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为什么要用刺史取代御史,以及部刺史和侍御史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刺史设立于汉武帝时期主要负责监察地方,而御史主要是在中央起监察百官的作用,望采纳
刺史的演变:
西汉:立刺史,监察官
东汉:军事行政权兼具(渐演化为全权州长官)
魏晋南北朝:军事行政权兼具
隋唐:职任渐轻
宋代以后:虚衔、雅称
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
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东汉刺史权力逐渐扩大。诏书常云:“刺史、二千石”,又常有派刺史领兵作战之事,刺史奏闻之事不必经三公委派掾吏按验,郡守、县令对之颇为忌惮,甚至有因畏刺史而解印弃官之事。
汉代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刺史制度的每次变化有其特定的、具体的原因,而且有根本原因。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武帝之意,以为断进之士勇于任事,故用低级官监察高官。刺史可乘传奏事,总隶于御史中丞。
成帝绥和元年(前8),罢部刺史,置州牧,秩亦二千石,
哀帝一度复旧制,不久又为州牧。
王莽称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东汉建武十八年(42),依旧制再改为刺史,但只设十二人,州一人,余一州隶司隶校尉,变西汉刺史无固定治所为各有驻地;奏事可遣计吏代行,不复自往。
灵帝中平五年(188),刘焉谓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权轻。遂改部分资深刺史为牧。刺使实际已为一州军政的长吏、太守的上级,州郡两级制随之形成。
魏、晋刺史有领兵、单车之别,单车即不领兵之意。领兵刺史四品,五品。领兵刺史多加将军号,任重者称使持节都督(某某等州)诸军事(任一州的刺史,同时都督数州甚至十数州军事),次为单车刺史“假节都督(某某等州)诸军事”,又次为使持节。
一、职责不同
1、刺史: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2、御史: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下属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
二、始设时间不同
1、刺史:始设于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2、御史:最早设于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下属皆置“史”。御史成为监察官员,约自秦始。
三、重要意义不同
1、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2、御史:秦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御史
百度百科-刺史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