浓缩了华夏文明发展史上所积累的文化精华,唐诗是诗歌发展的里程牌,也是世界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经典。
三,《大美中文课之唐诗千八百首》选取唐诗 1800多首,加上评注引用,合计 2000 首左右。
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之积淀,被称为经典文学,而从古至今,凡是中国有成就的名闻人仕,无不精通和大量阅读过这些经典文学,可见熟读经典文学是成就大人格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而唐诗宋词在这些经典文化中是最容易和最乐意被普通老百姓接受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喜欢让孩子从小背诵唐诗,因为孩子从小背诵古诗有很大的好处:
1、增强记忆力。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从小背诵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2、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文诵读”试点活动的评估报告指出: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背诵古诗文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
3、扩大知识面。《中华古诗文读本》所选诗文301篇,上自先秦,下至晚清,传统的经、史、子、集(四库)均有涉猎。从文体角度来看,除楹联和汉代大赋外,几乎包容了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散曲及各类散文等所有常见的文体。能熟背这些经典,可谓有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
4、培养学习兴趣。背诵古诗文经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北京一所小学开展“古文诵读”活动,全班同学通过对诗、竞赛等各种活动,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在一次参加全市的活动时,一位以前学习成绩并不太好的孩子被分配背诵—首比较简单的古诗,他主动要求老师给他换一首较难的。老师认为这位同学的变化,正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兴趣。
5、提高审美能力。北京有个教现代文学的大学老师,原来她不太赞成自己的孩子背古典诗文。她认为这些内容很难,而且要求很高的审美水平,在不容易理解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产生歧义。她主张先多读—些现代文学作品,在有—定的基础后再读古诗文。有一天,她带着二年级的女儿漫步在北大未名湖畔。面对着图画一样美丽的湖水清莲,她正琢磨着该如何描述,女儿脱口说出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她被女儿如此贴切的审美表述惊住了。这两句诗动静结合,远近相交,体现了一种非常生动的意境。这使地认识到,孩子的审美能力是需要幼年时期开发的。
6、增加孩子的识字量。现在的幼儿园上小学,都硬性规定一个孩子要达到一定的识字量,幼儿园也每星期规定孩子要学会几个字,而一首五言绝句的唐诗算起来20字左右,一节课的时间,孩子便可学会了。
7、培养耐性和长性。孩子背诵的古诗文,难易结合,长短相交。一篇篇诗文的成功背诵,孩子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8、提高孩子的人格修养。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背诵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9、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操。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文诵读”工程试点活动的评估报告指出:73.1%的家长和86.7%的老师认为背诵古诗文能够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古诗文是塑造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载体,让孩子们自小就扎根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这是爱国主义最具体的表现。不管他们将来学文学理,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对提高国民素质大有好处。
通过以前上的阐述,我们都很深刻的了解和明白了音乐教育和经典文学教育在幼儿启蒙阶段的重要性,但现在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如何去实施并更好的实施呢?如何更完善更系统在让孩子在启蒙教育阶段能掌握这些知识呢?我们现在已经看到很多的幼儿园非常注重孩子音乐艺术方面的培养,都以艺术为幼儿园办学特色,也有的幼儿园更注重孩子文学方面的培养,纷纷开起了经典诵读课,比如背诵唐诗,《弟子规》等等,而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们甚至已经把音乐和经典结合起来,如作曲家里谷建芬创作、出版了《新学堂歌——儿童古诗词歌曲集》,诗人汪国真作曲、出版了《踏歌而来》,广东潮州城南小学开展“读读、唱唱、创创——古诗词音乐记忆法”活动,广州天河区音乐教研室开展“吟唱古诗词”课题研究,而这些尝试中,能取得最显著成绩当数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张国文老师开创并亲自教学的的《儿童唱唐诗》课程了,张国文从2003年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幼儿园、小学开设《唱诗》课,将语文和音乐课综合起来,教学生用唱歌的办法学习语文课中的古诗词。他申报的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小学阶段唱诗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于2007年获得每五年一届的厦门市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这标志着我国儿童古诗词歌曲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专业学科的阶段。
通过《儿童唱唐诗》课程的学习,孩子们可以轻松的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首古诗背下来,学会正确的吟诵和吟唱唐诗,初步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和声律美,了解唐诗的内涵和背景故事,培养孩子良好的歌唱习惯、朗诵能力、自主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增加孩子的识字量。在歌唱的同时,学习乐理知识,包括五线谱、视唱以及节拍节奏练习。通过以上两个内容的学习后,结合吟诵、歌唱以及古诗的情景故事,把古诗的内容,用表演的形式完全展现出来,让孩子边唱边演,从而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在以后的歌唱比赛或晚会活动中都能以节目表演的形式展现在家长的面前,在《儿童唱唐诗》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提倡结合游戏,比赛等等多种形式中让孩子反复咏唱,更多的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轻松学习,让孩子在古诗词的歌声中度过七彩的童年!
林语堂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但它是一个以诗歌为宗教的国家。那些璀璨夺目的诗歌留存千年,构筑起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情感。如今,身处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也许人们再也不能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此时,古典诗词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和作用?本期“岭南大讲堂·文化论坛”上,广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大兴通过生动的例子解读古典诗词的现代魅力。
一切真的古典文学都是现代的文学
今天我跟大家一起讨论的话题是古典诗词的现代魅力,可能有朋友会问,古典诗词是传统的文学,传统的文学跟现代人有关系吗?有作用吗?有魅力吗?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个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的话“一切真的历史都是现代的历史”,我现在把他这句话稍微做一点延伸,我觉得“一切真的古典文学都是现代的文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古代文学家所面临、所描写、所表达的许多问题,今天仍然存在,仍然是我们今天所要面临的问题,这也是古典诗词的普世价值之所在。古人的精神世界和我们是相通的,古典诗词的现代魅力有两重含义,一个从客观上来讲,古典诗词当中确实有许多和我们现代相通的地方。第二,从主观上来讲,我们读古典诗词应该具备一副现代的眼光。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我认为最普遍的,或者说最严峻的问题应该是两点:第一,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第二,道德水平严重下降。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现在,我们天天都在讲和谐,其实和谐有两个基本的含义,第一,要建立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第二,要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恰好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两个最基本的主题。
请客吃饭中看出古今不同
孟浩然的好作品很多,我们今天选的是一首和自然、和人的关系比较和谐的作品《过故人庄》,我先给大家读一遍: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诗有一个特点,就是语言比较平淡,他不用什么典故,也不去雕琢字句。但意蕴是很深厚的,所谓语淡意不薄。
第一句讲请客的食物。吃的是鸡和黍,那个时候的鸡是走地鸡,黍也是自己家种的。故人等鸡长大了,黍成熟了,就请好朋友孟浩然过来,用的都是健康食品、放心食品。而且我们在座的朋友,应该说多少人在广州的郊区都有熟人吧,都有朋友吧,都有故人吧,等他们家的桂圆熟了,等他们家的鸡长大了,有没有邀请你去?没有吧。这就说明你们的关系还没有像孟浩然和他的朋友之间的关系。用自己养的鸡,用自己种的黍来招待自己的好朋友,这一点不一定是我们现代的人能够比得上的。现在大城市的人有几个人是把朋友请到自己家里来吃?一般都是在餐馆里面吃,在餐馆里面吃大概有几个意义,第一个是懒得做,第二个是显摆一下。第三,不是贴心的朋友我不想把你带到家里,不想让你知道得太多。所以,这个关系就隔得很远。古代人是在家里吃的,而且是面对打谷场和菜园子吃,这就是没有把他当外人。
再一个,吃饭的时候说什么?“把酒话桑麻”,乡亲们在一起没有别的话,杂言就是乱七八糟的话,他说“把酒话桑麻”,也不谈国家大事,因为国家大事的话题太重大了,一个农民承受不了。不像我们现在一个人到了农村去了喜欢跟人家谈国家大事,喜欢谈奥巴马,这些就不是很恰当。最后,吃完了之后下一次还来不来?这个很重要,如果这次宴会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话他就不会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次的宴会纯粹是朋友之间的叙旧,没有任何功利目的,这也是我们很难做到的。为什么我们研究请客没有古代人那样爽快呢?因为我们现在请客吃饭难免有功利目的。我们可能会说我的儿子今年大四了,您不是认识王维、认识朝宗吗?您能不能给他在荆州找一个位置?所以说,他们没有这么多世俗的考虑。
古典诗词帮助人们回归“原生态”
中国人认为文学是与天地并生的,刘勰的《文心雕龙》讲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人有七情六欲,由于受到自然界这种物的感动,他才开始写作,这种过程十分自然。所以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这里面的“物”就是自然,诗歌就是人和自然的有机融合,人的情感的有机融合。所以叫“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古代的这些作品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在现代工业社会就不一样。现代工业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了自然的原生态。现在自然环境已大多为人工所取代,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诸多角度来看,我们所体验和理解的世界已经被人类加工处理过了,再也不是直接或者本源的了,而是间接的。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水泥地覆盖了一切原本可以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生物,建筑物遮住了自然美景,我们的饮用水是从水龙头里流出来的,而不是来自溪流或蓝天,植被也被人类的思维所局限,被人类按其品味改变。这就是美国的学者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现状的描述。
古人描写的是原生态的自然,而且古人用的语言是一种不经过雕琢、野生的语言。现在有些语言就不是这样子了。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说,最好的语言是一种“野生”的语言,普通的好文章就像一座花园,在那里,经过锄草和精心栽培,其生长的正是你所想要的。然而真正的好文章却不受花园篱笆的约束,它也许是一排豆角,但是也可能是几株花、野豌豆、大百合,美洲茶。更不可预测,也包含了更深广得多的智力活动,所以我们说古典诗词描写的是自然的原生态,用的语言是野性的语言,自然的语言,没有经过雕琢的语言。
中国古典诗歌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对原生态大自然的记忆,帮助我们恢复对于单纯的、真诚的、厚道的人际关系的记忆。由于古典诗歌首先是一种感性的存在,是一个美的存在,是一种艺术的存在,所以这种恢复首先是一种感性的过程,一个审美的过程,一个艺术欣赏的过程。古典诗歌的现代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精神上,同时也体现在审美上。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