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为什么弃官的简单介绍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李商隐为什么弃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李商隐为什么在唐代没有得到重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

因此会为一些人所不喜欢.

才华横溢的李商隐为什么没过好一生?

单亲家庭,自小必须跟着母亲忙于生计李商隐出生于郑州荥阳一个小官宦中,他们的曾祖父,爷爷都早逝,十岁上下,爸爸在浙江省任上过世,李商隐只能随母还家,逐渐接纳衣食住行的磨练。在他人仍在享有童年快乐时,他要帮着他人抄写舂米,赚钱赚钱养家,协助母亲分摊生活压力。长久以往,造成心理状态受到伤害,心里极其内向型比较敏感。他们的母亲也没有时间给与他更多的是照顾。造成李商隐的心里充斥着怯懦,也不肯与人交往,说话做事都提心吊胆,他喜欢一个人一声不响地办事,但另一方面又非常期盼被人认可。

青春年少上学,幸逢师恩,广结人脉关系首先是一位才华横溢却归隐引兵的祖叔,熟练五经,在文言文、书法艺术上都是有颇高的功底。当这一祖叔有全力且细心的教育李商隐时,青少年李商隐是感谢且珍惜的。在学习方面,他勤恳又聪明,至十六岁,便因善于文言文而而出名。除此之外,李商隐还写的一手秀美的工楷与好的文章。但唐代科举制度以考进士为荣誉,主要表现在创作题材上则为诗文,换句话说骈文。而十六岁的李商隐,却怀着一摞不合时宜的文言文四处谒拜。

总算,一个历仕六朝的元老级大臣,天平秤军观察使令狐楚对他的才能赞叹不已,将身无名利的李商隐招至自身幕下做智囊,而且对他未来的考试学习开展具体指导。要知道,令狐楚的骈文,杜甫的诗歌,韩愈的文言文并称之为那时候的三绝。迅速,李商隐厚积而薄发,骈文这一“弱点”变成了“优势”。令狐楚不但教他文章内容,还带着他结识人脉关系,炫耀他们的才识,宛然把他作为自己家小孩,随处照顾而且以谓之耀。在令狐楚这一六十多岁的年长者的关爱下,李商隐的内心得到了巨大的宽慰。

总算,这一年进士及第,但令狐楚老头的性命走到了尽头。尽管学有所成,行业有发展趋势,但自小没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却难以更改,针对自小缺少父爱的害怕,一直存有。我觉得那也是中后期官运艰辛的关键人格缺陷。李商隐唐代诗人,字意山,号玉溪市生,又号樊南生。户籍地怀州西贡,自爷爷起,移居郑州荥阳。自称为与皇家同姓,但高、曾祖父下列多代都只保证县太爷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属高官。所说“宗绪衰弱,簪缨殆歇”、“四海没法归的地方,九族没法倚之亲”,这种自叙真正地体现了他较为寒微的境遇。

李商隐作为著名诗人,政治生涯为什么却一直隐跌宕起伏?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也是我们初高中语文课本里的名人。继杜甫以后他将唐诗推向第二个高峰,可以说在唐朝诗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诗三百首之中,李商隐的诗独占32首,仅次于杜甫的38首。

然而李商隐的生平却没有他在诗坛上这么高的成就,可以用一句诗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来形容。

早年的李商隐踌躇满志,心怀家国天下,最渴望的就是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然而终究是运气差了那么一点,一生都在底层官职中徘徊。

早年丧父,不得不随母还乡的李商隐,在尚且只有十岁的时候便承担起了身为长子的责任。他曾佣书贩舂,用以补贴家用。不得不提一句,在晚唐时期,政治不复唐朝前期的清明,朝廷之中各系派别相互倾轧。底层人民的日子可想而知的难过。

然而在李商隐并没有因为家境不好,就此臣服于命运了,他天资聪颖,还有一点小幸运。跟随母亲回乡后,遇见了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他便跟随堂叔学习经文,到了十六岁的时候,便因擅长古文而小有名气。除此之外还能写得一手秀丽工楷,锦绣文章。

这位堂叔可以说是李商隐的第一位贵人,没有这位堂叔的教导,李商隐不一定能受到第二位贵人的提携,我们也不一定能在唐朝诗坛上看到李商隐所著的这么珍贵的诗词。

长大后的李商隐来到了洛阳,积极寻找突破阶层的机会。对于当时的学子来说,最好的突破阶层办法就是科举。机缘巧合之下他遇到了他一生中的第二个贵人,令狐楚。

这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同时也是著名的骈文家和诗人。令狐楚骈文与韩愈的古文、杜甫的诗歌,在当时被公认为三绝。可以说,令狐楚这个人在政坛和文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能是令狐楚的爱才之心,让他特别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对他十分器重,聘请李商隐为“巡官”。

晚唐时期所盛行的是今文也就是骈俪,而李商隐擅长写古文,不擅长今骈俪,令狐楚知道之后,亲自教导李商隐学写骈俪。还帮李商隐引荐自己已经开始从政的的儿子令狐绹。

令狐楚对李商隐的教导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他去哪任官也把李商隐也带到哪,亲力亲为的教导。李商隐很感谢这位恩师,也有幸跟随他到过郓州、太原等地方。

跟随令狐楚的几年李商隐一面积极准备科举考试,一面跟随令狐楚努力学习骈俪。虽然科举上总是失败,但是在写作上成功地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

后来又考了几次科举,无一例外,李商隐都失败了。最后,恩师终于看不下去了,亲自出马,让他儿子令狐绹给主考官施加压力,再加上李商隐多年刻苦的学习,扎实的文学功底,终于在文宗开成二年,中了进士。

唐朝科举考试上榜的人,接着要面对的不是前途一片光明的仕途生涯,而是还要取得任职资格,还需经过吏部的铨选考试,经过了这层层筛选之后,才有做官的资格。

于是李商隐马上参见了当年的博学宏辞试,很不幸的是,没有录取。再后来一直偏爱他的老师去世,让他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令狐绹能稍微提拔他一下。

适逢朝廷上激烈的“牛李党争”,李商隐娶了李党王茂元的女儿,而令狐父子皆属于牛党。李商隐这顿操作,直接把自己陷入了两难之地,大好的前途,就此没了。李商隐还因此被牛党骂其背叛恩师,忘恩负义

后果来的很快,当年的授官考试中,李商隐在复审中被除名了。直接导致李商隐获得朝廷正式官员的时间晚了一年。

直到第二年授官考试,才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小官,这个职位虽然小,但是离皇帝和权力的中心比较近,属于升迁比较快的官职。但是像这种职位,一般没有后台的人是很难做久的。

这不,好景不长,没有背景的李商隐又被调任弘农县尉。这弘农县尉根校书郎相比,虽然官品没差不多少,但是实权待遇可就差多了。远离权力中心不说,以后的升迁希望也是渺然了。

这官途不好也就算了,偏偏李商隐运气还能更差,他遇到了一个跟自己脾气不合的上司。于是李商隐这工作做的,越做越憋屈,越做越难受,最后终于爆发了,老子辞职不干了。甩给上司一个长期请假条,休假去了。

凑巧的是,李商隐这边刚刚觉得上司难以容忍,上司就被调走了,来了个对李商隐特别欣赏的上司——姚合。在姚合的积极劝解之下,李商隐才勉强同意了结束长假,继续工作。但是此时的他,已经没有多少心情继续工作了,自然政绩也不会做的多好,所以当他再次请求辞职的时候,姚合爽快的给他批准了。

就这样过了两三年,好在李商隐自身知识贮备够扎实,终于凭借自己的实力通过书判拔萃科,再次进入秘书省。

书判拔萃科是唐宋时期选人破格铨选而设置的考试的科目主要是经义和律法。由此可见,李商隐的实力是没的说的。

稍微了解点历史的都知道,唐朝的这秘书省是离皇帝和权力非常近的地方。李商隐既然进了这地方,还是自己考进来的,一般来说,真正接触到权力就指日可待了。

然而就在这时候,李商隐的母亲去世了。显然这个时候李商隐还没有被夺情的资格,甚至其他人还巴不得他赶紧腾地方。所以依照礼制,他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三年。

三年的时间政治场上瞬息万变,他离职回家的这三年,恰好是李党老大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三年,也是他老丈人最有可能,最有能力对他伸出手的三年。然而机会就这么飞走了。这是李商隐离权力最近的一次。

后来,王茂元去世,李商隐就更没了升迁的希望,处境也就更加艰难了。

好不容易等到会昌五年,李商隐结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虽然这次的职位比校书郎还低,任职正字。但怎么说也是李德裕执政的时候,李党风光无限。

然而就是这么不凑巧,李商隐这边刚结束守孝,那边唐武宗和宰相李德裕的合作关系已经开始出现裂缝了。最终因唐武宗的去世,宣告合作关系的终结。

经过一系列的宫斗,新上任的唐宣宗李忱,这位唐宣宗是唐武宗的叔叔,传言,唐武宗在世的时候就害怕这位叔叔对自己的皇位有什么企图,就设法要害死他。所以可想而知,唐宣宗会对唐武宗的合作伙伴抱有什么样的想法。

自然而然李德裕受到唐宣宗的厌弃,这也就代表着刚想在李党执政其大展拳脚的李商隐,瞬间没了地位。唐宣宗上位开始对朝堂大肆洗牌,执政党就换成了牛党。李党人到处遭受排挤。或是外派,或是贬谪。都远离了权利的中心。

李商隐这时候虽然还是秘书郎正字,待遇可就千差万别了,因为之前和王茂元女儿结婚的事,在牛党官员眼中,李商隐还是背叛了牛党。可能这件事对李商隐来说,他只是和自己心爱的女子结婚了,对于恩师的恩情,他从未忘却。

但在政党倾轧的晚唐时期,就算你什么也没做,只要站的位置不对,那你活着就是错的。

也正因为这样,李商隐本人也厌倦了朝堂上的政党相争,官场上的险恶黑暗。当李党官员郑亚被牛党清算,贬出京城的时候,李商隐选择主动跟随被贬斥的官员南迁。

远离京城当个小官,貌似也不错,跟随郑亚还不到一年,郑亚再次被贬了,这一被贬直接导致李商隐丢了工作。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