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为什么常常采野菜(诗经中的野花)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关于诗经为什么常常采野菜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诗经中的野花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劳动的人生最快乐——诗经《芣苢》给我的启示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以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但人们似乎并不快乐。

回望过去:成群结队的农人,以广阔的水田为画布,用嫩绿的秧苗做画笔,于一起一伏间,一畦畦,一垄垄的稻田瞬间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他们尽管劳累,但脸上的神情是欢快的。

麦收时节,人们在烈日与酷暑中,头顶草帽,肩搭毛巾,手持镰刀在金黄的麦浪中,你追我赶争先恐后

一片片麦子顺势躺倒,农人们擦擦被汗浸湿的脸颊, 抬眼望一望无垠的麦田,丰收的喜悦悉数写在脸上,他们是幸福的。

现如今,田野上,春种时节田野上充斥的是播种机插秧机,秋收时节田野里轰鸣的是收割机,打谷场上是脱粒机。

家庭里:洗衣有全自动洗衣机,熨衣有蒸汽挂烫机,刷锅洗碗有洗碗机消毒柜,拖地有扫地机器人,厨房有破壁机,电饼铛,微波炉,电烤箱,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人们整天开着汽车,吃着大餐,吹着空调,刷着手机,但人们快乐吗?幸福吗?健康吗?

对工作无休止的抱怨,对孩子对爱人各种不满,导致我们身心俱疲,失眠、易怒, 我们的生活似乎并不快乐,并不幸福。

有人说,你之所以不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因此,享受简单生活,以劳动充实你自己,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

最近,读了《诗经》中《芣苢》这首诗,深以为然。这种劳动带给人的快乐虽沉寂许久,读来却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这首诗以整齐的句式,轻快明朗的节奏,粗朴无华的语言, 为我们描绘出三五成群的田家妇女,于风光旖旎之日,平原绣野之中,欢快如花间蝴蝶般,采摘车前子的情景。

郁郁葱葱的车前子啊,我们一起来采摘,采呀采呀采起来。

郁郁葱葱的车前子啊,我们一起来采摘,采呀采呀采到了

郁郁葱葱的车前子啊,我们一起来,一片一片摘下来。

郁郁葱葱的车前子啊,我们一起来采摘,一把一把捋下来。

郁郁葱葱的车前子啊,我们一起来采摘,提起衣襟装起来。

郁郁葱葱的车前子啊,我们一起来采摘,掖起衣襟兜回来。

《诗经》中的民歌大都采用重章复沓的手法,《芣苢》中更为突出,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不断变化,其余诗句重章复沓,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美。

切合采摘芣苢劳动的轻快动作节拍, 从他们轻快的动作,欢愉的歌声中读出了他们的喜悦。这是采摘劳动带来的快乐情趣,这是歌唱者丰收的喜悦,这是现代人遗失的美好体验。

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是啊, 他们为何那么心旷神怡,把繁重的田间劳作看得如此快乐呢,我想应该是他们都有一颗简单的心吧!

我曾有疑问,这群女子采摘车前子干什么呢?查阅古籍,一种观点是车前子可以“受胎多子,且治愈难产”,另一种说法就是它可以治疗麻风病。还有人说他们采野菜的目的就是为了充饥。

这首民歌选自《诗经》(《周南》),反映的周代的百姓的生活状况,那个时期生活的困苦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治病也好,充饥也罢,生活的艰辛略见一斑

但这样一群为家中的茶米油盐小心算计的主妇们,能在这样简单的劳动中体验到如此的快乐与幸福,这是何等的一种心态啊!

你之所以不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太少,是因为你想要的太多。 放下贪念,放下攀比,你就会拥有简单的快乐。

到劳动中去寻求快乐,不去计较工作中得失;到劳动中寻求快乐,不去计较夫妻之间谁付出的多少,到劳动中寻求快乐,不去计较邻里间小嫌怨。

你会发现,生活会越来越美好,心情越来越快乐!

2019-02-18

西周时代老百姓餐桌上的蔬食——读《诗经》第八篇《芣苢》有感

车前草

诗旨:《芣苢》是《诗经》中的第八篇,芣苢就是车前草。这首诗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复沓写作手法,与《卷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全诗一唱三叹,反复咏唱,一遍一遍地表达采摘芣苢的情景,初读此诗,一种劳动时的欢乐之情跃然纸上,继而,一种采摘芣苢的忙碌与热烈场景就浮现在眼前。其实情况引人深思。

车前草

【原诗】: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车前草花穗

【自作注释】:

1、芣苡(fú yǐ):植物名,即车前草,幼苗嫩叶可以食用,种子和全草可以入药。

2、采采:采而又采。详细的翻译可参看《卷耳》读后感的解释。

3、薄言:薄,急急忙忙的样子。言,语气助词,没有实意。

3、有:取也。

4、掇(duō):拾取。

5、捋(luō):以手掌握住条状物体向一端滑动,使其表面物脱离,诗中指用手握住车前子的花穗,使车前子的子实脱离花穗。

6、袺(jié):用衣角兜起东西

7、襭(xié):将衣襟掖于腰带以兜东西。

车前草花穗

【诗文翻译】:

采摘车前草了,快快采摘起来呀。

采摘车前草了,赶快采摘起来呀。

采摘车前草了,掉地上的拾起来。

采摘车前子了,从花穗上捋下来。

采摘车前子了,装在衣襟兜起来。

采摘车前子了,掖起衣襟兜回来。

车前草的叶片

【诗意赏析】:

《诗经》中的许多诗,排章布局都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尤其惯用复沓的形式歌咏主题。《芣苢》这首诗的重章叠句是非常明显的。全诗三章。共六句,而“采采芣苢”就重复了六次,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第一句中的“薄言”中的“薄”就是急急忙忙的意思。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还是采摘车前草的意思。第一句与第二句中的“采采芣苢”完全重复。“薄言采之”和“薄言有之”只有一字之差。而且只是两个表示采摘车前草的动作的词语。第二章和第三章竟是第一章的复沓,这样的复沓在整篇《诗经》中也绝无仅有。换句话说,全诗三章六句,只有六个表示采摘车前草子实的动作的词语——“采、有、掇、捋、袺、襭”。乍一看这首诗,只是单调的重复,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复,却又有着不加修辞的效果——直白。这种简单的重复、在回环往复的的咏唱中增加了一股朴素的厚重的音乐感。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能看出来采摘到的车前草子实越采越多,“薄言袺之。”“薄言襭之。”。最后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虽然没有写采车前草子实的人,但是读起来却能够令人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了出来。

车前草

【历代解析】:

《毛传》说此车前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

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在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鲜族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

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笔者解析】:

其实只要了解一下《诗经》所处时代的历史就会知道,那个时候老百姓的生活是很清苦的。只要了解了那个时候的历史,就不会闹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了,当时老百姓的餐桌上可以食用的蔬菜是很少的,我们现在所能食用到的很多蔬食都是汉时从西域传入的(黄瓜、大蒜、胡萝卜、黄豆、香菜、芹菜、扁豆、蚕豆等),有些疏食甚至到了明代才传入中国(玉米、土豆、花生、辣椒、西红柿、豆角等),这就不难想象出,西周早期,尤其是初春时节,正好是青黄不接的时间,老百姓就只有挖采野菜进行充饥了,我们现在将当时老百姓所吃的叫野菜,而且好多的野菜都淡出了人们的餐桌,但是在那个时候,是正儿八百的疏食,这从《诗经》中许多篇章的记载中就能看出来(下面笔者会做详细的介绍)。其实《芣苢》这首诗就是反映《诗经》所处时代的人们的清苦生活的一首诗,也有些苦中作乐的味道。其他的解释要么拘泥于说经,而牵强附会,要么就是望文生义,脱离实际。

《诗经》时代老百姓所食用的疏食介绍:

见于《周南·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荇菜就是指睡莲,茎叶嫩时煮后可食用。见下图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荇菜

见于《周南·卷耳》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卷耳就是指苍耳,茎叶嫩时煮后可食用。见下图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苍耳

见于《召南·草虫》中的:“陟彼南山,言其采蕨。”。蕨就是蕨菜,嫩苗煮后可食用。见下图

“陟彼南山,言其采蕨。” 蕨菜

见于《小雅·采薇》中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就是野豌豆,茎叶嫩时煮后可食用。见下图

野豌豆

见于《邺风·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荼就是指苦菜,茎叶嫩时煮后可食用。见下图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苦菜

见于《邺风·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荠就是指荠菜,茎叶嫩时煮后可食用。见下图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荠菜

见于《鄘风·桑中》中的:“爰采葑矣?沬之东门”。葑就是芜菁,俗称大头菜,茎可食用。见下图

“爰采葑矣?沬之东门” 大头菜

见于《邺风·谷风》中的:“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菲就是指萝卜,茎可食用。见下图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萝卜

见于《卫风·载驰》中的:“陟彼阿丘,言其采蝱。”。 蝱就是贝母,嫩时茎叶煮后可食。见下图

“陟彼阿丘,言其采蝱。” 贝母

见于《魏风·汾沮洳》中的“彼汾沮洳,言其采莫。” 。莫就是指酸模。茎叶煮后可食。见下图

《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其采莫 酸模

见于《魏风·汾沮洳》中的:“彼汾一曲,言其采藚。”。藚就是指泽泻,茎叶煮后可食用。见下图

“彼汾一曲,言其采藚。” 泽泻

见于《陈风·泽陂》中的“彼泽之陂,有蒲与蕳。”。蒲就是指蒲草,嫩苗煮后可食用。见下图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 香蒲草

见于《陈风·泽陂》中的“彼泽之陂,有蒲与蕳。”。蕳就是指莲子,煮后可食用。见下图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 莲子

见于《小雅·南有嘉鱼》中的“南有樛木,甘瓠累之。”。瓠就是指瓠瓜,果实可食用。见下图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 瓠瓜

见于《小雅·南山有台》中的:“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莱就是指灰菜,幼苗嫩叶煮后可食用。见下图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灰菜

见于《小雅·菁菁者莪》中的:“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莪就是指莪术,幼苗嫩叶煮后可食用。见下图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莪术

见于《小雅·采芑》中的:“薄言采芑,于彼新田。”。芑就是指蒲公英,幼苗嫩叶煮后可食用。见下图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 蒲公英

见于《大雅·绵》中的:“堇荼如饴”。堇就是指锦葵。幼苗嫩叶煮后可食用。见下图

“堇荼如饴” 锦葵

见于《小雅·我行其野》中的:“我行其野,言采其葍”。葍就是指打碗花,根可蒸食。见下图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 打碗花

见于《大雅·文王有声》中的:“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芑就是指水芹,幼苗茎叶煮后可食用。见下图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 水芹

还有如《周南·釆苹》中的:“于以釆苹,南涧之滨”。中的苹就是指生于水边的大苹,茎叶嫩时煮后可以食用。

《小雅·我行其野》中的:“我行其野,言采其蓫”。蓫就是指羊蹄菜,幼苗嫩叶煮后可食用。

总之,《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其中的现实主义的描写为研究《诗经》时代的社会与历史提供了依据。

小弟求:关于野菜的古诗歌和关于吃野菜的风俗

野菜,灰头土脸的,怎可与高雅的诗歌相提并论呢?看到这个题目,人们不禁要问。

其实在很早以前,野菜就已经走进了诗歌的文学殿堂,成为其中的主角,在古人的笔端浅吟低唱。追溯其源可到《诗经》,曾有人做过粗略的统计,在《诗》305篇中提到的可食用野菜多达43篇25种,在其之后的许多诗词曲赋中,平凡的野菜竟绽放出不平凡的灵性和野趣。

首先从《诗》说起,诗经所处年代是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奴隶社会,人民辛勤劳作,日日与大自然为伍,生活窘困的人还要靠大量的野菜充饥,因而野菜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来源于民间创造的诗歌,在表达生活、劳动、爱情时,自然少不了对野菜的描述。

诗经的首篇《关睢》唱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其中的荇就一种可以吃的水草,浮在水面,绽放黄色的小花;在《谷风》中有一首反映劳动妇女遭丈夫抛弃的诗“谁谓奈苦?其甘如荠”意思是:人们都说苦菜苦,可与我心中的苦楚比起来,它却如荠菜般甘甜了。”苦菜里有三两粮,既饱肚子又壮阳”它不仅能清热燥湿,消肿化瘀解毒,还能凉血止血。荠菜则更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种野菜,俗名又叫地菜、清明菜,它不仅味甘

,而且色泽嫩绿,词家辛弃疾就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吟诵;在《苤苡》中也有这样的诗句:“采采苤苡,薄言采之。采采苤苡,薄言有之。”苤苡就是在车前草(车轮菜),诗的意思是:“好新鲜的车轮菜呀,快来采呀,谁采了归谁啊。”借采集野菜来表达爱慕之情;文如《采葛》中的诗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葛根可制成葛粉,萧则指的是一种白蒿,两者都是野菜,特别是白蒿,它不仅是味道鲜美的野菜,也是一种药材,多生于田间地头,路沟渠边,每逢清明之际,正是白蒿繁茂之际,上坟祭祀的人们络绎不绝,顺便采集白蒿治病或解馋,蒿的种类较多,在《诗经》中有“呦了鹿鸣,食野之苹”,苹即陆生白蕃蒿,俗呼艾蒿,“于以采蘩,于沼于让”。蘩是指水生白蒿,而《本草纲目》中的白蒿则为蒌蒿无疑矣。

除此之外诗文中提到了许多野菜,如野碗豆(薇菜)、车前子(苤苡)、白蒿(蘩)、地米菜(荠菜)、苦菜(荼)等,至今都是人们饭桌上的美味。但当野菜从胃转移到心上,并在那里扎下感谢的根,片片的菜香就化做至精至诚的诗句,加重了历史文化的份量。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在他的《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以桃花绽放,春江水暖,鸭子戏水,野菜满地长的生动诗句,表现了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也向人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踏青采择野菜图。千百年来野菜伴随着我们自生自灭,在个个平常的日子里,它属野花闲草,是生活的点缀品,民谣也说:“三月三,地菜赛灵丹”。这些诗句记载了春天的欢愉,但在我们生活遭遇困厄时,用它果腹充饥时,其中的滋味就变得苦涩,野菜变成了穷苦人生存的稻草,期盼的救星。姹崇嫣红的芳菲桃李,千妖百媚的芍药牡丹,在物质极缺时也变的毫无价值,黯然失色。因此,关于野菜历代文人都留有赞美的诗句,诗赋民谚也为数可观了,例如宋代姜夔在《扬州慢》中描绘“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东坡先生在品味野菜时时竟也发出感慨。“时绕麦田求野菜,强为僧舍煮山羹”。民谚“三月的茵陈,四月的蒿,五月六月当柴烧”鲜明的点出了野菜的时今性。初春的野韭菜也脆嫩爽口,野味十足,非家种大棚可以比拟的,是人们尝春调剂的上品,唐诗人杜甫就曾留下:“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佳句,民语也说“三月新韭胜似肉”。人们喜爱野菜不驻是它们可以过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许多野菜本身就是药材,可以达到“药食同源”的治疗保健作用,因此有俗语说:“野菜香,回归自然保安康”。懂得此理的当首推南宋诗人陆游,它在《杂感》一诗中这样认为“晨烹山蔬美,午漱石泉洁,岂役七心躯,事此肤寸吾”。在《食荠十韵》中则更是品出其中真味。“唯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霜”。是呀,在平淡中寻找真味,体会人与自然的融合,在诗歌中绽放生命的光华,这岂是我们现代人可以体味到的……。当我们手捧诗卷,吟诵“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时,心底升起的该是怎样的惆怅与遗憾。

信手拈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发现在文化的长沙里竟随处可见它们的踪迹。带着不同的人生感悟唱出了千姿百态

唐代陆龟蒙就赞曰:“野园烟里自幽寻,嫩甲香蕤引渐?。……欲助春盘还爱否,不妨潇洒似家林”。皮日休《鲁望以躬耕野蔬兼示邪念什用以酬谢》:“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看,紫甲采从泉脉畔,翠牙插自石根傍”。宋代苏东坡写道:“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读到此处,禁不住掩卷长叹,千百年来,野菜生长在田间陇畔,沟渠路边,无须人类为它施肥培土,任其自生自灭,也许在达官显贵眼中尚属野性未驯,低微卑贱之物,在他们“高贵”的鄙夷中遭遇唾弃,居然从古到今还有那么多文人雅士牵念着它,居然还有那么多诗挂在它的叶面上。它在《诗经》的河面泛舟,在那个风雅颂的时代,有窈窕淑女采摘着参差荇菜,水芹和爱情的香味在河面上随风飘荡;有东坡的艰辛之旅中,陪伴它的不仅有琴棋书画,还有那生生不息,渺小而又顽强的野菜,让他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中,体味到了人间的清欢……。

文明的现代人类啊,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之际,请走出狭隘的高楼大厦,穿过车水马龙的公路,摒弃世俗的名利,带上爱人、孩子去郊外踏青挖野菜、享受春光,享受美食,享受片刻的欢娱,切身体味古诗中的野味情趣,感受“在河之洲”的爱情,让身心徜徉在自然恩赐中吧,让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 野菜是一朵

开在贫穷日子里的

富裕之花

淡淡的清香袅袅地

从《诗经》里飘来

一叶一芽地顽强展示

物竞天择 野菜

用丰盈的液汁

染绿了许多苍白的生活

今天当我们把深情的目光

再一次

投向那些野菜

生长的地方

山珍海味之后

饥饿的思想

让许多怀念的牙齿

学会了细细咀嚼